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芳(江蘇師范大學 江蘇 徐州:221116)
淺談iphone的時尚浪潮
張曉芳
(江蘇師范大學 江蘇 徐州:221116)
在手機領(lǐng)域iphone的地位無可撼動,諸多特征將它劃入時尚領(lǐng)域,除卻它本身具有的使用價值,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是它被賦予的特殊意義。齊美爾將時尚解釋為階層之間的統(tǒng)合與分化,iphone無疑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它遵循了時尚由發(fā)生到消亡、再重生的整個軌跡,透過對iphone的解讀,我們可以一覽時尚的魅力。
蘋果手機;時尚;《時尚的哲學》;iphone;iphone時尚哲學;齊美爾;消費時尚
在這樣一個消費至上的時代,我們一起見證了蘋果公司iphone手機的風靡。iPhone手機不同于安卓的IOS系統(tǒng)使手機不會出現(xiàn)用久就卡的現(xiàn)象,硬件配置上高端大氣,外觀設計更是讓人耳目一新,使其從眾多智能手機中脫穎而出,眾多特點使得iPhone手機被賦予了時尚的內(nèi)涵,而這樣的時尚經(jīng)典卻是由iphone與iphone用戶雙方共同創(chuàng)造的。本文將依據(jù)齊美爾的《時尚的哲學》淺析iPhone手機時尚背后隱藏的哲學問題。
時尚是一種流行文化,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在大眾內(nèi)部產(chǎn)生的一種非常規(guī)的行為方式。具體地說,它是指一個時期內(nèi)相當多的人對特定趣味、語言、思想和行為等各種模型或標本的隨從和追求,是一種根據(jù)自身狀況來實現(xiàn)“潮流”的手段。我國著名社會學家、社會心理學家孫本文在解釋時尚時說:“所謂時尚即一時崇尚的樣式(style)”[1]312。投射到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我們所經(jīng)歷的時尚也可以說是一個時期內(nèi)在某一或某幾個社會的無組織群體中迅速傳播、廣為流傳,被許多人所追求、模仿的一種生活模式,它幾乎存在于每一個社會生活的領(lǐng)域,以不同的具體形態(tài)呈現(xiàn)出來,并且與我們緊密相關(guān)。這種時尚,在現(xiàn)代生活中表現(xiàn)的更為明顯,“時尚”一詞也因此與“現(xiàn)代性”產(chǎn)生了相當大一部分共用空間。鮑德里亞就曾指出時尚已成為當代社會的一種表征。
在人們購買iphone時,絕不僅僅是為滿足自身通話這樣的基本需求,與其他品牌手機相比較,蘋果手機的價位要高出很多,這實在不能成為個體缺少移動設備而購置其的原因。就其功能來看,iphone具有的諸多功能也并不是其他品牌手機無法企及的,在性價比這一方面,iphone顯然低于其他手機,但是,低性價比與高銷售量這一矛盾卻真真實實地顯現(xiàn)在iphone身上。隨著社會生活的進步,滿足基本的衣食住行已經(jīng)不再是我們的生活目的,個體價值觀的重視使我們開始將消費眼光投射到新的消費形態(tài)上,即表現(xiàn)為對進一步的感官升華的日益渴望,因此在感官享受、甚至是虛榮心的交相作用之下,產(chǎn)生了符號化的消費形式。衣服不再僅僅為御寒,食物不再僅僅為果腹,住房不再僅僅為棲居,出行不再僅僅為方便。單純的物質(zhì)消費已經(jīng)不是主流,消費的目的更多的是透過符號來消費商品的深層意義,這種符號消費就是,使消費不僅有需要為基礎(chǔ),還要使消費逐漸建立在欲望之上。這樣的消費實踐因此成為個人表達的主要形式,成為個人獲得認同感的重要來源。因此,符號消費理論是建立在意義的建構(gòu),而非滿足大眾基本需求的基礎(chǔ)之上。也就是說,這樣的符號消費意味著當今社會的消費形態(tài)已經(jīng)漸漸超出能夠維持基本生存的水平,而開始加入文化與感性的因素,因此,有時消費者之所以購買產(chǎn)品,大部分是因為符號的涵義,而非為了它的實際效用價值[2]。
從每一次的蘋果系列產(chǎn)品發(fā)布會就可以看出來,大眾對于蘋果公司一直抱有強烈的期待。這種期待可以這樣理解,一方面,新產(chǎn)品的研發(fā)刺激了大眾的購買欲望,不斷創(chuàng)新的技術(shù)成果滿足著大眾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新的產(chǎn)品仿佛開啟了一扇時尚的大門,為那些在手機領(lǐng)域意欲追求差異化的個體提供了機會,以此達到領(lǐng)先大眾的優(yōu)越感。加之高昂的價格、較快的更新?lián)Q代速度,iphone手機尤其是新系列的iphone手機,成功登上手機領(lǐng)域的貴族行列。齊美爾說:“時尚是階級分野的產(chǎn)物,并且像其他一些形式特別是榮譽一樣,有著既使既定的社會各界和諧共處,又使他們相互分離的相互作用。”擁有“時尚之物”的iphone,仿佛使個體獲得了一種榮譽,這種榮譽雖沒有實質(zhì)性的作用,但卻可以將個體與自身所處的較低等級劃開界限,“越是容易激動的年代,時尚的變化就越迅速,只是因為需要將自己與他人區(qū)別開來的訴求,而這正是所有時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盵3]76這種榮譽迎合了消費者的滿足感:“他或她覺得自己接受的是特別的、令人驚奇的東西,而同時他或她又內(nèi)在地覺得自己受到一大群人正在追求——而非正在做——相同事物的人的支持?!币虼?,這種情感可以歸納為贊許與嫉妒的結(jié)合。在趕時髦中,他們在外在表現(xiàn)上完全獲得了個性與特殊性,同時又與較高階層形成一個統(tǒng)一體。
時尚帶來的這種特殊性使得這一領(lǐng)域的時尚只能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或者說,最新的時尚一般只能影響處于社會較高階層的人,而處于較低階層的人們總是向著較高的社會階層看齊,因此,模仿便成為了踏入較高階層的捷徑,通過簡單的外在模仿,較低階層的大眾很容易就可以將自己轉(zhuǎn)移到更高的時尚圈子中,從而使自己與廣大的社會大眾區(qū)別開來,以此得到的普遍性狀態(tài)給他們的精神帶來了安寧。就如齊美爾說道:“模仿給予個體不會孤獨地處于他或她自己行為中的保證。換句話說,它通過先前的行為提升自己,就好像置自己于堅實的基礎(chǔ),從而使現(xiàn)在的行為免除了保持自身個性的困難”[3]71,從而達到調(diào)適社會的目的。通過模仿的方式,個體獲得了一個群體的認同,找到了歸屬感,這種時尚便得以傳播開來。2008年,3G版的iPhone剛上市,盡管其售價超高、貨源短缺,相比國產(chǎn)手機的門可羅雀,蘋果門前的長龍實在讓人吃驚,除了真正的“果粉”之外,還有很多人只是“偽果粉”,他們購買iphone的動機事實上就是一種對時尚的“模仿”。
作為一種時尚符號,“蘋果”這個品牌已經(jīng)成為一種區(qū)分媒介,即齊美爾在《時尚的哲學》中說過的區(qū)分社會較高階層與較低階層的媒介,手機領(lǐng)域的奢侈品的地位讓消費者為之仰慕垂涎,相對奢侈的價位也是普通人可以勉強接受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擁有一部蘋果手機可以滿足較低階層的人們躋身較高階層的欲望,這也就解釋了時尚的兩種本質(zhì)性傾向——統(tǒng)合與分化,購買者一方面進入較高階層,與圈中人達到了統(tǒng)合狀態(tài),建立起了內(nèi)部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告別較低階層,無形中產(chǎn)生一種優(yōu)越感。
齊美爾在《時尚的哲學》中說道:“時尚存在于這樣的事實中:時尚總是只被特定人群中的一部分所運用,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只是在接受它的路上。一旦時尚被廣泛地接受,我們就不再把它叫做時尚了;一件起先只是少數(shù)人做的事變成大多數(shù)人都去做的事……這件事就不再是時尚了?!盵3]76當群體中的多數(shù)人都跟上了這種時尚的腳步,剩下的個體仿佛可以不用思考的就走上這條道路。例如,當你問起后來也將手機換成iphone的人們?yōu)槭裁匆策@樣做時,他們就會告訴你:“大家都買iphone了呀!”也就是說,處于追求時尚隊伍末端的人,他們的動機已經(jīng)不是與低階層的人劃開界限了,而是追求一種物質(zhì)上與心理上的從眾。
所謂從眾,社會心理學給出的定義是:“個人在社會群體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轉(zhuǎn)變原有的態(tài)度,采取與大多數(shù)人一致的行為?!盵4]281即所謂的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在社會生活中是很常見的。社會心理學認為,當一個人選擇從眾而跟隨身邊的大多數(shù)人時,一般有兩類動機:“當從眾行為發(fā)生時,當事人可能出于尋求相對最有可能是正確答案的目的,這種動機指向的是事物,或者說是信息,當事人從眾的目的基于對信息的判斷,這被稱為信息性從眾;另一種動機是當事人為了從眾而從眾,是人際關(guān)系的目的,也就是說,在當事人意識中或其所在的群體規(guī)范中,從眾被認為是合群的體現(xiàn),是融洽人際關(guān)系的體現(xiàn),這被稱為規(guī)范性從眾?!盵5]
這種從眾可以解釋為:對群體的依附感和個體的自我保護本能。雖然在現(xiàn)代社會中大家都在尋求個性的解放,但真正做到獨一無二時又會讓個體感到恐慌,害怕成為眾矢之的,被他人指點,因為在人類的內(nèi)心深處,大家都渴求在社會生活中找到歸家的親和感、認同感,使自己處于安全的狀態(tài)。時尚通過大量的復制,使大眾通過模仿形成一個時尚圈,處于這種圈子中的人便有了一種“歸家”之感,感覺自己跟上了大眾的步伐,成為了社會的一員,因而“確保個體不會孤獨地處于他或她的自我行為中”。
齊美爾說:“時尚的發(fā)展壯大導致的是它自己的死亡,因為它的發(fā)展壯大即它的廣泛流行抵消了它的獨特性?!盵3]77當一種時尚由少數(shù)人變成多數(shù)人在享用時,它最早的區(qū)別劃分作用就消失了,時尚的分化階層的作用就淡化了,這樣一來,時尚之物就不再是時尚的了,“那么較高的社會階層就會從這種時尚中轉(zhuǎn)移而去采用一種新的時尚,從而使他們自己與廣大的社會大眾區(qū)別開來。這種游戲就這樣快樂地周而復始。”[3]74
當群體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開始人手一部iphone時,蘋果公司便開始發(fā)布新系列的手機,由iphone 4到如今的iphone6s plus,再到剛剛發(fā)布上市的iphone 7,蘋果公司幾乎以一年一代的速度更新著自己的產(chǎn)品,每次的高昂價格都可以將大多數(shù)人拒之門外,從而提供給少數(shù)較高階層的個體展示特殊性的機會,“因為時尚的目標特別接近于純粹的金錢擁有”[3]74,消費者只能在時尚與價格之間選擇一方,選擇跟隨時尚的腳步,就是要忍受價格的高昂,而沒有能力者若想購置,只能等待價格的下調(diào),而這種情況一般只發(fā)生在iphone新產(chǎn)品上市時,也就是說,沒有那么高能力的人,只能不斷地跟在時尚的尾端,成為從眾的一份子。
時尚本身總是時尚的,處于過去與未來分水嶺上的時尚,總是能夠帶給我們強烈的現(xiàn)代感和新鮮的快感。也正是它本身短暫的存在,才賦予了它更特殊的魅力。從iphone的發(fā)展與普及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時尚的腳步,了解時尚這種社會現(xiàn)象背后的深刻哲學意蘊。
[1] 孫本文.孫本文文集(第二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2] 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 齊奧爾格·西美爾..時尚的哲學[M].北京:文化文藝出版社,2001.
[4] 時蓉華.社會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5] 戚海峰.中國人從眾消費行為探究——基于控制的視角[J].經(jīng)濟與管理研究,2011,(1):24-32.
(責任編輯:李文英)
On Fashion-leading Iphone
Zhang Xiaofang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Jiangsu)
In the realm of smart phones, iphone is simply irreplaceable. Its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have led it to the fashion field because it is not only of practical use, but also of unique significance. According to Simmel, fashion is defined as the integration and dis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social strata, which, is also an obvious feature of iphone. Iphone also follows the circle of appearance, disappearance and reappearance. We can appreciate the glamour of fash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iphone.
iphone; fashion;Fashion:APhilosophy; fashion philosophy of iphone; Simmel; consumption fashion
2016-10-10
2016-11-08
張曉芳(1990~),女,在讀碩士研究生.E-mail:374234478@qq.com
F713.55
A
1671-3524(2017)01-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