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
高三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是在高二六月份因為中高考放假前,喇叭里突然傳來級部主任響亮的聲音“同學們,高三的同學一高考結束,你們就高三了”時,還是假期結束看到同桌默默地在桌子上寫上“你高三了”的便利貼時?是在學校組織“我站在高三的門檻前”的勵志活動時,還是高二期末看見期末排名后感覺未來無路時?
高三似乎總是與夢想有關,班主任也總是讓我們填寫各種各樣的學習目標和理想大學。每一次填寫理想大學的時候,我的筆尖總是微微顫抖。北京大學—是我踏入高中校門時對自己的承諾,奈何現(xiàn)實殘酷,面對高二分科以后一次不如一次的考試成績,我再也不敢把“北京大學”四個字寫在那一欄,生怕把自己的夢想變成一個笑話,然后被別人肆意嘲笑。
高二暑假,我偶然間在網(wǎng)上看到那篇文章《少年,你的夢想死到哪里去了》?!翱墒呛髞?,他真的去了清華,他的世界不再為你所知,一個夢保留十年之久,就會變成現(xiàn)實。而你將十年過成一場夢,夢里有花朵的柔軟糖果的香甜,夢醒后,你仍一貧如洗?!薄澳憷^續(xù)蝸居在自己的狹隘世界里,癡迷著那些距離現(xiàn)實遙遠的文字與影像?!弊肿钟|目驚心,淚水奪眶而出,那些文字猶如驚雷一聲響,喚醒了我內心沉睡的小獅子。
高二暑假,自己一個人坐在自習室里,伴著嗡嗡的空調聲音,與那道圓錐曲線的題目較勁,用了近半個小時,與“長相極其丑陋”的表達式“斗爭”,好不容易把最值求出來,檢查時卻發(fā)現(xiàn)竟然求錯了橢圓的方程。我生氣地把筆摔在地上,然后再默默地撿起來,嘆一口氣,繼續(xù)做題。那是我高三的前奏,也是高中最美好的記憶。
那時候,沒有考試,沒有對比,那么單純,那么純粹,眼中只有題目,心中只有夢想,我就像一頭小獸,不知東南西北地往前沖。
在那個特殊的七夕之日,我與北京大學遙遙相望。本該是裙角飛揚、笑靨如花的青春年華,而我卻全部交付給了題目。只是希望自己在明年的夏天,能夠和夢想牽手。
躲不掉的九月來了,我的高三—終于拉開了帷幕。
突然之間,生活就忙了起來。我把手機鬧鈴設成了張震岳的《思念是一種病》,聊以慰藉我對北京大學的思念之情。每天5點45分從床上爬起來,聽著張震岳,迷迷糊糊地去洗臉刷牙,直到開始吃早餐依然睜不開眼。當時我住在學校隔壁的家屬樓,從家到學校門口的那段路,我迎著還未升起的朝陽,看著耳朵里插著耳機聽英語的學霸,手里拿著便攜式小本背單詞短語的妹子—每個人,似乎都在拼盡全力。
九月的來臨驅散不了燥熱,我坐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面前是堆積如山的高三一輪復習資料,《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天利38套》……我將各種課本、參考書在課桌上一本一本摞起來,然后躲在那些書的后面,企圖獲得一種所謂的安全感。剛剛步入高三的我們,一個個意氣風發(fā),信誓旦旦,每天都是滿血復活的狀態(tài)。
我在學校里、家里的書桌上,用紅色的記號筆寫下“我要去北大”的豪言壯語。每天晚上,當我困得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的時候,當我幻想著自己躺在溫暖的小床上的時候,當看著顧漫的新書《驕陽似我》的唯美封皮時,當我對著電視羨慕《何以笙簫默》里那感人至深的愛情時,那五個鮮紅的大字是我腦子里兩個小人打架時“學習派”勝利的全部力量。
那些夜深人靜的夜晚,我可以告訴自己的,只是“再堅持一下”。
周考月考期中考,即使是家庭作業(yè)、課堂練習,我們也要涂卡排名貼成績。頻繁的考試讓排名常態(tài)化,也深深撞擊著每一個高三學生脆弱的心靈。三天前的英語考試我還是第一,三天后我就變成了倒數(shù),這樣的慘不忍睹,這樣的跌宕起伏,或許只有那些走過高三的人才能明白。“某某某,物理老師召見!”隨之而來的嘆氣與幸災樂禍成了整個高三最大的樂趣。紅色成了整個高三最恐怖的顏色。每堂英語課之前,可愛的英語課代表在黑板上寫下昨天作業(yè)的答案,錯一個閱讀可以接受,錯兩個就感覺“肉疼”,而當錯題個數(shù)量化成丟掉的分數(shù),我們只能嘆氣。當理綜訓練瘋狂來襲,一道化學、生物選擇變成5分,一道物理選擇變成6分,直到今日,仍然記得,化學老師看著我錯的兩道化學選擇題和低得可怕的理綜分數(shù),問我:“你錯得起嗎?”錯不起,錯不起,題目錯不起;未來,更錯不起。
我高三痛苦的起點是一模。在班里沒出過前十的我,一模竟然只考了619分,班級排名30,年級83,看到這個成績的時候,我滿臉的不相信,怎么可能,我居然考了這么一點分數(shù)?在山東這個人口大省,別說北大,我連一所211的大學都不要奢望。我抬起頭,前方無路。我記得高秉涵在接受柴靜采訪時說:“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那些深夜里流過的眼淚,打在我的一模試卷上,浸濕了整個高三的悲哀。
很多天,我整個人都是懨懨的狀態(tài),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曾經(jīng)的那個充滿力量的自己,隨著失敗的一模消失了。英語老師說,一??荚囈褚魂囷L一樣,吹過去就過去了,我們要做的是汲取教訓,面對高考。然而沉浸在悲傷中的我并沒有將她的話聽進去,那時的自己,誠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歡,并視之為大世界”,可憐而可悲,卻是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而我多么感謝一模的失利,是它讓我在未來的征途里,坦然前行,從容不迫。
每個人都會有高考綜合征,而我在一模失利后,過早地發(fā)作了。本應屬于人間最美四月天的日子,卻變成了煉獄的時光。那是一場疾病,發(fā)作只是因為自己對高考太在乎。在那場決定人生命運的考試面前,我們誰都不敢怠慢。然而,握在手里的沙子,越是在意,越是流失。這個病,無藥可醫(yī),只有自己可以治愈。
我的高考綜合征日漸痊愈的時候,高考也越來越近,我頂著成績一天不如一天的壓力,查缺補漏,摒除雜念,小心翼翼地把錯題剪下來,貼在錯題本上,一筆一畫,寫下錯題分析,也寫下自己對未來的全部憧憬。歸類總結,劃分題型,減少抱怨,增加行動,不計較于分數(shù),不汲汲于名次,再也不會因為一次周測的失利就影響一晚上自習課的效率,再也不會因為一道數(shù)學題沒做出來就懊惱不已。不與旁人攀比,不留戀過去的驕傲,每天做好該做的事情,這就夠了。我多么慶幸,在高三的后期,我終于找回了自己。
看到這里,我想你一定覺得這是一個俗套的高三勵志文,如果按照電視劇的劇本大綱,我就應該在高考中脫穎而出、美夢成真了??墒乾F(xiàn)實是,高考兩天,我以最好的狀態(tài)面對,還是沒有考上北大。50分的差距,讓我在今年的夏天,依舊與北大遙遙相望。可是我依然感激,感激青春歲月里那段名為“高三”的時光。
高三與夢想并存,眼淚與汗水同行。有一種青春,叫高三。鐫刻在課桌上的高三,沉淀在題海里的青春,永不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