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要:國家利益是一個國家對外政策的決定性因素,具有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特征,從這兩方面分析也是正確認識國家利益的關鍵。本文首先闡述了國內外學者關于國家利益概念的主要觀點,然后從客觀性和主觀性兩個方面分析了國家利益概念,以供廣大讀者參考。
關鍵詞:國家利益;主觀性;客觀性
一、國家利益的概念
國家利益是國際政治學的核心詞匯,也是一個國家對外政策的決定性因素,目前國內外學術界關于國家利益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根據(jù)現(xiàn)實主義學派的觀點,國家利益是國際政治的本質,是國家行為的決定性因素;新自由主義學派認為國家利益是很難把握的概念,也是內涵比較豐富的概念。我國學者閻學通在國家利益方面研究比較先進,根據(jù)他的解釋,國家利益就是為了滿足國家全體人們需求的東西。因此可以看出,在不同階段和不同國家,國家利益有著不同的解釋,而造成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就是國家利益具有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特點。
二、國家利益的客觀性
從客觀性角度來分析,國家利益是一個歷史概念,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但是由于各個國家都具有“國家的身份”,所以具有本質上的共享,“國家的身份”是國家賴以生存和延續(xù)的基礎,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國家賴以生存和延續(xù)的基礎就是國家的客觀利益,可以因不同國家而不同,但是每個國家追求國家利益都以客觀國家利益為基礎,如果國家忽略其客觀利益,那么則會失去其國家屬性。
客觀國家利益包括領土完整、國家主權和文化完整三個方面,國家生存利益是其中最為本質的內容,是國家根本利益和核心利益。國家生存利益和領土完整有著密切聯(lián)系,有些學者甚至認為國家生存利益就是維護國家領土完整。
獨立和自由也是客觀國家利益中極為重要的部分,是一個國家控制資源分配。國家不僅需要生存,同時也需要自由,如果沒有自由,國家就很難滿足內部需求和外部緊急情況。國家主權是國家獨立的基礎,國家擁有主權就代表著能夠獨立處理內外事務,獨立也是相對的,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經濟財富是第三種國家利益,是保持社會中的生產方式,也是保護國家的資源基礎,在不同發(fā)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理解,對于資本主義國家來說,經濟財富就是經濟增長,而對于封建國家來說,經濟財富并不是經濟發(fā)展。如果經濟財富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矛盾,那么經濟財富就會有不同的解釋。
集體自尊是第四種客觀國家利益,是國家對地位和尊重的需求,主權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至少可以被看作國際社會平等意愿,可以避免遭到征服的威脅,也可以避免受到精神威脅。集體自尊能夠通過各種方式實現(xiàn),在不同歷史發(fā)展階段有著不同的實現(xiàn)形式。
以上四個方面就是客觀國家利益的主要內容,是國家對外行動的根本動力,這些因素都是國家必須實現(xiàn)的,否則會出現(xiàn)國家滅亡。因此可以總結出,國家利益客觀性表現(xiàn)為:第一,國家利益是國家的根本利益;第二,國家利益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三、國家利益的主觀性
從主觀國家利益的角度來分析,國家利益也是一個主觀的概念,主觀國家利益由著名政治學家亨廷頓首先提出,他認為國家利益來源于國家認同,包括文化和信仰兩部分,信仰是文化的產物,所以文化才是主觀國家利益形成的根本。
本文將通過美國來說明主觀國家利益與客觀國家利益之間的統(tǒng)一。自由主義是美國的主流文化,美國國家利益在獨立方面表現(xiàn)為憲政民主體制,經濟財富方面表現(xiàn)為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美國民主、自由和人權價值觀是其對外戰(zhàn)略的主要目標之一,這些都構成美國的立國之本。因此可以看出,美國國家利益由主觀國家利益和客觀國家利益相統(tǒng)一,共同構成美國國家利益的特征。
美國文化對本國國家利益有著自身的認識,這也其他國家相區(qū)別,因為美國文化價值觀中缺少了部分內容,那么美國就不會追求如此的國家利益。雖然有些學者認為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國家利益,但是通過歷史可以看出,一些與美國擁有相同地位的國家,比如羅馬帝國、大英帝國等,它們所追求的國家目標與美國都有所不同,美國在追求國家利益方面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實力和地位雖然并不能決定一個國家的主觀國家利益,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比如美國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追求目標和使用手段,美國在實力較弱時往往采用孤立主義政策,在實力較強時往往采用國際主義政策。
主觀國家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國家對外政策的實現(xiàn)手段和戰(zhàn)略目標,但是最終發(fā)揮決定性作用的依然是客觀國家利益。國家對外政策的框架由國家客觀因素來決定,主觀國家利益只能在客觀國家利益范圍內發(fā)揮作用,并不能背離客觀國家利益,也不能隨心所欲建構自己的利益。因此可以總結出,主觀國家利益受客觀國家利益的限制,如果主觀國家利益與客觀國家利益不吻合,那么國家就會滅亡。比如國家文化的地位再高,當國家領土受到其他國家侵犯時,這個國家也不會放棄其生存利益而追求國家文化,否則就不能成為國家。漢斯~摩根索是國際關系現(xiàn)實主義代表人物,他認為國家生存權益是一切國家利益的基礎,所有政治家只有將國家利益看作自身政策的最高目標才能夠成功,而沒有一個偉大的道德家會在國際事務方面達到自己的目標。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總結出,主觀國家利益在客觀國家利益框架內生存,前者必須建立在后者基礎之上,二者之間必須協(xié)調相處。主觀國家利益在文化建構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并不意味著文化起到決定性作用,國家利益的客觀性決定了生存利益的重要性,也要求國家利益主觀性必須服從于客觀性。通過對國家利益客觀性和主觀性的分析,我們能夠認識到國家利益的共性,也能夠看到國家利益的特殊性。
參考文獻
[1]劉豐. 國際利益格局調整與國際秩序轉型[J]. 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5,05:46-62.
[2]吳功榮. 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利益”解析[J]. 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3,11:56-61.
[3]李曼,車華. 國際政治中國家利益與國際利益之辨析[J]. 平原大學學報,2007,0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