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海軍將士的英勇抗戰(zhàn),粉碎了日本侵略軍速戰(zhàn)速決、滅亡中國的圖謀,贏得了持久抗戰(zhàn)的寶貴時間。中國海軍將士在長江流域等地同仇敵愾,血戰(zhàn)到底,筑就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戰(zhàn)精神。八路軍組建海軍支隊抗日,首戰(zhàn)告捷;新四軍海防縱隊拔除了日偽軍的沿海據(jù)點。光復臺灣,維護了第一島鏈中樞;收復西沙群島、東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捍衛(wèi)了遼闊的南海疆土。它留下的寶貴啟迪是:日本侵犯中國海權蓄謀已久,根深蒂固;必須從愛國主義的高度深刻認識海權;海軍是捍衛(wèi)國家海權的重要支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國際社會對于中國維護海權,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
關鍵詞:抗戰(zhàn)時期;中國;海權;維護
中圖分類號:K265.21; K265.1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6.0020
日本作為一個海洋國家,自明治維新后,就朝著資本主義,乃至帝國主義的道路狂奔,積淀了蓄意侵華的惡念。如果說,“九·一八事變”和“盧溝橋事變”是日本陸軍蓄意挑起,那么,上?!耙弧ざ耸伦儭焙汀鞍恕ひ蝗伦儭?,就是日本海軍充當了侵略的急先鋒。于是,中國海軍將士譜寫了一曲曲悲壯、英勇的抗戰(zhàn)史詩,粉碎了日本侵略軍速戰(zhàn)速決、滅亡中國的迷夢,贏得了持久抗戰(zhàn)的寶貴時間。而以往的史學論著多半側重于敵后抗戰(zhàn)研究,以及正面戰(zhàn)場陸軍、空軍的抗戰(zhàn)研究,對于中國海軍將士抗戰(zhàn)、維護海權的業(yè)績則重視不夠。在海權斗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我們亟待發(fā)掘史料,對抗戰(zhàn)時期中國海軍維護海權的業(yè)績進行深入研究,以資借鑒。
一、抗戰(zhàn)時期,中國海軍將士同仇敵愾,血戰(zhàn)到底
海軍,是中國起步較晚、裝備較差、戰(zhàn)力薄弱的軍種。然而,中國海軍將士具有熱愛祖國、抗擊侵略的滿腔熱情。他們憑借昂揚的斗志,取得了預期的抗戰(zhàn)效果,破滅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為中國政府機關、工廠和商業(yè)西遷,贏得了寶貴時間,保存了持久抗戰(zhàn)的實力。
(一)日本侵華蓄謀已久
日本四面環(huán)海,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海洋國家。日本從明治維新起,就拋棄了德川幕府三百年閉關自守的夢想,毅然決然地確立“脫亞歸歐”、“開國進取”的國是。日本的從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跨越式發(fā)展,急需擴大市場,再加上國家體制,以及秉持的武士道精神,潛藏著侵華的動因。
1823年,佐藤在《宇內混同秘策》中公然宣稱:“皇大御國作為大地最初形成的國家,是世界萬國之根本。”字里行間,透射出強烈的民族至上主義,強調日本是世界的中心,天皇是世界唯一的統(tǒng)治者,為侵略制造“理論”根據(jù)。20世紀初,日本獲得馬漢的《海權論》,猶如強盜意外撿到一把屠刀,便大力發(fā)展海軍,瘋狂謀求對外侵略。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結局,更加刺激了侵華野心,圖謀故伎重演。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提出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赤裸裸地宣稱:“吾人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若吾人征服中國之舉成功,則其余亞洲各國及南洋諸國,均將望風懾服,俯首來降?!盵1]1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1936年8月,日本政府確定了《國策基準》。日本軍方?jīng)Q定:“海軍要擊滅中國艦隊,壓制中國沿海及長江流域,與陸軍協(xié)力占領要地?!盵2]于是,日本海軍就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國沿海和長江流域。抗戰(zhàn)時期,中日兩國海軍的實力懸殊巨大:日本海軍擁有艦船190多萬噸,飛機2 700架(包括空軍),軍力僅次于英、美,位列世界第三。而中國海軍剛剛建立不久,且缺乏重工業(yè)基礎,僅有艦船5.9萬噸,其中噸位最大者3 000噸,最小者僅300噸;能夠作戰(zhàn)的飛機305架(包括空軍)[3]166167。顯然,雙方實力非常不對稱。當時,中國沒有強大的艦隊,更沒有鞏固的海防,按照軍事常理,“這次的戰(zhàn)爭,中國不能打,也不應該打。但是,卻不能不打,由于被逼得別無選擇?!盵4]只要不愿當亡國奴,就必須奮起抗爭。
(二)頑強地阻擊日本海軍侵略
抗戰(zhàn)時期,中國海軍的主要任務是消滅日本的艦隊,獲得海疆的控制權。中國海軍作戰(zhàn)的指導原則為,“協(xié)同陸軍堅守淞滬消耗敵軍,并拱衛(wèi)首都,掩護沿海物資西移?!盵3]235只能開展阻塞戰(zhàn),作戰(zhàn)區(qū)域局限于江湖,基本上沒有在海洋作戰(zhàn)。
日本海軍充當了侵華的急先鋒。日本陸軍挑起“九·一八事變”,并輕而易舉占領東三省,向華北擴張,大大刺激了日本海軍的侵華欲望,亟謀南進,平行發(fā)展。于是,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軍陸戰(zhàn)隊以“護僑”為借口,突然向駐守上海的中國軍隊發(fā)動進攻。這樣,上海就先爆發(fā)“一·二八事變”和淞滬抗戰(zhàn)。從當時日本的侵略計劃,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海軍擔當?shù)那秩A重要角色。1936年9月23日,日本海軍中央部制定了對華時局處理方針:“固守上海(海、陸軍協(xié)同);保障占領青島(海、陸軍協(xié)同);封鎖華中、華南要點(海軍兵力);轟炸華中、華南的航空基地及主要軍事設施等;陸軍出兵華北?!盵5]137日本海軍“利用有限的時機,給陸戰(zhàn)隊補充機械化部隊、運輸用汽車、自動火器等”。1936年,日本駐上海第3艦隊司令長谷川清狂妄地宣稱:“茲聲明自昭和12年9月5日午后6時起,第3艦隊禁止所有中國公私船只出入中國領海?!彼鞂χ袊写斑M行封鎖。1937年7月17日,長谷川又宣稱:“為制中國于死命,以控制上海、南京最為重要?!盵6]在中國領海之內,日本海軍封鎖中國船只,真是蠻橫到了極點!
如果說,蔣介石曾經(jīng)錯誤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話,那么,西安事變就是一個重要轉折點。1937年2月,他接受共產(chǎn)黨的主張,贊同國共合作,參加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反對日本侵華。1937年7月17日,他在廬山發(fā)表談話,鄭重地宣布:“如果戰(zhàn)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比绻艞壋叽缤恋嘏c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只有犧牲到底,抗戰(zhàn)到底。在正面戰(zhàn)場抗擊日本侵略者。
上海作為長江與黃浦江的門戶,是東亞最大港埠,也是我國經(jīng)濟、交通第一要地。日本統(tǒng)帥部認為,占領上海“使其喪失經(jīng)濟中心的機能”,“切斷其對外聯(lián)系”,迫使中國“軍隊及國民喪失戰(zhàn)斗意志”[7],最終盡快投降。因此,上海成為中日爭奪的焦點,也是中國海軍抗戰(zhàn)的一個重要戰(zhàn)場。日本海軍由第3艦隊司令長谷川清直接指揮,海軍第2航空戰(zhàn)隊加賀號航空母艦、第22驅逐隊等侵犯上海,兵力相當雄厚。
1937年,日本海軍由第3艦隊司令長谷川清率海軍第2航空戰(zhàn)隊、加賀號航空母艦、第22驅逐隊等雄厚兵力侵犯上海,淞滬會戰(zhàn)就此爆發(fā)。中國海軍練習艦司令王壽庭率艦協(xié)同駐滬陸軍作戰(zhàn)。據(jù)日本上海陸戰(zhàn)隊機密情報53號稱:“第三艦隊司令部在憂心忡忡中度過了8月12日夜晚。據(jù)判斷,敵我態(tài)勢確實于我不利?!盵5]1998月14日,中國海軍調遣“普安”艦在董家渡下沉;并征用14艘商船,沉塞十六鋪江面,阻塞黃浦江航道;另外,在黃浦江及上海各港汊布設水雷封鎖日軍。8月17日,中國海軍又征集6艘商船在江南造船廠附近下沉。這樣,中國海軍就在黃浦江建立了三道阻塞線,以支援陸軍作戰(zhàn)。1937年8月16日,中國海軍江陰江防司令部派出102號快艇,秘密駛到黃浦江,向日本海軍旗艦、排水量九千噸的“出云”號施放7顆魚雷,將其炸傷。8月28日,中國海軍又用水雷再次炸傷“出云”號,并炸毀日本海軍鐵駁船4艘,小火輪2艘[8]。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長白崇禧高度評價淞滬抗戰(zhàn),說“國軍官兵深具民族意識與國家觀念”,在敵我雙方裝備訓練懸殊的情況下,“我軍悉能以血肉之軀與日軍相抗,其視死如歸之精神可歌可泣”[9]。中國軍隊此次淞滬會戰(zhàn)之中在戰(zhàn)術上處于劣勢,卻收得了戰(zhàn)略上的成功。中國海軍堵塞黃浦江水道,有力支援了陸軍的撤退,中國抗日轉入持久抗戰(zhàn)。
(三)英勇悲壯的江陰阻擊戰(zhàn)
江陰阻擊戰(zhàn),是中國海軍抗擊日本海軍侵略的一場硬仗。江陰,位于長江口與南京之間,江寬1 250米,素有長江咽喉之稱。1937年“七·七”事變時,中國海軍艦艇只有57艘,排水量僅5.623 9萬噸。其中最大噸位艦艇的排水量僅3 000噸,小者才300噸。很明顯,就海軍實力而言,敵眾我寡,敵強我弱。中國海軍根據(jù)蔣介石及軍事委員會的指令,建立江陰封鎖線,抗擊日軍進犯,保衛(wèi)長江水道,拱衛(wèi)京師南京。
江陰阻擊戰(zhàn)由海軍部部長、海軍一級上將陳紹寬直接指揮,由海軍第1艦隊司令陳季良中將和海軍第2艦隊司令曾以鼎少將率艦隊參戰(zhàn)。奉上級軍令,中國海軍將自強巡洋艦、海容巡洋艦、?;I巡洋艦、德勝水機母艦等軍艦,再加上征集來的20艘商船,共35艘,于1937年8月12日在江陰打開艙底閥門,灌水下沉,以封鎖長江水道,阻止日軍利用水道運輸軍隊和戰(zhàn)略物資。
日本海軍第三艦隊旗艦長官猖狂地叫囂:“必須對中國海軍加以懲罰報復,要突破江陰封鎖區(qū),必須首先摧毀中國防守艦隊。”9月22日、23日,日本出動飛機200多架次進行轟炸。中國海軍在缺乏空軍掩護的情況下,組織艦隊構筑密集的火力網(wǎng),分區(qū)截擊敵機。僅“平?!?、“寧?!眱膳灳桶l(fā)射高射炮彈1 300多發(fā)、高射機槍子彈1萬多發(fā)。截止到11月下旬,中國海軍擊落日本戰(zhàn)機7架,重創(chuàng)日本軍艦2艘。中國海軍也付出了沉痛的代價:自沉軍艦12艘,應瑞輕巡洋艦、楚有淺水炮艦等11艘軍艦被日軍飛機炸沉,成為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最慘重的海軍損失。
江陰阻擊戰(zhàn)歷時18天,是中國海軍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抗戰(zhàn),也是抗日戰(zhàn)爭中罕見的陸海空三棲立體作戰(zhàn)。在江陰阻擊戰(zhàn)中,海軍將士表現(xiàn)出驚人的英雄氣概。機槍架被打折后,“平?!避娕灳毩暽鷦ビ酶毂鄞鏅C槍架,繼續(xù)掃射日軍。炮兵周紹發(fā)的臂部被炸傷后,雙手還握住瞄準器,表現(xiàn)出英勇的作戰(zhàn)精神。孟漢霖、高昌衢、林人驥等官兵以身報國。9月30日,蔣介石頒布訓令獎勉海軍曰:“此次暴日肆意侵略,犯我領土,各地遍受荼毒,我海軍將士同仇敵愾?!敝袊\娫诮幾钃魬?zhàn)中,“不惜任何犧牲,竭力奮斗,粉碎敵人速戰(zhàn)速決迷夢,樹立吾國持久戰(zhàn)之基礎?!盵10]中國的海軍抗戰(zhàn)不僅在正面戰(zhàn)場打破了日本侵略者速戰(zhàn)速決的圖謀,而且有助于開辟敵后戰(zhàn)場,堅持持久抗戰(zhàn)。同時,它阻遏了日軍沿長江西進的速度,保護了長江下游軍政機關、工礦企業(yè)向四川大后方安全轉移。
(四)保衛(wèi)第二首都漢口
國民政府于1938年編制國防建設五年計劃,涉及海軍建設方面的有:“江防要塞之整備——先從長江下游、南京、鎮(zhèn)江、江陰等要塞著手,整理舊炮,添置新炮,籌設南通要塞,修理鎮(zhèn)海要塞,次第整理福州、廈門、汕頭、虎門諸要塞,創(chuàng)設海軍電雷學校,加強要塞工程,整頓要塞守備部隊,并從事長江封鎖之準備[3]163。據(jù)日本防衛(wèi)廳所言,自江陰阻擊戰(zhàn)之后,“中國的海軍幾乎全被日本海軍的炮轟和轟炸所破壞,不僅長江,就連中國沿海的制海(江)權也都掌握在我(指日本——作者注)軍手中”。從此,日軍“決定了以攻略敵(指中國軍隊——作者注)第二首都漢口為目標。長江作為龐大的軍隊及軍需品的運輸線,而提高了其價值。只有制霸長江,才能攻略漢口的捷徑。此點成了海軍當局的最大任務。”[5]295中國海軍在大部分戰(zhàn)艦戰(zhàn)沉或自沉的情況下,魚雷艇充分發(fā)揮了作用。1938年6月,日軍打響了代號為V的九江戰(zhàn)役,沿長江上行,掩護兩岸日本陸軍的侵犯。在此關鍵時刻,中國海軍魚雷艇文天祥中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乘夜間高速突襲,發(fā)射魚雷,將日本艦艇“鷗號”炸成兩截,船艙人員全部死亡;將日本軍艦“勢多號”擊沉;繳獲炮艦“鳥羽號”[11]。
南京淪陷之后,中國海軍便在馬當布置第二道封鎖線。在馬當戰(zhàn)役中,國民政府海軍打得異常慘烈。馬當鎮(zhèn)位于江西省彭澤縣境內長江南岸,是通往江西、湖北的要沖。國民政府海軍組織炮隊、中央海軍陸戰(zhàn)隊第8團、江防守備第2總隊、第3總隊2 000多名官兵嚴密設防,按計劃在馬當沉船39艘,布設水雷800枚。自1938年3月27日起,日本海軍乘長江水位上漲之際,集中兵力向馬當進犯。中國海軍頑強抵抗,戰(zhàn)斗空前激烈。親自參加這次戰(zhàn)斗的日軍大尉瀧澤七郎描述說:在香河西側渡河時,“展開了一場最激烈的戰(zhàn)斗”。中國海軍“在岸上每隔幾十米就建個大碉堡,還用迫擊炮、野炮、重炮從兩邊山丘上交叉轟擊。我們拼著命沖過封鎖線,我右手腕被子彈打穿了,鮮血染紅了軍刀,但我還是揮著軍刀在黑暗中與敵人肉搏格斗,真叫人心痛??!士兵們一個個相繼倒下,后續(xù)部隊被敵人的大部隊(指中國海軍——作者注)抄了后路,正在殊死酣戰(zhàn)。我們就在地上等待天亮。天亮后又開始拼殺,直打到天黑。這場混戰(zhàn)持續(xù)了30多個小時,敵我雙方的尸體堆成了小山,付出如此重大的代價,而我們只是殺進了敵人(指中國海軍——作者注)的陣地,我聽到后邊有人摔倒,回頭一看,是一名士兵在與敵人對刺時倒在我身邊死了,還有幾個部下刺殺敵人時也倒下了,活著的沒有一個身上不挨一二發(fā)子彈的?!盵12]日本軍方的描述,佐證了中國海軍將士英勇頑強,重創(chuàng)日本海軍,有效抑制了日本海軍的囂張氣焰。中國海軍官兵付出傷亡700余人的沉重代價。
(五)長江布雷及沿海血戰(zhàn)
抗日戰(zhàn)爭進入到相持階段,中國海軍在艦艇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就采取在長江和沿海布雷的戰(zhàn)術。1941年3月4日,蔣介石下令:“游擊布雷截斷敵人水上交通,消耗其物質力量,較任何武器均有過之而無不及”。時任海軍布雷隊第一大隊長黃廷樞回憶:“我海軍研制成功一種漂雷,內裝50公斤炸藥,總重約150公斤。上面有五個觸角,可以任意調整懸浮在水面以下若干尺的深度,隨流漂動,一觸即炸。我們利用這種新型的有力武器,在長江下游展開布雷游擊戰(zhàn)。”[13]九江布雷戰(zhàn)、田家鎮(zhèn)血戰(zhàn)、金口血戰(zhàn)、廈門血戰(zhàn)、閩口血戰(zhàn)等,布雷均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據(jù)當時桂林《力報》統(tǒng)計,僅在半年之內,中國海軍布雷隊就在長江炸沉日本大小軍艦60多艘,其噸位自100噸至7 000多噸不等。按照當時軍艦造價計算,日本軍艦損失至少6 000萬元(銀元)以上[14]。據(jù)國民政府海軍總司令部統(tǒng)計,僅1937年8月—1941年年間,中國海軍擊沉日軍大小軍艦162艘,排水量16.82萬噸[15]。應該說,在當時敵強我弱的條件下,這是不小的戰(zhàn)績。中國海軍在敵我海軍實力懸殊、極度艱難的環(huán)境中,采用“成本最低而能索取最高代價”的國產(chǎn)水雷,不斷地打擊敵人,盡量地殲滅敵人,取得了期望達到的持久戰(zhàn)與消耗戰(zhàn)的戰(zhàn)果。
中國海軍將士面對日本海軍的囂張氣焰無所畏懼,頑強地抗擊日本海軍的侵略。當然,中國海軍也遭到嚴重損傷,江貞淺水炮艦、咸寧淺水炮艦、江犀淺水炮艇等先后被日軍炸沉?!昂酁閿晨刂疲鞂⑹S嗯炌щS戰(zhàn)局之演變,退入內陸各江河,專任對敵封鎖及阻塞或襲擊等工作,并創(chuàng)海軍突擊戰(zhàn)法,乘敵運輸交通線之延長,潛入敵后,相繼于長江、贛江、珠江、閩江、錢塘江各航線間,施放漂雷,于敵船以不意之襲擊,并消耗其兵力及物資,并截斷其交通。”[3]455雖然抗日戰(zhàn)爭后期,中國海軍戰(zhàn)力受到重挫,然而,中國海軍將士們仍然進行著悲壯的、慘烈的抗戰(zhàn)。
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之日,也是中國海軍揚眉吐氣之時。1945年5月,中國海軍司令陳紹寬赴美國參與制訂“聯(lián)合國憲章”,在那里聲張正義,維護世界和平。1945年9月9日,國民政府派海軍司令陳紹寬赴南京,參加受降儀式。這不僅是陳紹寬一人的榮譽,而且是國民政府、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反法西斯同盟對中國海軍將士抗戰(zhàn)業(yè)績的充分肯定。
二、八路軍海軍支隊、新四軍海軍縱隊英勇抗戰(zhàn)
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處于在野的地位,開始萌生海權意識。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號召全國人民“為保衛(wèi)華北和沿海各地而血戰(zhàn)到底”[16]354,強調保衛(wèi)海疆的重要性。他熱切希望“沿海一切敵人占領區(qū)域的港汊地帶,都應好好地組織游擊戰(zhàn)爭,并在河湖港汊之中及其近旁建立起持久的根據(jù)地,作為發(fā)展全國游擊戰(zhàn)爭的一個方面?!盵16]4211944年8月,抗日戰(zhàn)爭進入到?jīng)Q戰(zhàn)階段,毛澤東進一步提出,把“沿海的水手……盡可能組織起來,以便將來配合奪取大城市”[17]。他希望,水手們發(fā)揮抗日的積極作用。
新四軍出于抗日需要,迅速組織了海防部隊。1942年初,日偽軍出動一萬多人,對蘇中四分區(qū)瘋狂“清鄉(xiāng)”,揚言要把新四軍趕走,逼進黃河喝水。陳毅、粟??创┝藬橙说年幹\,果斷地決定建立海防武裝。1942年10月,新四軍海防團在蘇北何家灶成立,陶勇兼任團長,吳福海任副團長。次年11月,海防團擴編為蘇中軍區(qū)海防縱隊,擁有近百艘木帆船,陶勇兼任司令員,吉洛(即姬鵬飛——作者注)兼任政委。新四軍海防部隊先后進行大漁山島等大小戰(zhàn)斗700余次,多次粉碎日軍艦艇的進攻,多次截擊日軍在沿海的運輸船,拔除日偽軍在海岸上的多個據(jù)點,斃傷俘虜日軍、偽軍、頑軍和土匪萬余人,擊沉擊毀敵人艦船一百多艘。它開辟了蘇中與蘇北、山東、上海、浙東的海上交通線。黃海一帶到處回響著《新四軍水兵戰(zhàn)歌》:“我們是中國未來的海軍,我們要擔負起海上的使命,每個人都沸騰著民族解放的熱血,每個人都發(fā)出了抗日救國的呼聲,打倒日本軍閥和頑固派。永遠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流盡最后一滴血,勇猛地向前奮進……”[18]當時,連日本著名的《朝日新聞》都驚呼:“華東沿海從連云港起到上海止,有游弋不定的新四軍水兵!”[19]不難看出,新四軍海防縱隊的聲威,日本驚魂落魄的窘態(tài)。
抗戰(zhàn)后期,八路軍海軍支隊應運而生。1944年11月5日,駐守山東煙臺劉公島的國民政府海軍600多人,在正義的感召下宣布起義,殺死日軍官兵17人,偽軍20人。他們分乘一艘軍艦、3艘汽船,到達山東文西縣。接著,1944年11月10日,叢樹生率領駐守龍須島的國民政府海軍派遣隊60多名官兵,發(fā)動起義。1944年11月,毛澤東聽到國民政府海軍起義的消息后,對軍委領導說:“你們想到?jīng)]有,日本人被趕走以后,要看好我們國家的東、南大門,就要建立一支我們自己的海軍,從現(xiàn)在起,我們就要開始研究海防、岸防的問題啊?!苯又?,他對軍委參謀長葉劍英說:“這個事,就交給你具體負責研究吧?!盵20]不幾天,在軍委參謀長葉劍英的具體組織下,正式成立了“海軍研究小組”。毛澤東希望組建“海軍”、研究海防、岸防問題,可謂遠見卓識。
1944年11月22日,山東軍區(qū)司令員羅榮桓報請八路軍總部批準,將以上兩支起義部隊編為“山東膠東軍區(qū)海軍支隊”。它成為山東抗日根據(jù)地的第一支海軍,也是八路軍的第一支海軍。1945年8月,八路軍山東膠東軍區(qū)海軍支隊,奉命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攻打即墨縣城的日偽軍,獲得勝利,初次展現(xiàn)了八路軍海軍的威力。
共產(chǎn)黨在還沒有執(zhí)掌全國政權的情況下,就樹立了海權意識,并先后建立海軍支隊和新四軍海軍縱隊。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海軍支隊或海軍縱隊取得了抗戰(zhàn)佳績。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后人銘記,并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三、光復臺灣,捍衛(wèi)第一島鏈的中樞
臺灣,位于第一島鏈的中樞,也是中國海防的前沿陣地。1895年,日本逼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強行割占臺灣及澎湖列島,實行殖民統(tǒng)治。中國海權受到嚴重的侵犯。從此,海峽兩岸同胞開始浴血奮戰(zhàn),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
臺灣的海權地位極為重要??箲?zhàn)時期,郭壽生指出:“臺灣、澎湖列島為我國海防中心地帶的外衛(wèi),就是我國閩、浙、江蘇的保障,也可以說是我沿海七省的鎖鑰,尤其是與我首都(南京——作者注)地位安全和國防絕對安全有密切的關系。”[21]“沿海七省的鎖鑰”一語,高度概括了臺灣的海權地位。它與“國防絕對安全有密切的關系”,更不容絲毫麻痹。因此,中國必須把臺灣、澎湖列島作為海防建設的重點。
事實上,日本割占臺灣,對中國的國防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1941年,張達禮深刻地指出了這種危害:“臺灣、澎湖列島四十余年前就作了日本的戰(zhàn)利品了,這控制了整個的東海,把守住了中國的門戶,可攻可守。本來是中國福建等南部各省的屏障,在軍事上的價值之大與海南島并稱為中國南部海上的兩只眼,然而這對我們萬不可失的兩只眼,先后在五十年內失掉了,一轉而成為監(jiān)視、控制我們南部的眼了?!彼J為,臺灣是“國防外線上不可缺的島嶼”[22]。喪失臺灣,就等于喪失了一只眼睛。他強烈呼吁,我們要保衛(wèi)整個的中國,必先鞏固國防,更必先拱衛(wèi)萬余里富庶人稠的海岸?!拔覀儸F(xiàn)在要起死回生,鞏固國防,必先鞏固一切中國海上的內外防線,第一點就是要收復失地。收復臺灣……海南島……以及一切我們已經(jīng)失去了的海上島嶼,最有效的辦法而且是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建立攻守自如的海軍?!盵22]為保護自己的“眼睛”、鞏固海防,全國軍民必須同心協(xié)力收復臺灣。這是中國“起死回生”的關鍵??箲?zhàn)時期,國民政府宣布廢止《馬關條約》等一切中日不平等條約,表達了收復臺灣的堅強決心。
經(jīng)過海峽兩岸同胞的浴血奮戰(zhàn),終于贏得了鴉片戰(zhàn)爭之后首次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過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zhàn)區(qū)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中山堂舉行。日軍投降代表安藤利吉在投降書上簽字。臺灣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向臺灣和全世界宣布:“從今天起,臺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國政府主權之下?!盵23]中國政府責令日本賠償損失:“臺灣及澎湖群島原為中國之領土,于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之簽訂而被迫割讓于日本者,中國政府及人民在該地之產(chǎn)業(yè)、物資、存款及現(xiàn)金,概無條件由日本政府予以接受。今次戰(zhàn)爭日本既經(jīng)戰(zhàn)敗,自應將臺灣及澎湖群島返還中國,而日本在該地所有一切公私產(chǎn)業(yè)、物資、存款及現(xiàn)金,亦應無條件交由中國接收,以酬謝臺灣及澎湖群島人民五十年來在日人統(tǒng)治下之困苦,并發(fā)展該地之經(jīng)濟?!窗锤钭屚恋囟裕勒諊H法上之規(guī)定,亦應由中國政府無條件接收?!盵1]153154國軍陸軍第七十軍軍長陳孔達、六十二軍軍長黃濤到臺灣參加接收。國民政府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李世甲負責接收臺、澎日本海軍。這樣,臺灣得以光復,重新置于中國行政管理之下。
光復臺灣,保證了中國領土主權和領海主權的完整。中國不僅收回了廣闊的海疆,而且獲得了走向太平洋的通道,從而鞏固了海洋權益和國防安全。
四、收復西沙群島、東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南海諸島,包括西沙群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屬于中國固有的疆土。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發(fā)現(xiàn)西沙群島,從此,不斷進行開發(fā)。元代,明確將千里長沙和萬里石塘歸屬海南島管轄。明朝水師時常巡視南沙群島。清乾隆年間和道光年間的《瓊州府志》,均把千里長沙和萬里石塘劃歸瓊州府的疆域之內,實施有效管理。魏源的《海國圖志》,稱之為“萬里石塘”。這說明,南海諸島本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02年,清政府在島上豎立主權碑。毫無疑義,南海諸島屬于中國海疆。
日本乘中國國防危機,侵占南海諸島。1939年3月2日,日軍驅逐法軍,占領西沙群島的9個島嶼,建立5座碉堡和氣象觀察所,將中國西沙群島更名為“平田群島”。1939年,日本侵占中國南海諸島,更名為“新南群島”,隸屬于臺灣省高雄州。郭壽生深刻認識到南海地位的重要,指出:“海南島和南中國海各島,則為我華南的外衛(wèi),又是我兩廣的保障。”[21]他強烈呼吁,打敗日本侵略者,收復西沙群島、東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決戰(zhàn)時期,即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國發(fā)表著名的《開羅宣言》,指出:“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945年7月,中、美、英、蘇四國又發(fā)表《波茨坦公告》,強調“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這是具有國際法性質的文件。它不僅譴責日本的侵略行徑,而且要求日本必須退出所侵占的太平洋上的一切島嶼,當然,主要是南海諸島。這是中國收復南海諸島的法律依據(jù)。
《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公布后,中國開始醞釀收復南海諸島。1945年4月,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發(fā)出電文,一方面指出,西沙群島系我國領土;另一方面,請求接收西沙群島、東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就近管理。國民政府內政部于1945年4月24日復電行政院,指出,西沙群島很早就列入我國版圖。無論如何,西沙群島屬于中國領土,實無異議。東沙群島原屬于我國領土,并未發(fā)生國際糾紛。此次收回后,其地距離臺灣省較近,可隸屬于臺灣省。1945年12月13日,臺灣氣象局派員乘機帆船接受西沙群島的林島,豎立5米高的木牌,上寫:“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氣象局接收完了”。
接收南海諸島的重任,由國防部協(xié)助廣東省政府實施。林遵、姚汝鈺分別擔任接收部隊的正、副指揮,張君然上尉為參謀。姚汝鈺和張君然率驅潛艦“永興”號、坦克登陸艦“中建”號進駐西沙,廣東省政府蕭次尹為接收西沙群島專員。1946年11月24日,他們在永興島上澆鑄了一座水泥碑,正面鐫刻“衛(wèi)我南疆”四個大字,背面刻著“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接收部隊分別以兩艘艦名,把原來的武德島命名為“永興島”、原特里頓島命名為“中建島”。1947年1月7日,國民政府外交部發(fā)言人在記者招待會上指出,中國政府已由日本占領者手中收回了西沙群島。該群島主權本屬中國,故無須向任何方面請求收回之手續(xù)[24]。
中國海軍上校林遵率護航驅逐艦“太平”號和“中業(yè)”號二艦進駐南沙,廣東省政府顧問麥蘊瑜為接收南沙群島專員。1945年12月10日,收復南沙群島,并立下一米高的水泥鋼筋碑,上書“太平島”三個大字,背面刻有“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他們將原來的“長島”命名為“太平島”。同時,命名的還有“中業(yè)島”、“鴻庥島”、“敦謙沙洲”。從此,中華民國恢復了對南沙群島的主權[25]。12月26日,收復南海艦隊返回廣東白鵝潭,廣東省主席羅卓英向艦隊官兵頒發(fā)象牙牌,上書“艱險定疆”四字,附說明文字:“……太平、中業(yè)軍艦奉命進駐南沙群島太平島,……歷程二千海里,冒盡驚濤駭浪,費時51日,……登陸勘察測量圖建碑諸任務一一完成,從此山河永固,并壽南山?!盵26]
東沙群島位于香港至臺灣、香港至菲律賓兩條航線的關鍵位置,同時扼守臺灣海峽南口和巴士海峽西口,戰(zhàn)略地位相當重要??箲?zhàn)時期,守衛(wèi)東沙群島的中國官兵只有37人,由海軍少校李景杭指揮,防御力量極其薄弱。1937年9月3日,日本大本營命令第二艦隊二等巡洋艦“夕張”號、二等驅逐艦“朝顏”號及三艘登陸艦百余名海軍陸戰(zhàn)隊員強占東沙群島。其罪惡目的在于“截斷歐美與中國南方的水上商業(yè)交通……斷絕各國的對華接濟”[27]。隨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中國海軍于1947年3月派遣“太平”號軍艦,收復東沙群島,并在東沙群島上豎立“東沙陣亡官兵紀念碑”,任命周凱榮為東沙群島管理處主任。
中國接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后,不僅認識到國防戰(zhàn)略地位的重要,而且加強了行政管理。1947年1月16日,在國民政府國防部、海軍總司令部、內政部和財政部的聯(lián)席會議上,國防部長白崇禧站在戰(zhàn)略高度指出,從臺灣到海南島,是中國在太平洋上海軍重要的根據(jù)地,“西沙群島更為海南島之外圍,無論在軍事與航海情報各方面均有重大關系”[28]。他要求,盡快完善島上應有的設施。4月14日,內政部召開會議,明確“南海領土范圍最南應至曾母灘(即曾母暗沙——作者注),此項范圍抗戰(zhàn)前我國政府機關、學校及書局出版物,均以此為準,并曾經(jīng)內政部呈奉有案,仍照原案不變?!盵29]重申了中國南海疆域明確指出,曾母暗沙是中國最南端的疆界。這成為中國歷屆政府的一貫主張。
同年5月,國民政府行政院正式命令海軍暫代管西沙、南沙群島的行政工作。據(jù)此,海軍總司令部分別設立“西沙群島管理處”、“南沙群島管理處”和“東沙群島管理處”。中國政府恢復了對南海諸群島的行政管理權。隨后,國民政府內政部公開出版《中華民國行政區(qū)域圖》、《南海諸島位置圖》,劃定了中國領海九段線。這樣,中國再次用地圖的形式,明確了南海諸島的主權。另外,進一步強化了南海諸島的管理機構。這些都是中國維護海權的重要舉措。
五、抗戰(zhàn)中維護海權的啟迪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軍民大力呼喚海權,海軍愛國將士用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海權,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并且在海權方面留下了寶貴的啟迪:
第一,日本侵犯中國海權蓄謀已久,根深蒂固。日本早就埋下侵華的種子。1923年,日軍制訂了侵華的作戰(zhàn)計劃要點。據(jù)此,1925年,日軍參謀本部作戰(zhàn)科長畑俊六大佐率海軍軍令部作戰(zhàn)科等一行人員,花費一個月時間,乘軍艦自上海到漢口,對地形、駐軍、登陸點等仔細偵查,為日后進攻淞滬、武漢做鋪墊。
日本侵華,看起來似乎是一種偶然,其實用唯物主義來研判,其中隱藏著一種必然性。連日本學者也承認,無論是“九·一八事件”,還是“七七事變”,“所謂‘槍聲’、‘士兵失蹤’等都是預設背景,日軍行動的焦點是北平城,其他都不重要?!盵30]也就是說,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后,就確定了首先侵略中國,然后并吞亞洲,進而向世界擴張,這是既定國策,是必然的。日本侵華,是世界法西斯主義行為,牢牢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任何人無法翻案,也永遠不應翻案。
可悲的是日本某些領導人,至今并未從中反省,更沒有勇氣承認侵略的歷史事實,從而痛改前非,而是一次次地參拜靖國神社,祭奠侵略戰(zhàn)犯的亡靈。我們國內,也有人對中華民族的屈辱史、災難史有所淡忘,甚至有人竟然在日本侵華地點,穿上日軍軍服照相,引以為榮。因此,只有痛定思痛,才能聲張正義、維護和平,不使殘酷的戰(zhàn)爭悲劇重演。世界人民必須擦亮眼睛,讓法西斯主義的陰魂無處藏身,不能復活,世世代代過上安定、和諧的生活。
第二,必須從愛國主義的高度深刻認識海權。中國一向以“地大物博”而自豪。然而,不少人目光緊盯的只是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豈不知,中國擁有主權和管轄權的海洋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將近陸地面積的1/3,與8個國家海上相鄰。海岸線長達18 000多平方公里,海域分布大小7 600個島嶼??梢哉f,中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國”?;蛘哒f,是一個海陸兼?zhèn)涞拇髧V袊暮Q笫且蛔S富的寶藏。在中國海域中已記載的海洋生物約20 278種,海洋魚類1 500多種。用現(xiàn)代化視角來看,海洋疆土堪稱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食品資源基地。此外,中國海域蘊藏著巨量石油天然氣資源,僅南海地區(qū)石油儲存量即達418億噸。建設四個現(xiàn)代化,必須從國情出發(fā),必須充分認識到,海洋疆土也是國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愛國主義,是全體國民必具的觀念。呵護疆土完整,是最基本的愛國主義內涵。毫無疑義,我們所說的疆土,包括遼闊的海洋疆土??箲?zhàn)時期,中國海軍將士舍生忘死的奮戰(zhàn),抗擊日本海軍的入侵。以1938年10月24日金口血戰(zhàn)中的中山艦為例,該艦中彈后,進水猛速,顛簸不定,“時艦長薩師俊在望臺指揮作戰(zhàn),勇氣百倍。不幸艦首被投一彈,官兵之在望臺執(zhí)有任務者,無不血肉橫飛,傷亡枕藉。薩艦長右腿被炸斷,左腿遭巨創(chuàng),左臂亦受重傷,遍體血肉模糊,猶能強打精神,敦囑各官兵努力殺敵。全體官兵莫不感奮,救火塞漏者,往返于濃煙烈焰之中;開炮殺敵者,出入于槍林彈雨之下,斯時也真所謂驚天地而泣鬼神?!盵31]271中國海軍將士破滅了日本速戰(zhàn)速決滅亡中國的圖謀,贏得了持久抗戰(zhàn)的寶貴時間。他們的英雄業(yè)績彪炳青史。從20世紀70年代始,周邊某些國家不斷蠶食中國的海洋疆土,致使今日爭議海洋面積達120萬平方公里。面對如此嚴峻的現(xiàn)實,全體中華民族兒女必須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群策群力,用各種方式,捍衛(wèi)國家領土完整,尤其是海洋疆土的完整。
第三,海軍是捍衛(wèi)國家海權的重要支柱。面對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整個中華民族立即覺醒,奮不顧身地投入抗戰(zhàn),海軍將士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現(xiàn)代戲劇奠基人、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田漢指出:“直至‘八·一三’神圣的民族戰(zhàn)爭開始,忍辱負重的我海軍將士始表現(xiàn)其自有海軍以來最善之活躍。淞滬作戰(zhàn)中黃浦江之封鎖,以及其后江陰、馬當、湖口、田家鎮(zhèn)、葛店諸役,直至長沙會戰(zhàn)中洞庭、湘江各要口之閉塞,在在皆以艱苦周到之阻塞戰(zhàn),遲滯或阻止了敵人之繼續(xù)前進,使我陸軍得有充分時間,從事各種準備?!盵32]即便按照日本軍方1941年10月的統(tǒng)計,中國海軍擊沉日本軍艦船只“雁”、“鷺”等水雷艇,“鷗”布雷艇、“第2號掃雷艇”、“雄基丸”掃雷艇、“薄云”驅逐艦,“第5太陽丸”監(jiān)視船等,共50艘。打死日軍2 429人,打傷3 611人。[5]345中國海軍抗戰(zhàn)有效抵制了日本的侵略行徑,破滅了其速戰(zhàn)速決的圖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zhàn)。在那場慘烈的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xù)時間最長。面對侵略者,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zhàn),徹底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捍衛(wèi)了中華民族5 000多年發(fā)展的文明成果,捍衛(wèi)了人類和平事業(yè),鑄就了戰(zhàn)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33]無疑,這是對包括海軍將士在內的中華民族抗戰(zhàn)的充分肯定。
抗日戰(zhàn)爭不但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zhàn)爭,而且是中華民族由災難深重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從此,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zhàn)屢敗的民族恥辱,開始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第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國際海軍力量對于中國維護海權,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是一場爭取民族生存和獨立的正義戰(zhàn)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國著名學者費正清主編的《劍橋中華民國史》第2部指出:“當中國變得更加統(tǒng)一和強大時,日本卻絕望地尋找著擺脫國內困境的途徑?!芙^把國際主義作為政府和生存的基礎,不允許中國成為一個有能力向日本的霸權挑戰(zhàn)的統(tǒng)一、強大的國家。日本……采取大膽行動,把中國置于日本的絕對統(tǒng)治之下”[34]。于是,日本便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由此可見,日本侵華抱著險惡的野心,是罪惡的戰(zhàn)爭,非正義的戰(zhàn)爭。
美國、英國直接出動海軍,有力支援了中國抗日戰(zhàn)爭,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1945年4月1日,美軍在沖繩島(即琉球島——作者注)登陸,經(jīng)過2個月激戰(zhàn),使6萬余名日軍覆沒。整個太平洋戰(zhàn)爭期間,以英、美為首的同盟國擊斃日本侵略者957,186人,殲滅了日本侵略者的有生力量。這些為最終迫使日本投降鋪平了道路。
在法理和道義方面,以美、英、蘇為首的盟軍,也給中國維護海權強有力的支持。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簽署的《開羅宣言》指出:“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奪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后有蘇聯(lián)參加)簽署的《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日本軍國主義必須永久鏟除”;“日本戰(zhàn)犯將交付審判”;“不準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裝的工業(yè)。”《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對于促使日本投降,尤其是對于光復臺灣、收回南海主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46年初夏,美國贈送四艘登陸艦,國民政府分別將其命名為“中海”、“中權”、“中鼎”、“中興”,意為“海權鼎興”。由此可見,國際社會對于中國維護海權給予強有力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美、蘇、中等國,結成反法西斯主義的同盟,共同抵御侵略,團結一致,建立聯(lián)合國,確立世界秩序,維護和平,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來看,美、蘇、英等同盟國支援了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當今,世界各國應該維護反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的成果,警惕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復活,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更不能姑息養(yǎng)奸,為虎作倀。
總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盡管中國海軍并未如眾人所期盼的“掌握制海權”,然而不可否認,中國海軍維護海權是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用空間換取時間,以人力補充物力,以精神克服物質,有力地支援了陸軍的撤退,是中華民族抗戰(zhàn)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證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已經(jīng)不是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也不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期的中國;日本三個月沒有滅亡中國,也不可能滅亡中國。正如1939年12月30日出版的英文《密氏勒評論》所說:“中國海軍軍人特異的性格所表現(xiàn)的沉著、英勇和誓死犧牲的偉大精神,以及他們破釜沉舟的干法,是值得世界上任何海軍國家所效法的?!盵31]562563廣大海軍將士用鮮血凝聚的抗戰(zhàn)業(yè)績,將彪炳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之青史。
歷史告誡我們:近代中國因忽視海權,而吃盡了苦頭。未來的中國,必須設法維護海權,才能在世界上自強自立。我們堅定不移地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fā)展的道路,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力爭成為一個海洋大國、海洋強國。
[參考文獻]
[1]遲景德.中國對日抗戰(zhàn)損失調查史跡[M].臺北:國史館,1987:1.
[2]馬駿杰.中國海軍抗戰(zhàn)紀實[J].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76.
[3]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局編撰.中日戰(zhàn)爭史略:(上)[M].臺北:正中書局印行:166167.
[4]黎東方.細說抗戰(zhàn)[M].臺北:遠流出版事業(yè)股份公司,1995:16.
[5]日本防衛(wèi)廳防衛(wèi)戰(zhàn)史所戰(zhàn)史室.日本海軍在中國作戰(zhàn)[M]∥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譯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137.
[6]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上卷[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141.
[7]日本防衛(wèi)廳防衛(wèi)研究所戰(zhàn)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zhàn)史:第1卷(第2分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1:18.
[8]史滇生.上海和近代海軍[M]∥國家航海:第3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4115.
[9]宋希濂.淞滬會戰(zhàn)[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5.
[10]陳紹寬文集[M].高曉星,編.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359.
[11]薩蘇.國破山河在:從日本史料揭秘中國抗戰(zhàn)[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109110.
[12]高曉星.怒潮狂飆:國民黨海空軍傳奇[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118119.
[13]王曉華.國殤(第七部):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海軍抗戰(zhàn)紀實[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3:306.
[14]黃明.民國海軍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功績[N].團結報,20140227(7).
[15]張曉林,陳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中海軍抗戰(zhàn)及戰(zhàn)略地位[M]∥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666.
[16]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54.
[17]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卷[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728.
[18]崔向華,陳大鵬.陶勇將軍傳[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3:200.
[19]曹晉杰.新四軍海防部隊紀事[J].黨史縱覽,2016(4):3135.
[20]劉炳烽,孫占勝.毛澤東與人民海軍的創(chuàng)建[J].軍事文摘,2001(10):4.
[21]郭壽生,我國海防建設著重點在哪里[J].海軍建設月刊,1941,2(2):9.
[22]張達禮.論國防商業(yè)與海軍[J].海軍建設月刊,1941,2(1):2829.
[23]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臺灣光復紀實[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143.
[24]翁軍,馬駿杰.民國時期中國海軍論集[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474.
[24]留心西沙群島[J].田家半月報,1947,13(13):4.
[25]宋吉峰.南海沖突下的臺灣海軍戰(zhàn)略[M].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131.
[26]張一平.南海區(qū)域歷史文化探微[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258.
[27]馬駿杰.檔案里的中國海軍歷史[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310.
[28]王靜.國民政府接收南海諸島及中法西沙主權之交涉[M]∥國家航海:第11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56.
[29]韓振華.我國南海諸島史料匯編[M].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182.
[30]菊池一隆.中國抗日軍事史:1937—1945[M].袁廣權,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25.
[31]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史學會.民國文獻資料叢編(第1輯):抗日戰(zhàn)爭史料叢編(第40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
[32]田漢.關于中國海軍的幾個問題[J].整建月刊,1940(1):4.
[33]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50903)[20170318].人民網(wǎng),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03/c102427543345.html.
[34]費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第2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543.
(責任編輯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