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關于社會穩(wěn)定的思想與實踐

        2017-03-10 23:58:31馬慧怡
        嶺南學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改革開放現(xiàn)代化政治

        吳 煒 馬慧怡

        (1.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2.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關于社會穩(wěn)定的思想與實踐

        吳 煒1馬慧怡2

        (1.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2.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不僅僅是國家進步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執(zhí)政黨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相繼通過平反冤假錯案、處理西單墻事件、平息政治風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舉措,力爭實現(xiàn)對社會穩(wěn)定的恢復以及對歷史的正確反思。中國共產黨對社會穩(wěn)定的維護,為我們當前正確處理社會矛盾與社會沖突提供了重要的借鑒。促進維穩(wěn)思維觀念由政治斗爭向經濟建設、人治向法治的轉變,推進社會控制機制、監(jiān)督機制、保障機制與預警機制的機制創(chuàng)新,成為當前探索維護社會穩(wěn)定舉措的重要思路,同時也是提升執(zhí)政黨執(zhí)政能力與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途徑。

        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社會穩(wěn)定;實踐

        “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國社會已是一片亂象叢生:經濟上,長期的政治運動使國民經濟遭受嚴重挫折和重大損失,人民生活十分困難;政治上,民主法治遭到嚴重破壞,大批干部、知識分子和普通群眾遭到嚴酷政治迫害,蒙受不白之冤?!八奈暹\動”的爆發(fā)表明民眾對社會現(xiàn)狀已經強烈不滿,人心思變。作為當時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毛澤東對此不是不清楚。早在1973年,他就曾經對全黨全國發(fā)出要“安定團結”、“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號召,可囿于“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的治國思路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錯誤理論,他不可能在他執(zhí)政時終結或否定“文化大革命”,從而真正結束中國的混亂局面,恢復社會的正常狀態(tài)。歷史還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1976年9月9日,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黨和國家最高領袖毛澤東與世長辭。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執(zhí)行全國人民的意志,一舉粉碎了禍國殃民的“四人幫”。這實際上宣告了歷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的結束,中國社會終于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一、平反冤假錯案,處理“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的歷史遺留問題

        然而,多年的政治運動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帶給中國社會的是一個創(chuàng)巨痛深、積重難返的局面,非短時間內即可緩解。對當時的中央高層來說,當務之急是撥亂反正,穩(wěn)定人心,重建社會秩序,為此需要在多個方面打開僵局。其中一個方面是整頓經濟秩序,發(fā)展國民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狀況。在新一屆中央領導人和全國人民的努力下,在不長的時間內這方面就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效。但由于急于求成,并且許多長期形成的既定思路和僵化觀念未能得到澄清和扭轉,在經濟狀況初步好轉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類似于此前“大躍進”的“洋躍進”這樣的情況,對后來的經濟發(fā)展造成相當?shù)牟焕绊?,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共中央提出“調整、改革、整頓、提高”八字方針,開始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局面才逐漸得以改善。

        發(fā)展經濟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當然非常重要,可就當時的中國社會來說,另外一個同樣重要、且與發(fā)展經濟和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密切相關的問題是平反冤假錯案。文革的結束實際上標志著長期以來通過運動的方式治理我們這樣一個大國的時代終于結束了,可多年來的運動造成了堆積如山的冤假錯案需要審查和平反,這既關乎每個受害人及其家庭的政治生命,關乎社會的穩(wěn)定和正義,也關乎現(xiàn)代化所急需的各種人才——這些受害者過去大多是各行各業(yè)的精英。粉碎“四人幫”不久,大批受害者及其家屬紛紛要求平反。對此,中央高層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態(tài)度并且采取積極的行動。然而,由于受到“兩個凡是”①“左”傾思想的影響和某種利益的制約,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一開始就遇到了重重阻力。②

        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由胡耀邦主持撰寫的《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干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一文。文章批評某些領導干部工作不得力,使一部分德才兼?zhèn)涞母刹繘]有獲得工作安排,對許多受審查的干部沒有作出正確的結論,呼吁各級組織部門沖破阻力,推倒那些強加給干部的污蔑不實之詞,把顛倒的干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文章發(fā)表后很快引起強烈反響,《人民日報》等單位收到大量表示贊同和申訴冤情的來信。但也有人指責文章與中央精神不符,認為如果按文章的說法去做只會搞亂局勢,制造新的不穩(wěn)定,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的郭玉峰甚至認為該文是“大毒草”,還說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意見,也是“中央領導同志的意見”[1]207。在這種情況下,胡耀邦又組織了另一篇文章《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須認真落實》,發(fā)表在同年11月27日的《人民日報》上。該文明確表示,一切不符合事實的結論和材料,即使是一個“尾巴”也不能保留,必須堅持有錯必糾的原則予以全部糾正。不久,中共中央對中央組織部的領導成員進行了調整,抵制平反冤假錯案的原主要領導被撤職,在這方面態(tài)度一貫鮮明的胡耀邦被任命為中組部部長,這使那些蒙受了多年冤屈的干部和群眾看到了希望。

        在胡耀邦的主持下,中組部的平反冤假錯案工作雖不是沒有遇到麻煩和阻力,但總的來講,取得了明顯的進展,相當多的一些冤假錯案得到平反昭雪,這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為全國五十五萬“右派分子”全部摘帽,以及推翻對彭德懷、陶鑄和以薄一波為首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的定罪。當然,由于時間較短和當時的政治形勢尚未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平反工作的進展與社會的期待還有較大的距離,“無論從數(shù)量上說,還是從案件的影響力上看,平反工作的高潮都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2]445。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宣布為被稱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大的冤案”的劉少奇一案平反。及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特別是建國以來的絕大部分冤假錯案都得到了平反昭雪。

        不言而喻,平反冤假錯案對社會的穩(wěn)定和現(xiàn)代化的順利進行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和作用。建國以來,各種政治運動不斷,每次運動都使得許多人受到無辜的傷害,那些僥幸躲過迫害的人也經常處于戰(zhàn)戰(zhàn)兢兢、提心吊膽的狀態(tài),極大地壓抑了他們的生活熱情和工作干勁。如果不堅持有錯必糾的原則,對這些冤假錯案進行徹底的清理和平反昭雪,就不能平息社會上的各種怨氣,堅持真理,伸張社會正義,中國共產黨一貫倡導的“實事求是”原則就將淪為一句空話,同時也不能調動社會的各種力量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叭绻f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粉碎了人們的精神枷鎖,實現(xiàn)了思想路線上的撥亂反正,那么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則使黨和國家民主生活重新走上了正常化軌道,實現(xiàn)了組織路線上的撥亂反正?!盵3]193事實表明,通過平反冤假錯案,大批老干部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繼續(xù)發(fā)揮他們寶貴的余熱,甚至煥發(fā)了人生的第二春,而對那些建國以來長期受壓抑、郁郁不得志的知識分子來說,除去了壓在他們身上的精神枷鎖之后,聰明才智得到了從未有過的展示機會,期盼已久的“科學的春天”終于到來了!

        二、提出“四項基本原則”,處理西單墻事件

        從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到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段時間里,中國社會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生動活潑的局面。這既是當時中央高層鼎力推動的結果,同時在他們看來,這也是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所需要的。正如鄧小平在1979年1月1日在全國政協(xié)舉行的座談會上的講話所指出的:“這是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政治基礎。沒有這樣的政治局面,四個現(xiàn)代化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他要求“把這種風氣和局面在全國發(fā)揚下來、堅持下去,在黨、政、軍、民各方面發(fā)揚開來、堅持下去”[4]462。正是基于這樣的想法,盡管1978年底北京西單等地出現(xiàn)了所謂“民主墻”事件,引起了一些人的擔憂,但中央高層一開始并沒有采取簡單的一棍子打死和禁止的態(tài)度和做法,而是冷靜地加以對待。1979年11月28日,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首次對該事件公開表態(tài)。他一方面明確表示,他不贊成那些大字報對毛澤東的評價,多次表示不能否定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另一方面,卻對大字報、對群眾的民主要求表示理解,認為這是符合我國憲法的。

        然而1979年元旦過后,“民主墻”的言論日趨極端,有人公然要求外國人干預中國的“人權狀況”,還有人打出大幅標語“萬惡之源是無產階級專政”,提出要“堅決徹底批判中國共產黨”,認為社會主義沒有任何優(yōu)越性,中國應該實行資本主義,等等。當然,“民主墻”也不是只有一種聲音,也有相反的聲音:1978年12月1日的一張大字報《我們的看法和呼吁》(署名北京大學陸不平)說,近來有一種極不正常的現(xiàn)象,就是某些人不是為了安定團結而是用“極為下流的污言穢語”“惡毒地謾罵、攻擊毛主席”,“使海外一些別有用心的反華反共分子聞后禁不住‘欣喜若狂’?!薄澳承┤恕兇馐且穸珴蓶|思想和毛主席本人,否定我國社會主義革命乃至民主革命的歷史,制造混亂?!弊髡吆粲踔醒肓⒓粗浦鼓承┤死妹裰鳈嗬槍γ珴蓶|的惡毒攻擊。在北京市民中,也并非所有人都贊成民主墻的做法,有人認為,“又要亂了,又要鬧了,又要有人破壞安定團結了。”不少人輕蔑地說:“現(xiàn)在要的是安定團結,不是瞎胡鬧”[5]46-48。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以便繼續(xù)推進剛剛開始不久的改革開放事業(yè),中央高層決定采取措施妥善處理上述事件。197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國安定團結的通知》,要求不準沖擊黨政軍機關,不準圍攻干部,不準妨礙工農業(yè)生產、交通運輸、科學研究和教學活動,不準擅離生產、工作、學習崗位。3月19日,中共中央轉發(fā)公安部黨組的請示報告,指出:近來,一些地方極少數(shù)人聚眾鬧事,破壞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和工作秩序,沖擊領導機關、圍攻干部、毆打民警,這種混亂現(xiàn)象如果不堅決制止,任其發(fā)展,勢必動搖社會主義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基礎,使黨的工作重點無法順利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因此,對極個別罪行嚴重、證據(jù)確鑿的首惡分子,必須依照法律(包括地方政府和公安機關發(fā)布的法令條例)加以懲治。3月29日,北京市革命委員會發(fā)布通告,宣布反對四項基本原則、泄露國家機密、違反憲法和法律的標語、海報、大字報、小字報等一律禁止。同一天,中共中央再次轉發(fā)了公安部的請示報告,確認全國八十七個自發(fā)組織中有七個組織是由極少數(shù)人壞人控制和把持的。但此次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沒有沿用“文化大革命”中處理類似問題的那種階級斗爭的舊有思路,沒有把這些組織定為反動組織,也沒有用運動的方式來處理“民主墻”事件。

        3月30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開的全國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發(fā)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著名講話。他在講話中指出:“中央認為,我們要在中國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必須要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基本前提。這四項是:第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第三,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第四,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6]164-165鄧小平認為,當前黨內和社會上都存在著歪曲、懷疑或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潮,這種歪曲、懷疑或反對既有一些來自“左”的方面,也有一些來自右的方面,前者是指一些深受林彪、“四人幫”極左思想毒害的人散布流言蜚語,攻擊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國家所實行的方針政策違反了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后者是指那種懷疑和反對這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潮。我們必須堅決地同時與這兩種錯誤思潮作斗爭,只有這樣,才能鞏固來之不易的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保證改革開放事業(yè)的順利進行。

        可能是考慮到當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開過不久,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面來之不易,鄧小平在上述講話中指出了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潮來自“左”、右兩個方面,但他也明確地說:“我想著重對從右面懷疑或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潮進行一些批判”[6]166。不過,在對為什么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說明中,鄧小平的著重點顯然放在“黨的領導”上。他著重批評了“削弱甚至取消黨的領導”的傾向,指出沒有黨的領導國家就會陷入無政府狀態(tài),就無法有效地進行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工作,現(xiàn)代化事業(yè)就不可能獲得成功。“黨的領導當然不會沒有錯誤,而黨如何才能密切聯(lián)系群眾,實施正確的和有效的領導,也還是一個必須認真考慮和努力解決的問題,但是這決不能成為要求削弱和取消黨的領導的理由?!盵6]170“每個共產黨員,……決不允許在這個根本立場上有絲毫動搖。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yè),動搖了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6]173

        從表面上看,相比于四個月前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強調解放思想、加強民主的講話,此次講話的精神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是鄧小平和中國共產黨“善變”和前后矛盾嗎?如果這樣看待問題,那就是一種誤解。實際上,從之前的反“左”到現(xiàn)在的反右,正好反映了鄧小平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完整理解:“反‘左’是為了推進改革,反右是為了避免失控。它的實質就是要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有秩序地推進改革和現(xiàn)代化”[5]79。鄧小平自己說得很明確:“現(xiàn)在中央的路線,就是安定團結、穩(wěn)定局勢,搞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③

        三、平息政治風波,維護改革開放大局

        關于社會穩(wěn)定問題的重要性、穩(wěn)定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關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中,談得最多的恐怕要數(shù)鄧小平了,而且,他這方面的思想是一以貫之的。

        遠在反“右”運動發(fā)生前夕的1957年初,鄧小平就以談論“大民主”和“小民主”的方式涉及到了社會穩(wěn)定問題。雖然囿于當時中國社會對民主法治的認識水平,鄧小平那時并沒有像后來那樣完全否定“大民主”,但對“大民主”給社會穩(wěn)定造成的極大的負面作用卻一點也不含糊:“大民主如果發(fā)展到匈牙利事件那樣,那就是資產階級專政復辟還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問題了,是誰勝誰敗的問題了。問題的本質是兩個階級的斗爭。這個問題是不能含糊的。匈牙利事件發(fā)生,結果誰吃了虧呢?人民吃了虧。大民主是不能提倡的,不能贊揚的。一搞大民主,生產下降了,紀律性破獲了。我們不贊成在人民內部搞大民主,因為它對無產階級,對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不利?!盵7]277“大民主可以在一個時候馬上就收效,但是后患無窮,影響很深遠。所謂大民主就是一批人被打倒,另一批人又起來了。這就破壞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黨內就渙散,就團結不起來。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曾經犯過這種錯誤?!圆灰詾榇竺裰骶湍敲春?,小民主就那么不過癮。如果要過癮,就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個大亂子,到那時再試試看?!盵7]278

        這可能是鄧小平首次談到社會穩(wěn)定問題。在上面曾經提到過的1979年春季所作的《關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第一次談到社會穩(wěn)定問題:所謂四項基本原則,說到底,就是個政治穩(wěn)定和社會穩(wěn)定問題(特別是“堅持黨的領導”),只是此時還沒有出現(xiàn)“穩(wěn)定”一詞。第一次直接提到“穩(wěn)定”這個詞,應該是在上述講話發(fā)表不到一年后(1980年1月)所作的另一個同樣著名的講話《目前形勢和任務》中。在這個講話中,鄧小平對穩(wěn)定的重要性說得很明確和直截了當:“沒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來搞建設。過去二十多年的經驗證明了這一點”[6]251。同年底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所作的《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的講話中,鄧小平甚至把安定團結與當時正在進行的經濟調整工作一起視作貫徹三中全會路線的兩個輪子,認為經濟調整成敗的關鍵取決于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是否遭到破壞。[6]369-3701986年到1987年,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中國社會的一些較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逐漸暴露出來,相當一部分人對改革的前景感到迷茫和困惑,在這種情況下,類似于此前的“西單墻事件”的、后來被稱為“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潮開始在社會上出現(xiàn),一些城市出現(xiàn)學生上街游行示威的現(xiàn)象。這種威脅著安定團結政治局面的情況,不能不引起中央高層和全社會的關注。在中央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的鄧小平發(fā)表了一系列有關重要講話,反復強調中國必須要有一個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以保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順利進行。

        不過,總的來看,在20世紀80年代末之前,雖然中國社會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和苗頭,但這方面的問題尚不十分嚴重,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進行總的來說也比較順利,人們對改革還有相當?shù)墓沧R,人心思定的心理還比較強烈,因此當時的人們對社會秩序的關注度并不太高,鄧小平關于穩(wěn)定的思想自然也就沒有在社會上引起人們太多的注意。然而,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場政治風波發(fā)生和平息后,整個社會對此問題的感受明顯有了很大的變化。在中國社會面臨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包括不久之后蘇東劇變給這些國家所造成的動蕩局面,促使人們不能不冷靜下來認真和嚴肅地思考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問題,從而此前不久鄧小平和中央其他領導人關于穩(wěn)定的告誡引起了他們的強烈共鳴。

        現(xiàn)在看來,如果當年鄧小平和中央高層沒有采取果斷措施,那場政治風波所可能造成的后果將不堪設想,“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社會好不容易得來的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所取得的成果將很有可能被斷送!

        四、提出“穩(wěn)定壓倒一切”,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保駕護航

        在1989年政治風波之后,中國共產黨把穩(wěn)定問題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來認識,逐漸形成了“穩(wěn)定壓倒一切”的思想。1992年黨的十四大后,黨中央根據(jù)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經驗和形勢發(fā)展的需要,提出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基本方針,即“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fā)展,保持穩(wěn)定”,指出其中的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全局的三大戰(zhàn)略問題,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就能夠順利地推進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而且,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這三點與此前已經提出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的基本路線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要集中力量大力發(fā)展生產力,促進經濟和社會進步,根本上是個發(fā)展問題;堅持改革開放,開放也是改革,就是使我國的對外關系由封閉半封閉狀態(tài)改變?yōu)槿鎸ν忾_放的狀態(tài),根本上就是改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本身就是社會穩(wěn)定問題,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根本。在中國共產黨看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三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其一,改革是發(fā)展的動力。只有改革才能解放生產力,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fā)展。改革也是穩(wěn)定的必要條件,只有改革不合理、不公平的體制和社會利益關系,解決好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各種社會矛盾,才能消除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促進社會穩(wěn)定。其二,發(fā)展是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改革成敗得失的根本標準。離開了發(fā)展,改革就失去了根本出發(fā)點和宗旨。發(fā)展還是實現(xiàn)穩(wěn)定的根本要求,只有發(fā)展生產力,促進經濟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yè),實現(xiàn)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其三,穩(wěn)定是改革和發(fā)展的必要前提條件。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都必須在穩(wěn)定的政治和社會環(huán)境中才能順利進行,沒有穩(wěn)定,什么事情也做不成。[8]102

        眾所周知,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從經濟體制改革入手的。這在當時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但這并不表明,當時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只承認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不認為政治體制也需要調整和改革,或者他們沒有認識到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的相互關系。恰恰相反,這一點很早就被中央高層所意識到了。早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的中央工作會議的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中,鄧小平就明確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6]144。1980年,鄧小平對有關政治體制改革問題發(fā)表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著名講話。1986年,鄧小平說:“我們提出改革時,就包括政治體制改革?,F(xiàn)在經濟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xù)前進,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fā)展,阻礙四個現(xiàn)代化的實現(xiàn)?!盵9]1176而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他說得也很明確:“是要消除官僚主義,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調動人民和基層單位的積極性”[9]177。

        綜合以上所述可以看到,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思想,這就是:如果說,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經濟發(fā)展或經濟的現(xiàn)代化,那么,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政治發(fā)展或政治的現(xiàn)代化。而政治發(fā)展或政治現(xiàn)代化的具體目標又可以分解為兩個方面:政治穩(wěn)定和政治民主。在中國領導人看來,這兩個目標對中國現(xiàn)實和未來的政治發(fā)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未來中國的發(fā)展中,如何兼顧這兩個方面并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就顯得十分重要。就最終目的來說,社會主義民主(以及法治)無疑是中國共產黨早已確定的基本政治目標,但在其領導人看來,為了達成此一目標,政治穩(wěn)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它也是政治發(fā)展的基礎性目標。政治穩(wěn)定當然不是指政治體系完全處于靜止狀態(tài),而是指“相對的持續(xù)性和政治體系的一些比較基本和主要的成分,如基本的政治價值、文化和政治的基本組織(或制憲)結構,不發(fā)生變化”[10]155。

        關于在政治發(fā)展或政治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政治穩(wěn)定的重要性,當代許多政治學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這方面特別值得重視的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亨廷頓的觀點。他注意到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在現(xiàn)代化過程中出現(xiàn)了政治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認為這與現(xiàn)代化本身的性質有關——在現(xiàn)代化過程中,新的社會集團被迅速動員起來卷入政治,而與此同時政治體制的發(fā)展一般說來相對緩慢和滯后,兩者之間的落差往往導致政治出現(xiàn)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因此,在發(fā)展中國家中,保持政治穩(wěn)定是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必要前提,也是走向政治民主的基礎。沒有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既談不上發(fā)展經濟,也談不上實行民主。畢竟,“人類可以無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無秩序而有自由。必須先有權威,然后才能對它加以限制”[11]8。

        當然,一種民主的政治制度反過來也能增進政治穩(wěn)定,因為在民主制度下,公民的政治訴求可以通過合法的政治渠道有序地加以表達,這就可以使社會避免政治動蕩。亨廷頓認為,民主與穩(wěn)定既有相容的一面,也有相沖突的一面,后者在發(fā)展中國家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表現(xiàn)得很明顯。在這些國家中,政治穩(wěn)定和政治民主往往被割裂開來,不是導致沒有秩序的所謂“民主”,就是導致缺乏民主和政治活力的社會僵化,發(fā)展與穩(wěn)定之間必要的平衡始終難以達成。而要達成這種平衡(當然不是靜態(tài)的而是動態(tài)的平衡),在亨廷頓看來,除了提高政治制度化的水平以外,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發(fā)揮政黨的作用。在他看來,這種作用表現(xiàn)在,政黨作為一種制度化的組織力量,既是表達、整合和疏導公民意見和利益的重要渠道,也可以通過組織公民參與民主選舉,從而以一種合法的、穩(wěn)定的方式實現(xiàn)權力的轉移,這樣就既保證了政治的穩(wěn)定性,同時又不使社會失去應有的效率和活力。應當說,亨廷頓的觀點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發(fā)展中國家正確處理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關系是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和啟發(fā)意義的。

        必須指出的是,在“穩(wěn)定壓倒一切”[9]331這個思想中,中國共產黨所理解的穩(wěn)定有比較豐富的含義,它既指人們一般所指的政局穩(wěn)定,也包括政策的穩(wěn)定。正如鄧小平所說的,中國要順利實現(xiàn)自己的發(fā)展目標需要兩個條件:第一條,政局穩(wěn)定。第二條,現(xiàn)行政策不變。[9]216“一個是政局穩(wěn)定,一個是政策穩(wěn)定,兩個穩(wěn)定。不變也就是穩(wěn)定?!盵9]217顯然,鄧小平把政局穩(wěn)定和政策穩(wěn)定同等地視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順利發(fā)展的重要保證。而所謂政策穩(wěn)定,最根本的就是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不變。實際上,在鄧小平看來,政局穩(wěn)定固然非常重要,但僅有政局穩(wěn)定,沒有政策穩(wěn)定,就是說,不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的總方針,所謂穩(wěn)定就成了死水一潭,國家和社會就沒有了生機與活力,就不能前進和發(fā)展。所以,1989年政治風波之后,改革開放政策受到了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從未有過的嚴峻挑戰(zhàn),鄧小平對此十分擔心,不顧近90歲的高齡,毅然踏上了“南巡”之路,為繼續(xù)改革開放鼓勁,從而續(xù)寫了這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晚年的又一次人生輝煌。從此,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事業(yè)走上了快車道,綜合國力更上了一層樓。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時整個社會的貧富分化、腐敗等問題日益突出,從而導致諸如群體性事件(如上訪、請愿、怠工、罷工、罷市等)這樣嚴重的社會問題有明顯的上升趨勢。面對日益嚴峻的社會矛盾,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應對的呢?

        應當說,今天所謂的群體性事件這樣的社會矛盾或社會問題,并不是始自改革開放,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存在,只是當時的規(guī)模沒有今天這么大,問題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嚴重。另外,當時對待和解決這類問題的思路和辦法也與今天有很大的不同。雖然1957年上半年,當時的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曾經發(fā)表過《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著名講話,要求吸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教訓,不要一味地把“群體性事件”歸結為階級斗爭,而要善于區(qū)分“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中央高層也曾經一度把類似這樣的問題當作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但總體上看,在改革開放之前的整個歷史時期,囿于“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治國理政思路,此時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基本上是以群眾運動這樣的“人治”的方式處理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提倡“造反有理”,“砸爛公檢法”,因而常常導致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混淆不清,用對待敵我矛盾的辦法去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嚴重擴大了打擊面,傷害了許多無辜的人。改革開放之后,隨著中國社會的現(xiàn)代化建設和法治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共產黨社會治理的思路在逐漸改變,對待和解決群體性事件的方式也開始有所調整。鄧小平成為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之后,鑒于中國社會長期遭受政治運動之害,果斷地提出今后不再搞運動,并在憲法中刪去了 “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條文。1989年10月,在當年那場政治風波過后,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其目的即在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從而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今天,面對日益增多的群體性事件,面對日益嚴峻的社會狀況,相對于以往,隨著經驗的增多和社會治理思路的轉變,我國各級政府在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效果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特別是逐漸形成了法治社會處理問題時本來就應有的法治化思路和辦法。雖然在有些時候、有些地方(特別是在一些基層),某些領導人的思路仍然顯得比較陳舊,還沒有完全扭轉過去那種動輒往“階級斗爭”上靠的治理思路和辦法,但總體上來說,應該承認,中國社會總的治理水平近年來有了較大的提升,出現(xiàn)了諸如“烏坎事件”這類本來十分棘手但最后卻得到圓滿解決的可喜結果。

        那么,在面對遠比過去復雜得多的社會狀況時,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呢?應當說,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吸取了“文化大革命”這類社會動亂的痛苦教訓后,中國共產黨在這方面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社會穩(wěn)定機制,它包括社會控制機制、社會監(jiān)督機制、社會保障機制和社會預警機制。④

        其一,社會控制機制。社會控制是指社會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手段,對個人和群體偏離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進行限制和懲罰以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一種社會機制。它包括以法律為基礎的一整套行政管理、法律、紀律和國家機器的強力控制(硬控制系統(tǒng))和民俗、道德、社會輿論、宗教、思想政治教育等非強制性控制(軟控制系統(tǒng))。改革開放后,鑒于“文化大革命”期間無政府主義思潮泛濫、法制遭到普遍漠視、社會長期失序的經驗教訓,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加強行政管理和法制建設。20世紀80年代初,針對當時社會上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日益嚴重的問題,鄧小平就主張為了保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必須采取果斷措施嚴厲打擊這些犯罪活動。隨后黨和政府不斷加強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有力地維護了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與此同時,鑒于以往的經驗教訓,黨和政府在加強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的同時,逐步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規(guī),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以法律的手段和方式對待和處理社會穩(wěn)定問題。另一方面,進行社會控制,除了“硬”的一手外還有“軟”的一手,這就是通過民俗、道德、社會輿論、宗教、思想政治教育等來進行控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展開,社會上出現(xiàn)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潮,危害著社會穩(wěn)定,毒化著社會空氣。針對這種狀況,鄧小平提出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要求全黨、全社會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把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作為一件關系到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來抓。隨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又提出“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在黨內和人民群眾中開展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三觀”教育。事實證明,這些措施都對維護社會穩(wěn)定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其二,社會監(jiān)督機制。社會監(jiān)督是指通過發(fā)展社會成員的政治和社會參與能力,使他們盡可能地參與政治和社會活動,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從而盡力避免權力遠離群眾、群眾遠離權力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如果說,社會控制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社會管理方式,那么,社會監(jiān)督就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社會管理方式。與社會控制一樣,社會監(jiān)督對社會的穩(wěn)定和健康發(fā)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改革開放之前,雖然不能說中國共產黨不重視社會監(jiān)督,比如毛澤東就曾經有過斯大林問題產生的根源是缺乏社會主義法制這樣的極為準確的和深刻的認識,但總的來說,這個時期的法制建設和社會監(jiān)督存在著十分嚴重的問題,否則也不會發(fā)生類似“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所以,鑒于此前的一系列沉痛的經驗教訓,改革開放開始后,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非常重視法制建設,包括社會監(jiān)督機制的建設。經過較長時期的努力,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全社會的監(jiān)督體系,包括以下幾種形式:黨內監(jiān)督、國家權力機關的監(jiān)督、行政監(jiān)督、司法監(jiān)督、各民主黨派的監(jiān)督、新聞輿論監(jiān)督和群眾監(jiān)督。這標志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監(jiān)督機制的初步形成。

        其三,社會保障機制。社會保障機制保證社會公平原則的貫徹,使社會成員具有良好的社會安全感和穩(wěn)定感,具有穩(wěn)定社會、發(fā)展經濟、調節(jié)分配、安定生活的社會功能。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已經開始建立,但限于當時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還很不健全,社會保障水平尚處于較低的狀態(tài),覆蓋面也很窄。改革開放之初,當時社會的最迫切任務是從總體上提升經濟發(fā)展水平,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所以當時黨和政府的基本政策是“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從而逐步走向“先富帶后富”、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那時的社會保障問題尚未提上整個國家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任務的日程上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增強,面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益加大的貧富差距,黨和政府越來越意識到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解決貧富懸殊問題的極端重要性,開始在這方面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和財力,從而使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逐步提升。最早以黨的文件的形式明確提出這一問題的,是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這一文件把社會保障體系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指出這是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yōu)撫安置和社會互助在內的一個體系。1997年,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提出了我國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的社會保障機制建設的方向。近幾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黨和政府以及以及整個社會對社會保障問題日益重視,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yè)正在邁向更高的臺階??梢云诖辛烁咚降纳鐣U现贫?,解除了人們的后顧之憂,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和秩序將進一步得到增強。

        其四,社會預警機制。社會預警機制是對社會運行狀況發(fā)出信號,顯示社會已經處于或即將處于無序現(xiàn)象的臨界狀態(tài),以期引起社會管理者和公眾的注意,及時采取對策,使社會運行不再繼續(xù)惡化的一套制度和方法。任何社會、任何國家中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不穩(wěn)定因素,即使一個從總體上看來安定、統(tǒng)一、團結的、和諧的社會,其內部也不可能沒有任何矛盾和沖突。因此,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特別是它的領導人,即使身處“盛世”,也應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意識,這樣才能在危機一旦降臨時做到臨危不亂、從容應對。尤其是在實行市場經濟的現(xiàn)代社會,高風險已成為這種社會的顯著特征。所以,建立社會預警機制對一個社會的穩(wěn)定和健康發(fā)展顯得十分必要。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就涉及到過這個問題。他指出,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和任務都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要順利實現(xiàn)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目標和任務,需要學習的知識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努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從而加強我們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tǒng)性、預見性和創(chuàng)造性。[9]146-147現(xiàn)代社會,機遇與風險并存,如果我們既要推進社會發(fā)展,又要維護社會穩(wěn)定,那么,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建立科學、靈敏的社會預警機制。

        社會預警機制由社會預警指標體系和社會心態(tài)分析兩個部分組成。前者由一系列反應社會系統(tǒng)中比較敏感的社會熱點和關節(jié)點的數(shù)量指標所構成,每個指標指示社會運行中某一個方面的狀況是否正常、是否出現(xiàn)了可能發(fā)生危險的信號。后者觀測社會各個階級、階層、群體對社會心理預期和對社會變革的心理承受能力,這種觀測可以及時了解社會心態(tài)的穩(wěn)定程度。社會管理者根據(jù)這兩方面的信息就可以及時地判斷社會穩(wěn)定狀況及其發(fā)展趨勢,在不穩(wěn)定因素快速積聚以前,及時采取措施,以應對可能到來的社會危機,使某些社會指標遠離警戒線。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社會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復雜和尖銳的社會問題,如通貨膨脹、工人下崗、貧富差距擴大、官員腐敗等等,這些嚴重的問題使相當一部分人產生了社會不平衡心態(tài)和相對被剝奪感,從而有使改革開放初期全社會對改革的那種高度共識逐步喪失的危險,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使之匯集起來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會危及到改革開放事業(yè)的順利進行和中國社會的長治久安。因此,這些問題近年來已經引起了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社會預警指標體系和社會心態(tài)分析問題已經被放在重要的議事日程上。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預警機制不久就將建立并逐步完善起來,這必定會使中國共產黨關于社會穩(wěn)定思想的貫徹在一個重要的方面得到制度性的保證?!?/p>

        注釋:

        ①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和《紅旗》雜志1977年2月7日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中提出。

        ②粉碎“四人幫”后不久,胡耀邦托人給葉劍英和華國鋒帶去口信,提出他對當前黨和國家工作的三點建議:一是停止批鄧,二是重新審理和平反冤假錯案,三是狠抓生產。這三條都與毛澤東晚年的思想和實踐相悖,若嚴格執(zhí)行“兩個凡是”,應該都不可能被當時的中央高層所采納。但實際上,發(fā)展生產力一事幾乎未遇到任何阻力就在粉碎“四人幫”以后成為全黨全國的共識,并迅速取得成效。而停止批鄧并讓其復出,雖然遇到了一些阻力,但由于鄧小平在群眾中所具有的崇高威望和相當一部分高層領導人的力挺,也較快地得以解決。唯獨平反冤假錯案一事遇到了強大的阻力。比如鄧小平的正式復出是在1977年7月的十屆三中全會上,而與其被打倒密切相關的“四五”事件卻還要等到之后一年多才得以平反。這表明,當時某些領導人對平反冤假錯案的消極抵制態(tài)度并不僅僅是個觀念僵化的問題,利益問題——許多冤假錯案都有這些領導人參與,一旦獲得平反,他們的聲望和地位將受到嚴重影響——也許是更重要的原因。

        ③鄧小平在中央常委聽取北京市委匯報時的談話,1978年11月25日。

        ④這部分內容較多地參考了吳鐸、丁水木主編的《鄧小平社會理論研究》(上海大學出版社,2002)一書。

        [1]柳建輝.中央黨校教授講黨史(上)[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2]羅平漢.中共黨史重大爭議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韓洪洪.胡耀邦:在歷史的轉折關頭(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5]蕭冬連.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十卷:歷史的轉軌——從撥亂反正到改革開放(1979—1981)[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

        [6]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鄧小平文集(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8]馬建中.政治穩(wěn)定論: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政治穩(wěn)定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9]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格林斯坦,波爾斯比.政治學手冊精選(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11]塞謬爾·亨廷頓.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

        (責任編輯:溫松)

        本文系201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研究》(編號:14ZDC002)子課題《黨的領導是中國法治建設的保障》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D25

        A

        1003-7462(2017)04-0066-10

        10.13977/J.cnki.lnxk.2017.04.012

        猜你喜歡
        改革開放現(xiàn)代化政治
        邊疆治理現(xiàn)代化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改革開放是怎樣起步和前行的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我們,與改革開放同行
        金橋(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改革開放四十年頌
        改革開放 如沐春風
        快樂語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1:51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xiàn)代化詮釋
        av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av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日韩美女高潮流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av在线观看91| 亚洲夫妻性生活免费视频| 国产又黄又爽又色的免费|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麻豆|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蜜桃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人区| 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 亚洲男人av香蕉爽爽爽爽| 久久久久久国产福利网站| 人妻少妇av中文字幕乱码| 正在播放强揉爆乳女教师|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人妻少妇av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日本最新视频一区二区|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 AV无码最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熟女久久|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天天噜日日噜狠狠噜免费|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有综合久久|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免费1级做爰片1000部视频| 美国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i|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亚洲精品黑牛一区二区三区| 九一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蜜臀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少妇下面好爽好紧好湿一区二区|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6|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 情头一男一女高冷男女|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成人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