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教師進修學院 卿 凌
做一個會寫論文的教師
□文/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教師進修學院 卿 凌
角色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師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遞者,他更應具有一種明眼人的心態(tài),具有一種強大的分析與判斷思維能力,具有對教育焦點和教育趨勢變化的敏銳度。而這一切的思想代言,必須通過書寫表達和傳遞。當然,淺層次意義的課堂實錄沒有更大的邏輯說服力,論文才是思想精華更純粹更直觀的呈現(xiàn)。但是,現(xiàn)在很多教師出口成章,卻不會寫論文,或者寫出來的文章不被自己和他人認為是論文,問題出在哪里?論文應該怎么寫?我們不妨來剖析一番。
選題不當。很多教師表達急切,意欲在很短的時間呈現(xiàn)有力度、有深度的內容。卻忽略了如何選擇一個正確的選題。通常,選題過大,與平時工作不搭調,似乎處處有話想說、有話可說,但卻不知道從何說,動筆無法掌控。即使硬著頭皮湊出一篇文章,也很難看出所要表達的主旨和實質性的意義。
論點陳舊。有的教師論文題目不夠新穎,正文的論點相對太尋常,往往不能給編輯靈光閃現(xiàn)的感覺,他們習慣用固定思維去分析論證,卻忽略了論文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即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新點。
立意太淺。有的教師善于總結工作。但只是停留在總結的層面。常常試圖想用幾張課堂上的照片和幾段師生對話就呈現(xiàn)一篇論文;或者就用一個簡單的教案或者導學單;或者是隨意的幾句教學隨筆;或者是一個簡單的問卷調查匯總,甚至沒有深入的分析具體數(shù)據(jù)、為什么會出現(xiàn)相應問題、如何應對出現(xiàn)的問題。
文不對題。偏離是讀完此類文章的統(tǒng)一感受。明明一個很焦點、很中心的題目,內容卻越寫越偏,表達另外一個意思,兩者完全不搭邊,或者僅僅有一絲微妙的聯(lián)系,不能進一步有效的驗證核心元素,更不切合主題,完全是南轅北轍。甚至有的人偏題得洋洋灑灑,一氣呵成。
盲目套用。眾所周知,一篇論文中如果有理論支撐則會顯得更豐滿立體。正因為如此,有的教師恨不得每一篇論文都用上各種新穎的理論,一旦從媒體或者書籍上得知某種最新理論,喜不自禁,立刻進行移用。觀點生澀,套用盲目。很可能他自己對這個理論都沒有研究透徹,只是浮于一些淺層的概念性的字句提煉和認知,不能深入的結合具體的研究和具體的內容進行有效論證了。
不善提煉。有的教師實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教學技能充分,學生也很喜歡,實際教學口碑相傳。但就是不善于提煉總結。對他們來說,工作就是扎扎實實的工作,但如何將工作中一些非常精彩的東西挖掘出來,提煉出來,他們就會感覺到力不從心。還有的時候,明明幾句簡短的話可以總結觀點,此類教師卻會喋喋不休的圍繞一個問題總結半天。有的時候,案例并不是論文,兩者要完全區(qū)別開來。
隨意組合。有的教師有一種錯誤認識,認為論文里出現(xiàn)相應的主題,越多越好,必定精彩紛呈。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東拼西湊的內容,即使主題是一個大的方向,但細看還是有很多不吻合之處,甚至漏洞很大。還有的教師認為,文章中出現(xiàn)名人名言,就會顯得論文整體格調高大上,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你論文中的閃光點,而不是已經(jīng)形成的名人名言。
邏輯混亂。有的教師善于感性思維,論文的邏輯架構不夠完善,各層級之間主次不分,既不能進行邏輯推理,又不能進行邏輯佐證。整篇文章的表達常常會出現(xiàn)意識含混不清的狀態(tài),有時候口水話太多,表達了很多不相關的內容才正式切入主題。甚至,段落與段落之間沒有邏輯關系,各自為營。
空泛不適。有的教師表達空泛,夸夸其談,看完通篇內容仿佛看不到他具體想表達什么。他們的論文沒有結合具體的教學和實踐,沒有結合學生,顯得內容很輕。即使文章中出現(xiàn)了數(shù)據(jù),但仔細一看,數(shù)據(jù)卻和實際的內容關聯(lián)不大,要么數(shù)據(jù)太大,要么數(shù)據(jù)無關,這也是空泛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
格式不符。論文有標準的格式要求,各層級的觀點用什么符號進行表達都有固定風格。有的教師喜歡自由表達,甚至時常隨意的在一個詞組一句話后面用括號進行內容解釋。有時候為了表達一種旁征博引的思想,呈現(xiàn)了很多參考文獻。但表達出來,參考文獻千奇百怪,還不如不要。有的論文要求摘要和關鍵詞,因此,有的教師會隨意從文章中摘抄一段進行表達,顯然不合適,此部分的內容應該是精心構建,細致準備。
從研究的角度出發(fā),一篇好的論文,其實就是一個研究的成果呈現(xiàn),因此,它主要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
選題具體,新穎獨特。問題要小而精,切口忌大,難研究難操作難寫。切口忌太小,不具有研究價值和意義,缺乏參考性。問題的選擇要有創(chuàng)新性,要有推廣性和可借鑒性。一定要在尋常工作中發(fā)現(xiàn)不尋常的亮點,進行深挖和剖析。
多種方法,綜合運用。常見的論文是經(jīng)驗提煉或者一個理論加一個案例,仔細分析還是略顯單薄,如果在一篇論文中多角度呈現(xiàn)多種研究方法,靈活穿插,綜合運用表達,一定會出現(xiàn)奪人眼球的精彩效果。
創(chuàng)新舉措,生成智慧。通常一線教師很常用的研究方法是行動研究。因此,在行動中進行創(chuàng)新也是很獨特的方式。以某小學為例,他們讓學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細節(jié),并記錄細節(jié),從而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來記憶童年,提高作文的表達方式。
正視理論,提升實踐。教師的論文最好將理論與論文進行有效的結合與表達。理論不能與論文沒有任何關系,論文的研究內容要成為理論的有力佐證,兩者互相協(xié)調。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的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就顯得更有行動力和說服力。
實踐效果,實證體現(xiàn)。真正的研究一定要通過實踐研究,如提升教師內涵的課題就需要進行前后數(shù)據(jù)分析和對比,實例剖析,動態(tài)跟進,深入探究。這樣的論文才觀點充分,證據(jù)鮮明,才更一目了然有說服力。
題目要恰當。寫論文之前一定反復思考更適合論文表達的題目,不能太大,要吻合、貼切、要突出亮點突出創(chuàng)新點,也不能太長,盡量不要有副標題,不要太多復雜的符號,用簡短清晰的文字表達觀點。
注重結構,完整適度。不同雜志要求不同。有的只需要一千多字。有的要求略多。通常情況三千字左右比較適合。論文不能贅述,也不要太短。寫論文的所有環(huán)節(jié),要充分考慮通篇文章的布局,避免頭重腳輕,也避免各種奇怪布局。一個主題,幾個論點。表達過程盡量工整,通篇結構清晰、一目了然。
當然,錯別字更要檢查,常用格式需要遵守。
寫作一篇論文的過程,實質上是教師再次成長的過程。這來源于教學中的不斷積累,來源于各種理論知識的疊加,來源于實際教學過程反思中的靈感忽閃。教師要有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心態(tài)和狀態(tài),要有一種靈魂積極自我蘇醒的狀態(tài),要有一種自我認知、自我辨析的能力,要有對比判斷、探尋詫異的敏銳。
工作可以促成論文的生成,論文可以促進工作的有效開展。教師應該在工作和學習中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學術定位,形成體現(xiàn)自己風格的論文。
論文的形成需要謀篇布局,一旦結構性的提綱浮出水面,往里面加骨肉就更加容易。
教師要有一種以點散面的拓展能力。教師可以在工作中挖掘出很多相關點,形成線,擴大到面,甚至立體呈現(xiàn)。
實際上,只要用心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就會輕易察覺論文是一個系統(tǒng),圍繞實際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點,就可以形成系列的論文,各論文之間互相佐證,形成一個可執(zhí)行推廣的系統(tǒng)。
同樣,論文的形成并不意味著一個研究點的終結,恰好相反,它意味著一個系列層次更加清晰,脈絡更加鮮明。
在生活中要有一種用于探索的心態(tài),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在職業(yè)狀態(tài)和非職業(yè)狀態(tài)都要保持敏銳。在參觀訪問其他學校時要思考和對比,閱讀教育雜志和資料時要關注,在尋常的教學、座談、對話、訪談中要隨時探究。很可能某一個時間點一個詞進入視線,或者某個教學片段進入視線,大腦就產(chǎn)生連鎖反應,進行一系列的思維聯(lián)想和教學行動計劃,內心的興奮感和期待感促使行動執(zhí)行。
關注教育政策和熱門話題,如:基礎教育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的內涵與實施。關注課程教學改革。如:學本式卓越課堂。關注學校德育互動。如:當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關注家庭教育問題。如:親子教育對教學的影響。
總之,寫論文并不是一件非??膳碌氖虑椋鼞撌且环N理性、科學的表達風格。教學中的嚴謹和高效通過論文這種方式表達出來,在思辨中產(chǎn)生更多的靈感,促進教師生命的深層次拓展。
本文系重慶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專項課題(渝教[2015]6號)《學本式教師培訓資源開發(fā)研究》(重點課題,批準號:2015-JC-054)、重慶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專項課題(渝教[2016]11號《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培訓的實踐研究(重點課題,批準號:2016-07-008成果之一。作者系課題組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