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征和
有一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xué)邀請林語堂去講授《中國文化》課程。林語堂一貫愛國,愛中國文化,便借此講學(xué)之機大談了一通西方文化精神的危機,又將中國文化說得無比美好,好像無論衣食住行還是人生哲學(xué)都是中國的好。聽講的大多是美國青年,他們也對美國現(xiàn)代社會的弊病深為不滿,但在他們的印象中,中國這個名稱總是與落后、愚昧、骯臟、野蠻等聯(lián)系在一起的。片面的西方世界的報道,使西方人囿于成見,不知道中國的真實面貌。林語堂所講的這一切與他們原先的認(rèn)識差距實在太大,因此,他們既覺得耳目一新,又覺得不以為然。有一位女學(xué)生見林語堂滔滔不絕地贊美中國文化,實在忍不住了,她舉手發(fā)問:“林博士,你好像是說,什么東西都是你們中國的最好,難道我們美國沒有一樣?xùn)|西比得上中國嗎?”
這位女學(xué)生說完后坐了下來,她很得意,她覺得她為滔滔不絕的林博士出了一道難題,且看他如何解釋。
林語堂的一通話,已經(jīng)把西方文化精神的危機與中國文化的無比美好幾乎說到了絕處,似無話可說,但不回答不只是無禮,也是虧理,對人不尊,這不合“中國文化”。于是,沉吟片刻,林語堂樂哈哈地回答說:“有的,你們美國的抽水馬桶要比中國的好。” 話音一落,全場轟堂大笑。同學(xué)們都去看那位提問的女學(xué)生。這位女生也料不到林博士會出此妙語,她窘得滿臉緋紅。
在無話可說的“絕境”中,林語堂急中生智,偷換概念。女生所問的“東西”顯然是承接林語堂所說的文化,而林語堂機智地利用“東西”一詞意義范圍廣的特點,轉(zhuǎn)而將其嫁接到抽水馬桶上,“無厘頭”似的回答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實在不好辯駁。于是,林語堂的話語重獲“生機”,他接著侃侃而談。
(編輯/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