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制宴
摘要:當前作文教學效率偏低,很重要的一點原因是沒有合理、科學序列的作文教學教材。 作文教學教材穿插在閱讀教材中,難以進行作文序列化安排的研究探索, 也難以進行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學引導。因此,中學作文教學須有效整合教材,力求科學化,立體化??筛鶕?jù)實際,審視和重新擬訂形成各年級各學期的寫作教學目標,使寫作訓練內(nèi)容科學化; 同時引領學生進入社會,利用生活資源,使寫作教材立體化,讓作文教學具有全程性和連貫性。
關鍵詞:有效整合;科學化;立體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18-02
不少語文老師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看似"有趣",其實又很無奈的問題,就是學生的作文水平在初中三年里,不是"循序漸進",反而會呈下降的趨勢。也就是說七年級還能寫一些較為生動的記敘文,到了九年級寫作水平反而下降了,呈現(xiàn)出了作文教學的無效性的現(xiàn)狀。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沒有合理、科學序列的作文教學教材。作文教學教材穿插在閱讀教材中,難以進行作文序列化研究, 也難以進行層層遞進、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學引導,建立不了初、高中一條龍式的作文訓練體系。中學作文教學必須要有系統(tǒng)和整體的教學觀,即應該有效整合教材,力求科學化,立體化,使作文教學具有全程性和連貫性。
有效整合教材,確立各年級各學期的寫作教學目標,甚至可由此分解到一學期的每一課堂。這樣老師就有章可循,有本可依,教有方向。
以初中為例,筆者認為,在構建一個寫作訓練序列時,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些思考:
1.作文教學序列要能真正體現(xiàn)循序漸進的原則
就作文自身的內(nèi)容與形式而言,作文教學訓練應該充分體現(xiàn)層遞性。即文體訓練"由易到難",寫法訓練"從簡到繁",內(nèi)容廣度"從局部到整體",內(nèi)容深度"從淺顯到深奧",形式廣度"從單一到綜合",形式深度"從簡單到復雜"。七年級重點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少強調(diào)寫作技巧,多引導觀察積累。少給一些主題思想、思路結(jié)構的限制,讓學生暢暢快快地說話,放開膽子寫文章。在內(nèi)容上,允許學生關注"小我",從自己身上、身邊尋找作文素材,寫出真情實感即可。寫法訓練可從片斷入手,先做局部訓練,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意識,在把話說清楚的基礎上,爭取慢慢把話說生動說具體,但不做過分的強調(diào)。八年級逐漸規(guī)范寫作,文體訓練應日趨完善,使學生既能完整的敘述事情,也能簡明的闡述道理,準確的介紹事物特征。這一年重點解決"怎么寫"的問題。引導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做深入的思考,能將生活提供的這塊布,裁剪成一件得體的衣服,明白寫作應該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就寫作技巧而言,在七年級的基礎上,可做適度的深化。九年級學生思想逐漸成熟,對事物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對自我寫作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教師應該抓住這個契機,多做一些深度訓練。比如寫作內(nèi)容可從關注"小我",拓展到關注"生活";從復述事件,到闡述觀點。適當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作文形式也可以做多方面的嘗試,戲劇、小小說等等,力爭充分展示學生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依據(jù)上述思路去編寫具有科學、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學教材。作文教學的教材,不應該是從屬于語文課文的附屬材料。應有自己獨立、合理的編排。
操作時,教師首先要對作文的諸多要素了然于心,而后確立好年級目標,再細分為學期目標,單元目標乃至到單課時目標。力爭"一課一得",循序漸進,形成寫作能力鏈。這就要考慮到學情,萬不可把初一視為初三,讓初一的學生也做同樣的作文專題訓練。以至于初一至初三講來講去都是審題,立意,選材,結(jié)構,表達。應體現(xiàn)出寫作目標的難度與梯度的變化。如初一可注重訓練學生的多種描寫能力,多片段訓練。初二則可注重如何把片段組合成文,能綜合使用多種表達方式。初三則可進行考試技法指導,思維拓展,深度訓練。這樣,作文教學指導就呈現(xiàn)出序列化,可逐步分散作文中的難點,減少無謂的重復,注意了學生的學情,并能利于作文能力的前后銜接。訓練步驟上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呈螺旋式上升。寫作指導課也能切實做到一課一個目標,學生學習寫作也有了針對性了。
2.有效整合教材可有機結(jié)合課本,充分利用好課本
"國文教本中排列著一篇篇的文章要使學生試著揣摩它們,意會要怎樣的結(jié)構和表達,才正確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師給予幫助,從中讓學生得到寫作的知識。"(葉圣陶)
可先制定第一學期的寫作總目標為會寫一件事,學會一般的描寫。而后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分散寫作知識點。如學習《往事依依》,讓學生揣摩結(jié)構,掌握總分總的結(jié)構方法;學習《社戲》,穿插講解敘事要注意扣中心安排詳略,并學習掌握這種選材的處理,還可學習作者對社戲描寫的正側(cè)結(jié)合;學習《端午日》的場面描寫技巧,寫寫學校組織的運動會場面;學習《本命年的回想》,感知學習文中形象的動作描寫;學習《十三歲的際遇》能掌握其中的描寫加抒情的寫法;學習《春》,讓學生學會扣特征寫景;學習《濟南的冬天》的第三小段,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寫景;學習《天上的街市》中的美妙的聯(lián)想與想象讓語言增彩;《蔚藍的王國》中學習形容詞的準確運用。而這些寫作知識點都是有機滲透于教材學習中,結(jié)合在平時的片段寫作練習中,讀寫結(jié)合,讓學生可以在模仿中逐步掌握寫作知識。這樣,一學期下來,學生學到了寫一件事,要注意扣中心安排詳略,可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并運用一定的描寫,把文章寫詳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也為下學期學習怎樣通過幾件事寫好一個人作了準備。
綜上可知,擬訂形各年級各學期的寫作教學目標,使寫作訓練內(nèi)容科學化,教師就要能考慮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統(tǒng)籌安排好作文知識點的落實,并兼顧教材中寫法的滲透,從而實現(xiàn)一課一目標,層層相遞,循序漸進,最終互相滲透,融為一體,實現(xiàn)優(yōu)化。
在過去的作文教學中,我們只重視了"寫",而忽視了其他三個方面。現(xiàn)在我們的觀念應該有一個大的變化,應引領學生進入社會,充分利用生活資源,使寫作教材立體化,在作文中進行全景式、立體式教學。
相信,只要我們每位語文教師能有效整合教材,科學設計,多方引領,變無序應對為有序引導,變單一重"寫"為聽說讀寫多管齊下,一定能改變作文教學低效的現(xiàn)狀,迎來作文教學姹紫嫣紅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