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世遠
記得解放前,上海戲曲舞臺又出轟動一時的戲叫《大劈棺》,取材明清傳奇《蝴蝶夢》,說的是莊周詐死,試探其妻是否貞節(jié)的故事。先是筱翠花(于連泉),后由童芷苓主演??墒菓蚶锏呐浣?,是由劉斌昆飾演的紙扎人“二百五”,這是他創(chuàng)造的一個特異舞臺形象,深受觀眾喜愛,甚至出現(xiàn)“二百五”上場,全場笑聲四起、爭看紙扎人而喧賓奪主的現(xiàn)象。從此這出戲常演常受歡迎,“二百五”成了上海灘上的一句方言。從那時起,我記住了劉斌昆這位演員的名字。
上海解放后,《大劈棺》不演了。1950年陳毅同志說起:“劉斌昆的‘二百五,我在解放區(qū)就聽說了。”他很想看看這出戲。后來,在文藝會堂內(nèi)部由劉斌昆當場演了這場戲和《活捉三郎》給陳毅同志看。
從此以后,我因工作關(guān)系,同劉斌昆有了接觸,了解增多。他不是只能演“二百五”,而是好學不倦,博采眾長,熔徽、漢、昆、梆于一爐,功底深厚,能戲甚多?!毒佩a宮》中的程咬金、《活捉三郎》中的張文遠、《雙下山》中的小和尚、《瘋僧掃秦》中的瘋僧、《金玉奴》中的金松、《群英會》中的蔣干、《審頭刺湯》中的湯勤、《打漁殺家》中的教師爺、《四進士》中的劉二混等都有特色。
劉斌昆,從他7歲登上舞臺,漫長的七十多年藝術(shù)人生,從一個娃娃生到成為南派丑角代表人物,我覺得有幾件事是值得一提的。
劉斌昆的丑角表演藝術(shù),注重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挖掘,靈活化用基本功,主張用“俊”的手段現(xiàn)“丑”,并從生活中和各種藝術(shù)形式中吸收借鑒,富于創(chuàng)造性,自成風格。這與他一生中共拜師學藝的老師有十位之多分不開的。他9歲從童紫紅學京劇丑角,這是他的啟蒙老師。14歲拜徽班名丑趙桐順學藝,并隨師演出??喟玖巳哪辏w桐順發(fā)現(xiàn)劉斌昆學藝志誠,這才盡心傳授。趙桐順教戲先教人,說:“會做人才會唱戲?!壁w老師又說:“做人要謙虛,要誠意待人。你學了玩藝要用心想,刻苦練。臺下要恭敬,即使成了角兒,也要對別人謙虛,要知恩報德。”趙老師還傳授給劉斌昆許多四功五法口訣,丑行二十四手基本功等絕活兒。趙老師的悉心傳授,給劉斌昆的丑角藝術(shù)打下了結(jié)實的基礎(chǔ)。
劉斌昆的老師還有任長海、郭春山、蕭長華、陸壽卿(昆曲)等,其第十位老師是漢劇名角、藝名大和尚的李春森先生。劉斌昆有半年時間跟隨大和尚學藝,大和尚每次演出,劉斌昆都細心琢磨,認真學藝,學會了不少丑角戲,其中《活捉三郎》《審陶大》《瘋僧掃秦》等戲受過大和尚的教益。
劉斌昆還拜過兩位名票友為師,一位是昆丑名家徐凌云,另一位是京劇丑角孫履安。劉斌昆說,他們是名票友,比一般的內(nèi)行還要懂得多,值得向他們學習討教。
劉斌昆多方拜師,好學不倦,虛心求教的學藝精神,使他領(lǐng)悟:丑而不俗,丑中求美,重在表現(xiàn)各類丑角的性格特征,而不圖人物的臉譜化,拒絕低級趣味與惡俗形象。所以,他在舞臺上展現(xiàn)各類人物形象,百態(tài)雜呈,生龍活虎;但是在生活上,堅守謙虛平和,真誠待人,做一位厚道誠信之人,絕無油嘴滑舌、口是心非那種油腔滑調(diào)的市井庸人的習氣。這是劉斌昆藝術(shù)人生中第一件事。
劉斌昆藝術(shù)人生中第二件值得提到的是,他同周信芳同臺演出時間最長,在一起談藝說戲、切磋藝事的時間最多。
劉斌昆9歲從童紫紅學丑戲時,曾隨周信芳演出。周信芳見劉斌昆機靈聰明,十分喜愛,給他取了個藝名叫小幼童。這是他們認識的開始。以后,劉斌昆就輾轉(zhuǎn)拜師學藝多年,直到1932年,參加周信芳主持的“移風社”,與周信芳長期同臺演出。1932年淞滬戰(zhàn)爭后,“移風社”是由周信芳在上海組織的京劇演出團體,周信芳任社長,主要成員有周五寶、劉斌昆、王蕓芳、王蘭芳、張世恩等。成立社團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變上海社會中茍且偷安、妥協(xié)投降的風氣,主張多演愛國劇目,伸張正氣,編演了《滿清三百年》《明末遺恨》等?!耙骑L社”不久即北上,經(jīng)天津、北京、青島、南京、漢口及東北諸大城市。歷時兩年多的巡演,劉斌昆一直隨周信芳合作演出,劉斌昆親切地稱周信芳為信芳哥,情同手足,親密無間。
“八一三”事變后,京劇界愛國藝人成立上海戲劇界救亡協(xié)會歌劇部,周信芳任主任,同時周信芳重組“移風社”,充實陣容,除劉斌昆、王蘭芳等外,袁美云、王熙春、劉韻芳、高百歲、趙曉嵐、金素雯等參加,1937年10月28日在卡爾登戲院演出,頭三天劇目有《追韓信》《四進士》《玉堂春》《打嚴嵩》《鴻鸞禧》等。
劉斌昆和周信芳在北上演出中,每當演完戲吃宵夜的時候,他們總是坐在一起聊天“挑刺摘毛”,就是互相挑不足的地方,成了他們相互學習改進提高的一種有益活動。
他們談到《追韓信》,劉斌昆說:“蕭何唱的那段‘聽說韓信他去了,不由蕭何心內(nèi)焦,頭上整整烏紗帽,身上撩起滾龍袍,這后面兩句是廢話,你穿的不是滾龍袍,是便服,戴的是便帽,不是烏紗帽,你這樣唱不合理?!敝苄欧颊f:“是啊,這是老詞兒,是要改?!眲⒂终f:“你唱的‘此番韓信追得到,同心協(xié)力扶漢朝,此番若是追不到,萬里江山一旦拋也不對,劉邦還沒有建立漢朝,怎么扶?扶字要改建字?!敝苷f:“建字好,你這一字值千金?!?/p>
劉斌昆和周信芳,一個是坦誠相告、推心置腹;一個是虛懷若谷、從善如流。他們是舞臺上的好搭檔,藝術(shù)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好兄弟。
劉斌昆不僅是一位丑角名家,他還是出色的老旦演員,為觀眾所公認。這是我要講述的第三件事。
1932年,劉斌昆跟“移風社”北上演出時,在濟南演《六國封相》中的蘇秦之母,這是一個對兒子前倨后恭的老太太。劉斌昆剛演這個角色,就想辦法去塑造她,竭力做到不讓她跟別的角色雷同。有一天,劉斌昆在大街上看見一位老太太,半大腳、駝背,拿一小拐棍,走起路來挺精神。他想,這位老太太氣質(zhì)倒跟蘇母適合,就盯著她,看她的舉止行動,她走到趵突泉,他也一直追到趵突泉,細心觀察、模仿,然后用到戲里去。這出戲后來到北京演出,他的蘇母受到觀眾贊賞。
《清風亭》是周信芳和劉斌昆合演的麒派代表劇目之一,珠聯(lián)璧合,膾炙人口,是我最欣賞的一出好戲。周信芳飾演打草鞋老人張元秀,劉斌昆扮演磨豆腐老婦人,是一對相依為命、孤苦伶仃的老夫妻。他們多年來邊演邊改,邊改邊新,相互默契幫襯,使這出戲成了他們的拿手戲。他們提出這對夫妻的三次出場,應當要有三個不同樣,表現(xiàn)出三個不同的層次。
劉斌昆領(lǐng)會,這對老夫妻第一回出場,大約六十歲,是出門去看燈,他們的身體還比較健朗,像兩棵還沒有黃葉枯枝的蒼松。第二回出場,他們領(lǐng)養(yǎng)的孩子張繼保十三歲了,而老夫妻已都七十三歲,身子骨不像看燈時那樣硬朗。趕子以后,因為思子而終日愁苦,老人生病了。到了第三層次,張繼保中狀元回來,老兩口已經(jīng)八十多歲,風燭殘年,老態(tài)龍鐘。三個層次不同,角色的表現(xiàn)也應有所不同。劉斌昆飾演的賀氏,第一層次出門看燈,因為身體健朗,賀氏應當跟張元秀一樣高。到了第二層次,體態(tài)變化,心情愁苦,賀氏身材比張元秀矮二寸。到了望子時,老婦人比她老伴矮半頭還多一點,又要存腿,還不能撅屁股,尤其是一對老夫妻望子子不歸黯然回去,賀氏一再回頭遠望,似見孩子歸來,最后凄涼悲苦下場時,賀氏一步三回首,這揪心的三回首,催人淚下,引起無限的聯(lián)想。
還應當提到劉斌昆演《龍鳳呈祥》中的吳國太的往事。
有一年,上海伶界聯(lián)合會在共舞臺義演《龍鳳呈祥》,梅蘭芳的孫尚香、林樹森的劉備、周信芳的喬玄、蓋叫天的趙云、劉斌昆的吳國太。不巧開演那天,梅蘭芳患重感冒,嗓子啞得有點唱不出來,可是那天是義務戲只好堅持著唱。演到“別宮”一場,主要是梅先生和劉斌昆的戲,劉斌昆平平穩(wěn)穩(wěn)地保著梅先生唱了下來,順利地演完。梅先生事后對人說:“劉先生是個好把式,我重感冒實在難受,因為是義務戲不能不演,劉先生保著我唱,他不像別人坑我?!眲⒈罄ヂ犃撕笳f:“我是遵照老師教導‘會做人才會演戲的道理去做?!?/p>
我還覺得劉斌昆在《打漁殺家》中扮演教師爺?shù)谋硌葜档觅澷p與肯定。
他刻畫的教師爺,不是一個簡單的草包式人物,更不是一個臉譜化的打手。他經(jīng)過思考,掌握三個層次。這個人物一出場,有的演員這樣念:“好吃好喝又好攪,聽說打架我先跑?!彼煌膺@樣念,這個人物一出場,就先把自己暴露了,那么下面還有什么可看?他是這樣念:“拳打南山豹,腳踢北海蛟?!毕纫鋸埥處煚?shù)耐L架子,是仗著主人聲威奉命到蕭恩家討漁稅來了,一幅打人的架勢咄咄逼人。
第二個層次,來到蕭恩家叫門,教師爺還是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的樣子。可蕭恩不動聲色,冷靜應對,教師爺?shù)靡馔危蛔粤苛?,讓蕭恩一點穴,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教師爺?shù)脑饶枪蓺鈩菀呀?jīng)減去了一大半。強弩之末還想逞強,到第三層次,跟蕭恩一交手,教師爺?shù)脑萎吢?,丑態(tài)百出,原先那個氣壯如牛的教師爺,最后成了一觸即破的紙老虎。劉斌昆認為教師爺雖然是個配角,但是,只要恰當掌握人物性格,加以層次分明地表現(xiàn),照樣會給人以鮮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