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悅
摘要:目的 應用二維超聲結合增強型血流成像技術在診斷胎兒心臟畸形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接受產檢的孕婦中篩查出的59例胎兒心臟先天性異常者,其中有3例漏診,對其超聲圖像和孕晚期表現進行分析,并探討漏診原因。結果 59例先天性心臟畸形胎兒,有46例在孕20~28 w被檢出(占78.00%),有14例在孕晚期被查出(占22.00%),其中有2例室間隔缺損在孕晚期的復查中顯示愈合,出現3例漏診,P<0.05。結論 二維超聲結合增強型血流成像技術診斷在篩查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診斷中有重要的價值,具有安全無創(chuàng)的優(yōu)點,應在臨床進行推廣。
關鍵詞:產前超聲;胎兒心臟畸形;先天性
先天性心臟畸形也可稱為先天性心臟病,是在孕早期的胚胎發(fā)育時,心臟和大血管有形成障礙或出現發(fā)育異常引起心臟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后本應關閉的心臟甬道未能閉合)的情況。有研究報道稱在我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約占出生活嬰的0.40%~1.00%,即我國每年約有15萬~20萬新增先天性心臟病患兒[1],對我國國民的生命健康和人口質量帶來極大的影響。在孕婦妊娠期間的常規(guī)產檢中應用超聲技術對胎兒的心臟形態(tài)和血流情況進行檢查,以此來篩查先天性心臟病。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彩色多普勒超聲已經成為篩查產前心臟畸形的主要手段。選取我院接受產檢的孕婦中篩查出的59例胎兒心臟先天性異常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產前超聲在胎兒心臟畸形診斷中的應用,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在2011~2015年間產檢的9234例孕婦中共篩查出59例先天性心臟畸形胎兒,其中46例在妊娠中期被發(fā)現,14例在妊娠晚期被發(fā)現,3例漏診,孕婦年齡19~42歲,平均年齡(30.2±0.5)歲,59例孕婦均為單胎妊娠。
1.2檢查方法 孕婦選擇仰臥位或側臥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設置為3.5~5 MHz,對胎兒心臟進行常規(guī)篩查。首先使用二維超成像技術連續(xù)掃查法確定胎位、胎心,對胎兒胸腔進行橫切掃描獲取心臟四腔切面,對心室、心房、房間隔、室間隔、左右房隔瓣聯系進行觀察。將探頭聲束略偏向胎兒頭側,觀察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心室與大動脈連接關系,連續(xù)動態(tài)觀察主動脈和肺動脈起始部位交叉排列關系、主動脈和肺動脈的相對大小。若發(fā)現有心臟異常情況則使用增強型血流成像增強掃描,并邀請專業(yè)的心血管超聲科醫(yī)生和產科專業(yè)的超聲科醫(yī)生進行會診,嚴格遵守心臟階段分析法要求,再次進行詳細的胎兒心臟超聲檢查,除了重復上述檢查步驟外,將探頭旋轉移動,對主動脈弓、動脈導管弓、三血管、上腔靜脈、下腔靜脈等切面的檢查,必要時可對其他非標準切面進行檢查。若胎兒存在胎位不正情況,對檢查結果造影響,可擇期復查后讓孕婦活動30 min,直至切面清晰,可明確判斷檢查結果。
2 結果
2.1檢查結果 2011~2015年來我院產檢的9234例產婦中共診斷出59例心臟畸形胎兒,其中46例在妊娠中期20~28 w被檢出,占心臟畸形胎兒的78.00%,14例在33~38 w的妊娠晚期被檢出,占22.00%,在另外9175例產婦中有3例漏診。
2.2心臟畸形類型 46例妊娠中期檢出的產前心臟畸形胎兒中包括室間隔缺損16例(其中有3例室間隔缺損胎兒在妊娠晚期的篩查中顯示缺損愈合),法洛四聯癥6例,完全性室間隔缺損5例,左心發(fā)育不良4例,大動脈轉位4例,單心房心室4例,右心發(fā)育不良3例,單心房2例,單心室1例,心臟腫瘤1例。14例妊娠晚期間檢出的產前心臟畸形胎兒中有室間隔缺損5例,法洛四聯癥2例,完全性室間隔缺損2例,左心室發(fā)育不良1例,右心室雙出口1例,三心房1例,心脾綜合征1例。漏診的3例胎兒分別是1例肺動脈狹窄,1室間隔缺損,1例房間隔缺損。
2.3典型心臟畸形胎兒超聲表現 ①完全性房室間隔缺損:超聲圖像表現為房間隔和室間隔完全性缺失,共同房室瓣懸浮于房室中間;②法洛四聯癥:室間隔上回聲中斷,主動脈騎跨于室間隔上,肺動脈瓣狹窄;③大動脈轉位:右心室與大動脈相連,左心室與肺動脈相連,四腔心切面正常的“十字交叉”關系消失。
3討論
超聲檢查作為簡單、快捷、檢出率高、無創(chuàng)的檢查方式,被廣泛應用在產胎兒心臟畸形的篩查中[2],特別是二維超聲與增強血流成像技術的結合可減少彩色血流信號的外溢,提高心臟流速的顯示率。
在對胎兒實施心臟篩查中,四腔心切面是主要的觀察切面,四腔心切面在檢查過程中是容易獲得的切面,且具有較高的辨認度,不管胎兒處于何種體位,通過對胎兒胸腔橫切,即可得到所需切面。有研究資料顯示,應用四腔心切面觀察可檢查出超過65.00%的先天性畸形[3]。在對四腔切面觀察時注意觀察胎兒心軸和心尖具體指向,以盡可能發(fā)現胎兒發(fā)育缺陷。應用四腔心切面聯合兩室流出道切面觀察,可檢查出多數的胎兒心臟大動脈畸形,而進行胎兒血管三切面篩查可通過血流方向及大動脈內徑觀察出動脈瓣是否閉鎖或發(fā)育不良[4]。在進行胎兒心臟畸形的篩查中,檢查結果會受到胎齡、胎動和胎位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胎齡越大,胎兒的心臟結構發(fā)育越完善,越容易被檢出胎心異常,因此胎齡<20 w胎兒則不容易被檢出胎心異常。另外隨著胎齡的不斷增加,胎兒骨骼的發(fā)育在不斷的完善,骨骼會遮擋一部分的心臟,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因此妊娠中期是最佳檢查時間,這時胎兒心臟的發(fā)育日趨完善,心臟圖像顯示較清晰,不會受太大骨骼鈣化影響,胎兒的活動度大,方便顯示各個切面[5]。
隨著醫(yī)學技術和醫(yī)用器械的不斷發(fā)展,超聲儀器也在不斷完善,其檢查水平在不斷提高,胎兒心臟超聲檢查已經成為篩查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畸形的主要手段,同時也是胎兒產前超聲篩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本組的59例胎兒先天心臟畸形中有46例在妊娠中期被檢出,可見妊娠中期是篩查胎兒先天心臟畸形的重要時期。另外有14例先天心臟畸形胎兒在妊娠晚期被檢出,筆者分析原因,一方面受到超聲醫(yī)師的經驗、水平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有些心臟異常是隨著胎齡的增加慢慢出現。4例漏診情況,筆者分析一方面是檢查醫(yī)師的不仔細,另一方面是受到儀器水平的限制。
綜上所述,使用二維超聲結合增強型血流成像技術對胎兒進行產前心臟畸形超聲檢查,具有較高的準確率,且檢查方法安全、方便、重復性強,對胎兒心臟畸形診斷有著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孫寶娟,趙艾娜.產前超聲在59例胎兒心臟畸形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2,41(4):339-340.
[2]余獻增,駱丹越,楊紅梅,等.胎兒心臟畸形診斷中產前超聲應用的價值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3):452-454.
[3]楊靜,劉霞,許川一,等.四維超聲STIC技術在胎兒心臟畸形輔助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6,14(3):452-454.
[4]盧清輝.四維超聲STIC技術檢測中孕早期胎兒心臟畸形的價值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2):2272-2273.
[5]許怡韻,蔡艷,陳恩,等.胎兒心臟畸形診斷中產前超聲篩查五步檢查法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6,43(13):108-110.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