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
摘 要:小提琴屬于樂器中的貴族,不僅具有優(yōu)美動人的音色,而且能夠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情感體驗。正因為如此,小提琴在教育教學中得到大面積推廣,促使學生藝術修養(yǎng)有所改善,而且在藝術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因而小提琴教學得到了極大的重視。但是從目前情況分析,小提琴教學還存在需要改善的方面,本文中重點分析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闡述了小提琴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以推進教學取得更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小提琴;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J62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5-0223-02
音樂是人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帶給觀眾美的視覺感受。伴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這一高雅藝術也越來越普及,培養(yǎng)小提琴人才是現(xiàn)階段音樂教學目標,同時也是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有效條件。時代在創(chuàng)新,小提琴教學也需要隨之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對于學生學習能力及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并且能夠改善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文章簡要分析了當前小提琴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必要性,給予相應的教學策略,為之后的教學給提供參考依據(jù)。
一、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重要意義
近些年來,社會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在精神追求方面更甚從前,小提琴由于自身獨特的音樂魅力受到極大的歡迎,促使小提琴教學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取得了相對較好的教學成果,尤其是創(chuàng)造思維方面表現(xiàn)良好。
從整體角度分析,小提琴教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主要表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可以發(fā)掘學生想象力。針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來說,其本質(zhì)上屬于創(chuàng)新、求異,不僅能夠拓寬學生思維,而且還能最大程度提升教學有效率,只有學生具備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具有一定的想象力,達到情感的升華;
其次,是音樂發(fā)展的需求。對于小提琴演奏來說,借助音樂能夠激活學生大腦,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促進音樂的發(fā)展,彰顯音樂教育的價值。
總的來說,小提琴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并結合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大幅度改善教學質(zhì)量,真正讓學生掌握小提琴演奏的精髓所在。
二、優(yōu)化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的具體措施
(一)注重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
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不是得天獨厚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指引,并且能夠對其進行追尋創(chuàng)造,在此過程中還需要經(jīng)歷一定的磨難,從而促使學生真正感悟到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小提琴演奏的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提琴屬于音樂表現(xiàn)形式的一種,觀眾是需要借助聽覺感悟到演奏人員所需要表達的內(nèi)容,因而對于教師而言,對小提琴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他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演奏技巧,而且還需要在情感表達方面給予有效的指導,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不斷強化練習,從而能夠將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傳遞給觀眾,形成思想上的共鳴。由于學生自身存在差異性,他們的演奏風格也大相徑庭,要發(fā)掘不同人的觸動點,繼而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運用腦力思維去潛心演奏作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引,音樂表達是不存在束縛的,他們可以借助旋律的變化進行情感的表達,從而激發(fā)觀眾自身的想象力。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西貝柳斯小提琴協(xié)奏曲》演奏時,對于不同的曲段而言,演奏者需要運用不同的演奏速度。
在一開始的演奏中,曲調(diào)相對比較溫和,這時學生內(nèi)心也是比較平靜的,借助長弓就能呈現(xiàn)出寧靜氛圍,在拉動過程中動作比較緩慢,動作更為輕柔,從而促使觀眾能夠有一定的帶入感。教師在進行新作品的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進行中國樂曲演奏時,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引,展開相應的想象。如《豐收漁歌》,這首曲目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是自由與寫意音型,這部分是對大自然景色的描述,像藍天、旭日等等;而在曲目主題部分,可以對漁民的生活展開想象,想象著他們搖著漁船,出海打漁的場景;而在尾聲部分,漁民結束一下的勞作,伴隨夕陽西下,漁船逐漸淡出視野。
對于學生而言,小提琴的演奏必須是充滿想象力的,只有如此才可以促使學生與音樂更好的契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去優(yōu)化小提琴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在演奏過程中展開想象,對于情感的融合與思想的表達都是極為有利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能夠達到音樂與人合一的境界,從而促使小提琴的教學取得更為顯著的成效,并且促進教學效率與水平的改善與提升,提高教學質(zhì)量。
(二)充分挖掘學生想象力
小提琴演奏需要給予一定的想象空間,繼而將其傳遞給觀眾,這樣的演奏才算是真的打動觀眾。
對于小提琴演奏來說,其主要是通過借助聲音來表達情感,而不是通過語言直抒,所以對于學生來說很多地方都是需要自己去理解與感悟的,借助聲音的變化展開想象。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基礎理論部分練習,如D調(diào)、F調(diào),基本上都屬于理論概念,如果想與其構成聯(lián)系,都是需要想象才可以達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需要進行有效的指引,尤其是針對某個片段樂譜,給予其跳躍式思維。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應該為學生進行有效的示范,學生通過于此展開想象,這樣就會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感。
通過教師的講解,很多學生在演奏過程中展開聯(lián)想,然后自己在此過程中展開一定的想象,對于學生音樂的學習來說是非常有利的措施,有利于提高他們小提琴演奏水平。
前人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這樣的教學模式是非??扇〉?,例如:《伯牙鼓琴》,伯牙在進行演奏過程中展開聯(lián)想,然后讓聽眾通過他的演奏感受到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正是想象帶來的獨特的魅力。
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在進行小提琴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對學生想象力進行發(fā)掘,這樣對學生演奏水平及思想感情的傳遞是非常重要的。
(三)強化技巧創(chuàng)新訓練,增強音樂感悟
小提琴演奏是相對比較復雜的過程,在練習過程中,需要掌握好演奏的關鍵點,即手指上下起落。在之前的研究中,很多人對小提琴的演奏有錯誤的認知,他們認為小提琴演奏屬于手指的拉扯,其實不然,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要注意需要從指根處發(fā)力。從表面上分析,很多學生是借助指尖壓著琴弦,再拉動弓從而形成不同的音;從實際情況來看,借助根關節(jié)起落變化,才形成了后續(xù)的不同音色的變化。
在練習時,很多學生在手法上并不是非常的熟練,手指上也很僵硬,自然在音色上有所欠缺。針對學生的上述表現(xiàn),教師需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幫助他們學會正確應用指關節(jié),通過合理的抬升達到用力的效果,從而讓學生能夠有效控制音準。
在學生掌握好上述技巧之后,又衍生出新的問題,在彈奏過程中,手指需要抬多高呢?落下的時候又需要注意什么?太高或是過低都會影響到最后的效果,而在演奏過程中,學生不可能總是盯著琴弦,很多時候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把握的,對于小提琴演奏來說,好的聲音是需要熟練掌握的,而且還需要在演奏過程中正確用力。例如:《梁?!费葑嘀?,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借助滑音強化演奏效果,從而強化思想情感表達。在進行第二節(jié)演奏過程中,要同時運用震音與滑音,由此才能抒發(fā)英臺結拜時候的情感;當進行第四節(jié)的演奏時,手指必須緩慢滑動,從而抒發(fā)英臺拒婚的悲涼。從整體角度分析,并不是所有的技巧都是天生的,學生需要通過長久的訓練才能找到演奏的技巧,繼而創(chuàng)造好聲音。
(四)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對于小提琴演奏來說,很多學生在演奏過程中掌握不到要領,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在演奏過程中難以真正理解演奏曲目,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缺失對學生而言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以發(fā)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一切可以運用的資源,如預言、圖形,再到音樂場景等等,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拓寬學生思維。例如:教師在進行《四季》教學時,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賞析,根據(jù)整首樂曲對其進行劃分,將其分成一年四季,而每個部分代表其中一個季節(jié),這些對于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是非常有利的,很多學生都會在大腦中呈現(xiàn)出上述場景,從而促進學生對小提琴的演奏及賞析都有質(zhì)的飛躍。
從另一角度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對學生進行正確的疏導,并且需要給予適當?shù)墓膭?,必然能夠獲得不一樣的教學效果,具有學生自己的味道。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運用統(tǒng)一標準去要求學生,這樣的教學必然會很死板,從而讓學生的演奏幾乎是千篇一律的,沒有任何新意。對于學生而言掌握演奏技巧只是一方面,但是對于學生之后的發(fā)展,教師不應該對此設限,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有更好的發(fā)展空間,在演奏水平上也會有所改善。從整體角度分析,教師需要改變以往較為單一化的教學手段,并且引導學生予以創(chuàng)造行為。例如:《西班牙交響曲》教學中,總計有五個樂章,對于大部分演奏者來說,幾乎都會跳過第二到第三樂章,嚴格意義上來說并不存在錯誤,但是學生可以擁有自己的獨特的構想,假設學生在演奏過程中給予不同的情感注入,教師需要給予適當?shù)墓膭睢?/p>
三、結語
總體來說,小提琴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新時期教學的新目標,這對于學生而言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提升他們的演奏水平,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對于情感的駕馭能力有所改善,這對于之后的演奏結果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本文中介紹了小提琴演奏過程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及建議,進一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袁薇.淺談小提琴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J].藝術科技,2016(03).
[2]修亞男.淺議小提琴教學中學生音準能力的培養(yǎng)[J/OL].黃河之聲,2016(10).
[3]李尤.論小提琴專業(yè)學生開設賞析課的經(jīng)驗與體會[J].藝術研究,2012(03).
[4]王屹.木版畫創(chuàng)作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銅陵學院學報,2011(02).
[5]徐箐.小提琴教育與創(chuàng)造教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群文天地,2011(06).
[6]石詠梅.小提琴教學中音準能力的培養(yǎng)及其重要性[J].樂器,2013(11).
[7]董巍.淺析小提琴教學中音準能力的培養(yǎng)[J].音樂時空,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