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順龍
講“真”求“活”提質(zhì)效
文 | 劉順龍
首先,學生在課堂上需要收獲的知識,不僅僅是各學科的概念、理論、定理、公式等識記類的東西,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他們的大腦里形成“學科思維”,培育出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因此,教師的備課、授課、評價就應該圍繞這樣的目標進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收獲需要的知識,并將其“化”成“智慧”(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才是“真”課堂、“真”教學;讓全體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尤其是能保持活躍的學習思維,才是“活”教育、“活”教學。
“學科思維”比“學科知識”對人的能力提升更重要。通過學習“學科知識”培育出來的“學科思維”,也就是從“知”升華到“智”,才是學生真正需要和喜歡的,才能最終形成有助于他們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教師不能僅僅完成課堂教學目標中第一維的“知識與技能”、第二維的“過程與方法”,只有達成了第三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育了“學科思維”,才是“真”課堂里的“真”教育。
“活”教育促進“學科思維”的培育?!皩W科思維”的培育,離不開教師的針對性引導,但最好的辦法還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變教師的“講堂”為學生的“學堂”,營造人人參與交流討論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師生之間能有面對面點燃智慧火花的思想碰撞。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只按自己的思路來“灌”,不能拘泥于課本內(nèi)容的全面復述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完整無缺,甚至可以忽略講授的條理性,而應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尋找學生學習的疑惑上,在交流分享過程中實現(xiàn)領悟、升華?!盎睢苯逃珜А盎睢闭n堂、“活”教學,靈活的教學方法、活躍的學習氛圍,既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學習全過程,也確保了學生的思維始終“活躍”在學科學習中,促進各有特色的“學科思維”的培育。
其次,“真·活”教育要求關(guān)注全體學生?!白屆恳晃粚W生都取得進步”的口號曾經(jīng)響徹大江南北,“真·活”教育理念認為:沒有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不是“真”教育,能讓所有學生都在“學”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教師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且各有所愛、各有所長,只有通過改革課堂教學方法,調(diào)整課堂教學過程,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主體能量,調(diào)動全體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才能彌補教師的知識短板,才能解放教師,讓教師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關(guān)心學習欠主動的學生。因為大部分學生是能夠通過獨立學習弄明白課本基礎知識的,并有望在交流分享的合作學習中解決更多的問題。教師要想方設法了解學生、清楚他們的能力和基礎,才能在授課時“去偽存真”,只講學生沒弄明白的,把自己從簡單的知識復述中解放出來,幫助和督促不能專心學習的學生,從而促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學習,使他們的腦、口都“活”起來,這才是真正的面向全體,讓各層次的學生能“吃得到、吃得了、吃得飽”的“真”教育、“活”教學。
再次,“真·活”教育促進“教學相長”。在師生討論的課堂活躍氣氛中,學生有了自己能參與發(fā)言的機會,滿足了他們“自我實現(xiàn)” 的需求,學習興趣自然得到真正提高,思維更因得到鍛煉而變得更活躍,交流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因此而得到提升,同時,還可以大大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有了更多機會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發(fā)現(xiàn)他們的奇思妙想,并能引為己用,逐漸豐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學科思維,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做到邊教邊學,邊學邊體會,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這也是我們的教育從“領”(被動的跟隨)向“導”(主動的向往)的轉(zhuǎn)變,用“真·活”教育理念進一步深厚學校的文化底蘊。正如嚴介和先生(號稱 “全球華人第一狂人”)所說的:由背會的知識(文),升華到體會的智慧(化),才是我們教(填壓的傳承)育(自發(fā)的創(chuàng)新)的真正目的。
“真·活”教育是我校在推進初中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以“講真求活”為基本理念,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為關(guān)鍵,以改革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改進課堂教學方式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生學習的基本方式,構(gòu)建起來的教學新模式。旨在引領全校上下著力打造“真·活”的生本課堂,引導教師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zhì)量。它既是與時俱進的教學改革要求,也是教師備課的目標指引,更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保證。
(作者單位:廣東省新興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