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艷
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腸潰瘍的嚴重并發(fā)癥,也是外科常見急腹癥之一,其特點是起病急、病情重、進展快,治療常需手術處理,傳統(tǒng)方法為開腹穿孔修補術,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外科的迅猛發(fā)展,腹腔鏡手術運用的越來越多,其優(yōu)點非常明顯。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6月為25例患者施行腹腔鏡穿孔修補術,效果滿意,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25例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51.5歲;發(fā)病至手術時間3~24 h。入院前有明確上消化道潰瘍病史者14例,均未經系統(tǒng)內科治療。所有病例均表現(xiàn)為突發(fā)劇烈上腹痛,迅速波及全腹。查體全腹壓痛、反跳痛、肌緊張,呈板狀腹,上腹部尤為明顯,肝濁音界縮小,腸鳴音消失。所有病例均經立位腹平片或腹部CT檢查證實有膈下游離氣體。
1.2手術方法 麻醉方式采用氣管內插管全麻,患者取仰臥位,頭高腳低10°~15°。將10 mm Trocar置于臍下緣,建立人工氣腹,氣腹壓力維持在11 mmHg左右,然后置入腹腔鏡。通過腹腔鏡的監(jiān)視,在左鎖骨中線肋緣下5 cm置入10 mm Trocar作為主操作孔,右鎖骨中線肋緣下5 cm置入5 mm Trocar作為輔助操作孔。沖洗吸引器通過主操作孔置入,吸引肝周滲液,鈍性分離肝臟與胃十二指腸粘連,使穿孔充分暴露,用活檢鉗在穿孔邊緣取活檢,2-0可吸收縫線全層“8”字縫合一針,如穿孔較大,全層間斷縫合2~3針,覆蓋附近游離大網膜并結扎固定??p合完畢后用大量溫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腹腔,重點是肝周、右結腸旁溝、盆腔,使腹腔內的食物殘渣和積液徹底清理掉,并將沖洗液吸盡。肝下小網膜孔附近放置引流管一枚,自輔助操作孔引出固定。最后探查手術無副損傷,清點器械、紗布無誤,撤除腹腔鏡器械,3-0可吸收縫線皮內縫合臍下及主操作孔。
1.3結果 本組患者手術順利,無中轉開腹,手術時間40~100 min,平均55 min。術后2~3 d拔除腹腔引流管,切口換藥,早期下床,配合腹部理療,無需拆線。本組患者均痊愈出院,無腹腔膿腫、肺感染、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平均住院時間7 d。
2護理
2.1術前護理 患者以急腹癥入院,腹痛劇烈,且出于對手術的恐懼,往往緊張、焦躁,甚至拒絕手術。醫(yī)護人員需要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解釋疾病特點及手術的必要性、微創(chuàng)手術的優(yōu)點,以消除患者的不安,并積極配合治療[1]。術前充分準備是手術成功的保證,包括抽血化驗、心電圖等檢查,要求患者禁食水,給予胃腸減壓、靜脈輸液治療,并密切觀察患者基本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皮膚準備臍部是重點,要進行嚴格的清潔和消毒,防止臍部切口的感染,陰毛則無需剔除[2]。由于手術時間多在1 h左右,術前囑患者排空膀胱,無需常規(guī)留置導尿管。
2.2術后護理
2.2.1全麻術后護理 患者術后安置于監(jiān)護室,主管護士要及時了解麻醉及手術方式,妥善固定相應管道。常規(guī)給予心電、血壓、血氧監(jiān)測,氧氣吸入,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神志變化,尤其是血壓及心率的變化。患者未清醒前應采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治誤吸?;颊咔逍蜒獕浩椒€(wěn)后取半臥位,有利于呼吸并防止膈下膿腫形成。術后及時了解排尿情況,注意防止尿潴留的發(fā)生,必要時通知醫(yī)生,遵醫(yī)囑保留導尿。本組患者有4例術后發(fā)生尿儲留,均得到及時處理。
2.2.2留置管道護理 腹腔鏡穿孔修補術后需留置胃腸減壓管及腹腔引流管,上述管道對病情恢復至關重要,故需妥善固定,并保證通暢引流,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引流量。胃腸減壓期間給予口腔護理2次/d,如胃管無液體引出,用20 ml生理鹽水低壓緩慢沖洗,切忌高壓沖洗抽吸,胃管脫出后不要再盲目插入[3]。在胃腸減壓期間,每2 h擠壓一次胃管,觀察胃液的顏色、性狀、量等,評估是否出現(xiàn)胃管堵塞等現(xiàn)象,如可使用注射器注入少量的生理鹽水到胃管中并反復抽吸,抽吸時力度均勻且小,以免對胃內黏膜造成損傷。腹腔引流管低于床旁,順向擠壓1次/2 h,防止堵塞,一般術后第1d腹腔引流50~l00 ml,為淡紅色血性液,以后量逐漸減少,顏色逐漸變淡,<20 ml/d可考慮拔管[4]。本組病例均于肝下小網膜孔附近放置引流管一枚,2~3 d后拔除,無腹腔膿腫等并發(fā)癥。
2.2.3基礎護理 腹腔鏡手術的創(chuàng)傷較小,且術中進行腹腔沖洗,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較輕,護士經常性詢問患者是否出現(xiàn)劇烈腹痛等反應,判斷患者是否出現(xiàn)腹腔出血等并發(fā)癥。觀察切口的敷料、引流管周圍等是否出現(xiàn)血性液體滲出,若敷料中有血性液體,則立即更換;若引流液呈現(xiàn)出淡紅色且量減少,則一般為術中的腹腔沖洗液,若發(fā)現(xiàn)引流液呈現(xiàn)出鮮紅色或有腸內容物,則立即通知醫(yī)生搶救。
2.2.4飲食護理 患者胃腸功能恢復,一般于手術72 h后拔除胃管,進流食,逐漸過渡到半流食、普食,少食多餐,食物不可過熱,并忌辛辣、煙酒、濃茶、咖啡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2.2.5切口護理 術后2~3d切口換藥,觀察有無穿刺孔周圍瘀斑,并記錄瘀斑范圍、色澤。換藥使用創(chuàng)可貼即可,臍孔處可放置一小塊碘伏棉球。由于采用皮內縫合,無需切口拆線,一般出院前再換藥一次,觀察有無切口感染。腹腔鏡手術切口感染發(fā)生率顯著低于開腹手術,本組病例無切口感染發(fā)生。
2.2.6并發(fā)癥護理 對于腹腔出血并發(fā)癥,術后當天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術后測量血壓1次/6~8h,若患者的血壓水平平穩(wěn)則可適當延長間隔時間,同時觀察患者的脈搏情況,以及切口敷料、引流液等。對于腸瘺并發(fā)癥,縫合不密合、吻合處張力大、組織水腫等因素均可能導致腸瘺的發(fā)生,故而在術后仔細詢問患者出現(xiàn)突發(fā)性腹痛,告知患者在出現(xiàn)任何異常反應時都要立即告知醫(yī)務人員,觀察引流液中是否有腸內容物,進行恰當?shù)奈改c檢查,保證胃管的通暢。
2.2.7出院指導 囑患者保存切口清潔干燥,術后10 d左右去除創(chuàng)可貼,可以洗澡。術后注意勞逸結合,戒煙戒酒;飲食以高蛋白、低脂飲食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防止暴飲暴食;指導患者按療程規(guī)范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并告知藥物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定期門診隨訪,術后一個月行胃鏡檢查,觀察潰瘍是否愈合。
3討論
傳統(tǒng)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大,恢復慢,并發(fā)癥多,且對于肥胖患者、術中臟器異位、合并其他疾病時,開腹手術需要延長切口才能進行,這樣又影響美觀。而腹腔鏡穿孔修補術具有患者損傷輕,臟器干擾小,腹腔沖洗方便、徹底,康復快等優(yōu)點[5],自在臨床上應用以來就取得顯著效果,有效降低了手術死亡率和復發(fā)率,且手術的受影響因素較少,應作為首選手術方法。微創(chuàng)手術圍手術期護理與開腹手術有明顯區(qū)別,術前充分準備、術后精心護理有利于患者迅速恢復。臨床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術后病情的監(jiān)測,增加巡房次數(shù),給予患者精心的護理,同時結合過往的護理工作經驗總結圍術期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并制定系統(tǒng)的護理方案,采取預防性護理措施,提高手術效果,確保患者術后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孫麗娟.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的圍術期護理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7):107-108.
[2]孫艷,高倩,楊琳等.高齡患者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62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4):92-94.
[3]歐艷輝.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患者的臨床護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0,16(6):111-112.
[4]劉維,何月紅,王建華,等.胃、十二指腸穿孔腹腔鏡修補術的圍術期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12):72-73.
[5]袁曉紅.腹腔鏡下消化性潰瘍穿孔修補術45例圍術期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10,16(6):87-88.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