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宏 溫虎林
(隴南師范高等??茖W(xué)校 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成縣 742500)
?
曹錫黼及其《寓同谷老杜興歌》雜劇考論*
唐海宏 溫虎林
(隴南師范高等??茖W(xué)校 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成縣 742500)
曹錫黼年少登科,年僅二十九而歿,被周妙中譽(yù)為“戲曲界的李長吉”。他的雜劇《寓同谷老杜興歌》是目前見到的第一個將《同谷七歌》的詩歌體式化用為曲文的戲曲作品,它在體制、內(nèi)容、辭藻與風(fēng)格上保持了與《同谷七歌》的高度契合,堪稱《同谷七歌》的變體絕唱。由于資料的零散,學(xué)界對曹錫黼的關(guān)注很少,以至于對其生平記載多有訛誤之處。這里從搜集到的資料來厘清他的生平,并對其雜劇《寓同谷老杜興歌》作一探析。
曹錫黼;《寓同谷老杜興歌》;考論
文學(xué)史上除了“九體”“七體”之外,影響巨大者,莫過于“同谷體”*“同谷體”的提出見溫虎林《“同谷體”論略》一文,該文即將于《杜甫研究學(xué)刊》刊出。即杜甫《同谷七歌》體或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體?!锻绕吒琛肥瞧呤走B章體的組詩,它的形式、內(nèi)容、情感的抒發(fā)皆有獨(dú)到之處,后代的仿擬之作眾多。此體在朝代變異之際表現(xiàn)更為活躍,像文天祥、汪元量、鄭思肖、陳子龍、王夫之、姜垓、宋琬、吳嘉紀(jì)、沈壽民、陳恭尹、任其昌等人都有仿擬之詩作。上述作家都是以詩歌體裁來仿擬《同谷七歌》的,但清人曹錫黼?yún)s在其雜劇《寓同谷老杜興歌》(后人將此劇簡稱為《同谷歌》)首次將《同谷七歌》的詩歌體式化用到了戲曲唱詞之中。這種將詩歌體裁化用為戲曲體裁的現(xiàn)象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是罕見的,在杜詩學(xué)研究之中也僅此一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可謂是《同谷七歌》的變體絕唱(由詩歌體裁變?yōu)榱藨蚯w裁)。前人對此劇論述較少,但評價還高,像盧前在《明清戲曲史》中就認(rèn)為:“以少陵入曲,此為濫觴”[1] 281,肯定了該劇的開創(chuàng)之功。由于資料的缺乏,今人對雜劇《同谷歌》的系統(tǒng)研究還未出現(xiàn),因此拙文擬對此劇作一簡單考述。
有關(guān)曹錫黼的生平記載都極為簡略,筆者在查檢各種資料后,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著述對他的生卒時間的記載相互抵牾,另外其婚姻、子嗣情況需要補(bǔ)述。
(一)曹錫黼生卒時間辨析
對曹錫黼生卒年記載較早的是周妙中,在其《清代戲曲史》中,周氏認(rèn)為:“曹錫黼字誕文,一作旦雯,號菽圃。上海人,貢生,官太常寺所牧,裁缺,改補(bǔ)員外郎。家中藏書甚多,錫黼手不釋卷,學(xué)問該博,又勤于寫作,著有《碧鮮齋集》《石倉世纂》《曹氏合族試藝》,以及戲曲集《無町詞余》。可惜享年僅二十九歲,如果天假以年,成就將不可限量?!稛o町詞余》有乾隆丙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刊本,估計曹氏應(yīng)生于雍正八年(1730)左右,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左右?!盵2]蔡毅編著的《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記載:“曹錫黼(一七二九—一七五七) 字誕文,一字旦雯,號菽圃。上海人。著有《碧鮮齋詩集》《石倉世纂》《曹氏合族試藝》《四焉齋詩文全集》(或云給事中曹一士著,從子錫黼輯)等。有雜劇五種,總名《頤情閣五種》,又名《無町詞余》今尚傳世?!盵3]1006錢仲聯(lián)主編的《中國文學(xué)大辭典》則認(rèn)為:“曹錫黼(1727—1755)清戲曲作家。字誕文,一作旦雯,號菽圃。江蘇上海(今上海市)人。諸生。與兄蓉圃,并有才名。得官太常寺所牧,年二十九卒于官……生平事跡見《乾隆上??h志》卷十、《嘉慶上??h志》卷一四?!盵4]《中國戲曲志》記載為:“曹錫黼(1726—1755),清戲曲作家。字誕文,號菽卿。上??h人。為宋代開國功臣曹彬后裔,明成化年間曹氏移居上海后,始終是閥閱世家。其堂兄錫寶亦有文名。錫黼曾供職于太常寺,后升任員外郎,旋即逝世。他還有《碧鮮齋詩鈔》《無町詞余》等詩詞著作傳世。”[5]徐培均、范民聲主編的《三百種古典名劇欣賞》則記述為:“曹錫黼(1727—1755),字菽圃。江蘇上海(今上海市)人。其兄容圃,曾宮中書,兄弟俱有才名。錫黼早歲得中科第,乾隆間為太常寺丞。施閏序《桃花吟》謂其‘生僅二十九年,而著作已富,詩古文及說部、雜識,卷帙盈尺,各有根柢存乎其間。至按律呂為南北曲,固才人能事之余,而士林亦深賞之’。詩文已佚,今存雜劇《桃花吟》《四色石》(含《雀羅庭》《曲水宴》《滕王閣》《同谷歌》四小戲),系由其弟錫辰、錫棠???,統(tǒng)稱《頤情閣五種》或《無町詞余》?!盵6]
在上述五種記載中,對曹錫黼的生年就出現(xiàn)了四種不同的說法,分別為1730年、1729年、1727年或1726年;對曹氏的卒年則有三種觀點(diǎn),即認(rèn)為他卒于1758年、1757年或1755年。到底哪種說法準(zhǔn)確呢,學(xué)界對此一直在爭論。其中鄧長風(fēng)在《曹錫黼的生卒年和明清上海曹氏世系》一文中據(jù)《石倉世纂》中曹氏父祖輩的相關(guān)詩文著述中,推斷曹錫黼應(yīng)生于雍正五年(1727),卒于乾隆二十年(1755)。對這一觀點(diǎn),臺灣學(xué)者陳芳在她的《乾隆時期北京劇壇研究》一書中給予了首肯。
近日筆者在國家圖書館翻閱查找資料時,在曹錫黼的后人——民國時期曹浩修撰的民國十四年(1925)上海曹氏崇孝堂的四卷鉛印本《上海曹氏續(xù)修族譜》,其卷二的“世次錄”中有曹錫黼生卒時間的確切記載,族譜著錄:“菽圃公諱錫黼,字誕文,一字旦雯。淞濱公(按:淞濱公即曹培廉)長子,例貢生,授職行人司司副,就遷太常寺所牧加一級,裁缺,改補(bǔ)員外郎,卒于京邸。行誼載邑志《文苑傳》,并附從兄錫寶所撰《行略》??逃小侗烫\齋詩集》《桃花吟》《四色石》曲本等,載邑志《藝文志》。生于清雍正四年丙午十月十五日戌時,卒于清乾隆十九年甲戌七月三十日申時,享年二十有九?!盵7]
從《上海曹氏續(xù)修族譜》中可以確定曹錫黼生于1726年,卒于1754年。
(二)曹錫黼婚姻、子嗣情況補(bǔ)述
在前面所引述的五種著述中都沒有曹錫黼婚姻與子嗣的記載,學(xué)界對曹錫黼婚姻與子嗣問題的關(guān)注最早的是鄧長風(fēng),他在《曹錫黼的生卒年和明清上海曹氏世系》一文中曾論述:
錫黼娶妻王蕓,亦能文,《拂珠樓偶鈔》,即是她校訂并作跋的。喬龍《長嘯軒軒集序》云:“旦雯為余年伯觀察王公快婿。觀察與其尊人中翰公少同學(xué)友善,因締姻盟?!?/p>
錫黼有三子:洪梁、洪頤、洪潤,見《桃花吟》卷首?!犊h志》卷十四曹錫黼傳附記洪梁云:
子洪梁,字寧伯,號雉山,諸生,援例入北闕。工詩善飲,后以官職敘州佐,借補(bǔ)廣西按察司經(jīng)歷,署知縣通判,卒于任。有《宜雅堂集》。[8]
從鄧氏的論述可知,曹錫黼妻子王蕓乃是曾任福建按察使的王丕烈之女,曾校訂了曹錫黼的堂姐曹錫珪的《拂珠樓偶鈔》,并為之作跋。而曹錫黼有三子,分別是曹洪梁、曹洪頤、曹洪潤,除此之外再無更多信息。
后來,徐俠在《清代松江府文學(xué)世家述考》中也提到了曹錫黼的子嗣,徐著記載:“曹洪梁,曹垂璨從玄孫、曹錫黼次子、曹樹珊父,字寧伯,號雉山,附監(jiān)生,工詩,由四庫館議敘州佐,借補(bǔ)廣西按察司經(jīng)歷,署天和知縣,調(diào)桂林龍勝理苗通判,卒于任。著有《宜雅堂詩集》……從玄孫曹洪頤,曹洪梁兄、曹錫黼長子,號蓬甫,山東萊陽縣縣丞,署昌樂、陽信、安邱、嘉祥等知縣,除大盜趙英,所至有政聲。從玄孫曹洪梁,曹錫黼次子、曹樹珊父?!盵9]徐著中提到了曹洪梁、曹洪頤,卻未曾提到曹洪潤。
鄧長風(fēng)和徐俠的論述是否準(zhǔn)確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實(shí)民國十四年(1925)上海曹氏崇孝堂的四卷鉛印本《上海曹氏續(xù)修族譜》中有準(zhǔn)確的記載,其載曰:“(曹錫黼)娶王氏,郡城雍正丁未(1727)進(jìn)士歷官河南按察使東麓公諱丕烈女,封孺人,例晉宜人。生于清雍正元年癸卯十月初一日亥時,卒于清嘉慶三年戊午十月初八日未時。享年七十有六。子三:洪頤、洪梁、洪掞。女適乾隆辛丑探花左春坊左庶子太倉汪學(xué)金杏江?!盵7]
鄧長風(fēng)認(rèn)為曹錫黼第三子為曹洪潤,但《上海曹氏續(xù)修族譜》卻著錄為曹洪掞,同時長子并不是曹洪梁,而是曹洪頤。徐俠只記述了長子曹洪頤、次子曹洪梁,卻遺漏了三子曹洪掞。而曹錫黼妻子王蕓則生于1723年(生日為農(nóng)歷十月初一日),卒于1798年(忌日為十月初八日)。此外,曹錫黼夫婦育有一女,名曹洪宜,字琴和,嫁給了1781年辛丑科探花、太倉人汪學(xué)金(曾任左春坊左庶子),著有《惠香室詩草》。
曹錫黼的妻子王蕓亦是一位才女,這在曹錫珪的《拂珠樓偶鈔》中有所體現(xiàn)。《拂珠樓偶鈔》有吟誦到王蕓的就有四首,分別為《懷弟婦王夫人》《走筆寄王夫人》《冬夜柬王夫人二首》。而王蕓的唱和之作卻未留傳下來,但從她為《拂珠樓偶鈔》題寫的跋中,可看出她的文采。其跋曰:
譙國,故才藪也。七步八斗著于漢,三愁四怨稱于唐。競病詩、秋波集,傳于南朝、北宋,盛矣,美矣!惟是求之巾幗中,只大家婿妹豐生號有才,外不數(shù)數(shù)見。若拂珠樓主人,其駕累代而上踵西京者與?主人,夫子姊也,而實(shí)為家君同年松亭先生淑配。蕓幼時侍先夫人歸寧石筍村,與拂珠樓密邇,夙耳主人名。自隨宦于燕云嶺海間,卒卒未得一覯。癸亥歲,家君為蕓相攸譙國,始得親領(lǐng)懿訓(xùn)。其后夫子出一冊,示曰:“此姊所著《拂珠樓詩》?!币髦S再四,但覺唾盡成珠,章皆為錦。于是裹以緗囊,藏之枕中。近夫子較鍥先集,囑繕寫成帙,公之絮庭,蕓其敢秘諸?獨(dú)念主人之才斐美若是,而蕓也魯人也,豈能窺其堂奧乎?兒子洪頤寄撫主人,冀其異日讀是編而有悟,庶幾漳水洋洲之家聲不墜,亦重有賴焉。[10]
跋文中,七步、八斗、三愁四怨、競病詩、秋波集等典故的運(yùn)用,可以看出王蕓對曹植、謝靈運(yùn)、曹鄴(唐代詩人)、曹景宗(梁武帝的大將)、曹絳(北宋詩人)等人是很了解的,沒有堅(jiān)實(shí)的文化底蘊(yùn),是很難達(dá)到這種境界的。
曹錫黼的戲曲總稱為《頤情閣五種曲》,又名《無町詞余》,乃是曹錫黼歿后,其弟曹錫辰、曹錫棠以及友人施潤等為他校訂付梓的。《頤情閣五種曲》包含雜劇《桃花吟》一種、《四色石》四種,而雜劇《同谷歌》為四折雜劇《四色石》中的最后一折。該劇現(xiàn)存有清乾隆丙子二十一年(1756)的頤情閣原刊本,劇行間有小字夾批,卷尾有題詩,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皆有藏。鄭振鐸《清人雜劇初集》本據(jù)原刻本影印。此劇取材于有關(guān)杜甫流寓隴右的逸事,寫杜甫因上疏營救房綰而獲罪,被迫辭官后西走秦州,后輾轉(zhuǎn)寓居同谷(今成縣),悲慨奮歌以寄予愁苦之情。
《寓同谷老杜興歌》后人著錄很少,現(xiàn)僅見鄭振鐸《清人雜劇初集》本,為引起研究者關(guān)注,據(jù)鄭本抄錄全劇如下:
(生上)(集杜)吾道竟何之,鷦鷯在一枝。寬心應(yīng)是酒,排悶強(qiáng)裁詩。短褐風(fēng)霜入,高樓鼓角悲。年年非故物,白首淚雙垂。
下官杜甫,表字子美,襄陽人也。天寶召試,叨參軍政;彭原謁主,晉秩拾遺。嗣以疏援房相株連,華州見放。俺想安賊父子跳梁,世方板蕩。與其鞅掌荊榛,毋寧息肩蓬畢。因此西入秦州,寓居同谷。
咳!可憐兵戈天地,兒女饑寒;親故迢遙,童仆星散。與言及此,好不叫人淚如鯁下也。(悲介)
【北四邊靜】(葫蘆提)鷦棲林岫,寒云矗矗;宿鳥啾啾,似贅如疣。那得消愁帚,說甚么杯羹求舊,敢則是甲兵時候。
(凈丑上)(集杜)天涯風(fēng)俗自相親,何用浮名絆此身。詩酒尚堪驅(qū)使在,不教鵝鴨惱比鄰。吾每杜子美老爺?shù)泥徣吮闶恰W詮亩爬蠣攣泶?,和鄰人水乳兒一般相好。無奈終日劚藥,俺兩個人卻未見來;又聞他能詩作賦,好義任俠。他的公公便做本朝的官了,果然有種出種。怎的當(dāng)面錯過,為此提個壺兒,挈個藍(lán)兒,胡亂與他櫛風(fēng),也顯得吾每野人獻(xiàn)芹的一點(diǎn)情意。迤邐行來,此間已是。(問)有人么?(生上)門無客至唯風(fēng)月,案有書存但老莊。是哪個?(見介)呀!原來是二叟,何為攜酒到此?(凈丑)吾每是老爺鄰人,攜此酒肴,聊為老爺洗塵。(生)萍水相逢,何敢當(dāng)高鄰厚愛,待老夫略嘗其味。(飲酒介)(凈)這幾日風(fēng)雪好大,風(fēng)霜更多,老爺何以為御冬之計?(丑諢介)(生)不說猶可,說起時好難掉下,二叟滿飲一觥,聽老夫清歌者。
【耍孩兒】荒山有客還迤逗,笑亂發(fā)垂垂?jié)M頭,終朝拾橡養(yǎng)狙猴。遇相知,則話舊綢繆。(二位看也)凍皴手腳無皮肉,山谷天寒日暮愁。一歌作兮歌僝愁。(內(nèi)作風(fēng)起,各位出介)(生泣介)聽悲風(fēng)從天來牖,問中原得再歸不?
(生持長鏟嘆介)(凈丑)這東西有何用處?(生)二位不知道哩。
【五煞】撫長鏟,木柄白,劚黃精幾度秋。俺孤生和您相廝守,山中雪盛空歸又,男女呻吟四壁幽。二歌作兮歌馳驟,(背介)短衣數(shù)挽鄰里增羞。
(凈丑酌生介)家中尚有何人?一寒至此。(生)只為年歲饑荒,家下死者殆半。俺杜甫原有弟妹,如今不知何狀。(泣介)
【四煞】思悠悠在遠(yuǎn)方,苦罘罘有弟留。三人一樣都消瘦,駕鵝飛去鹙鸧后。塵暗漫天道路修,三歌作兮歌三奏,(阿呀)俺兄弟汝歸何處?兄骨誰收?
【三煞】鐘離有妹居,諸孤癡可憂。十年來一見何能夠,長淮浪涌蛟龍吼,杳杳旌旗箭滿眸。四歌作兮歌頻就,林猿啼老未了扁舟。
(慟介)(凈丑亦下淚介)可憐!(生引凈丑望介)
【二煞】四山風(fēng)片多溪頭,水急流。寒霖颯颯把枯株溜,狐貍狡獪城蒿茂。(唱狐貍蛇蝮字凈丑諢舞介)萬感中宵不自由。五歌作兮歌雜糅,(凈丑)怕老爺家鄉(xiāng)也則如此。(生)咳!倘故鄉(xiāng)歸去,勝窮谷夷猶。
【一煞】南有龍,在山湫。枝巃嵸,古木樛。飄飄黃葉風(fēng)霜久,吾行怪此安能宥。蛇蝮東來水上游。歌思遲兮歌成六,(各飲酒盡介)(生)(拔劍介)怎為我春回溪壑,酩子重拔劍還休。
老夫已醉,二叟請回,改日當(dāng)躬謝也。(揖介)(生)四壁聲唧唧,如助予嘆息。(凈丑)肴核既已盡,不知東方白。(諢下)
【煞尾】(生)不成名老矣,身數(shù)三年衣。食走煞傷懷,長安富貴難尜究。盼皇天沒揣的白日忙忙則去的陡。
題同谷歌
一腔熱血杜襄陽,矢口酸辛淚滿裳。莫訝七歌歌太苦,耐人棖觸是殊鄉(xiāng)。(完)*本劇抄錄自鄭振鐸《清人雜劇初集》三十八至四十一頁,為鄭氏1931年影印清乾隆丙子二十一年(1756)的頤情閣原刊本,原刊本半頁九行,行十八字,四周單邊,白口,單魚文,版心鐫“四色石頤情閣”六字。
臺灣學(xué)者陳芳在評論《寓同谷老杜興歌》時曾說:“取材新穎,抒發(fā)牢愁,表現(xiàn)亦甚為出色?!盵11]那么《同谷歌》的特色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愚以為主要有以下三點(diǎn)。
(一)形式上獨(dú)具匠心、首創(chuàng)剪裁《同谷七歌》入曲
《同谷七歌》的歷代仿擬之作極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宋元明清四代就有多達(dá)七十五人的仿擬之詩作,但將《同谷七歌》的詩歌體式化用為戲曲唱詞,曹錫黼?yún)s是首次。
從形式上看,杜甫《同谷七歌》中“有客有客字子美”“有弟有弟在遠(yuǎn)方”“有妹有妹在鐘離”以及“嗚呼一歌兮歌以哀”“嗚呼三歌兮歌三發(fā)”“嗚呼四歌兮歌四奏”等詩歌的句式。在雜劇《同谷歌》里,曹錫黼對《同谷七歌》作了高度的仿擬,像“荒山有客還迤逗”“苦罘罘有弟留”“鐘離有妹居”與“一歌作兮歌僝愁”“三歌作兮歌三奏”“四歌作兮歌頻就”等句型與杜甫原作是高度相似的。無怪乎在劇本的“荒山有客還迤逗”旁,佚名批注者曾評曰:“竟似杜詩起筆”;而在“三歌作兮歌三奏”旁,夾批又評曰:“讀至此,忘其為杜詩者久之?!倍鸥Α锻绕吒琛返拿扛枋且园司錇橐唤M,到了曹錫黼筆下的曲文中有的減為了七句,有的卻擴(kuò)充至九句、十句為一組,這可看作是曹錫黼對《同谷七歌》的延伸發(fā)展。
從這種將《同谷七歌》剪裁寫入曲文的形式,足見雜劇《同谷歌》的作者曹錫黼還是頗費(fèi)了一番匠心的。孫楷第在敘說《四色石》時曾道:“《老杜興歌》一名《同谷歌》,演杜甫寓同谷作詩事。其《滕王閣》檃栝王勃賦,《同谷歌》檃栝杜甫詩,雖不能如鄭瑜《滕王閣》、尤侗《讀離騷》之囊括原文,魄力沈雄,要亦穩(wěn)愜可觀?!盵12]《中國曲學(xué)大辭典》則認(rèn)為:“劇中隱括杜詩,妥貼可賞?!盵13]
此外,《同谷歌》的主角是杜甫,由生扮裝。為了增強(qiáng)戲劇的欣賞性,突破單調(diào)體式所限,曹錫黼加入了兩鄰人,一為凈扮,一為丑扮,凈、丑二角的烘托陪襯,使劇中矛盾沖突更為自然合理,而兩個陪襯角色也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同時劇中通過杜甫的抒情獨(dú)唱與獨(dú)自,充分地表達(dá)了原詩中的主題。而劇作者曹錫黼還巧妙地利用了音響效果,如“內(nèi)作風(fēng)起”“各位出介”“生泣介”“唱狐貍蛇蝮字凈丑諢舞介”等都比較真切地渲染出了悲涼環(huán)境氛圍,更易于將觀眾帶入戲中的特定情景之中。
(二)內(nèi)容上高度契合,沿襲《同谷七歌》辭藻
《同谷七歌》是杜甫在入蜀途中,顛沛流寓于同谷所作,詠嘆自己、妻子、弟妹以及周遭的景物。曹錫黼劇作《同谷歌》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與杜甫顛沛流離、家破人亡的困頓情感是相通的,內(nèi)容上兩者是高度契合的,可以說劇作“蓋亦檃栝原詩者也”。
從內(nèi)容上看,杜甫《同谷七歌》雖敘寫七事,但總括而言,可分為四層。一歌二歌為第一層,抒寫流寓的悲辛與生計的無著落;三歌四歌為第二層,敘寫杜甫對遠(yuǎn)在他鄉(xiāng)的弟妹們的思念,表現(xiàn)“悲諸弟”“悲寡妹”的情感;四歌五歌為第三層,敘寫居住地周邊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悲流寓”的情感,作者雖身在他鄉(xiāng)卻魂歸故鄉(xiāng);七歌為第四層,抒“窮老作客”之意。曹錫黼《同谷歌》中,【耍孩兒】唱詞:“荒山有客還迤逗,笑亂發(fā)垂垂?jié)M頭。終朝拾橡養(yǎng)狙猴,遇相知,則話舊綢繆。凍皴手腳無皮肉,山谷天寒日暮愁?!笨梢哉f就是對杜甫《同谷七歌》中一歌的直接套用。而【五煞】中“撫長鏟,木柄白,劚黃精幾度秋。俺孤生和您相廝守,山中雪盛空歸又,男女呻吟四壁幽。二歌作兮歌馳驟,短衣數(shù)挽鄰里增羞”與“長镵長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黃獨(dú)無苗山雪盛,短衣數(shù)挽不掩脛。此時與子空歸來,男呻女吟四壁靜。嗚呼二歌兮歌始放,鄰里為我色惆悵”,亦是高度契合。其余像【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的唱詞就是對《同谷七歌》中三歌、四歌、五歌、六歌的挪用。
在辭藻運(yùn)用上,曹錫黼的劇作與杜甫《同谷七歌》的重復(fù)之詞是很多的,如“亂發(fā)”“凍皴手腳”“長鏟”“木柄”“雪盛”“短衣”“駕鵝”“鹙鸧”“諸孤”“蛟龍”“旌旗”“扁舟”“林猿”“窮谷”“山湫”“巃嵸”“古木”“黃葉”“風(fēng)霜”等多達(dá)二十個。
由于內(nèi)容與辭藻的相似,可以將雜劇《同谷歌》看作是杜詩《同谷七歌》的曲化之作,《同谷歌》唱詞“說甚么杯羹求舊,敢則是甲兵時候”旁,夾批便評曰:“二句括盡杜詩全部。”
(三)風(fēng)格上典雅沉雄,深得《同谷七歌》之精髓
施潤在為《桃花吟》題序時曾說:“《桃花吟》一折,與玉茗堂《四夢》同工,而《四色石》慷慨淋漓,各盡其致,則徐文長之《四聲猿》可以頡頏?!盵3]1008-1009施潤認(rèn)為《四色石》是效徐渭《四聲猿》體例并敘寫古文人逸事以寄托感慨之作。曹錫黼正是抓住了《同谷七歌》感時傷逝、沉郁頓挫的精髓,將杜甫的滿腔牢騷與愁苦心聲酣暢淋漓地傾瀉了出來。如【耍孩兒】:荒山有客還迤逗,笑亂發(fā)垂垂?jié)M頭,終朝拾橡養(yǎng)狙猴。遇相知,則話舊綢繆。(二位看也)凍皴手腳無皮肉,山谷天寒日暮愁。一歌作兮歌僝愁。(內(nèi)作風(fēng)起,各位出介)(生泣介)聽悲風(fēng)從天來牖,問中原得再歸不?這恍似《同谷七歌》的再現(xiàn)。
雜劇《同谷歌》系一人主演的單折劇,戲劇矛盾沖突主要是通過曲文唱白來體現(xiàn)的,因此曹錫黼在唱、白兩個方面頗用功力。《同谷歌》的唱詞或典雅,或沉雄,都深深烙上了《同谷七歌》凄美的詩意。像杜甫所唱的【四煞】:思悠悠在遠(yuǎn)方,苦罘罘有弟留。三人一樣都消瘦,駕鵝飛去鹙鸧后。塵暗漫天道路修,三歌作兮歌三奏,(阿呀)俺兄弟汝歸何處?兄骨誰收?唱詞酷似《同谷七歌》中的第三歌,全部化用六、七字句,給人莊重典雅之感。原刻本夾批云:“讀至此,忘其為杜詩者久之?!绷硗馄洹径贰浚核纳斤L(fēng)片多溪頭,水急流。寒霖颯颯把枯株溜,狐貍狡獪城蒿茂。(唱狐貍蛇蝮字凈丑諢舞介)萬感中宵不自由。五歌作兮歌雜糅,(凈丑)怕老爺家鄉(xiāng)也則如此。(生)咳!倘故鄉(xiāng)歸去,勝窮谷夷猶。唱詞則改用雜句,表現(xiàn)其所處環(huán)境的惡劣,寫來繪聲摹色,情景交融。原刻本夾批曾云:“驟雨暴風(fēng)奔赴筆底?!?/p>
杜甫的說白,也很能見出其文人口吻。如:“下官杜甫,表字子美,襄陽人也。天寶召試,叨參軍政;彭原謁主,晉秩拾遺。嗣以疏援房相株連,華州見放。俺想安賊父子跳梁,世方板蕩。與其鞅掌荊榛,毋寧息肩蓬畢。因此西入秦州,寓居同谷?!本涫秸w、對仗而富有文采,文人形象躍然紙上。
鄭振鐸在《四色石跋》中曾說:“《寓同谷》,寫杜甫寓于同谷,感時歌吟事。此事亦無人譜過。杜甫一生,可譜之事甚多,然劇作家知道捉住者則絕少。許潮嘗譜《午日吟》,然劇情甚為無謂,還不如錫黼此作之較為扼要可觀也?!盵3]1010鄭氏對此劇的評價雖然不太高,但“扼要可觀”卻堪稱“肯綮之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曹錫黼《同谷歌》不但在句式、章法、音韻等外在形式上仿擬《同谷七歌》,而且在沉郁頓挫、婉轉(zhuǎn)凄涼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上也與《同谷七歌》有高度契合之處。對此,曾影靖曾說:“作者描寫老杜憂時的襟懷,濟(jì)世的抱負(fù),失路的苦悶,深得少陵野老神髓,栩栩如生。風(fēng)格沉雄,文字剛勁豪辣,《四色石》中以此最為沉痛,亦最像猿啼之哀鳴?!盵14]曹錫黼雖人生境遇坦蕩,但卻能深刻地理解杜詩的精髓,對杜甫流寓同谷的遭際感同身受,借由雜劇《同谷歌》來抒寫杜甫面臨特殊境遇下的痛苦。正是有了這種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鳴,曹錫黼從體制、內(nèi)容、辭藻與風(fēng)格上將《同谷七歌》化用入曲,從而在情節(jié)內(nèi)容短小靈便、音樂結(jié)構(gòu)不拘一格的單折劇體制之中融入了深刻的題材,對戲曲抒情感懷的功能與《同谷七歌》凄美的意境進(jìn)行了完美的結(jié)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雜劇《同谷歌》是“一折成劇,簡短精悍,如齊梁之小樂府,如唐詩之絕句,出岫無心,回甘有味,別開戲曲之一途”[1]228的單折短劇的代表之作。而曹錫黼也堪稱是能夠跨越時空去理解杜甫詩中人生痛處的第一位戲曲家。
[1]盧前.明清戲曲史[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3.
[2]周妙中.清代戲曲史[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272.
[3]蔡毅.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1—4冊)[G].濟(jì)南:齊魯書社,1989.
[4]錢仲聯(lián),傅璇琮,王運(yùn)熙,等.中國文學(xué)大辭典[K].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1178.
[5]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上海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0:830.
[6]徐培均,范民聲.三百種古典名劇欣賞[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783.
[7]曹浩.上海曹氏續(xù)修族譜四卷[M].上海曹氏崇孝堂鉛印本,民國十四年(1925年).
[8]鄧長風(fēng).明清戲曲家考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73.
[9]徐俠.清代松江府文學(xué)世家述考(上冊)[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404-410.
[10]胡曉明,彭國忠.江南女性別集(四編) :上冊[M].合肥:黃山書社,2014:131.
[11]陳芳.乾隆時期北京劇壇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1:259.
[12]孫楷第.戲曲小說書錄解題[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0:358.
[13]齊森華,陳多,葉長海.中國曲學(xué)大辭典[K].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468.
[14]曾影靖.清人雜劇論略[M].黃兆漢,校訂.臺北:臺灣學(xué)生書局,1995:423.
Analysis on Cao Xifu and His DramaDuFuStartingRhymeswhenStayinginTonggu
TANG Hai-hong, WEN Hu-lin
Cao Xifu passed civil examinations in his tender youth, but died early at 29. He was praised as “Li Changji in the theatrical circle” by Zhou Miaozhong. His dramaDuFuStartingRhymeswhenStayinginTongguwas the first work of traditional opera that transformed Du’sSevenRhymesinTongguinto scripts, which highly matched the latter one in system, content, rhetoric and style and can be called a variant masterpiece. However, due to fragmented documents, scholars have given little attention to Cao Xifu so that mistakes arise in his life records. This paper collects data to clarify his life stories, and intends to analyze his drama.
Cao Xifu;DuFuStartingRhymeswhenStayinginTonggu; analysis
2017-01-27
唐海宏(1974— ),男,甘肅徽縣人,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xué)研究;溫虎林(1966— ),男,甘肅甘谷人,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隴南文史研究。
本文系隴南師范高等??茖W(xué)校校級科研項(xiàng)目“杜甫《同谷七歌》及其仿體詩研究”(項(xiàng)目編號:2016LSSK01001)的階段性成果。
1674-3180(2017)01-0097-07
I207.3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