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父母面臨“空巢”養(yǎng)老
年初,北京晨報刊發(fā)報道《獨生子女父母面臨“空巢”養(yǎng)老》引起輿論關注。報道稱,近年來,北京市早期響應生育政策號召的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已逐漸進入養(yǎng)老期。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幸福地安度晚年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主要目標。而此時,第一代獨生子女剛剛邁過而立之年,肩膀上開始承擔起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不能陪在父母身邊已經成為常態(tài)。這樣的現(xiàn)實使獨生子女父母注定要經歷漫長的“空巢”生活。而對于“雙獨”夫妻來說,雙方父母養(yǎng)老也將面臨更多挑戰(zhàn)。
央視網評論稱,紓解“空巢”困境,別讓老人“空心”?!翱粘病崩先说睦Ь?,不僅在于物質,更在于精神方面。“空巢”的背后,更有“空心”。如何化解他們的尷尬、紓解他們的“空巢”困境,是擺在家庭、政府和社會面前的一道嚴峻考題。解決“空巢”困境,是私事。因為家庭首先是紓解“空巢”困境的第一道“陣線”。近幾年,全國各地相繼出臺鼓勵子女“?;丶铱纯础钡姆煞ㄒ?guī),為子女與父母團聚創(chuàng)造條件,但讓好辦法、好點子完整落地,才能真正緩解“空巢”困境。解決“空巢”困境,也是“公事”。除了繼續(xù)推進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推行“居家養(yǎng)老”以外,政府部門也應真金白銀地從政策、資金、稅收等層面給予養(yǎng)老服務支持,助力養(yǎng)老市場的供給側改革。此外,一些社會公益組織、愛心團體也大有作為。
光明網發(fā)表評論認為,“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需要一場制度療傷。面對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的“空巢”,需要用制度的溫情去擁抱,要把他們的“空巢”變成“愛巢”,這就需要制度的創(chuàng)新和擔當。其一,讓社區(qū)成為溫暖的家。在社區(qū)建設養(yǎng)老機構,由政府出資,做到公益養(yǎng)老或者是半公益養(yǎng)老;其二,讓孩子成為有時間的人。報道中提到的“一個月見一次面”反應出缺少的其實是時間,應該呼吁用人單位多些責任,給第一代獨生子女創(chuàng)造更多時間照顧父母,比如將“孝老假”落地生根;其三,讓社會多些“公益兒女”。要建立志愿者組織,經常到此類家庭去轉轉,排遣心靈的寂寞,讓更多“公益兒女”關愛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中國社科院人口所主編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顯示,因獨生子女與父母分居,日常見面少,影響了親子情感交流。在經?;蛴袝r感到孤獨的獨生子女父母中,近40% 不愿與子女講出自己的心事或困難。在這種社會現(xiàn)實面前,需要政策張開溫情的臂膀了。
千龍網則有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空巢老人要“他助”也要“自助”。所謂“他助”,首先,人民政府應使出“洪荒之力”。政府應該對獨生子女父母“格外照顧”,可以給予多些福利。如,大力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yǎng)老產業(yè),讓更多的空巢老人能夠“住得進、住得起”養(yǎng)老院享受大家庭的溫暖;對那些自愿居家養(yǎng)老的空巢老人,推出個性化、層次化的養(yǎng)老照料服務項目等等。所謂“自助”,即獨生子女父母當自強不息?!翱粘怖先恕保彝ト丝谄俣狈θ藲?,這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不是“寂寞”的關鍵因素?!袄嫌兴鶠椋嫌兴鶚贰?,心態(tài)年輕而時間不夠用,那又何“空”之有?!
面對獨生子女父母養(yǎng)老問題的嚴峻挑戰(zhàn),我們應該未雨綢繆,早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