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彩紅
書法之道:從“文字符號”走向“立德樹人”
盧彩紅
隨著《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頒發(fā),書法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教學體系,迎來了一定的發(fā)展機遇,也面臨著“立德樹人”的全面挑戰(zhàn)。從“兒童為本、寬容心態(tài)、多樣機會”等視角出發(fā),闡述了學校書法教育如何從“文字符號”走向“立德樹人”的書法之道。
兒童為本;寬容心態(tài);多樣機會
2013年,教育部頒發(fā)《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明確將書法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教學體系?!罢J認真真寫字,端端正正做人”,讓我們的書法教育從“文字符號”走向“立德樹人”,學校責無旁貸、任重道遠。站在書法課程管理的視角,學校有必要清晰三個理念,給孩子的書法之道搭建適合的“腳手架”。
天然,意味著自然不做作;磁場,意味著能吸引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孩子書法夢想的能量磁場,必然能夠激發(fā)孩子對書法產生源自內心的熱愛。
1.品咂“經典”,讓兒童多一點“看得見”的藝術。
書法磁場的構建,少不了經典藝術的支撐。在學校的書法長廊,中國的書法歷史完美呈現,一些經典的“大家”作品一覽無遺。如王羲之創(chuàng)作《蘭亭序》時陶醉于自然之中,其章法和諧,結構飄逸,用筆細膩,無一不體現出作者純真、質樸的情感。鄭板橋則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其“板橋體”如“亂石鋪路”,但亂有法度,亂出神韻,恰恰體現了作者卓然傲世的精神境界。行書的流暢、楷書的端莊、草書的奔放……學生置身校園,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書法作品中線條的姿態(tài)美、運筆的節(jié)奏美、章法的氣勢美、心靈的意境美。平常的寫字課程中,教師就十分注重書法作品的鑒別與賞析,通過細磨慢悟引領兒童走進書法大家的精神世界。
2.聚焦“人物”,讓兒童多一點“看得見”的偶像。
“親其師則信其道”,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在學校的書法夢想館,既有“至尊書圣——王羲之,尚意領袖——蘇軾,熱血真顏——顏真卿,悲情書家——趙孟頫,濃墨宰相——劉墉”等“大人物”,也有“陳睿喆、周滿之、周子逸”等校園百名“書法家”。學校組織了“向大師致敬”書法繪本制作大賽,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偶像”歐陽修為了揣摩碑文,在碑前足足觀看了三天三夜的成長故事?!罢堖M來、走出去”也是學校書法活動的常態(tài),江蘇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古風老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陳宇老師等本土書法家先后走進校園和孩子們互動交流,讓偶像點評自己的作品,和偶像一起潑墨揮毫、精心創(chuàng)作,這就是幸福的味道。
3.尊重“原創(chuàng)”,讓兒童多一點“看得見”的希望。
學校的書法磁場堅持“以生為本”,尊重“原創(chuàng)”,映射出濃郁的兒童味道。漫步校園,隨處可見孩子們的原創(chuàng)作品。景點文化,師生有約;教室內外,佳作滿目;樓廊之間,翰墨點綴。這就是讀書寫字的好地方,徜徉其間,便是活生生的教材。學校的“夢想361”項目,無論是班級棒棒堂、年級聯盟展,還是校級夢博會,都有孩子們書法專場的身影。當書法元素存在于校園的角角落落,“看得見”的希望讓孩子們的書法夢想觸手可及?!霸瓌?chuàng)”概念不但給兒童提供了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機會,更能激發(fā)兒童的自豪感,讓兒童找到練習書法的價值,最終使兒童的興趣轉變?yōu)榍槿?,乃至志趣,你追我趕,不斷進步。
適合,意味著因材施教;方法,意味著多種多樣。漢字結構中的疏密、筆畫的變化本身就是一幅美景,充滿神秘的色彩,同時也是字體情感的表達。學校教師能懷揣寬容之心,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成為可能。
1.國畫法。
由于書法墨色單一,學習相對枯燥。而國畫中,每個細節(jié)都有飽滿的線條,且顏色鮮艷,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視覺興趣。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嘗試將國畫引入到書法教學中,從國畫導入對毛筆的興趣,熟悉毛筆后再引導進行書法寫作。眾所周知,掌握了毛筆性能可以更好地畫好國畫,反過來,通過練習畫畫來提高學生的筆性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2.表演法。
所謂的表演法就是運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字的形和意。小學生的表演欲望比較強烈,通過表演的方法來激勵學生的興趣,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如在講授“橫劃”時,為了讓學生明白楷書中書寫橫不是橫平,就請學生到講臺上運用身體呈現出橫這個筆畫。大部分學生的做法是兩只手平舉,這時,教師就需要告訴學生,“請對比下字帖上的橫和同學擺的這個橫是一樣的嗎?”于是,通過仔細觀摩字帖中的橫,讓學生明白橫不是橫平,進而引出“無橫不斜”的書寫規(guī)律。另外,對于一些不太好寫的字形或者寫字規(guī)律,都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表演的過程中,不但讓學生體會了表演的樂趣,還能夠很快記住字形,從而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3.聯想法。
由于有些漢字比較深奧,學生很難理解其中的字形和字意。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時,用盡量簡單、淺顯的語言表達出來。如在講授“從”字時,從的結構就是兩個人前后一起行走,相互靠得很近但是不互相依偎。因此,學生不但明白了字形為左右結構,還掌握了字的寫法,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另外,教師在講述字的時候,還可以配上豐富的語言、動作、表情等,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字形和結構,從而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4.拼字法。
新課改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師生互動。所以,在教授書法時,我們可以采取師生共同拼字的方法。首先,教師準備彩色卡紙、筆和剪刀。然后,由師生共同臨摹范字,并選擇優(yōu)秀的作品,對書寫的字體進行分解,拆成獨立的筆畫。最后,由師生共同將范字的筆畫拼放在相應的位置。通過拼字練習,可以讓學生理解每一個筆畫的寫法,并且明確每一筆所在的位置。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每一筆的寫法,又讓學生明白了筆畫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再感到困難,在興趣盎然中提升了寫字的準確性。
充分,意味著足夠多;鍛煉,意味著體悟。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這些精辟之論,都充分指明了研究任何學問都須日積月累,切不可一曝十寒。書法之道之要在于給予孩子多樣的鍛煉機會,在教育中要關照的是孩子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1.立足課堂,在交流中共進。
書法課堂就是學生書法之道的主陣地。學校設有書法“長短”課,即每周一節(jié)40分鐘的書法指導課和每天午間一節(jié)20分鐘的書法練習課。指導課和練習課有著較大區(qū)分,重在借教師主導之名行學生主體之事。如對于書法作品的評價,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模式,而是生生間的評議交流。學生通過對字體的觀察交流,不但能學會將漢字的結構、筆畫、線條、留白等理念闡述出來,更能恰如其分地學會捕捉他人閃光點,其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能得到尊重和發(fā)揮。對學生容易犯的錯誤,交流之后教師再示范正確的寫法。如此,書法教學不再簡單地停留在“要這樣寫、不能那樣寫”的口頭說教上,相互觀摩,相互切磋,相互促進,學會發(fā)現別人的優(yōu)點,在交流中共進,學生的書法功底亦會日趨厚重。
2.立足聯盟,在合作中共進。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學校的書法之道面向全體學生,貴在堅持?;谶@樣的理解,學校十分重視書法聯盟建設,聯盟宗旨是促進成員共同成長。每月聯盟展書法專場以班級為單位,時間固定在每個月最后一周。有些班級以書簽的形式開展愛心義賣,有些班級以扇面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展示,有些班級以紙袋的形式引領綠色風尚……以聯盟的名義進行整體展示,考驗著師生對傳統(tǒng)項目的創(chuàng)新思考,書法由單純的寫字走向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升華。書法聯盟建設打破了原來的比賽競爭模式,強調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立足聯盟,給了孩子鍛煉的機會,拳拳愛心、合作交往、創(chuàng)新思維,對孩子未來成長具有深遠意義。
3.立足社會,在體驗中共進。
成人世界里的書法需要用心方能悟法入門,強調一個“靜”字。站在兒童的視角,書法還可以多一些體驗,強調一個“動”字。學校十分重視書法活動的社會影響,鼓勵學生在社會活動中鍛煉,以此拉近學生與書法之間的情感。每年寒假,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到附近社區(qū)、銀行開展寫春聯、送福字活動。每年讀書節(jié),學校都會帶領學生將提前準備好的書簽送到附近的店鋪。每年暑假,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將親手書寫的安全小報發(fā)放到左鄰右舍。豐富多彩的書法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僅讓學生體驗到書法所承載的社會責任,更加賦予學生源源不斷的成長力量。
書法之道,不僅僅是要開展好寫字教學,更要以立德樹人為基本準則。書法之道,不僅僅要找到學生的發(fā)展最近區(qū),更要搭建適合學生的“腳手架”。唯有如此,孩子的書法夢想之花才會越開越盛,越開越艷!
[1]汪邵飛,沈尹默.書法教育思想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2]王麗.小學書法教育現狀分析及實施途徑[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5).
J292.1
B
1005-6009(2017)45-0045-03
盧彩紅,江蘇省張家港市東萊小學(江蘇張家港,215600)教務處副主任,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