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民俗文化融入地方師范院校校本美育課程探究

        2017-03-12 00:32:26王軍莉高立雄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22期
        關鍵詞:美育課程文化

        王軍莉,高立雄

        (渭南師范學院a.外國語學院;b.絲綢之路藝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教育教學方法研究】

        民俗文化融入地方師范院校校本美育課程探究

        王軍莉a,高立雄b

        (渭南師范學院a.外國語學院;b.絲綢之路藝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民俗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將區(qū)域優(yōu)秀民俗文化融入地方師范高校美育、走入高校課堂、引入高校教材,構建具有區(qū)域特色的校本美育課程,是規(guī)范地傳承民俗文化、提高師范生審美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民俗文化;地方師范院校;校本美育課程

        一、民俗文化與校本課程

        (一)關于民俗文化

        民俗是指一個國家或民俗在自己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反復出現(xiàn),并代代相習的生活文化事象。[1]15民俗文化的涵蓋范圍非常廣,如生產(chǎn)勞動風俗、人生禮儀、婚喪嫁娶、民間文學等等都包含其中。有關民俗文化的內涵,在學術界也有多種說法,如我國民俗學家仲富蘭教授認為民俗作為人類社會生生不息的永恒的伴生物,它既不是“古老文化的遺留物”,也不是“文化較低的民族或保留于文明民族中的無學問階級里的東西”。民俗文化“是溝通民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聯(lián)系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反映民間社區(qū)的和集體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過人作為載體進行世代相習和傳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現(xiàn)象”[2]30-31。民俗學家鐘敬文先生認為:“民俗文化是世間廣泛流傳的各種風俗習尚的總稱?!泵袼孜幕姆秶?,可以說包括存在于民間的物質文化、社會組織、意識形態(tài)、口頭語言等各種社會習慣及風尚事務。不論怎樣界定民俗文化,其基本內涵就是民間民眾風俗生活文化。

        民俗文化的特點具體表現(xiàn)為:群體性,是由集體創(chuàng)作的,并由集體受用的,是集體的文化樣式;傳承性,指的是民俗文化世代延續(xù),時間維度的縱向傳遞;地域性,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就道出了民俗文化有很強烈的地域性;教育性,文化是通過傳承和發(fā)展延續(xù)其價值,也就決定了作為文化生存和發(fā)展重要組成部分的教育是同文化共生共存的。民俗文化教育包括傳承民族歷史、傳授生產(chǎn)技藝、規(guī)范倫理道德、進行精神文明建設、審美、娛樂、健身等方面的價值。“文化以其不斷傳承來延續(xù)其生命和意義的特征決定了教育作為文化的一個部分,與文化共生共存,無論其形式如何變化,其作為文化生命的機制的功能是永恒的?!盵3]民俗文化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教育形式而存在于民眾日常生活中,民俗文化體系的內容、運行特征以及終極意義都與教育緊緊相連。

        “課程所傳遞的文化是在人類文化遺產(chǎn)中具有最廣泛的適應性和遷移性的內容?!盵4]毋庸置疑,課程是傳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場所,必然成為實現(xiàn)民俗文化教育價值的主要場所。民俗文化有著特有的審美形式,產(chǎn)生出獨具特色的審美價值,體現(xiàn)出了剛健、崇高、優(yōu)美等審美精神。民俗文化還可以教化人心、匡正社會風氣、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在民俗活動中,人們往往通過民俗事象,進行審美創(chuàng)造。將區(qū)域民俗文化融入地方師范院校美育校本課程,不僅能有效地傳承民俗文化,而且可以充分發(fā)揮民俗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校本美育課程的概念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辦發(fā)〔2015〕71號)中開宗明義指出,美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yǎng),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曾經(jīng),美育的概念一度很模糊,在教育學、哲學、美學等學科都有研究,每個學科中也存在著不同的說法與內涵。筆者認為,美育即審美教育,主要是以審美實踐活動為途徑,培養(yǎng)審美主體正確的審美觀,引導并提高審美主體感受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尤其在當代,更重要的是端正審美主體的審美趣味,提升其人生境界,培養(yǎng)人的審美化生存,同時使得感性因素與理性因素獲得統(tǒng)一的自由,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一種大教育形式。[5]近年來,美育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視,目前已正式列入國家教育方針并進入各級各類教育的教學與課程體系。《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構建科學的美育課程體系,要求開設豐富優(yōu)質的美育課程,學校美育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文件要求普通高校要在開設以藝術鑒賞為主的限定性選修課程基礎上,開設藝術實踐類、藝術史論類、藝術批評類等方面的任意性選修課程。各級各類高校要重視和加強藝術經(jīng)典教育,根據(jù)自身優(yōu)勢和特點,開發(fā)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課程。因為美育學科的建設相對薄弱,所以本文所提到的美育,是美學學科體系下的一個分支。

        何為校本美育課程?校本美育課程就是以校為本的美育類課程,可以說是以學校為主體、以學校為核心所開發(fā)的適合學校全體學生的美育類課程,一般都是依托區(qū)域特色資源而開發(fā)的。它的目的和意義在于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端正學生的審美趣味,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同時,也能夠很好地應對在消費文化、大眾文化、視覺文化與網(wǎng)絡文化的新形勢下,確立“有鑒別地面對與接受”的文化態(tài)度。[6]394

        二、有效開展校本美育課程,發(fā)揮民俗文化的美育育人功能

        民俗藝術植根于民間,具有獨特的審美形式、審美情感,是傳統(tǒng)文化的理念和精神的承載者,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藝術融入高校課堂,進入教材,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改變了單一的教學模式,而且可以拓寬大學生的審美視野,激發(fā)大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提升大學生的美德,同時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進而推動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有學者認為,今日之民俗,更多的是通過展現(xiàn)審美形式,通過審美形式的昭示,實現(xiàn)以美啟真,以美導善,增強民眾凝聚團結的社會功用。[7]

        (一)開發(fā)校本美育課程的意義與價值

        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學校要開設豐富優(yōu)質的美育課程(包括音樂、舞蹈等),有條件的要增設舞蹈、戲劇、戲曲等有地域特色的課程。還指出,普通高校美育課程要依托本校相關學科優(yōu)勢和當?shù)亟逃Y源優(yōu)勢,拓展教育教學內容和形式,引導學生完善人格修養(yǎng),強化學生的文化主體意識和文化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學生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梢?,在高校開設美育校本課程勢在必行,能有力促進高校美育工作,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通過審美教育,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民族凝聚力。當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民俗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民俗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對接,可以實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與當下時代二者的契合,這樣對于培養(yǎng)人才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等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有效開展校本美育課程,抵制大眾文化對大學生的不良影響

        大眾文化指的是大眾的日常生活被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流行書刊、電影、廣告、廣播等各種媒介載體抽象成某種特定的生活方式,并進行批量的生產(chǎn)和廣泛的傳播,從而又介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8]大眾文化是一種感性文化,重感性、重世俗的生活,重享受娛樂,是反理性的。這種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大眾文化客觀上拓寬了人們的審美信息量;但同時,它對人的身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傷害。理想的、凝重的、富有教化功能的精英文化培育著人們崇高的、高雅的趣味,而大眾文化是淺薄的、外在的、短暫的,這種文化不可避免地孕育著人們平均化的審美趣味,甚至庸俗的趣味,抹殺了人們的主體性、個體性,使人們遺忘了個體真實的內在的審美訴求,也鈍化了人們對于美的感悟能力。可以說,大眾文化的出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消解著崇高,排斥著人們對于價值的追問、對人生意義的探尋,不斷地降低著人生存的精神性。

        大眾文化是一個共生體,積極與消極、正面與負面同時存在,因此,美學也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積極實施審美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坐標,盡力抵制大眾文化對人們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要積極應對當下的挑戰(zhàn),更好地完成審美教育的使命,既要堅持審美教育的傳統(tǒng)訴求,還要力求利用審美教育改造當代人。在高校進行審美教育除了通過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等途徑之外,還可以有效地把區(qū)域民俗文化融入校園生活,構建豐富優(yōu)質的校本美育課程,不僅可以很好地傳承民俗文化,還可以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在高校的課程設置上根據(jù)專業(yè)的特點增加一定數(shù)量的與審美教育相關的必修課、選修課或輔修課,從而使廣大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的同時也能陶冶他們的情操,提高大學生的審美素質。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高校的教育目標,在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中審美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具有的特殊力量。審美教育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當代大學生的審美教育是當前高校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和重要途徑。[9]在高校實施審美教育至關重要,把區(qū)域民俗文化引入課堂、融入教材是高校實施美育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在高校實施審美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端正審美主體的審美趣味,提升人生境界,培養(yǎng)人的審美化生存,同時使得感性因素與理性因素獲得統(tǒng)一的自由,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皩徝澜逃旧硎且环N全面的教育,一種塑造新人的全面教育。審美教育是在審美的過程中開花的,是由對形式美的愉悅進入到對人生、理想的使命感、神圣感的感悟的;是由初級美感向高級美感升華的。它表現(xiàn)為沉淀了理性的直覺、融合了理性的感性形象,把握了一般的個別——達到真、善、美的統(tǒng)一。”[10]385-386“美育是為了追求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面發(fā)展’不是知識論意義上的。美育當然可以使人獲得更多的知識,特別是可以使人在科學的、技術的知識之外更多地獲得人文的、藝術的知識,但這不是美育的根本目的。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滿,也就是學會體驗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個有意味的、有情趣的人生,對人生產(chǎn)生無限的愛戀、無限的喜悅,從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人的全面發(fā)展’,才符合美育的根本性質?!盵11]這兩種觀點都充分說明了審美教育是提高人生境界的重要方式。

        三、構建地域特色校本美育課程,傳承當?shù)貎?yōu)秀民俗文化

        (一)依托區(qū)域特色資源,開發(fā)美育校本課程

        以秦東地區(qū)為例,秦東地區(qū)歷史文化資源中的民間民俗文化形態(tài)豐富,各具特色,有影響深遠和極富盛名的民俗活動,至今仍然活躍在各個縣區(qū),如每年正月十五鬧元宵、扭秧歌、敲鑼鼓、舞獅、駕旱船、走高蹺;色彩鮮艷、造型各異的面花;生動形象的剪紙;惟妙惟肖的皮影;慷慨激揚的腔吼等??梢愿鶕?jù)所在地區(qū)高校實際,有效開發(fā)校本美育課程,如開設面花藝術、陶藝、老腔、剪紙、皮影、秦腔研究、鼓舞研究等課程。秦東地區(qū)的民間鼓舞形式多樣,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13個民間舞蹈項目中僅鼓舞就有10個,如富平老廟老鼓、洪拳鼓、韓城行鼓、合陽東雷上鑼鼓、華州背花鼓、華陰俗鼓等,這些鼓舞有的氣勢磅礴,古樸蠻拙;有的莊嚴狂熱,節(jié)奏豪放;有的形神兼?zhèn)?,淳樸動人。它們都獨具特色,融歌舞于一體。還有秦東地區(qū)的地方戲,如同州梆子、碗碗腔、阿宮腔、線腔戲、跳戲、花鼓戲等,形式多樣,各具審美形態(tài),有不同的審美價值。[12]這些作為秦東人最直觀也最貼近生活的美育材料,都可以融入地方高校美育課程。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構建科學的美育課程體系,要開設豐富優(yōu)質的美育課程,各級各類學校要重視和加強藝術經(jīng)典教育,根據(jù)自身優(yōu)勢和特點,開發(fā)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課程。美育是凝聚中國夢強大精神力量的重要基礎,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鬃釉疲骸熬又居诘?、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所謂“游于藝”,就是講求能夠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對美育教育的均衡培育,讓青少年得到全面發(fā)展,能夠在接受藝術教育的同時,提高感悟美、欣賞美、傳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因此,美育不能成為奢侈品,要設為基礎課程,踐行陶行知和杜威先生的教育理念“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同時,體現(xiàn)了學校教育活動的選擇性,注重了活動過程,淡化了結果,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通過對民俗文化的研討,可以使學生學習民俗文化的基礎知識、民俗事項,還可以挖掘其本質價值與意義,進而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發(fā)揮地方政府、師范院校等開發(fā)課程資源的聯(lián)動作用,傳承優(yōu)秀民俗文化

        近些年,國家對民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在財力、物力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但仍存在許多民俗文化后繼乏人,有些技藝面臨消亡的危險。所以,必須開拓傳承發(fā)展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徑。如何有效地傳承民俗文化?我國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為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是高校很重要的功能之一,高校也是文化傳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的前沿陣地。高校作為高等教育機構,在民俗教育、民俗保護、民俗傳承和弘揚地方文化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讓民俗文化融入高校,進入課堂,形成特色的校本美育課程。

        民俗文化的教育功能非常明顯,通過課程傳承民俗文化,進行民俗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一種比較合理、規(guī)范的渠道。“民俗文化不僅作為一種教育形式而存在,并在民眾生活中發(fā)揮作用,民俗文化的體系內容、運行特征、終極意義都與教育緊密相關?!盵13]可見,民俗文化的教育功能很顯然,它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形式,它的存在方式、意義都是與教育密切相連的。因此,應通過課程去傳承民俗文化。文化學專家認為:“課程所傳遞的文化是在人類文化遺產(chǎn)中具有最廣泛的適應性和遷移性的內容?!盵14]通過在高校開發(fā)校本美育課程,尤其是師范類高校實施民俗文化融課程、進課堂、進教材,改變普遍對民俗文化重視不夠及受西方文化對其的影響以至所處的邊緣化狀態(tài),進而傳承優(yōu)秀民俗文化,充分利用民俗文化這種教育資源,助力基礎教育美育教學,提高德育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皫煼洞髮W是播撒美育種子的園地。美育對于師范大學的重要意義,在于播下種子,讓師范生樹立美育意識和自覺,將來在教育一線播撒到廣大學生中去,開花結果?!盵15]

        政府在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應建立政府、師范院校和中小學幼兒園基礎教育階段三方協(xié)同機制,充分發(fā)揮政府在各方面力量的整合、協(xié)調和引導作用。尤其是地方師范院校,應特別重視。地方師范院校是培養(yǎng)基礎教育教師的主要陣地,是服務地方教育的重要力量。如果能夠將地方民俗文化融入地方師范院校,充分發(fā)揮民俗文化的美育價值,那么必將實現(xiàn)多收益。既能很好地保護和傳承當?shù)孛袼孜幕?,又能使高校學生接受極好的美育教育(這其中能夠加強美育人才隊伍的建設,也能夠使大多學生得到對美的感知,陶冶情操,感受到民俗文化的藝術魅力,提高其審美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還能助力中小學幼兒園基礎教育美育教學與實踐。因此,地方政府應發(fā)揮主導作用,整合各方力量,發(fā)揮其聯(lián)動作用,弘揚當?shù)貎?yōu)秀民俗文化,助力基礎教育美育教學。

        (三)利用文化“傳承月”,夯實校本美育課程成效,提高大學生審美素養(yǎng)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場所,理應承擔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梢岳妹磕甑奈幕皞鞒性隆?,積極開展系列主題活動,通過展演、比賽、作品展等途徑,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增強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意識,鞏固校本美育課程的成果,提高學生審美素養(yǎng)。青年大學生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較全面的知識結構。他們既是民俗文化的接受者,又是民俗文化的傳播者、繼承者以及創(chuàng)造者。民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大學生將成為傳承和弘揚民俗文化的主力軍。民俗藝術審美韻味獨具,是民族文化的搖籃,是尋溯中華文明和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生動教材。民俗藝術進入高校課堂,將為藝術教育創(chuàng)造出新的活力,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具體表現(xiàn)為:一是拓寬知識視野,增加教學趣味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審美創(chuàng)造力;三是提高學生審美趣味,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四是增強民俗自豪感和自信心,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樹立文化自信,使得傳統(tǒng)美德得到弘揚和發(fā)展。[16]通過開展文化傳承月系列活動,發(fā)揮地方高校傳承文化、文化育人的功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才,讓他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結語

        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資源,最能體現(xiàn)民族歸屬感。民俗文化的當代價值越來越被文化、社會、經(jīng)濟等領域重視起來,民俗文化對于保持文化獨特性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討了將民俗文化融入地方師范院校校本美育課程,通過普及共同的價值理念,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地方高校、教師、學生、民俗文化專家組成課程開發(fā)的共同體,構建豐富特色優(yōu)質的校本美育課程。不但可以很好地傳承民俗文化,充分發(fā)揮民俗文化的當代價值,實現(xiàn)民俗文化的教育功能,而且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使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助力基礎教育美育教學。中國民俗文化學創(chuàng)始人鐘敬文先生認為:“民俗文化是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隱藏不露的一種社會規(guī)范,它相比其他教育形式有著更大、更實際的教育功能,可以實現(xiàn)其他教育活動無法達到的教育目的。由于它的‘廣泛存在和潛在作用’,往往在潛移默化之中鑄成了個體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及審美情趣等,實施了教育的任務?!盵17]8美育是凝聚中國夢強大精神力量的重要基礎,是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美育教育不再成為精英教育,不再是為了完全培養(yǎng)藝術家的,而應成為大學生培育美德、端正審美態(tài)度、全面提高素質、提高審美情趣的基礎課程,這也是人的全面發(fā)展應有之意。

        [1] 王獻忠.中國民俗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M].北京:中國書店,1991.

        [2] 仲富蘭.中國民俗文化學導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3] 瓊州大學“海南民族教育探究”課題組.海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民俗與民族教育[J].瓊州學院學報,2003,10(6): 46-58.

        [4] 徐玉珍.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理論與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 王軍莉.文藝美學視野中審美教育內涵探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29(16):21-23.

        [6] 曾繁仁.美育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7] 谷鵬飛.從美學角度看民俗的現(xiàn)代傳承與重建[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57-60.

        [8] 夏之放,李衍柱.當代中西審美文化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9] 王軍莉.試論高校大學生的審美教育[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25(6):48-50.

        [10] 胡經(jīng)之.文藝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11] 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2] 高立雄,李波.秦東民間舞蹈文化的審美形態(tài)和藝術價值[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2):93-97.

        [13] 關溪瑩.鐘敬文的民俗教育觀[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2(4):91-97.

        [14] 刁培萼.教育文化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15] 鄭萼.師范大學是播撒美育種子的園地[N].光明日報,2015-10-12(5).

        [16] 邱紅革.民俗藝術在高校藝術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美與時代(下), 2014,(8):127.

        [17] 鐘敬文.民間文藝學的建設[M]//楊利慧.鐘敬文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曹靜】

        TheThoughtofIntegratingFolkCultureintoAestheticCourseofLocalUniversity

        WANG Jun-lia, GAO Li-xiongb

        (a.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b. Art School of Silk Road,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Folk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has very high artistic value and aesthetic valu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t should put local outstanding folk culture into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y, introduced into the class 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 We should construct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based aesthetic education course.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nherit folk culture and improve the aesthetic qualitie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folk culture; local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based aesthetic course

        G642

        A

        1009-5128(2017)22-0048-05

        2017-07-19

        陜西省教育廳重點科研計劃項目:秦東民俗文化及其當代價值研究(15JZ021);渭南師范學院人文社科育苗項目:美學視域下的秦東民俗文化研究(16SKYM07);渭南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民俗文化融入地方師范院校校本美育課程的研究(JG201735)

        王軍莉(1985—),女,陜西合陽人,渭南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美學與審美教育研究;高立雄(1979—),男,云南曲靖人,渭南師范學院絲綢之路藝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舞蹈教學、舞蹈美育研究。

        猜你喜歡
        美育課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數(shù)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fā)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誰遠誰近?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學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風采童裝(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以人為本以美育德
        江蘇教育(2007年8期)2007-04-12 00:00:00
        国产精品 人妻互换| 亚洲av综合色区久久精品| 蜜桃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公与淑婷厨房猛烈进出| 三年片免费观看大全国语| 无码中文日韩Av| 国产免费99久久精品| 高级会所技师自拍视频在线| 日韩精品久久不卡中文字幕| 日本系列有码字幕中文字幕| 日本一二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无码资源站|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无码专区亚洲avl| 丁香婷婷六月综合缴清| 三级做a全过程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视频完整版在线看 |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高清| 熟女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精品传媒av在线| 国语对白嫖老妇胖老太|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亚洲av乱码国产精品观看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午夜福利| 另类内射国产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高清| 无码不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 免费看泡妞视频app| 日韩精品永久免费播放平台| 日韩五码一区二区三区地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站| 国产精品麻豆最新AV| 亚洲一码二码在线观看| 日本熟女中文字幕在线| 97日日碰曰曰摸日日澡|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日本道免费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