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庭
本學年湖南省南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采用的職高一年級教材《計算機應用基礎》是由黎煒、鄧鵬、蘭兵、陳志增及學校教師涂國良等合著的21世紀計算機基礎“十二五”國家規(guī)劃新教材。
本課程的學生都是中職中專新生,年齡約為15—16歲。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感情豐富,但尚不成熟,還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思維模式,自學能力和文化基礎參差不齊。所以,其一切生活、學習就需要學生自己在家長、學校的管理教導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形成一套自己獨有的學習生活模式,并通過這個模式的引導加強學生的學習,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目前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方式:一是教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學,這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二是翻轉課堂,由“課堂”變“學堂”,由教師導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覺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教師的指導下盡其所能地學好本堂課的主要內(nèi)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合一、優(yōu)化課堂的目的。
1.類比法:先提問題,把學生引入學習情境
教法要點:通過引入社會生活中類似的實物,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引導學生進入該知識點的學習情境,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達到掌握這個知識點的目的。例如,教“計算機的發(fā)展史”時,計算機的發(fā)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代計算機:電子管計算機(1946~1958年);第二代計算機:晶體管計算機(1959~1964年);第三代計算機:集成電路計算機(1965~1970年);第四代計算機: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1971年至今)。那么,可以將這四個階段比喻成人體生長發(fā)育的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嬰幼兒期(0~6歲);第二個階段:童年期(7~12歲);第三個階段:青少年期(13~18歲);第四個階段:成年至老年期(19歲至去世)。為什么這么比喻,它們之間有何類似?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fā)展進步,計算機的體積由大變小,功能由少變多,逐步向科技化、智能化、自動化發(fā)展。而人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發(fā)育成熟,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逐步發(fā)育完全,從一個限制行為能力人(未成年)逐漸成長為一個完全行為能力人,向著更聰明、更健康、更完整的人發(fā)展。但是它們之間不同的是:人走入老年期后會逐漸衰老直至去世,而計算機會隨著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而一直向前發(fā)展。這樣的見解具體而形象,學生會記憶更加深刻。
2.講述法:講解知識,講究策略,把本堂課的知識學習推向高潮
教法要點: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要講究策略、講究方法,保證教師教法自然,學生又感興趣?,F(xiàn)以教授中文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為例進行說明。
在教中文Windows操作系統(tǒng)時,要按照教材結構逐步推進。這一章的內(nèi)容順序結構是這樣的:首先介紹Windows XP系統(tǒng)的特點和安裝,然后介紹Windows XP系統(tǒng)的登錄界面,再就是Windows XP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在向?qū)W生傳授這些內(nèi)容時,教師應講究教法自然而有策略。
(1)提出和思考問題。教法自然,講究通過教師的誘導,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動性,而不是被動生硬地向?qū)W生進行灌輸。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 “Windows系統(tǒng)的學習在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中占有多大的基礎性和重要性?重點要了解和掌握哪些概念和操作?”然后要求學生就這些問題展開自學。此時,每位學生都積極地行動起來,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獨立地進行學習,這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由教師配合學生,指導他們完成自學。
(2)知識點檢查和質(zhì)疑。教師對學生的自學效果進行檢查,采取提問—回答—解疑的方法。先由教師就剛才自學的內(nèi)容精心設計若干問題,再由學生答問,然后由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出適當?shù)狞c評。同時,也可以由學生向教師提出質(zhì)疑。例如,有學生提出:“為什么說Windows系統(tǒng)像一扇窗戶,用戶能通過這扇窗戶看到它的系統(tǒng)功能,便于在桌面上進行操作?”這是就Windows系統(tǒng)的特點提出的質(zhì)疑,教師可以采用學生互答或教師指導的方式來解決。又有學生提問:“為什么Windows系統(tǒng)中文件和文件夾的管理操作要在‘我的電腦和‘資源管理器中進行?”回答:“因為‘我的電腦和‘資源管理器都是計算機中存放全部文件的地方,它是一個大倉庫。”
(3)集體討論問題。討論階段是學生最感興趣的階段,其能將整堂課的教學推向高潮。學生互相討論,各持己見,想要說服對方,有時甚至因為觀點、著重點、角度不同,爭論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學生邊說邊想,知識得到了鞏固,其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大的鍛煉和提高。
(4)由教師對整堂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成效作出總結:哪些學生理解、掌握得不錯,提出的問題和觀點該如何解釋,哪些學生的觀點不明確或是有誤,由教師作出合理的整體評價。學生能在課堂的結尾,通過教師的點評,知道自己的學習掌握情況、薄弱環(huán)節(jié),再利用其他時間,如早晚自習,對其進行梳理,最終解決問題,達到對本堂課知識的完全掌握。
這樣,教師通過層層點撥,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了他們盡情地學,教法自然而有策略。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我們用心研究、因材施教,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湖南省南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