何三畏
鎮(zhèn)長在我們面前揮手一指,指向他的鎮(zhèn),說,這是三千年古城!XX文化的發(fā)祥地。
其實他指向的是一片灰白色的,亂七八糟的水泥盒子。當然,說客氣一點,是一些兩三層的磚混結構的房子。我的意思是,這些房子實在毫無美感,跟所有當前中國大多數鄉(xiāng)鎮(zhèn)的房子一樣沒有美感。
重要的是,它們都沒有超過三十年。
“分明是三十年的新城?!蔽倚睦镎f。
中國的好多鄉(xiāng)鎮(zhèn),三十年前的房子基本不見了,代之以毫無匠心的丑陋的房子。甚至二十年前的房子都在拆了。三十年前遺留下來的“古鎮(zhèn)”也有,那多半是經濟不發(fā)達,被人們遺棄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也尚未開發(fā)旅游的。
但誰能說鎮(zhèn)長說的不是事實呢,有書為證。我們耳熟能詳的幾個歷史傳說,進了成語的故事,正在播放的電視劇題材,原產地就是這里呢。
鎮(zhèn)長的手又一指,指向一片渾黃的盛開著的油菜花,說,那里有一口三千年的古井,井壁是陶片鑲成的。
我們來到那一片廣袤的油菜地中間,看到條石欄桿圍著一塊水泥澆鑄的地面,中間露出一個洞口,旁邊立著一塊黑色大理石碑,上面刻著這口古井的身世。但所有我們所能看到的這些,都是二十一世紀的創(chuàng)作。也許下面真有古井吧,但還需要后來的人去發(fā)掘!
文物是有自然生命期的。三十多年前,這個鎮(zhèn)上的人們,還看到過經歷了三千年歲月駁蝕的城墻,如果你不挖它,它應該還在,因為在它的生命期以內。但是,你要把它挖掉,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總算幸存了一口井。
六十年來,中國對文物的破壞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是前三十年,意識形態(tài)成為文物的殺手。沒有任何經濟利益,人們曾經餓著肚子,見舊東西就砸,寺廟、神像、古墓、舊房等等,能不放過就不放過。后三十年是以發(fā)展經濟為硬道理,所有的文物和文化都得給經濟讓路,拆毀千百年的歷史遺跡,那是絕不手軟。
但拆到某一天,突然發(fā)現文物可以幫助旅游,旅游可以賺錢。于是,新時期的“文物開發(fā)運動”開始了。對文化毫無敬畏之心的人們愛起文物來,那實在是太可怕了。他們可以把文物搞得嶄新,把真的搞成假的,還可以直接編造古典和制造文物。
無法評估哪一種方式對文物破壞的成績更大??傊?,當前,最后的文物正在經受“保護”和旅游的挑戰(zhàn)。
我見過一個寨子,已經申請為國家級文物了,去年被徹底改造。大家齊心協(xié)力,把磨出歲月屐痕的石板,換成了機器打磨的平平整整方方正正的機制石板。很多現在塑膠工業(yè)發(fā)達后的人造材料都搬進去了。原主人家舊社會的賬房先生的屋子,也照城市的樣子搞出一個咖啡廳。
人類在地球上創(chuàng)造和留存的東西,終歸是暫時的。但我們需要和時間爭長短,盡量保守一些人類的歷史,這是人類的尊嚴。然而,人類也是善于破壞的。人類物質遺存的最大敵人不是時間,而是自己的愚昧和短視。即便戰(zhàn)火的洗劫,也沒有人們在愚昧和短視的平靜的日常生活中破壞大。
上世紀上半葉以前,外強入侵,軍閥混戰(zhàn),國共內戰(zhàn),戰(zhàn)火連綿不絕。但是,到新中國建立之時,我們的許多大城市,有比較完整的遺跡可以表明它的歷史,包括冷兵器時代的城墻、護城河和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房屋。在更廣大的國土上,還藏著一些令人嘆為觀止的壁畫、寺廟和其他建筑。但是,短短幾十年,它們就消失怠盡。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處美輪美奐的,現在看來有文物價值的大院子,可能會分配給許多家庭共住。于是,堂屋加了夾壁,神龕旁邊成了臥室,書房里開始喂豬,閣樓在燒柴做飯。到后來人口增多,各家又鑿壁斷墻,遂使千瘡百孔,格局不再。再后來改革開始,農村家庭多外出,業(yè)已破敗的老房子又遭遺棄,城市的這類舊院子的命運,則是被拆掉。
當前,有一種比傳統(tǒng)的泥土燒制的青瓦更便宜的水泥瓦正在農村流行。人們在翻蓋最后的木架斜坡頂的舊房子時,把那種使用了千百年的青瓦從房子上掀下來,摔得稀爛,然后換上了紅、藍、綠三種流行色的水泥瓦,難看得就像青布褂子上補了一塊花塑料。
此外,在公路兩邊,人們目力所及的地方,磚混房屋搞成了水泥瓦的斜坡頂。新造的磚混房子,要蓋斜坡頂;舊的,一律是平頂的磚混房子,要改造成斜坡頂!天可憐見,花這番心思,就是為了讓人想起已經被拆毀的絕跡了的木架青瓦房。為了做得更像,甚至在側面,還要用紅油漆給畫上人字木架呢(真夠現代藝術)。
你也許能想得到,這樣改造磚混舊房子,老百姓是不花錢的。但你不能想到,財政怎么會去推廣這樣的審美!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改造,是四川大地震后的公路兩邊。當時我大感困惑,這硬加上去的一截不正是余震的隱患嗎!但這創(chuàng)意,后來竟然大量流行開來。
鄉(xiāng)村失去了審美。
因為鄉(xiāng)村已經失去了文化。
反過來說,過去的鄉(xiāng)村能建好房子,不僅因為歷朝歷代的一些“先富起來”的人們(即便它們同樣難逃“原罪”),更因為在漫長的歷史上積累的傳統(tǒng)文化。
即便你是一個沒有文化的暴發(fā)戶,但過去有文化環(huán)境,只要你尊重文化,也可以建好房子。像劉文采,本身沒有多少文化,但他的家園(現在的地主莊園)和安仁中學(格局已損)也都差強人意?;蛘哒f,在某種整體的文化環(huán)境下,一個人想不尊重文化都不行:假如暴發(fā)戶劉文采個性顢頇,偏要建一個丑陋的房子,還要工匠和設計師來配合。
但現在的鄉(xiāng)村不一樣了?,F在鄉(xiāng)村再也找不到一本六十年前印的書,再也找不到一個會寫五十年前的(正體)字的人,會一筆像樣的書法的人。在鄉(xiāng)村小學,也找不到。整個是一片文化荒野。甚至鄉(xiāng)村的祖墳也挖得絕跡了,家里也沒有神龕,沒有祖宗牌位和族譜。
你憑什么說這樣的鄉(xiāng)村有三千年?
而旅游經濟還在深入。很明顯,旅游不僅找不到“古鎮(zhèn)”,找不回文化,還會把它弄得更加面目全非,更像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夢之憶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