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內(nèi)容上,《務虛筆記》都是當代文壇的重要收獲,其中的哲思更是廣闊深密。本文試圖通過這一作品中女性的命運來探討史鐵生傳遞給讀者的愛情哲思,從而對史鐵生哲思體系形成更為全面的認識,更加深入地了解史鐵生的愛情觀,獲得對愛情的新看法。
關鍵詞:務虛筆記 女性 愛情哲思
作為史鐵生的高峰之作,《務虛筆記》涵蓋了他對人生以及命運的理解,寄予了他對生與死、孤獨、恐懼與愛情等人生永恒問題的探討,讀這部作品就像照鏡子,它給你的啟示與震撼就是鏡子上出現(xiàn)的不同于別人的臉,但這卻是真真切切最適合你的答案。身體上的限制使史鐵生與外界接觸受到約束,但也正因此史鐵生更加得觀照自己的內(nèi)心,獲得了對內(nèi)心世界的靜觀。
《務虛筆記》摒棄了傳統(tǒng)上以真實性和因果關系為基墊的結構方式,而通過虛設的情景與更換人物于重復性事件中的情境來引發(fā)出一系列關于人本困境的思考,這種令人耳目一新的結構也產(chǎn)生了令人驚艷的效果:小說擺脫了是否確有其人其事的牽絆,直接指向對人本困境的思考,使思維之路暢通無阻。與此同時,《務虛筆記》的成功之處不僅僅在于結構方式的創(chuàng)新,也在于其中豐富的思考,源源不斷的哲思?!八哪欠N無師自通的哲學智慧決不是殘疾解釋得了的”,“他的精神性自我已經(jīng)能夠十分自由地離開肉身,靜觀和俯察塵世的一切”,《務虛筆記》中的哲思涉及之方面非常之多,本文就其中女性命運所揭示的愛情哲思作簡要分析。
愛情自古以來便是文人書寫的主題,《務虛筆記》中的幾對男女或因與時代相關的緣由、或因時代之外的緣由有著曲折的或喜或悲的愛情之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不穩(wěn)定性,愛情中的男女們渴求通過誓言來捆定結局,但史鐵生卻看透了海誓山盟的悲哀——它證明著對未來的恐懼,它只具有當下性,不具有未來性,你越是渴求海誓山盟,越是代表著這份愛情未來的兇險。愛是難的,《務虛筆記》中的女性愛情命運更是曲折兇險而動人心弦的,透過她們的喜怒哀樂,我們不難領悟到史鐵生借小說人物傳達給我們的愛情哲思。
一.愛的不平等(不平等的絕對)
縱觀全書,女教師O似乎是第一女主人公。她從小生長在南方,溫柔而勇敢,純潔而又富有教養(yǎng),她在那棟美麗的房子里有著與初戀WR的美好記憶,當WR被時代的錯誤發(fā)配至邊疆乃至入獄,少女O依然癡心不改得等待戀人的歸來,卻不料多年辛苦等待等來的是初戀WR殘忍的拒絕。帶著對愛情的失望,O匆匆嫁人,而畫家Z的到來打破了她原本平靜的生活,再次點燃了她心中對愛情的希望,隨即開始了她的第二次婚姻,也是她第二次真正的愛情。她最終失望,其轉折點正是兩人一次漫長的深度對話。女教師O發(fā)現(xiàn)了畫家Z的自私,發(fā)現(xiàn)了愛情中的不平等,卻無法辯駁,“你以為人真的能平等嗎?你看見人什么時候平等過?人生來就不可能平等!……”“至于愛嘛,就更不可能是平等的,最明顯的一個事實——如果你能平等地愛每一個人,你為什么偏要離開你的前夫,而愛上我?”這讓O深深地絕望,當使她越陷越深的第二個愛情美夢殘缺的軀殼擺在她面前的時候,耽于理想,不容污穢的她選擇了死亡。
殘疾人C說:“對愛和對生命意義的徹底絕望,那才是O根本的死因?!碑擮根深蒂固的理想主義被最親密的人推翻,當O發(fā)現(xiàn)最親密的人是冷酷而現(xiàn)實、自私的,她對生命意義與愛感到徹底絕望,這世間不再有一塊能讓她感到親近與坦誠的地方,她唯有死亡才能擺脫這些煩惱,達到自我解脫。
O是史鐵生最想表達卻又最難表達的人物,史鐵生借助著女教師的形象,渴望與讀者共同探討他所迷茫與困惑的問題,“O是那座古園里的問題,是我寫作之夜所見的迷茫”,每個人都渴望被愛,但總有些人要失望、被遺棄,這接受與遺棄之間就顯示出了差別,為了使自己被愛,就要不斷地成為更好的人,否則就注定要一次次被遺棄。但是,愛難道不應該是純潔得不沾一點世俗功利嗎?史鐵生借助著O表達著愛的理想與愛的悲劇——愛是美好的,但愛并不是一塵不染的,在不知不覺中你就正在承受著或給予著不平等。O與WR是不平等的,所以她承受了初戀的破碎,O與前夫是不平等的,所以她對前夫造成了傷害。愛的不平等是絕對的,取舍意味著差別,它時時刻刻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發(fā)生著,時時刻刻每個角落的人都無法避免得受到它的恩賜或是攻擊。
二.愛情難以超越現(xiàn)實
殘疾人C和他的女友X相識相知相愛,但是最終在外界壓力和自我擔憂中X選擇了與殘疾人C分手,獨自去了南方?!叭藗冊?jīng)說我是一個好人,這樣的稱贊讓我害怕……我害怕有一天我想離開你我就不再是一個好人”,X的離開看似殘忍,其中卻有迫不得已的無奈,甚至有著“為避免日后殘疾人C更加痛苦”的成分,那些“不說話的嘴和總在說話的眼睛”形成一股巨大的壓力逼迫著X的空間,在“為了自己也為了對方”的愿望下她選擇了放棄這份愛情。
沒有人有資格指責X的選擇,就算她不顧流言蜚語,倘若有一天愛情逐漸消退,那對殘疾人C造成的傷害是否會是一個生理正常人的數(shù)倍?X要承受的流言蜚語又是否會是現(xiàn)階段的數(shù)倍?沒有愛情的感情要如何繼續(xù)下去?X要用什么來保證這份愛情從一而終,直至死亡呢?倘若她無法保證,在巨大的代價面前,她的放棄就變得無可厚非。
愛情難以超越現(xiàn)實,這現(xiàn)實里包含著復雜的原因,可能是為己,也可能是為他,可能是內(nèi)部的瓦解,也可能是外部的施壓。對X來說,愛欲終究沒能越過“好人”的堤壩,她不過是選擇了一種令自己過得更為輕松自由的方式。殘疾人C和X的故事存在于每一個時代,也正是這現(xiàn)實的原因使殘疾人的愛情比生理正常人更為得坎坷。自古至今,現(xiàn)實都成為橫跨在戀人間的障礙,當現(xiàn)實的力量過于強大,愛情總是難以超越。
三.相信愛情可以超越現(xiàn)實
第三對戀人則是醫(yī)生F與女導演N。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相愛,N的父親在那個激情的年代被打成右派,F(xiàn)的父母同是高干、以生命威脅著他們的愛情,在此情況下,F(xiàn)像X一樣選擇在現(xiàn)實面前低頭,而N的態(tài)度卻并不柔弱,而是堅強得質(zhì)問,“我能夠承認現(xiàn)實,我也許不得不接受現(xiàn)實……N說,我不想損害你父母為你安排的錦繡前程,但是我必須得知道這僅僅是現(xiàn)實這并不就是一切的證明”。N的質(zhì)問換來的只是F的沉默,那次分手之后,F(xiàn)便一夜白了少年頭。自此,F(xiàn)絕口不提這段過往,結婚之后也和妻子過著平靜的生活。直至中年的他再次看到女導演N的消息,他毅然而然得去尋找她,再次見到漂亮、健美的N時,他因心中有著深深的自卑而不敢去相認。當F突發(fā)心臟病瀕臨死亡時,他喃喃地說:“如果真的有來生我都要找到N,回答她一直希望希望我回答的:在現(xiàn)實之外,愛,仍然是真的”。
N是勇敢的,也是堅定的。她在答記者問時說道:“對愛情來說,什么年齡都合適?!爆F(xiàn)實的力量無法擊敗N對愛情的堅持,在N的眼中,現(xiàn)實并不值得一提,而愛情卻是真真切切存在并且無法被現(xiàn)實、被歲月磨滅的,她相信愛情可以超越現(xiàn)實,而縱觀醫(yī)生F并不快樂的一生,F(xiàn)臨終前的喃喃自語更像是對過往的悔恨、對自我的懺悔,事實證明女導演N贏了。愛情難以超越現(xiàn)實,但在空間上,在現(xiàn)實以外,愛情可以超越現(xiàn)實而存在;在時間上,只要不放棄,愛情可以比現(xiàn)實更為持久,在現(xiàn)實消耗殆盡的時候,愛情依然在釋放著它的生命力。
四.愛是無法放棄的等待
全書中的愛情,若論最哀艷、最勇敢、最動人,要數(shù)葵林女人與Z的叔叔。那個葵花林里的女人,當她不顧一切得為心愛的戀人引開敵人時,她的人生軌跡就開始改變。她可以忍受敵人的折磨,但因不忍母親和妹妹同樣遭受這般屈辱,她成為了多年被人孤立的“叛徒”。“孤獨,不是在空茫而寒冷的大海上只身漂流,而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在美好生活展開的地方——沒有你的位置”,這種透徹心底的孤獨日日夜夜侵蝕著葵林女人的心,只因心中仍然對戀人懷有期待,她才堅持在這葵林之中獨自守候。
我們可以想象、但又難以想象葵林女人為愛付出所承受的漫長煎熬,在每一次被人竊竊私語辱罵為“叛徒”時,在每一次風雨交加獨自坐在葵林中的黃土小屋時,她的委屈、孤獨無人傾訴也無人愿聽,但這些都不能讓她質(zhì)疑當初的信仰,都不能動搖她幾十年周而復始的等待。當一份等待并不承諾結局,你還愿意等待嗎?
對葵林女人來說,她愿意。愛是她無法放棄的等待,至少在史鐵生的筆下,她始終保持著堅強與希望。當已經(jīng)年老的戀人終于歸來,也就證明著史鐵生對于這份漫長等待的肯定。史鐵生相信愛的堅貞,肯定愛的執(zhí)著,史鐵生寫葵林女人,似乎是在提醒讀者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情:真正的愛情是不會因為時光的漫長而放棄的。可以這么說,史鐵生試圖通過葵林女人的一生來揭示愛情本該有的面目,試圖通過葵林女人的選擇來傳達對愛情本該有的態(tài)度。
綜上所述,作為史鐵生高峰之作,《務虛筆記》的出色不僅在于它獨特的敘事結構與敘事手法,也在于其具有豐富的哲思內(nèi)涵,它不僅是史鐵生思想智慧的結晶,更是窺探史鐵生思想觀念的重大出入口。從《務虛筆記》的女性命運中,可以看到史鐵生對愛情問題的思考與看法,其中涉及到的與愛情相關的選擇取舍、出身背景、生理殘疾、煎熬等待等,或多或少注入了史鐵生的真實經(jīng)歷與復雜情感。愛的不平等(不平等的絕對),愛情難以超越現(xiàn)實但又相信愛情可以超越現(xiàn)實,愛是無法放棄的等待,這些愛情哲思不僅是史鐵生在與讀者分享他對愛情的感悟與態(tài)度,也同樣是在指引并且期盼著讀者能夠正確對待愛情,珍惜愛情、享受愛情。
參考文獻
【1】史鐵生:《務虛筆記》,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2】周國平:《關于信仰,關于殘疾》,《南方周末》2002年2月10日
(作者介紹:張海艷,武漢大學文學院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