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波琳笑了笑,認真地說:“其實,我并沒有你們說得那么偉大,我只是覺得財富是你自己的,但是資源是屬于社會的。所以,我們不要浪費社會的資源,浪費食物。我只是讓大家把不需要的食物放到冰箱里而不是垃圾桶里而已?!?/p>
2016年3月底,在印度科欽一家餐館的外面出現(xiàn)了一臺冰箱。冰箱里放滿了食物,卻從來沒有上過鎖。當?shù)氐娜藗儠衙刻斐圆煌甑氖澄锓诺竭@個冰箱里,然后一些饑腸轆轆的流浪者們可以隨意取走,用來填飽肚子。大家各取所需,氣氛非常和諧。而這個點子是這家餐館的主人波琳想出來的。
幾天前的一個深夜,餐館打烊后,波琳拎著一大袋吃不完的食物走向垃圾桶。波琳的餐館每天都會剩下很多食物,而這些食物因為隔夜變得不新鮮,第二天是不能再上餐桌的,便只能扔掉。波琳扔掉食物往回走時,突然聽到身后有動靜。她轉(zhuǎn)頭看到一個女士踮起腳尖,半個身體都探進了垃圾桶,正在艱難地翻找食物。這一幕讓波琳感覺很難過:她一定是睡到半夜被餓醒,才一條條街地翻找過來,想要找到食物充饑。
既然她需要食物,而我又會剩下那么多食物,為什么不直接送給她呢?而且,需要食物的人肯定不止她一個,如果我能把吃不完的食物儲存在冰箱里,而不是扔進垃圾桶,這樣有需要的人就可以隨時來取走了!想到此,波琳興奮地笑了起來。
于是在3月23日,波琳張羅著把冰箱擺了出來,放在她餐館外面的大樹下。還給冰箱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善意之樹。這個冰箱每周7天,每天24小時開放,完全不設(shè)鎖。任何一個餓著肚子想要吃飯的人都可以隨時取走食物。而波琳周圍的鄰居們對此也大力支持,因為他們也常常會有一些食物,扔掉浪費,放著又吃不完。有了這個愛心冰箱后,他們就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把食物放進來了。
為了保證冰箱里食物的安全性,波琳給所有慷概放食物的人提了一個要求,在食物的外包裝上寫下送來的日期,這樣來取食物的人們就知道這些食物是否過期。不過事實上,大部分的食物都不會在冰箱里待多久,因為很多人都需要這些食物來充饑。波琳自己一天就要在冰箱里添加75至80份食物,有的時候甚至要加到100份。其他人也會不斷地往冰箱里補充新的食物,所以冰箱里總是滿滿的。
這個愛心冰箱的事情傳開后,很多人對波琳豎起了大拇指。還有記者專門報道了這件事,當記者對波琳的行為大加贊譽時,波琳笑了笑,認真地說:“其實,我并沒有你們說得那么偉大,我只是覺得財富是你自己的,但是資源是屬于社會的。所以,我們不要浪費社會的資源、浪費食物。我只是讓大家把不需要的食物放到冰箱里而不是垃圾桶里而已?!?/p>
是的,當我不需要的恰好你需要,那么,就用一個冰箱來解決吧。如此,既讓原本要被丟棄到垃圾桶里被浪費的食物,發(fā)揮了更好的用途,也讓很多陷入困境中的人在充饑的同時,感受到來自世界的濃濃的溫暖和善意。
孔羽摘自《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