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衷蕓
摘要:在新媒體生存發(fā)展的當下,傳統(tǒng)媒體正在經受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在這種環(huán)境中,受眾的注意力資源成為了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競相追逐的對象。因此,僅僅一般化地傳播信息,已經很難在眾多同質重復、等質等效的信息競爭中脫穎而出。受眾又因年齡、教育、收入、消費等觀念的不同,呈現出“碎片化”狀態(tài),擁有相似生活形態(tài)的受眾重新聚集,最終形成了分眾群體。因此,在分眾化時代,傳統(tǒng)媒體無論是電視還是廣播,都亟需專家型主持人。
關鍵詞:分眾化時代 廣播 專家型主持人
分眾化時代,作為傳統(tǒng)媒體的廣播從當初的綜合辦臺模式轉向了當下的類型化廣播,例如新聞廣播、音樂廣播、交通廣播、農村廣播、民生廣播等有著清晰服務人群和獨具特色化的分眾播出內容。于此同時,各個類型化廣播面對服務人群分眾化的特點普遍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即新聞廣播的主持人不懂新聞,音樂廣播主持人不懂音樂,農村廣播主持人不懂農業(yè),財經廣播主持人不懂財經。就以江西農村廣播為例,在其現有的12名主持人當中沒有一人畢業(yè)于農林類高校,有10人來自城市。所以這些主持人當中不要說懂農業(yè),就算是知曉農村人生活狀況的也只占17%。當然,存在以上問題的不僅是江西農村廣播一家,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全國16家省級農村廣播當中,真正學農出生的主持人占比不到10%。其他專業(yè)廣播頻率例如財經、音樂、交通的情況也基本類似,這種狀況會導致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一、廣播類型化成為掛羊頭賣狗肉。類型化廣播的概念來源于美國,原意是格式化的廣播,即頻率不再分拆時段去打造不同欄目,而是全頻率去打造一種概念,傳播一種文化,經營一類人群。換句話說,任何時候,聽眾打開這個頻率,聽到的內容是基本相同的,不再需要固定時間鎖定自己喜歡的內容,這就極大地拓寬了受眾對整個頻率的接受程度。
但如果在一個類型化的頻率,主持人對所承擔的節(jié)目類型無法駕馭,對這個領域的知識一點都不了解,可以肯定他們所主持的節(jié)目自然無法滿足聽眾的需求,播出的節(jié)目內容自然是掛羊頭賣狗肉。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叫類型化的廣播,欄目名稱也有類型化的標志,但播出的內容還是綜合廣播的內容。
二、大大降低聽眾對廣播的依賴。聽眾對廣播的依賴是建立在廣播可以為其提供及時的新聞資訊、投其所好的音樂編排、準確細致的民生服務這三大方面。但如果新聞主播時常播錯人物名字、機構名稱,音樂主播說不出音樂的內在表達情感,民生類主播不能準確解答聽眾的提問,聽眾對廣播的依賴就無從談起。
曾經聽到一檔民生類的節(jié)目,一位聽眾打來電話想了解把戶口遷入市區(qū)需要具備哪些條件,主持人的回答是:“這個問題我了解的不多,你可以到派出所去問一下?!甭犉饋磉@是一個比較穩(wěn)妥的答復,但仔細一想這位主持人肯定是對民生類的政策知曉甚少,只能把聽眾提出的問題擋回去,看上去是沒錯,但通過他的答復已經把這位聽眾婉拒在千里之外。果不其然,在隨后聽眾咨詢問題過程中,他口中出現最多的詞是:好像、大概、有可能之類模棱兩可的詞語,聽眾從他這得不到一點有用的服務。試問這樣的節(jié)目長此以往,還會有聽眾嗎?
三、極度傷害廣播在聽眾中的媒體形象。媒體形象是指媒體在社會交往中形成的能夠吸引受眾注意力的品相,是受眾對媒體組織的印象集合,是媒體符號化的社會體征。長期以來廣播一直替黨和人民說話,為人民服務,在廣大聽友中形成了獨特的媒體想象,那就是公正、客觀、信任。
但主持人在其主持的節(jié)目中不能體現專業(yè)性,就有可能說外行話,說錯話。如在收聽一檔音樂類節(jié)目時,主持人正在介紹中國的民樂是如何富有魅力,并列舉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樂經典曲目,最后他發(fā)出這樣的感嘆:“真是佩服這些中國的民樂大師,通過宮、商、角、徵、羽,也就是do、re、mi、fa、sol這五個音符就能創(chuàng)造出這些偉大的作品?!逼鋵?,最早的“宮商角徵羽”的名稱見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時期,在《管子·地員篇》中,有采用數學運算方法獲得“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的科學辦法,就是中國音樂史上著名的“三分損益法”,而宮商角徵羽這五音是中國古樂基本音階,分別對應do、re、mi、sol、la,而我國民樂并非只用這五個音,例如著名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就包含do、re、mi、fa、sol、la、xi這7個音。這樣一來,前面主持人的評論就貽笑大方。另外,在農業(yè)節(jié)目中,有主持人把仔豬的“仔”讀成“崽”,說一款農藥化學名的時候磕磕巴巴,分不清楚果樹是哪個部門管理。這些專業(yè)節(jié)目中出現的非專業(yè)話語,讓廣播媒體的形象大打折扣。
四、容易滋生應付、得過且過的工作情緒。許多初進入主持行業(yè)的主持人都會滿懷憧憬,但如果他所投身的廣播頻率并非自己喜愛的領域,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行業(yè),很容易對工作失去興趣,從而滋生應付、得過且過的工作情緒。
江西農村廣播剛成立的時候曾面向全國招聘主持人,有一位來自云南的主持人被招錄了進來。她之前在一所高中當老師,因為自己總有做一個主持人的夢想,所以放棄了原來的工作投身到新的領域,想成為一名新聞或者音樂節(jié)目主持人。工作了一個多月之后她的困惑就來了,因為她出生在城市,學的專業(yè)是英語,所以每天上農業(yè)節(jié)目對她來說很痛苦,漸漸的她對這份工作失去了熱情,到后來完全就是在應付工作,主持過程中出錯率越來越高,不到半年,就選擇辭職走人。在當下龐大的主持人隊伍中,像這位從最初滿懷憧憬到最后選擇離去的大有人在,這種結果與其說傷害的是個人的夢想,不如說傷害的是廣播的現在和未來。
以上廣播類型化主持人隊伍出現的問題根源在哪,如何才能讓類型化廣播真正實現播出節(jié)目內容類型化,在當下分眾時代,緊緊留住目標收聽人群?
首先,改變觀念,挑選主持人由“雜”向“?!鞭D變。要達到挑選主持人由“雜”向“?!鞭D變首先得從主持人培養(yǎng)做起。一些有主持人專業(yè)的高校在注重對語言練習的基礎上,要有針對性地開設與當下媒體類型化所需的專業(yè)相關的內容。例如可以開設財經類、法律類、農林類、旅游類、音樂類等選修課程,讓這些準主持人在四年的高校學習中結合自己的興趣有針對性的選擇一門課程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這樣一旦正式步入工作崗位,就能很快駕馭節(jié)目。
其次,改革制度,招聘和使用上由“窄”向“寬”轉變。一些單位在歷年招聘主持人時都有大學本科、普通話等級和年齡要求等幾個方面,對于主持人的專業(yè)卻很少有硬性的要求。這種規(guī)定對于有主持夢想的非主持人??圃盒.厴I(yè)的人來說無疑設置了一個高高的門檻,造成的結果就是招來的主持人不堪使用,就算是能用也要培養(yǎng)2-3年。其實,各個類型化廣播電視頻道(率)完全可以根據自己所需的專業(yè)情況設定要求,有時可以在普通話一欄中適當放寬,記者型主持人的作用在類型化的廣播電視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例如白巖松、崔永元、水均益,嚴格意義上說他們都并非科班出身,他們都是在記者、編輯崗位上成長起來的知名主持人。農村廣播在招聘主持人時可以把有無農林專業(yè)的學習作為一項要求,財經廣播可以把有無財經類專業(yè)的學習作為一項要求。這樣的主持人只要加入到了主持人隊伍中,哪怕是語言上稍微弱一些,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得到提升。所學的專業(yè)和頻道(率)類型不符的,其專業(yè)知識是短時間內學不到的。
第三,改善用工,日常用工由“里”向“外”轉變。根據國家新聞廣電總局的規(guī)定,省市級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必須持證上崗,為的是規(guī)范主持人的管理,確實在實際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并非要求不能使用外聘評論員?!爸袊暋本鸵源罅渴褂眯侣勗u論員的方式增加了節(jié)目的專業(yè)性。大量新聞評論員的加入,無論是對新聞的解讀,還是在樹立平臺的權威性上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這種做法值得地方廣播電視頻道(率)借鑒,特別是在一些專業(yè)化主持人缺乏的類型化廣播電視頻道(率),可以起到有效補充作用。
第四,改造隊伍、培訓學習由“面”到“點”轉變。主持人的培訓工作關系到整個主持人隊伍業(yè)務素質的提高。如何才能有針對性的提高主持人的專業(yè)素養(yǎng),必須從面到點,要有針對性。例如財經廣播的培訓目前更多注重的是節(jié)目如何做,其實核心的內容是如何提高主持人財經知識的掌握。所謂點對點的學習就是要有計劃、有階段、有系統(tǒng)地學習類型化平臺所需的專業(yè)知識,例如銀行和通訊業(yè)的培訓就值得學習。
(作者單位:江西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