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文物是表現(xiàn)文化、傳承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它所具有的不僅是經濟價值,更多的是歷史文化價值、教育價值和科學價值。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自然與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場所,保護文物是其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任務,其他的一切工作都必須要在有效保護文物不受損失、損害的基礎上進行。因此探討與實踐如何不斷提升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質量和有效性就具有重要的作用意義。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實際工作與學習經驗,分析了當前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基本現(xiàn)狀,并就如何進一步完善、提升博物館文物保護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能對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有所助益。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保護;宣教功能;制度建設文物是某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它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教育價值和科學價值,能夠幫助我們銘記歷史,解讀對應時期的文化情況。博物館的主要責任在于妥善的保護文物,在保護文物不受損失與損害的前提下,對文物進行文化和科學方面的研究,為人們展示、講解文物,以起到教育、引導作用,使文物產生社會效益,普及、宣傳文物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促進社會精神文化水平發(fā)展。1文物保護是博物館一切工作的基礎,要不斷完善博物館文物保護,提高保護工作的質量與有效性。
一、當前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基本現(xiàn)狀分析
新疆軍墾博物館是我國以屯墾戍邊革命史為主要研究及陳展內容的博物館,收藏有包括當時所使用的農具、生活用具、軍配裝備等文物,這些文物的時間都不長,看似也非常常見,但它們卻真實記錄和反映了我國屯墾戍邊革命時期的生活文化情況,是對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的見證,也是今天人們學習、了解屯墾戍邊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徑?,F(xiàn)以新疆軍墾博物館為例,對當前我國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
(一)技術保護遠勝人力保護
當前,不少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大大提升了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現(xiàn)代化水平,減輕了人的工作量,但一味重視科學技術在文物保護中的投入與應用,又造成了技術保護與人力保護失衡的情況。文物的保護工作不能僅靠科學技術來實現(xiàn),即使科學技術再先進,人的作用也是不能被替代的。如當前的博物館都配置有各種各樣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安防措施,展示陳列柜的安全性也非常高,但它們同樣可能出現(xiàn)故障,如果人力保護在這個時候跟不上,就非常容易造成文物安保問題不斷擴大。2
(二)宏觀保護遠勝微觀保護
所謂宏觀保護是指防火、防盜、防破壞等大的方面的保護,其實要做到這些,在今天已經非常容易,很多的技術設備例如監(jiān)控系統(tǒng)、安防設施等,都可以幫助博物館完成對文物的宏觀保護,但是在微觀上卻不能有效地保護文物,例如由于局部環(huán)境所造成的文物損壞等,這是依靠宏觀科學技術保護很難發(fā)現(xiàn)和防止的。雖然新疆軍墾博物館文物都是近代文物,歷史時期不長,在自我結構的完整性、穩(wěn)定性方面都還較為良好,但如果長期不重視微觀保護的實現(xiàn),依然會受到嚴重的損壞,到時候就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宏觀、微觀保護并施,才能完全確保文物安全。
(三)保護平臺建設遠勝保護制度建設
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博物館文物保護平臺的建設變得非常完善,有信息化的安防系統(tǒng)平臺、視頻監(jiān)控平臺、現(xiàn)代化的智能消防平臺等,它們共同構成了保護文物的立體體系。但制度的建設是規(guī)范、有序推進文物保護工作的前提,不論平臺的建設如何之完善,我們都不能重平臺建設而輕制度建設,一旦制度建設落后于安保平臺的建設,就會導致工作人員放松警惕,安保平臺的運行價值也會大打則扣,一旦有問題發(fā)生,甚至可能出現(xiàn)責權不明、相互推諉的現(xiàn)象。3
(四)檢查問題遠勝與解決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huán)境的影響,文物或多或少都會因為老化而出現(xiàn)各種問題,目前博物館雖然都非常重視對這些問題的檢查,但是在解決問題方面卻較為不得力,很多時候僅做了記錄,但并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來防止文物進一步損壞,或是采取的措施非常簡單,無法完全確保文物的安全。另外,在文物的修復方面也較為松懈,認為小問題不必解決。這雖然能夠保證文物始終以最真實的面貌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但是卻會給今后的文物保護工作帶來很多的不良影響。
二、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完善途徑
完善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要科學技術與人力并重,既要重視科學技術的投入應用,另一方面還要發(fā)揮出人在文物保護工作當中的主動性,二者互補才能全面提升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質量與有效性。在具體措施途徑方面,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對文物藏品的清點管理
文物收藏是博物館工作中的重點,因此要做好對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要具備對文物收藏有利的硬件設施。文物收藏要有環(huán)保、實用、安全、寬敞的暫存庫和藏品庫,為藏品提供一定空間。
第二,在管理博物館藏品過程中,文物數(shù)字統(tǒng)計工作尤為重要,這是一項最基本的工作環(huán)節(jié),必須高度重視。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文物的積累不斷增多,文物類別也會日益繁多,并且文物的提取、歸庫較為頻繁,若不能第一時間做好接收、統(tǒng)計及登記入庫工作,容易導致文物保管工作變得混亂。
第三,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藏品檔案,確保其詳細、科學與完整,這樣能夠更好的保存藏品,方便查找、閱讀與研究。4
(二)加強對文物藏品的日常保護
博物館文物藏品都具有一定的“脆弱性”,這種脆弱性不僅來自于文物自身的材質與結構影響,同時也來自于其自身特色價值的影響。因為文物承載著歷史與文化,所以我們必須要將其作為“易碎品”來保護,即使是近代文物,如新疆軍墾博物館中的藏品,也必須認真做好日常保護工作,具體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文物藏品的庫房建設。對于沒有陳列展示的文物,必須要在庫房中得到全面的保護,應當配有專門存放文物的藏品專柜,這一方面便于存放、管理,另一方面也便于保障文物安全。特殊文物應當特殊保存,例如紙質的文物應當存放在專門的囊匣中,或是用真空袋封裝,盡量不要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否則紙質文物非常容易發(fā)生變色、發(fā)脆、落塵等情況,對文物造成損壞。
第二,嚴格控制文物藏品環(huán)境。環(huán)境因素對文物藏品保護狀態(tài)的影響非常大,如光線、通風、濕度等。新疆軍墾博物館中收藏有很多的鐵質文物(農用具、配槍等),這些文物必須要控制好濕度,否則容易生銹,軍大衣、軍襖也是如此,否則容易發(fā)霉。
第三,提高人在文物保護工作當中的主動性。重視安保人員的作用,在以科學技術作為文物保護輔助措施的基礎上,認清和發(fā)揮安保人員的主體作用,在防火、防盜及微觀保護方面,將工作做足,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上報問題,以便及時解決。
第四,做好文物的修復工作。文物修復是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環(huán)境的影響,即使是近代文物,也可能出現(xiàn)各種自然損壞,為此應當及時對文物進行修復,一方面要盡全力保持文物的全貌,另一方面還要確保文物的穩(wěn)定、安全,不能將對文物的修復過于延后,否則文物損壞可能越來越大,到時候需要改動的地方會更多,這對文物來說其實也是一種不必要的傷害。
(三)健全相關保護管理制度
《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明確提出,要對保管工作制度進行健全與完善,不僅要妥善保管、詳細編目、確切鑒定,還要清楚賬目,對藏品實行科學化管理,具體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步驟。根據(jù)博物館有關規(guī)定進行管理,其中主要有藏品的注銷、接收、鑒定、登賬、分類、編目、建檔、入庫、定級、排架、提用以及統(tǒng)計等工作。
第二,建立科學的規(guī)章制度。只有保證制度更加完善合理,才能促使博物館藏品保護工作更加順利開展。這些制度主要有設備、設施檢修制度、出入庫管理規(guī)定、復制制度、安全管理守則,以及藏品征集、修復、分類、檢定和消毒等。在實際工作中,還要不斷對制定的制度加以完善。
第三,增強博物館全體員工的法律意識。借助相關法律法規(guī),有效指導員工的工作和業(yè)務,幫助他們牢固掌握并熟練運用博物館文物的法律法規(guī)工作。
第四,充分發(fā)揮出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統(tǒng)的作用。在管理藏品的過程中,通過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實現(xiàn)對博物館藏品的信息化管理。5
(四)進行文物保護教育宣傳
在陳列展出文物藏品的過程當中,博物館還應當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宣傳,讓他們知道文物是我們共同的精神文化財富,提高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在欣賞文物、了解文物的同時,更要保護好文物,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尷尬與誤會;另一方面,還要對內部工作人員加強文物保護宣傳教育,讓他們認清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提高他們在自身工作方面的積極性、能動性。
三、結語
文物保護是博物館的首要工作任務,在實際的文物保護工作當中,我們一方面要重視科學技術的投入應用,另一方面還要發(fā)揮出人在文物保護工作當中的主動性,以提升博物館文物保護的質量與有效性,推動博物館事業(yè)的發(fā)展。
[注釋]
1王晶、楊寶仁、王雪純:《博物館在軍墾文化資源保護中的作用與開發(fā)》, 《邊疆經濟與文化》,2016年第1期,第96~101頁。
2張曉麗:《軍墾博物館:一本打開的兵團建設史》,《新疆人文地理》,2013年第10期,第96~101頁。
3李忻悅:《信息化技術在博物館文物保護中的發(fā)展與應用》,《江蘇科技信息》,2015年第4期,第77~78頁。
4董清:《金屬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掛牌成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5年第12期,第152頁。
5李榮學:《關于文物的種類劃分與文物保護利用的探究》,《考試周刊》,2015年第32期,第17~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