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好
用法治思維解決校園安全問題
◎梁 好
不久前,中國青年報刊登了題為《安全不能有“誤區(qū)”,學校不是“唐僧肉”》 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提到這樣一件事:某高一學生周五放學回家,父親開農用三輪車來接他。兩人在路上爭吵,學生跳車受傷,不治身亡。幾天后,家長跑到學校大吵大鬧,要求百萬元的巨額賠償。學校沒答應,這名家長就尋釁滋事,大打出手,使校長受傷,導致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無法正常進行。家長鬧事的理由是:學校為什么周六不補課?補課了,我兒子周五就不回家;不回家,他就死不了。
安全工作大于天,校園安全是學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沒有安全作保障,一切的教育教學工作都無從開展。安全工作事關教育的大局,也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無論放在何種重要的位置都不為過。做學生生命的保護傘,構筑校園安全防火墻,是學校管理者的應盡之責,也是學校管理的應有之義。
然而,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是項系統(tǒng)的工程,校園安全也不能漫無邊際,也應當具有明晰的邊界。無限度夸大學校的責任,而無視學校的權利,顯然,對于教育不公平,更不利于良好教育生態(tài)的形成。
學生因為家長原因,出現(xiàn)意外事故,家長不能正視自己的問題,反而跑到學校尋釁滋事,以求獲得經濟的賠償。這樣的事件,看似荒謬,但在現(xiàn)實教育生活中卻并不少見,類似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學校的重要管理難題。學生一旦出現(xiàn)安全問題,不管校內還是校外,不管責任在誰,不管事出何因,只要家長到校園一鬧,學校就得出錢理賠,以求息事寧人。正因如此,學校管理者總是膽戰(zhàn)心驚,如履薄冰,生怕學生出現(xiàn)任何安全問題。即使是假期,也不能放松對學生的安全教育,逐家逐戶家訪,進行防溺水教育以及交通安全教育等等,生怕出現(xiàn)安全事故,使得家長以及社會怪罪學校教育不力。
教育不是萬能的,學校管理也不可能萬無一失。即使學校在安全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學生也有可能出現(xiàn)安全意外??墒?,不論原因事由,一旦學生的安全事故發(fā)生,家長都怪之于學校的教育問題,并對學校強加非正當渠道的壓力,通過上訪、校鬧等非法治手段,干擾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謀取非正當補償,將讓學校管理不堪重負,更讓社會的公平正義以及法治精神蕩然無存。
誰都不愿意學生安全事故發(fā)生,特別是學校。每每遇到類似事件,學校更是無比的痛心。但是,既然發(fā)生安全事故,我們就需要正確面對。而理清責任,用法治思維去解決校園安全問題,通過法治的手段處理涉及校園的一切矛盾糾紛,才是正當的渠道、合理的訴求、公正的做法。
教育部長陳寶生在日前召開的全國校園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要堅持一個提高,做好學校安全工作,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研究解決影響校園安全突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觀點高屋建瓴,對于指導全國校園安全工作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現(xiàn)實意義,也為學校處理校園安全問題指明了方向。校園安全,應當建立多方配合的聯(lián)動機制,切實完善校園安全管控體系,通過法治的的處置渠道,正當合理解決,在保護學生生命安全的同時,減輕學校的安全壓力與潛在風險,給予學校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責任編輯: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