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雁汶+王羽
【摘要】《我彌留之際》中女主人公艾迪形象的塑造手法不同于??思{以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正負面的那么分明。種種矛盾使得艾迪很難被定義為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因此本文將對艾迪的性格進行解讀,以及分析這種性格的成因和與女權主義的關系。
【關鍵詞】艾迪;女權主義運動;人物性格
小說《我彌留之際》創(chuàng)作于20世紀30年代,是福克納早期小說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的語言運行的十分新奇,同時結構很是新穎,有意識的設置了一種內心獨白的形式,讓該部小說中15個不同的人物角色具備各種鮮活的個性,整部小說就是59個意識的段落去構筑整個故事的框架。在這樣一種意識的格局中,艾迪這個角色與女性主義的關系及其內心的煎熬,一直都是小說的一個重要的關注點。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的特殊性是造就了人物性格復雜的原因之一。在新舊體制改革大的社會背景下,造成了人們的極度恐慌甚至心理扭曲。同時家庭的種種矛盾,缺乏愛的生活,使得艾迪這個作為南方下層的女性徹底失望?!段覐浟糁H》把艾迪這個可憐的女性用復雜的手法塑造成“女性主義”的影子。也通過她的不幸向我們訴說著女性主義發(fā)展的艱難。
一、艾迪的人物性格
??思{從未停止過對女性的創(chuàng)作,但在《我彌留之際》中艾迪的形象并未像以往女性形象那么正負分明。她的性格十分復雜且個性十分突出。
1、自私冷漠
當艾迪做小學教師時,她既不喜歡自己的職業(yè)也不喜歡自己的學生。因為她認為他們每一個都有自己秘密和自私的想法,每人身上流的血都不一樣,當然也和她的不一樣。于是她總是期待學生犯錯誤,這樣她就可以拿鞭子抽他們了。她的自私不止表現(xiàn)在和學生之間,還有和自己的孩子上,她認為只有朱厄爾是愛情的結晶,其他幾個都是沒有愛情的婚姻給她的,所以她只愛朱厄爾,愿意在他生病的時候守候著他,為朱厄爾掉眼淚,甚至在死前在只是期待著想見朱厄爾,對其他幾個孩子并沒有太多留戀,從母性角度看,艾迪是十分冷漠自私的。
艾迪不止對學生冷漠自私,對丈夫也是一樣。因為忍受不了孤獨而嫁給了安斯。受到虛無主義影響的艾迪將“愛”稱為“僅僅是填補空白的一個影子”。
2、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堅強
艾迪是一位典型的美國南方的女性,社會地位很低,雖然第一次女性主義動已經結束了,但美國當時南方很落后,因此女性還是處于被壓迫的處境,《我彌留之際》中的艾迪是一位具有強烈反叛精神的人物,她不同以往女性受到壓迫就忍受,而是用實際行動來反抗。艾迪不但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同時也很堅強。這與安斯的自私吝嗇人物性格分不開的。她是一個不徹底的虛無主義者,沒法與他人進行正常的交流,卻不能自然的表現(xiàn)出來;這樣的她不得不堅強,對生活的無奈,對丈夫的失望,她都要獨自忍受。
3、誠實勤勞
雖然艾迪自私冷漠、瘋狂、孤獨,但是她是一個誠實的人,她教導自己的孩子“欺詐乃萬惡之首”。但有時她自己不得不做出了欺詐的行為。她偏愛朱厄爾,在朱厄爾為掙錢買馬熬壞了身體時,她特地做些東西給朱厄爾吃,但是藏藏掖掖不讓別人看見。艾迪是很勤勞的,就連她的丈夫安斯也承認,“天下再沒有別的女人像艾迪那樣費神把孩子們拾掇干凈的了”。相對于艾迪的勤勞,安斯真是懶惰無比:作為一個農民,安斯襯衫上從沒有汗?jié)n。
二、艾迪性格的成因
一個人的性格形成,都離不開兩個原因。一個是國家的體制和經濟狀況這個大環(huán)境,另一個就是人物所處的小環(huán)境——家庭和人際關系?!段覐浟糁H》這部作品創(chuàng)在與19世紀二三十年代,正是美國新舊體制變革時期,20年代的經濟繁榮一去不回,30年代的經濟蕭條,給人們帶來無盡的痛苦。同時在30年代,各種各樣的合作行為幾乎在整個美國都得到了鼓勵。全國范圍內,“集體主義”成了一種口號。傳統(tǒng)意義上說,南方的集體主義理想意味著一種對長期存在的集體關系和風俗的尊重。福克納把南方這種集體主義理想寫進了小說中。艾迪就是生活在美國南方下層的婦女,沒有什么經濟收入,在家中更是沒有地位。而政局動蕩經濟奔潰的社會沒有也更沒有辦法給像她這樣的婦女一絲安全感。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救”自己,來發(fā)泄自己的不滿。社會上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沖突,使得人們之間也有了隔閡。毋庸置疑,??思{在小說中觸及到了存在于當時美國社會中的許多社會現(xiàn)實問題。如果說艾迪復雜的性格,社會原因是主要原因的話,那家庭的種種矛盾一定是最直接的。最先把艾迪推向絕望、無助邊緣“黑手”。而作為丈夫的安斯則是起了“催化劑”的作用。安斯的自私和吝嗇也使艾迪心理越來越孤僻。他沒有丈夫對妻子的愛,有的只是對方自私自利之心。這讓艾迪對婚姻對家庭失望之極。
三、艾迪形象與女性主義的關系
由于“第一次婦女運動只是一次改良運動,而不是一場革命”。這說明,此次運動既沒有徹底改變婦女在家庭中的從屬地位,也沒有使女性在社會公共領域的地位獲得根本性的轉變。但無可否認的是,它的成功開展,不僅使女性爭取平等權利的意識更加強烈,而且還使女權思想得到廣泛的傳播,為日后再次爆發(fā)為女性主義運動爭取更為廣泛的平等權利的、大規(guī)模的女權運動提供了可能。
艾迪生活在美國傳統(tǒng)的南方,在南方女性應該是賢妻良母的形象,艾迪雖然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活著的理由就是為了永久的死而做準備”,使她不能與人正常的交流。但是受過教育的艾迪也沒有完全像父親一樣變成虛無主義,艾迪身上有著第一次女權主義的精神,同時在這種精神的影響下,艾迪變得更為激進,她希望控制學生,就像男性控制女性一樣,她用鞭子的打學生要永遠在學生的血液里留下自己的痕跡,這種看似變態(tài)的方式其實也是艾迪在女權主義影響下加之自己的孤獨,在社會沒有地位,得不到認可后而產生的一種更為激進的女權思想。艾迪的這種畸形女權意識雖然給整個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但是已經超越了第一次女性主義運動所提倡的簡單的政治權,已經開始意識到男女性別的問題也是使女性被壓迫的一個重要原因,想著打破女性是男性的附屬品,而是需要男女平等。這些激進女權主義思想成為美國婦女爭取平等獨立的思想武器,被當代女權主義者繼承和發(fā)展,在美國當代社會生活中產生重大影響。而運動過程中的一些宣傳、組織等斗爭經驗,被第二次女權運動所借鑒和引用,為第二次女權運動的順利進行,產生了積極而深遠影響。
艾迪并不是全人類的代表,甚至說也代表不了整個女性,他只不過是在男權制壓迫下的女性個體,她的欲望受到壓制,發(fā)言權被剝奪,她是一位渴望拯救自己,脫離男權的女性,而她在男權制下這樣的想法使她脫離了丈夫和孩子。更重要的是,艾迪很明顯地意識到了自己受到的社會壓迫,使她陷入無從選擇的人生,從而性格變得古怪復雜??傊喜荒軉为毱娼庾x為一位行為怪異,冷酷無情的女性,我們應看到這個悲慘女性背后吞噬人性的男權力量,同時看到作者威廉·福克納的作品所關心人類的命運,尤其是作為人類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女性的命運。
【參考文獻】
[1] 付 旭. 父權制下的女性——女性主義解讀福克納筆下的艾迪[J]. 江西: 南昌大學出版社, 2008.
[2] 周莉萍.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女權主義發(fā)展狀況及其原因探析[J]. 浙江: 寧波大學出版社, 2011.
[3] 吳永紅. 《我彌留之際》中的女性“影子人物”[J]. 黑龍江: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12.
[4] 周 賽. 男權世界中的局外者——從女權主義角度解讀《我彌留之際》中艾迪的形象[M]. 湖南: 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