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亞 李少白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qū)人民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187)
通導化瘀解毒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觀察
許靜亞 李少白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qū)人民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187)
目的 觀察通導化瘀解毒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療效。方法 84例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給予丹參酮ⅡA磺酸鈉和奧曲肽入液靜滴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通導化瘀解毒方口服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和中醫(yī)證候評分,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48%優(yōu)于對照組的60.09%(P<0.05)。治療后兩組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熱、腹脹、噯氣積分與治療前比較均降低(均P<0.05),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與治療前比較均降低(均P<0.05),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通導化瘀解毒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胰腺炎,可提高臨床療效,降低中醫(yī)證候評分,減輕炎癥反應。
急性胰腺炎 通導化瘀解毒方 中醫(yī)證候評分 炎癥因子
急性胰腺炎由多種病因導致胰酶激活,引起胰腺局部炎性反應,可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變的臨床常見急性病患其病死率為5%~10%,重癥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可發(fā)生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病死率可高達20%[1]。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常規(guī)治療大大改善了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預后,但仍缺乏阻斷或改變患者本身炎癥的特異性的治療手段。隨著對急性胰腺炎病機及病理演變的深入研究,中醫(yī)藥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療效逐漸得到循證醫(yī)學的確認。通導化瘀解毒方是筆者所在醫(yī)院院內協(xié)定處方,具有疏滯通導、化瘀解毒的功效[2]。筆者采用通導化瘀解毒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胰腺炎,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3]和 《急性胰腺炎中西醫(yī)結合診治方案》[4]標準。排除標準:心肝腎嚴重疾病,伴有胃腸穿孔、嚴重膽囊炎、消化道出血、等胃腸道疾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傳染性疾病。本研究方案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并經(jīng)患者或患兒家屬簽字同意。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齡35~56歲,平均(43.60±7.40)歲;改良Marshall評分(7.14±3.47)分;改良CT嚴重指數(shù)(8.51± 1.49)。治療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齡34~57歲,平均(分)歲;改良Marshall評分(7.21±3.63)分;改良CT嚴重指數(shù)(8.47±1.53)。兩組性別、年齡、改良Marshall評分及CT嚴重指數(shù)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兩組嚴密監(jiān)護生命體征,禁食,胃腸減壓,給予丹參酮ⅡA磺酸鈉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01110)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滴,每日1次;奧曲肽注射液(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01230)靜脈滴注,25 μg/h,10.6 mg/d入液靜滴。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通導化瘀解毒方:大黃15 g,芒硝10 g(沖服),丹參10 g,赤芍10 g,當歸10 g,柴胡10 g,枳實10 g,厚樸10 g,黃芩10 g,虎杖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水煎服。加水煎煮至300 mL,分2次服用,每日1劑。兩組療程均為7 d,治療后評定療效。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癥狀、體征、舌象、脈象,每項積分最高2分,最低0分,分值越高,病情越嚴重。抽取患者肘靜脈血5 mL,室溫下3000 r/min離心,分離血清。-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試劑盒購于南京建成生物科技公司,并按說明書操作。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和《急性胰腺炎診療指南》[6]制定。治愈:癥狀、陽性體征消失,淀粉酶下降至正常。顯效:癥狀、體征明顯好轉,淀粉酶下降至正常。有效:癥狀、體征減輕,淀粉酶有下降趨勢。無效:癥狀、體征減輕不明顯或惡化,淀粉酶未降低。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應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組內和組間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2。治療后兩組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熱、腹脹、噯氣積分與治療前比較均降低(均P<0.05),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別時間 腹痛 惡心嘔吐 發(fā)熱 腹脹 噯氣治療組治療前(n=42)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1.71±0.29 1.72±0.28 1.82±0.18 0.71±0.27*△0.61±0.31*△0.57±0.24*△1.73±0.27 1.76±0.24 1.81±0.19 1.79±0.21 1.64±0.36 0.47±0.21*△0.32±0.17*△1.81±0.19 1.67±0.33(n=42)治療后1.12±0.71*1.03±0.47*1.11±0.47*0.98±0.32*0.87±0.27*
2.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比較 見表3。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與治療前比較均降低(均P<0.05),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比較(μg/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比較(μg/L,±s)
急性胰腺炎屬于中醫(yī)學“胰瘴”“脾心痛”等范疇,病機為脾虛運化不力,脾失健運,肝失疏泄,氣機不暢,生濕化熱,內蘊中焦,臨床見脘腹痞悶、口渴欲飲。患者進食油膩肥甘食物后,食滯內停,氣機受阻,胃氣不降而嘔吐,脾氣不升則泄瀉,舌脈為濕熱、食滯、毒蘊內停之象[7]。急性胰腺炎易反復發(fā)作,胰腺腺泡被破壞,外分泌功能不全,發(fā)生脂肪瀉,甚至導致糖耐量異常等變化[7]。通導化瘀解毒方可快速通導腑氣,化瘀解毒,恢復臟腑功能,使患者氣血陰陽平和,通導是結合急性胰腺炎不同時期的特點,針對性治療,治以理氣攻下,化瘀解毒以防毒邪內盛,使邪無所生,扶正祛邪,起到治病防變的作用,且標本兼顧。
本研究在禁食,胃腸減壓及丹參酮ⅡA磺酸鈉和奧曲肽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通導化瘀解毒方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總有效率為90.48%,說明通導化瘀解毒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胰腺炎療效明確。治療后兩組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熱、腹脹、噯氣證候積分均降低,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通導化瘀解毒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胰腺炎可降低患者的中醫(yī)證候評分,可能與通導化瘀解毒方的疏滯通導、化瘀解毒功效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有效祛除瘀毒有密切關系。
炎癥指在機體急性感染時,機體處于一種低水平的炎癥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為TNF-α、IL-6和IL-8等炎癥細胞因子的增高,檢測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可反映患者感染嚴重程度。通導化瘀解毒方由大黃、芒硝、丹參、赤芍、當歸、柴胡、枳實、厚樸、黃芩、虎杖、赤芍、牡丹皮等組成。大黃、芒硝、桃仁泄腸腑積滯,活化血分瘀滯,共為君藥,柴胡、黃芩清泄郁熱,厚樸、枳實消積除滿、寬中消痞,助大黃消實滿,又除濕滿。其中大黃泄熱通腑、化瘀消積、利膽退黃,可促進腸道致病菌及毒素排出,避免刺激胃液及胰液的過度分泌,保護腸黏膜,抑制胰酶活性修復胰腺細胞等[9];芒硝具有清熱散結、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減少腹腔液體滲出,減輕胰腺腫脹[10];丹參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活血,為血分之要藥,可清除氧自由基及胰腺壞死組織,提高血液攜氧能力,促進胰腺細胞的再生[11];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具抗毒素作用;當歸活血止痛、潤腸通便;柴胡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增強脾淋巴細胞的增殖,增加IL-2、TNF-α的分泌[12-13];枳實破氣消積、化痰除痞,治療胃腸積滯及氣滯脅痛,促使腸道內容物排出,加強消化吸收;厚樸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為消除脹滿的要藥,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且能降低炎癥反應;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與柴胡同用,通調表里,清半表半里之熱,對多種病原菌及病毒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全方共奏疏滯通導、化瘀解毒之功,是針對急性胰腺炎制定的有效方劑。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的低于對照組,可能與通導化瘀解毒方具有疏滯通導、化瘀解毒的功效發(fā)揮標本兼治的作用密切相關[14-15]。
綜上所述,通導化瘀解毒方可降低患者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熱、腹脹、噯氣證候積分,血清IL-6、IL-8、TNF-α水平。通導化瘀解毒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急性胰腺炎,可提高臨床療效,降低中醫(yī)證候評分,減輕炎癥反應。
[1] 何燦麗.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外損害的臨床特點[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1(14):4045-4046.
[2] 蘇維宏.急性胰腺炎診治的現(xiàn)狀與進展[J].臨床外科雜志,2015,10(3):168-170.
[3] 王春友,楊明.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解讀-急性胰腺炎外科診治難點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5,12(1):11-13.
[4]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43.
[5]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急性胰腺炎中西醫(yī)結合診治方案[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1,19(3):207-209.
[6]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5,21(1):1-3.
[7] 陳軍賢,陳明顯,夏亮,等.通導解毒法治療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應用[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5,33(6):1333-1335.
[8] 陳夢詩,曹穩(wěn)福,羅金虹,等.5種評分系統(tǒng)對急性胰腺炎病情預測價值比較[J].山東醫(yī)藥,2015,(40):66-67.
[9] 許才明,陳海龍,劉哥良,等.中醫(yī)學“治未病”思想在急性胰腺炎防治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8):1408-1410.
[10]呂遠軍,劉健培.血清和肽素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和預后判斷作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31(16):2658-2660.
[11]楊芳勇,王麗娜,岳小強,等.中藥大黃在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5,15(3):212-214.
[12]張濤,張娟紅,徐麗婷,等.中藥丹參類制劑臨床研究及應用進展[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18(3):330-334.
[13]李筱穎,劉鳳斌.從滯、熱、瘀論治急性胰腺炎[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4):555-556,602.
[14]王長慶,曹漢彬,趙偉,等.大黃牡丹皮湯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56例[J].陜西中醫(yī),2013,(11):1481-1482.
[15]許奎,查景園,唐喜玉,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胰腺炎55例[J].中醫(yī)研究,2013,26(5):31-33.
R576
B
1004-745X(2017)02-0336-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2.050
2016-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