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壞脾氣的減少,意味著你在長胸懷;
壞習慣的減少,意味著你在長智慧
浮躁,是因為靈魂的棲息地沒有建設(shè)好。心理學認為,浮躁是一種沖動性、情緒化與盲目性相互交織的復雜的病態(tài)心理,使人失去準確定位,讓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不計后果,做事沒耐性,難以持之以恒,更難以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與腳踏實地、艱苦創(chuàng)業(yè)、公平競爭的社會準則相悖。浮躁導致的急功近利心態(tài)引發(fā)諸多社會問題。
浮躁,是過度自負或極端的不自信的心理造成的。這兩種極端的心理往往糾結(jié)于一處,一方面過度膨脹,一方面又心虛氣短,只好先把口號喊出來,再千方百計投機取巧、蒙混過關(guān)。浮躁表現(xiàn)在心態(tài)上,就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總想一鳴驚人、一舉成功;表現(xiàn)在學習上,就是靜不下心、安不下神、學不進去,急學現(xiàn)用,不求甚解;表現(xiàn)在工作上,就是做決策主觀臆斷、憑想當然,定措施大而化之、籠而統(tǒng)之,抓工作浮光掠影、深不下去,甚至熱衷鉆營。
“一桶水不響,半桶水晃蕩”,社會浮躁若此:有人想一夜暴富,有人盼一舉成名,有干部急著推出“大手筆”來個“大變樣”,有企業(yè)等不得艱辛研發(fā)過程只想賺快錢,有研究人員坐不得冷板凳忙于抄論文……現(xiàn)實生活中,恰是那些淺薄者總憑借一星半點的見識大肆喧囂,被功利絆住了前行的腳步,而素養(yǎng)豐厚的人在書海中默默潛行,于無聲處漸漸浮起,更見謙和與沉靜。浮躁的人往往等不起,如同挖井一般,這里挖挖,那里挖挖,最后到哪里也挖不出水。
有一篇叫做《等不及》的文章,作者在歷數(shù)了看電影、看演出不等演完就提前退場,坐飛機還沒等飛機停穩(wěn),就匆匆打開手機往通道里擠之類的不文明現(xiàn)象后,深有感觸地說:“不知為什么,現(xiàn)在的人們,越來越急迫,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焦慮,總是迫不及待,總是神色匆忙,似乎一分一秒也等不及了?”作者還說:“我不知道是什么在如此急切地催促著人們,但可以肯定的是,絕不是時間?!蹦敲淳烤故呛卧蚰兀恳牢铱磥?,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心浮氣躁,太缺乏平和安靜的心境。
浮躁的背后,雖然有急于改變自己的心氣,但浮的時間長了,就變成了矯情,變成了虛張聲勢。春秋時期,晉國一個叫趙襄子的大夫向名馭手王子期學駕車,掌握了一些技術(shù)后便迫不及待地與王子期比賽,結(jié)果是“三易馬而三后”。趙襄子埋怨:“你沒有把你的技術(shù)全部教給我!”王子期回答:“我的技術(shù)確實毫無保留地獻給了您,但駕車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指揮調(diào)整馬的方向和速度,而您卻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同我比個高低上了,求勝心切,心浮氣躁,所以才屢屢落后?!庇腥紵募で槎鵁o務(wù)實的路徑,有華麗的目標而無扎實的過程,即便能圖得一時之快、收到一時之效,但卻種下了長久之患,衰減了前行的后勁。因而,浮躁是發(fā)展的大敵,也是人生出彩的藩籬。
現(xiàn)在很少有人談理想了,和年輕人在一起工作,有的人一張嘴就是困難,而對待稍有難度的工作,退縮、畏難、躲避、閃人成為常態(tài)。這樣的人眼高手低、興趣很多,但專注做一件事很難。他們習慣于淺嘗輒止,興趣轉(zhuǎn)移像流星雨。在變革的時代,許多國家的青年都曾這樣浮躁。歐美青年也曾集體迷茫過,探索精神的歸宿在哪里,嬉皮士、性解放等運動都曾經(jīng)是一種解決方案,只不過最后都行不通。但是,以德國、瑞士為代表的一代青年,最終走出了迷茫。方法很簡單,就是潛心鉆研一門技能,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追求技能的完美、精湛。哪怕是一個小作坊,也搞得很精致;哪怕是一個家族傳承下來的品牌,也追求精細化、個性化。電影《中國合伙人》中有一句臺詞令人深思:“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痹幸晃粚W者去英國考察,看到牛津大學的草坪很好,于是向園丁詢問經(jīng)驗。園丁說,沒有什么經(jīng)驗,就是要不停地澆水,只不過要澆900年。澆灌我們的夢想,時間不是唯一的尺度。有只爭朝夕的心氣,更需有日積月累的實干,這既是方法論,更是改變世界的信仰。
浮躁是盤踞人心中的魔障,使人耐性不足,所以毛澤東教導我們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如果我們能安下心來認真做一件事情,就沒有做不好的。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所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就是這種道理的清楚闡釋。反觀一日三省的孔子、墨黑池水的王羲之、虛懷納諫的唐太宗,他們克服了浮躁之心,隱去浮躁之氣,于是,成功顯得如此簡單。
“天燥有雨,人躁有禍。”浮躁是失敗者的墓志銘。曾國藩有一副名聯(lián):“好人半自苦中來,莫圖便宜;世事多因忙里錯,且更從容?!备≡瓯辉鷮嵥?,沖動被理智所折服,這才是長大的硬道理。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