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李雪
“90后”女孩:長大了我想成為他們的港灣記江西省萬安縣養(yǎng)老護理員衷花梅
◎ 本刊記者 李雪
衷花梅照顧敬老院的老人
2016年末的一個周五晚上,衷花梅敲開了記者的房門,手里拿了兩個碩大的橙子,“這是敬老院種的,很甜,而且沒有打過藥?!?/p>
就在幾個小時前,在江西省萬安縣采訪時,當?shù)孛裾ぷ魅藛T向記者提起了衷花梅,“她在敬老院長大,又回到那里當護理員?!敝贿@一句就夠了——濃縮成一句話還能引人好奇,是一個好故事的標配。
而那時的衷花梅正從潞田鎮(zhèn)敬老院搭車去吉安市,她報了一個會計培訓班。敬老院人手不多,她不但是護理員,還兼了些會計的活。
走之前,她要先和老人們打招呼,不然老人看她一兩天不在,就要急切地追著她問:“花梅,你是不是要走了,不要我們了?!崩先藗兊膿?,讓衷花梅無奈又甜蜜:“我出去三天就會想他們,放心不下爺爺奶奶們?!?/p>
2005年,一對夫妻帶著一個13歲的女孩來到了潞田鎮(zhèn)敬老院,這里將是他們的新家了。面對素不相識的老人,女孩感到陌生,甚至有些恐懼。
女孩衷花梅有一個特殊的家庭,“我爸是聾啞人,媽媽雙腿殘疾,家里一直是五保戶。”1992年,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希望,當時花梅的母親36歲,父親年近五旬。曾有人勸夫妻倆去鎮(zhèn)敬老院生活,但他們拒絕了。在家雖然辛苦,但能種一點田,經(jīng)濟上相對寬松點,可以供孩子上學。
直到2005年,家里遭遇變故。再加上父親了解到,即便孩子住到敬老院,國家還會負責她的上學。就這樣,一家三口決定住到敬老院。
在學校,同學們偶爾會用異樣的眼光看花梅,但老師很照顧她。在敬老院,老人們都很喜歡花梅——日復一日的日升月落,衰老、病痛不僅僅是過程,也是終點;而這個女孩就像小火苗一樣,讓他們感受到變化和希望。他們愛護她,把自己的好吃的留給她。南方的冬夜,寒意侵骨,她和奶奶們用被子蓋住腳聚在一起看電視、講笑話。
漸漸地,花梅開始喜歡上了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尤其佩服郭奶奶?!八龥]進過學堂,但很會講故事,教了我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郭奶奶的姐妹一開始和她一樣,不認識字,后來上了學,去了省城;而郭奶奶一輩子待在農(nóng)村。她告訴我要好好讀書,以后去看看世界?!钡搅酥星锕?jié),郭奶奶告訴花梅:在盆子中倒點水,月亮倒映在水中,就可以看到牛郎織女。這些故事、傳說以及背后的人生道理、生活情趣,讓一個孩子的精神世界變得豐滿。
當時,敬老院給每人每月發(fā)15元的零用錢,花梅也有一份。爸爸生日時,她用攢下的10元錢給爸爸買了一雙手套。“爸爸不會說話,但我看得出他臉上透出的喜歡。平時,爸爸舍不得戴,過年去親戚家拜年時才戴,他把我的小手也塞進去,父女倆戴一只手套。”回憶起那時的溫馨,花梅的聲音有些哽咽。
2009年初中畢業(yè)時,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衷花梅有一個養(yǎng)老護理員的委培名額,問她愿不愿意去,到時候回來照顧爺爺奶奶。“當然愿意了,”她說,“我小時候受到他們的照顧,長大了我想用我自己所學的知識來照顧好他們?!?/p>
當年,敬老院里有70多個老人,工作人員就是院長、會計,他們還要擔任起護理員的責任。所以,院里身體好的老人們自發(fā)成立了護理小隊,花梅也是其中一員。給爺爺奶奶們端飯、洗腳,給癱瘓的老人洗澡,這些事情她從小就干。
衷花梅是江西省民政學校養(yǎng)老護理專業(yè)第二批學生,在那里的學習,讓她對照顧老人有了新的認識?!跋褡詈唵蔚姆?,稍微肥胖一點的老人,小時候我們要好幾個人又推又拉,也不曉得這樣會損傷他的皮膚。但是通過學習,我知道可以按住老人髖部和肩部稍微一拉,不僅省力,老人也舒服,還保護了他們的皮膚組織?!?/p>
敬老院有一位肖奶奶,癱瘓在床,得了褥瘡?;贩偶倩貋恚?jīng)常用雙氧水幫她擦拭褥瘡,還給她捶背改善血液循環(huán)。從前肖奶奶下床得幾個人一起抬;現(xiàn)在,花梅一個人就能把她扶起來,然后再找一個老人搭把手,把她轉(zhuǎn)到輪椅上,出去曬太陽?!爸拔乙幌麓埠猛?,現(xiàn)在有了你,我一點都不痛?!毙つ棠陶f,“花梅,我享了你的福了?!?/p>
快畢業(yè)時,學校安排衷花梅去天津、北京實習,大城市的發(fā)展空間顯然要比一個鎮(zhèn)敬老院大得多。她愛老人,也愛護理這份工作,成績名列前茅。她擔任南丁格爾志愿服務(wù)隊的隊長,每到周末就帶著七八名同學到醫(yī)院護理病房做志愿者。北京勁松養(yǎng)老院的主任也想她留下,“北京發(fā)展機會多,做得好還能去國外交流?!?/p>
但花梅有自己的想法:回敬老院。那里不但有自己的父母,還有看著自己長大的爺爺奶奶。2011年發(fā)生的一件事,更堅定了她的想法。那一年,花梅的爸爸得了癌癥,后期一直躺在床上。花梅在外地上學,媽媽腿腳不便,打水、扶病人起身這些事都做不了,最無助的時候依舊是敬老院的老人們幫助了她們。
2011年畢業(yè)后,花梅回到了潞田鎮(zhèn)敬老院。雖然工資從2000元變成了600元,雖然少了交流學習的機會……這些“雖然”也無法阻擋她回家的路,而她的家就是敬老院?!靶r候他們是我的港灣,長大了我想成為他們的港灣?!?/p>
敬老院是花梅的家,是她成長的地方,但再回去時她的身份已經(jīng)有了變化:從一個大家捧在手心的孩子,成了為老人們服務(wù)的工作人員。在這個成長與轉(zhuǎn)變的過程中,她對老人們的感情也從“給我好吃的”“幫助我的父母”的感恩,帶有了更多寬容悲憫的色彩。
一位看著她長大的奶奶患上了老年癡呆癥,又因骨折癱瘓在床。花梅給奶奶喂飯、翻身、擦洗身體、講以前的事情,但老人并不配合,不時用眼睛瞪她,甚至向她吐口水?;纺芾斫饫先?,但也會難過得躲在墻角哭,不過她沒有灰心,“只要用我的真心來照顧她、來服務(wù)好她,我相信總有一天她會認可我?!钡壤先税l(fā)完脾氣,她重新給老人喂飯、梳頭、整理床鋪。
奶奶去世前兩個月對花梅說:“孩子,你這么善良,我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定會保佑你?!蹦且豢?,所有曾經(jīng)的委屈都化成欣慰了。
“爺爺奶奶都是吃苦過來的,在家里就不如意;到了敬老院,癱瘓的、癡癡傻傻的,肯定會有情緒。哪怕我沒那么多經(jīng)驗,但我相信通過不斷學習,我也能很好的照顧他們?!?013年,衷花梅獲得江西省第二屆“福彩杯”民政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養(yǎng)老護理員職業(yè)二等獎,2015年被評為“江西省最美養(yǎng)老護理員”。“這幾年,我發(fā)現(xiàn)爺爺奶奶的心理隨著社會而發(fā)生變化,感覺自己的技能和實踐技巧不夠用,希望多學點新東西?!?/p>
敬老院的工作規(guī)律而平和:早上7點放廣播,做半個小時老年保健操,吃飯,查房,給老人按摩或者把他們帶到院子聊天、曬太陽……她最迫切的心愿就是給老人的房間裝上空調(diào),地面鋪上軟膠地板,“我們這里冬天冷,火爐、暖寶寶對爺爺奶奶們不安全。一冷,老人們血液不循環(huán),一起床稍微不注意,很可能就會摔著。”
生活中的花梅,和普通的“90后”沒什么差別,每天在朋友圈為跑步打卡,曬曬正在讀的書、外出時的自拍、敬老院的飯菜、和爺爺奶奶在樹下包餃子。
現(xiàn)在,敬老院還有50多名老人,看著她長大的老人逐漸衰老、離去。最年長的奶奶是1992年到敬老院的,正是花梅出生的那一年??磻T了病痛與死亡,花梅對于人生有了自己的看法,“我覺得,不做讓自己后悔的事情,使自己的價值觀得到提升,這是人生最高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