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卿赟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泵慨斪x起王維的這首詩,我心中就仿佛有一股泉水緩緩流淌。原因是我們小區(qū)就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我們小區(qū)六號樓住了一位徐阿姨。徐阿姨平時見到人總是滿臉笑容,主動迎上去和人打招呼。哪家有困難,她也總是第一時間趕到,是我們小區(qū)出了名的活雷鋒??蛇@些小事不算什么,最讓我敬佩的是,她在我們小區(qū)門口擺免費茶水攤,這成了我們小區(qū)獨特的風景線。
徐阿姨擺的茶水攤,不收大家1分錢。開始的時候大家對此議論紛紛,你一言我一語地說:“擺一個免費茶水攤,這怎么可能呢?”但徐阿姨依然我行我素,漸漸地大家也就習慣了。
然而,擺茶水攤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每天徐阿姨早早地起來燒水,要燒六壺水,然后再一壺一壺地倒進大水桶里。見過的人都知道,這大水桶足有60多斤重。燒好后,徐阿姨就一步一步地把桶從六樓上艱難地搬下來。那瘦小的身板顯得特別吃力,仿佛都快把她給壓垮了。聽媽媽說,就這樣瘦小的身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堅持。
這成了我幼小心靈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可有時候我很不理解。暑假的一天,我和媽媽路過小攤的時候,太渴了就去徐阿姨那兒喝茶。媽媽和徐阿姨閑聊時,我才知道原因:原來,徐阿姨以前擺過一個修自行車的攤,有時候渴得不行了,就跑上樓去,咕咚咕咚地喝上兩三碗水。后來,她生活好了,看到城市里忙碌的人,心生感念,便想給他們提供方便……
聽到這話,那一刻,徐阿姨的形象在我心中瞬間高大了起來,她就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借用王維大師的詩修改一下,這道風景線真是“茶水門前放,涼意傳街坊”!
(指導教師:李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