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nsg內部漫畫系列
ynsg Internal Caricature Series
石崗新時代機場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原民航中南設計研究院)一分院院長、高級工程師、注冊城市規(guī)劃師、實驗錄像藝術家,畢業(yè)于重慶建筑大學
設計:石崗
設計時間:2014年
我原來不畫漫畫,也沒想過自己要畫漫畫,09年爸爸生重病,我開始畫漫畫。畫了很厚的一本,都是4格,6格,3格的,不是長篇漫畫。每個漫畫基本沒有情節(jié),但是有順序。我發(fā)現畫漫畫和單幅作品不一樣,它具有順序和時間性,而且我也是一格一格的畫的。和單幅畫畫的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我來說是刷新的,我也不想編出什么情節(jié),就胡亂填畫入我的思維。后來我有一天看到祝一夫(我侄兒,也是我的好朋友)的畫,他畫的小人臉上沒有五官,取而代之是打仗兩邊人的符號,要么十字臉,要么叉叉臉,很是好玩。于是我就抄襲他的畫法,在人臉上寫字,先是寫字代替眼睛,后來就開始嘗試用寫字代替其他五官。我覺得我們本能喜歡認臉,而臉上的某個五官被字代替后,我們是不是會感到沖擊而更加凝視這些面孔呢?或許早就有人這樣畫了,哈哈。不過我畫畫沒什么壓力,抄襲就抄襲,自己再豐富變化一下就很有石崗味道啦。爸爸已經去世快7年了。我一定要好好照顧好媽媽,讓她開心,輔助好大哥讓他當好一家之主,永遠做好幺兒、弟弟、叔叔這些職位…哈哈
我本來建議策展方在介紹我的手繪作品時,順便文字部分就刊登一下我的小說算了。因為我覺得我的畫配上我的小說,更能體現出我想要表達那些感受,那些感受用文字表達起來很難,用畫表達起來也很難,我幻想著畫和小說加起來一起呈現或許好點,更有利于陌生人來感受我想要傳達出來的那些感受。這或許也真是幻想,我知道我的標準讀者并不可能太多。所以我還是沒堅持我的建議了。
那么那種感受是什么呢?在我歷次被自己要求闡釋詮說一下時,基本我覺得可能就是被晦澀、幽閉、拒絕、困難、跋涉、負重、暗淡、混雜…這些比較負面而又沉重的詞語所可能指涉著的和包裹著的東西。在繪畫時,這些感受會促使我變?yōu)橐环N超沉浸狀態(tài),執(zhí)著的將空白盡量填滿,瘋癲的含入最多的信息和隱喻,包括很多變形的、抽象與具象的、日常與異常的符號,如城市、建筑、高架路、人、肢體,或者有時也包括文字、口號、詩句、大字報、畫中畫,分格漫畫等。各種線條、塊面、紋理、組團在繪畫中相互穿插、遮擋、覆蓋、侵略、守衛(wèi)、包圍、合并、感染、腐蝕。畫面也逐漸變化,這一過程既象進化又象退化,既象修復又像毀滅,既是提問又是回答,既是表白又是掩蓋,既是自由又是囚禁。充斥著宣泄、懲罰、認罪、審判、歡愉、渴望、靜謐、縮小、致密、焦躁、平淡、虛無、偷窺、暴力、和善、膽怯、知足、獨立、廢棄、亡命、消瘦、救贖的意向。而最終我應該都是不得不停下筆,端詳著那些密集的線條和點,凝視片刻,心潮澎湃而又故作平靜、自戀而又詆毀的把自己喜悅的收藏了起來,關進畫里去,擱置懸置起來…以哈哈結束這一幕,開始干別的…
結論也許是那種感受就是那種感受,每個人都有,都不一樣,都難以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