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博仁堂中醫(yī)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湯大鐵
血糖為何總控制不好
□重慶博仁堂中醫(yī)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湯大鐵
“我的血糖一直控制不好,該怎么辦?”“平時我已經注意控制食量了,為何血糖還是偏高?”經常聽到有糖友在訴苦,明明已經在努力控糖,可血糖仍不達標,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正常人空腹8~10小時后血糖為3.9~6.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小于7.8mmol/ L。醫(yī)院常用75克葡萄糖行糖耐量試驗(OGTT),這是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
那么,是否所有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都一樣?回答是否定的。對新發(fā)或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病程較短者、年齡較輕者,應盡早使血糖達標,并長期維持。在不發(fā)生低血糖的前提下,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對健康有利是肯定無疑的。相反,對病程長(如大于15年)、嚴重并發(fā)癥(如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腎病中晚期、嚴重糖尿病眼底病變)、伴發(fā)其他嚴重疾?。ㄈ鐞盒阅[瘤、肝硬化晚期)、高齡,還有反復發(fā)生低血糖的患者等,血糖控制目標要適當放寬。
有了上述的原則指導,臨床醫(yī)生就可對來診者進行個體化治療了。經一段時間治療以后,如果血糖沒有達標,可從下面幾方面尋找原因。
一為飲食是否規(guī)律。每餐開飯時間點是否大致一樣(差別不要超過15分鐘),每餐飲食結構和食量是否經常改變,烹飪方法是否更改,比如用同量的大米或其他主糧,煮成飯和煮成粥,攝食后對血糖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后者因吸收快血糖很快升高,但到了餐前往往出現(xiàn)低血糖。建議吃稀飯者不妨預留一點食物作為后期加餐用,以避免血糖“前高后低”的情況發(fā)生(可在餐后2小時左右加餐)。還要避免經常不規(guī)律加餐(零食),糖尿病患者最忌暴飲暴食。
因此,建議患者每天飲食要保持相對恒定,任何更改都可能出現(xiàn)血糖波動,有時一次較嚴重的血糖波動會影響數天之久??傊?,糖尿病患者管理飲食至關重要,實施過程中確實面臨諸多挑戰(zhàn)。
二為活動量的改變。通常,活動較多時血糖會控制好一些,反之則差些。雖然運動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但每個患者需自己摸索和探討其規(guī)律,使飲食、運動、藥物三者相互配合好。
三為藥物因素。藥量不足、劑型及品種改變,包括從口服降糖藥改為胰島素,或從胰島素改為口服降糖藥,或兩者聯(lián)合等,都會對血糖產生影響,需要觀察調整。這里需要指出的另一種極端情況是,有些患者經治療一段時間后血糖控制良好,自認為已痊愈,把原來的藥物全停了,停藥后也沒有監(jiān)測血糖。直到某一天突然感到身體不適,一測血糖又飆升了,一下又回到解放前,何苦這樣被折騰呢?一般血糖失控者有效治療的時間窗大概是3周到3個月,一旦把治療系統(tǒng)建立了起來,以后過的基本是太平日子,只要持之以恒,維持有限的治療,每年定期全身檢查2~3次,多能平安,何樂而不為?
四為體內潛在疾病的影響。如果降糖藥物劑量、飲食和活動量都沒有大的變動,而血糖突然升高,要特別注意體內可能存在潛在的感染或其他影響血糖的疾病。如合并甲亢,此前尚未被診斷,甲亢會額外使血糖升高。
感冒、肺炎、尿路感染,有時患者自己并未特別在意,到了醫(yī)院檢查才被發(fā)現(xiàn)。感染將使血糖迅速升高,這是由于體內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而原先的降糖藥物又沒能及時加量。此時,除了適當調高降糖藥物,還要治療引起血糖波動的新發(fā)疾病,合并感染者必須積極控制感染。
五為體重因素的影響。糖尿病治療過程中最忌體重的顯著增加(如增重達到3千克以上),尤其是腰圍超出了理想的范圍(如女性腰圍超過了85厘米,男性腰圍超過了90厘米),這時體內胰島素抵抗會隨之加劇,原先所用的降糖藥會逐漸失效。解決的辦法除了及時調整降糖方案以外,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控制體重。
最后,糖尿病患者隨著病程延長,體內自身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會逐步下降,因此血糖也就隨之有所升高,原先口服的一些降糖藥物也逐漸耐藥或失效,需要更改為其他降糖藥才能把血糖控制住。如何判斷自身胰島素分泌的儲備功能呢?這需要??漆t(yī)生來把握,建議糖友每年做1次評估。如果評估體內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島儲備功能,說明你自身在某種程度上還可自我調節(jié)血糖,加用降糖藥是在幫助、協(xié)同并增強體內胰島素的降糖效應。反之,如果胰島素分泌功能已完全喪失,只能靠補充外源性胰島素降糖。這種情況見于一旦確立診斷的1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多在病程10年以上才逐漸出現(xiàn)。
【編者注】
情緒變化也有可能會影響血糖,如心理應激,包括失眠、焦慮、賭氣、壓抑、家庭或生活變故、學習和工作壓力,這時要及時調整心態(tài),最終定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