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老年大學 詹友旺
讓古老的運動煥發(fā)新光彩
——淺談健身花棍教學
□安徽滁州老年大學 詹友旺
健身花棍是融體育、健身和舞蹈為一體的運動,在我國已有上千年歷史。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這項古老的運動在鳥巢重展風采,也為全民健身運動又增添了一個有趣的項目。
為填補這項民間體育活動在滁州的空白,市老年大學于2015年3月開辦了健身花棍班。為讓學員盡快體會到其特色與魅力,我在教學中牢牢抓住“三個注重”——
注重揣摩學員心理,提升學習興趣。為讓學員樹立學習信心,首先,我將健身花棍與老年人最為關注的養(yǎng)生保健相結合。告訴大家,從事此項運動,可以提高人的平衡和協(xié)調(diào)能力,通過左右手的運動,使左右腦得到鍛煉,從而預防小腦萎縮。其次,以“不掉棍子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作為鞭策,為學員“量身定制”通過努力就能達到的標準,鼓勵他們迎難而上,樹立恒心、毅力,不怕失敗,持之以恒地反復練習。
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運動技能。健身花棍每個動作的學習都要經(jīng)歷幾十次、上百次乃至幾天、十幾天的練習方能初見成效,而難度較高的動作則要苦練數(shù)月才能完全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動作要領、出手技巧講清楚,反復示范,手把手執(zhí)教,做到不厭其煩、毫無保留。
如何讓學員盡快掌握所學知識,除他們自身努力外,教師也要善于總結提煉。比如在教學中,我將一些動作編成順口溜教給學員,既好學又好記,收到一定效果。如,把打花棍形象表述為“左手爹來右手娘,中間帶著小兒郎,蹦蹦跳跳做運動,健康快樂幸福長”;“夾棍頭靠一邊,分開手與肩寬,左右擺稍用力,不停擺提胸端”——寥寥數(shù)語就詳盡描述了“旱地拔蔥”的動作要領。
因為健身花棍運動沒有像拳、劍那樣的套路練習方式,多數(shù)為隨意性練習,為讓學員有序運動,做到整齊劃一,我特意將健身花棍的近70個動作設計分解成兩大套、四小套,便于學員跟隨動作口令及音樂練習。既彰顯了動作的整體性,又顯示出個人技巧的獨特性。
注重強化內(nèi)外宣傳,提升傳統(tǒng)運動影響力。為進一步弘揚打花棍這項傳統(tǒng)民族運動,同時鍛煉和提升學員的技巧水平,我注重加強課堂內(nèi)外的活動策劃。
對內(nèi),樹立學員榜樣,通過讓其暢談學習感受,帶動激勵學員們共同進步。學員吳昀原是一名外語教師,她說因為平時左手運動極少,所以很不靈活。但通過一年多練習健身花棍,增強了雙手的協(xié)調(diào)性。學員周翠平在談及學習體會時感慨地說:通過參加健身花棍運動,不僅鍛煉了身體增強了自信,還悟出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對外,我則經(jīng)常組織學員走出校門,到廣場、公園等地開展活動,在群眾中廣泛宣傳推廣健身花棍運動。參加了2015“中國夢·出彩滁州人”演出活動。接受了《皖東晨刊》、滁州電視臺記者的采訪……通過這些活動,既為學員搭建起提高技藝、展示所學的平臺,也收到推廣健身花棍運動、擴大老年大學影響力的效果。
親眼目睹學員們從不了解這項運動,到初學時的頻頻“掉棍”,再到如今表演得如魚得水,我甚是欣慰、自豪。我愿盡己所能,讓更多人了解、喜愛、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豐富生活、強身健體,為弘揚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做出應有貢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