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文體功能:劉勰辨體的重要一面

        2017-03-10 17:12:33
        關(guān)鍵詞:功能

        趙 俊 玲

        (鄭州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河南 鄭州 450001)

        文體功能:劉勰辨體的重要一面

        趙 俊 玲

        (鄭州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河南 鄭州 450001)

        劉勰重視辨體,著眼于文體功能的辨體是《文心雕龍》辨體批評的重要角度。主要體現(xiàn)在對于功能相近的文體,劉勰既看到了它們的交叉互滲,又往往刻意規(guī)范它們的功用,以對之進行相對明晰的區(qū)分;還體現(xiàn)在他關(guān)注承擔(dān)原生文體部分功能的新文體,辨析描述其衍生、發(fā)展過程。這樣的辨體方式,一方面使人們能夠迅速地認識各種文體發(fā)展的主要線索,及與其他文體的區(qū)別;另一方面也能反映一些內(nèi)涵、外延寬泛,或功能復(fù)雜的文體不斷衍生分化的事實。但同時,也應(yīng)看到,劉勰有時不免對某些文體描述不夠客觀、全面,又不免分體過細。

        劉勰;辨體;文體功能;文體互滲;分化

        劉勰注重辨體,辨體批評是《文心雕龍》文體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劉勰辨體,不僅在《明詩》至《書記》二十篇中,按照“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tǒng)”[1]1924的方法,將三十余種文體從命名、發(fā)展淵流,到代表作家作品,至體制規(guī)范進行了一一細致梳理,還多將性質(zhì)相近的兩種文體放在一篇中進行論述,既指出其同,又細辨其異。其辨析從文體的風(fēng)格、體式、功能、題材等各個方面展開,組成了內(nèi)容豐富全面的嚴密體系。劉勰的辨體理論,繼承前人,顯然又遠遠超越了前人,正如有學(xué)者指出的那樣:“自漢魏以來,文體辨析到劉勰這里才真正地系統(tǒng)化、理論化,從而更具有指導(dǎo)意義?!盵2]92

        目前,在學(xué)界對《文心雕龍》文體論日益重視的情況下,劉勰的辨體批評也日漸受到人們關(guān)注。學(xué)者多研究劉勰的辨體方法、辨體理論體系,及其從風(fēng)格、體式、題材等方面對文體的辨析*如傅剛《論漢魏六朝文體辨析觀念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文學(xué)遺產(chǎn)》1996年6期),任競澤《劉勰〈文心雕龍〉的辨體理論體系——兼論其辨體觀的開創(chuàng)意義和深遠影響》(《學(xué)術(shù)論壇》2015年6期),張利群《劉勰“辨體”的文體論意蘊及批評學(xué)意義》(《廣西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7年2期),鄧新躍《〈文心雕龍〉與魏晉南北朝詩學(xué)辨體理論的發(fā)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2009年2期)等。。但作為劉勰辨體重要角度的文體功能,卻很少被注意。究其原因,劉勰從風(fēng)格、體式、題材等角度的辨體,不僅集中在自《明詩》至《書記》的二十篇文體論中,更在《體性》《風(fēng)骨》《通變》《定勢》《情采》《熔裁》《附會》《總術(shù)》《知音》《序志》等篇目中有頗多表現(xiàn),這些篇目一向最受研究者重視。而從文體功能角度的辨體,一般只能伴隨具體文體的考察而進行,即基本只見于《文心雕龍》文體論部分。但劉勰頗重對諸種文體,尤其是實用文體的文體功能進行考察,這是他辨體的重要角度。忽略這一角度,就不能全面認識劉勰的辨體觀和文體論,劉勰文體論的某些重要理論價值也不能被深入發(fā)掘。

        劉勰從文體功能角度的辨體,主要體現(xiàn)在他對功能相近的文體,既看到了它們的交叉互滲,又往往刻意規(guī)范它們的功用,以對之進行相對明晰的區(qū)分;還體現(xiàn)在他關(guān)注承擔(dān)原生文體部分功能的新文體,辨析描述其衍生、發(fā)展過程。

        一、劉勰對因功能相近而造成的文體交叉互滲的認識

        魏晉南北朝時期,自曹丕《典論·論文》分四科八體論述文體始,我國的文學(xué)批評著作論述文體,愈分愈細的同時,往往將性質(zhì)、功能相近的文體相并論述?!兜湔摗ふ撐摹穼⑺摪梭w分成奏議、書論、銘誄、詩賦四科,已然如此。西晉陸機創(chuàng)作《文賦》,將文體進一步細分為十種,其文體之排列,詩、賦相臨,碑、誄相并,銘、箴對列,奏、說并排,反映的也是作者對文體性質(zhì)與功能的認識?!段恼戮壠稹肥悄媳背瘯r期富有代表性的一部文體論著作,任昉將時存文體分為八十四種,這種細致的劃分頗為學(xué)界詬病,且既列表又列上表,既列離騷又列反騷,既列謝恩又列上章*《文心雕龍·章表》言:“漢定禮儀,則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議。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zhí)異?!?《文心雕龍》,第826頁)謝恩是章的主要功能,后來章表混用,章的功用范圍有所擴大。,頗受非議,但可窺見的是,任昉對文體細密的劃分,很多時候依據(jù)的也正是文體功能。蕭統(tǒng)《文選》共分三十九種文體,這三十九體的排列順序,傅剛先生有言:“就散文部分看,《文選》顯然是從朝廷文書開始,反映了上對下的關(guān)系,如詔、冊、令、教;其后是下對上,如策文、表、上書、啟、彈事、箋、奏記;再以后是反映一般關(guān)系的文體,如書、序、論、贊等;最后是與亡人有關(guān)的文體,如誄、哀、碑、吊、祭等。”[2]215與文體的功能密切相關(guān)?!段男牡颀垺返奈捏w論產(chǎn)生于這樣的文體批評背景下,也表現(xiàn)出了一些共同的特征。而且,劉勰開始明確討論功能相近的文體之間的關(guān)系。

        《文心雕龍》共五十篇,其中《明詩》至《書記》二十篇詳論了三十余種文體,除少量篇目如《明詩》《樂府》《詮賦》《史傳》《諸子》等,是一篇論述一種文體外,其余都是一篇論述兩種文體,而兩種文體列為一篇的主要依據(jù),就是它們文體功能的相近。如《頌贊》篇論頌、贊二體,頌“美盛德而述形容”[1]313,主于頌揚,而贊“本其為義,事生獎嘆”[1]348,二體的主要功能是相近的,劉勰的看法是,贊“大抵所歸,其頌家之細條”[1]348-349。又如《銘箴》篇論銘、箴二體,劉勰認為“箴頌于官,銘題于器,名目雖異,而警戒實同”[1]420,這相近的功用也決定了它們體制上的一些共同追求:“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摛文也必簡而深?!盵1]420再如《誄碑》篇論誄、碑二體,兩體都是針對亡人的,“夫碑實銘器,銘實碑文,因器立名,事先于誄,是以勒石贊勛者,入銘之域,樹碑述亡者,同誄之區(qū)焉”[1]457,具有共同的紀(jì)念亡者的功能特征。又如《檄移》篇論檄、移二體,劉勰雖指出檄多用于軍事征討,移多用于官場聲討勸諭,但實則“檄移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則逆黨用檄,順命資移,所以洗濯民心,堅同符契,意用小異,而體義大同,與檄參伍,故不重論也”[1]789,因同為曉諭聲討之用,實早已互滲參伍。最典型的是《章表》篇,章、表雖屬二體,在此篇開頭,劉勰也試圖從功能方面對二體進行區(qū)分:“秦初定制,改書曰奏。漢定禮儀,則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議。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zhí)異。”[1]826但在實際的創(chuàng)作中,謝恩的表有,陳請的章也可見,歷代章表作者一直未嚴二體之界域,所以《章表》篇論此二體,終不得不并行而述:“原夫章表之為用也,所以對揚王庭,昭明心曲。既其身文,且亦國華。”[1]843只能大體言二者都是用于向皇帝進言的文體而已。

        針對諸多文體因功能相近,而造成交叉互滲的事實,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還專門提出“參體”一詞:“詳觀論體,條流多品:陳政,則與議、說合契;釋經(jīng),則與傳、注參體;辨史,則與贊、評齊行;詮文,則與敘、引共紀(jì)?!盵1]669實際認為議、說、傳、注、贊、評、敘、引等八體雖然名稱各異,但都是用來說明道理的,在這一前提下,它們都與“論”參體,即與論在文體功能上表現(xiàn)出一致性,從而互相影響、互相配合、互相參照。當(dāng)然,從文體表現(xiàn)形式來說,論體文與傳、注自然有很大的不同,如周振甫先生就言:“像‘傳者轉(zhuǎn)師,注者主解,贊者明意’,‘序者次事,引者胤辭’,都不算論說,像注《堯典》、解《尚書》只是注解而不是辯論,不必歸入論說?!盵3]認為傳和注不同于論說文,也不應(yīng)歸為論體。這種說法自然是有道理的。但王夢鷗先生有言:“今按其所謂與論文名異實同的八種文章,依他的意見是:有關(guān)政治的論文如‘議’、‘說’,有關(guān)經(jīng)書的論文如‘傳’、‘注’,有關(guān)史事的論文如‘贊’、‘評’,有關(guān)題旨的論文如‘序’、‘引’;而‘議’是提出適宜的見解,‘說’是提出使人悅服的意見;‘傳’是轉(zhuǎn)授先師寶貴的經(jīng)驗,‘注’是確定文字真正的涵義。至于‘贊’則以補充史文之未備,‘評’乃以裁量公正的事理?!颉詶l理敘事,‘引’以貫串題旨。名稱雖有八種,但揆其功用,都正是論之所以為‘論’的要點?!盵4]周振甫之否定劉勰的參體之說與王夢鷗之肯定,顯然角度并不相同。劉勰從文體功能角度著眼,將形式差別較大的文體聯(lián)系起來,看出他們存在的互相關(guān)系和影響,學(xué)術(shù)視野非常開闊。

        可見,文體功能的相近,導(dǎo)致了一些文體的交叉互滲,劉勰是承認這一現(xiàn)象的。但同時,他更重視辨體,試圖通過刻意規(guī)范文體功能來辨析相近的文體。

        二、通過刻意規(guī)范文體功能來辨體

        當(dāng)文體分類越來越細密之時,不同文體出現(xiàn)交叉和互滲成為必然的現(xiàn)象,文學(xué)批評家出于辨體的需要,就會如上述把功能相近的文體放在一起論述。然而,功能上的交叉和互滲已然成為事實,如何將文體明晰地區(qū)分開來,其實也成為批評家們的難題。劉勰為了清晰辨體,在論述功能相近的文體時,表現(xiàn)出了一種傾向,即往往只重點論述和突出文體的主要功能,及由此功能而來的文體風(fēng)格和體制特征,而不及其他。這是一種刻意規(guī)范文體功能的行為,目的在辨體。下以具體例子見之。

        如《檄移》篇論“檄”,主要強調(diào)了它是用于軍事征伐的一種文體。認為檄文的源頭是誓文,即出征討伐前訓(xùn)誡己方軍隊的文辭。被稱為“檄之本源”[1]762的是周穆王西征前祭公謀父的一番“威讓之令”[1]762,這是見于記載的第一篇用于責(zé)讓敵方軍隊的文辭?!斑x文以定篇”部分所論四篇文章,皆系討伐敵方軍隊的公文。在劉勰看來,檄文既然是用于軍事討伐,則應(yīng)有“事昭而理辨,氣盛而辭斷”[1]783的風(fēng)格特征。論“檄”體之末,劉勰僅以一言提到“檄”的另一種功用——征召:“又州郡征吏,亦稱為檄,固明舉之義也?!盵1]783觀《檄移》篇全文,可以清楚看到,劉勰對檄文的功用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認識,即此體主要用于軍事討伐,用于征召則已是其非常次要的功能。然而,實則“檄”體還有曉慰功能,此點歷代學(xué)者多有論及?!段倪x》五臣之李周翰注《諭巴蜀檄》有言:“檄,皎也。喻彼使皎然知我情也。”[5]而《一切經(jīng)音義》言:“檄書者,所以罪責(zé)當(dāng)伐者也。又陳彼之惡,說此之德,曉慰百姓之書也?!盵6]則兼及了檄書之征伐、曉慰兩種功用。曉慰類檄文確實存在,即如《文選》就選了司馬相如《諭巴蜀檄》這樣的名篇。然劉勰何以棄而不論呢?劉勰刻意規(guī)范檄體的功用,把它相對單一地定位于軍事征伐,無疑突出了它與“移”的區(qū)別。因曉諭百姓之檄,確與“移風(fēng)易俗,令往而民隨者也”[1]785的移文界線模糊,頗難區(qū)分。

        又如“箴”體,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稱:“古有《夏》、《商》二箴,見于《尚書大傳》解及《呂氏春秋》;然余句雖存,而全文已缺。獨周太史辛甲命百官箴王缺,而虞人一篇,備載于《左傳》,于是揚雄仿而為之。其后作者相繼,而亦用以自箴。故其品有二:一曰官箴,二曰私箴。大抵皆用韻語,而反復(fù)古今興衰理亂之變,以垂警戒,使讀者惕然有不自寧之心,乃稱作者?!盵7]140-141按施用對象的不同,將箴分為官箴、私箴兩種。在劉勰之前,被后人稱為“私箴”的這一類箴文已經(jīng)有不少創(chuàng)作,今天流傳的有如揚雄《酒箴》、張紘《瑰材枕箴》、應(yīng)貞《杖箴》、摯虞《新婚箴》、李充《學(xué)箴》、蘇彥《語箴》等等。而且《銘箴》中還提到一篇——王朗《雜箴》,只不過劉勰對此私箴頗致否定之意:“至于王朗《雜箴》,乃置巾履,得其戒慎,而失其所施。觀其約文舉要,憲章戒銘,而水火井灶,繁辭不已,志有偏也。”[1]417-419被劉勰認同的又是怎樣的箴文呢?《銘箴》篇提到的是:《虞箴》,揚雄、崔骃、胡廣《百官箴》,潘勖《符節(jié)箴》,溫嶠《侍臣箴》,王濟《國子箴》,潘尼《乘輿箴》等。其中最受稱揚的是產(chǎn)生于周代的《虞箴》,贊其“體義備矣”[1]409;其次則揚、崔、胡之《百官箴》,稱“信所謂追清風(fēng)于前古,攀辛甲于后代者也”[1]414。劉勰所認可的箴文,皆是沿“官箴王闕”[8]傳統(tǒng)而作的官箴,他認為如王朗《雜箴》之類私箴已走入歧途。相較于官箴,以人們?nèi)粘P摒B(yǎng)等為箴誡對象的私箴,確實更易與另一種文體——座右銘相混,后者亦為箴誡個人而生。

        再如《哀吊》篇論“哀辭”一體,稱:“以辭遣哀,蓋下流之悼,故不在黃發(fā),必施夭昏。”[1]464-465“暨漢武封禪,而霍嬗暴亡,帝傷而作詩,亦哀辭之類也。”[1]467劉勰認為哀辭是用于童殤夭折及不幸暴亡者的一種文體。以這樣的認識為背景,他指出最優(yōu)秀的哀辭是西晉潘岳的《金鹿哀辭》《澤蘭哀辭》,二篇皆為年幼夭亡者而作。然而,這只是哀辭發(fā)展的部分事實。實際上,此體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變化之一即施用對象的不斷擴展。如三國吳張昭《陶謙哀辭》中的陶謙六十三歲而亡,壽終正寢而同樣以哀辭致悼。潘岳《陽城劉氏妹哀辭》所哀悼的妹妹已然適人,并非童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魏晉時期哀辭開始用于悼念亡妻,如《文選》所選《哀永逝文》就是潘岳為亡妻楊氏而作。孫楚《胡母夫人哀辭》悼念對象為嫁其不久即去世的夫人。在哀辭發(fā)展的最初階段,僅用于童觴夭折與不幸暴亡者,使它與其他哀祭類文體如誄文、祭文等都有明確的區(qū)別。但哀辭的施用對象不斷擴展,當(dāng)擴至亡妻、壽終正寢者時,它與誄文、祭文等的界限便不那么明確了。

        繼如《哀吊》篇論吊文,“選文以定篇”部分述自西漢賈誼《吊屈原文》至西晉陸機《吊魏武帝文》十篇吊文,所吊對象是“或驕貴以殞身,或狷忿以乖道,或有志而無時,或行美而兼累”[1]478者,與作者所處時代皆相距較遠,生平行事又都頗能激起后人的感慨,作者實借憑吊古人來抒寫自己的志趣懷抱,憑吊只是媒介,抒懷才是目的。這類吊文可稱為吊古抒懷類吊文,與向同時人致吊的吊喪類吊文有很大不同,后者主要表達的是作者的哀悼之情。吊喪類吊文雖然后天發(fā)育不足,但也絕不是沒有,即如《哀吊》篇所論及的時期內(nèi),漢代光武帝就有《臨吊侯霸詔》,兩晉陸機有《吊少明》,陸云有《吊陳永長書》《吊陳伯華書》,束晢有《吊蕭孟恩文》《吊衛(wèi)巨山文》等。很明顯,吊文實可分為兩類,且兩類吊文創(chuàng)作旨趣及文體功用頗為不同。這一點,古代文論家也已指出,王之績《鐵立文起》有言:“王懋公曰:吊有二,并時而吊者不待言。有相去千百年而相吊,如柳宗元之于萇弘、賈誼之于屈原、陸機之于曹瞞是也?!盵9]然而,《哀吊》篇何以不論吊喪類吊文呢?《哀吊》論吊文止于西晉,這一時期內(nèi),吊古抒懷類吊文是吊文的主流。首先從創(chuàng)作數(shù)量上看,據(jù)嚴可均《全文》,漢魏今存吊文共十三篇,除光武帝《臨吊侯霸詔》為吊同時人,阮籍《吊某公文》殘佚,所吊對象不詳外,其他十一篇皆為吊古抒懷之作;兩晉今存吊文十二篇,其中吊古類八篇,吊喪類吊文四篇*另此期還有陸機《吊少明》一篇,乃吊亡友之作,惜今只知篇名,內(nèi)容亡佚。。其次從質(zhì)量上來看,吊古抒懷類吊文的作者多名家,吊喪類吊文總體創(chuàng)作質(zhì)量難以與之相捋。而且,相對于吊喪類吊文,吊古抒懷類吊文表現(xiàn)出突出的個性特征,那就是它把重點放在了作者的“自喻”上,而不是對死者的哀悼上。吊喪類吊文哀悼死者、安慰生者的功能,在誄、哀、祭文等體那里都能找到。

        終如“祭文”,《祝盟》篇將祭祝告饗之辭分為兩大類:“班固之《祀涿山》,祈禱之誠敬也;潘岳之《祭庾婦》,祭奠之恭哀也:舉匯而求,昭然可鑒矣。”[1]376一為以祭奠山川為代表的禱鬼神之作,一為祭親友之作。劉勰論“祭文”,即僅指向祭親友文。祭親友文為祭文的主流。即如現(xiàn)存最早的祭文——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就為祭亡友而作。至西晉王沈《祭先考東郡君文》、潘岳《為諸婦祭庾新婦文》《為楊長文作弟仲武哀祝文》、殷闡《祭王東亭文》等出,則這種文體已得到廣泛應(yīng)用,皆為祭奠悼念親友而發(fā)。西晉而后,晉宋之際陶淵明有《祭從弟敬遠文》《祭程氏妹文》,南朝有顏延之《祖祭弟文》、王僧達《祭顏光祿文》、謝朓《為諸娣祭阮夫人文》、孔稚珪《祭外兄張長史文》、劉令嫻《祭夫徐悱文》、沈景《祭梁吳郡袁府君文》等,可謂代有佳作。然而,祭文卻并非僅有祭親友一支。《文選》設(shè)有“祭文”一體,選文三篇,分別是謝惠連的《祭古冢文》、顏延之的《祭屈原文》、王僧達的《祭顏光祿文》,都是劉宋時期作品,按內(nèi)容可概分為兩類:王文用以祭親友,謝文和顏文用以祭古人。與祭親友文不同,祭古人文的興起應(yīng)該要晚一些,今存多見東晉作品,如王珣《祭徐聘士文》、殷允《祭徐孺子文》、周祗《祭梁鴻文》、孫楚《祭介子推文》、庾亮《釋奠祭孔子文》,至南朝,謝惠連有《為學(xué)生祭周居士文》,顏延之有《祭屈原文》《為張湘州祭虞帝文》,卞伯玉有《祭孫叔敖文》,蕭繹有《釋奠祭孔子文》《又祭顏子文》等?!蹲C恕菲徽摷烙H友文,祭古人文缺失,這應(yīng)與《文心雕龍》一般不論西晉以后作家的慣例有關(guān),但同時也應(yīng)看到,祭古人文作為祭文的一支,與吊文一體的相混之勢已成。如祭古人文的代表作品顏延之《祭屈原文》,為《文選》所錄,而《文選》所列“吊文”一體,錄有賈誼的《吊屈原文》。顏延之《祭屈原文》和賈誼《吊屈原文》皆作于作者被貶,途經(jīng)汨羅之際,哀悼屈原都寄寓著作者對自身命運的嘆息與思考,皆露出憤憤不平之氣。因此,有學(xué)者言“吊文與祭文的界限是比較模糊的”[10],具體到祭古人的祭文,更是難與吊文一體區(qū)分。

        綜而言之,劉勰往往強調(diào)文體的主要功用,以求更好地區(qū)分功能相近的文體。這樣做,確實更大程度達到了辨體的目的。但同時,我們也應(yīng)看到,《文心雕龍》辨體理論的缺餡也由之產(chǎn)生:一則,作為一部通論性著作,《文心雕龍》有對文體認識不夠客觀全面之嫌;再則,劉勰一方面承認文體交叉互滲的事實,另一方面又總是試圖從主要功能出發(fā)辨別文體,似有自我矛盾之處。當(dāng)然,所以這些都是由文體發(fā)展的豐富、復(fù)雜性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劉勰從文體功能角度入手辨析文體,對諸多文體的挖掘更深入系統(tǒng),頗能抓住各種文體,尤其是實用文體的實質(zhì),取得了不小的辨體成就。因為,通過《文心雕龍》,我們確實對所論文體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對相近文體也能夠更明晰地辨別。

        三、辨析由文體功能的分化而衍生的新文體

        新文體的不斷產(chǎn)生,是文體愈分愈細的重要原因。促成新文體生成的因素有很多,如禮制、政治、社會生活等的實際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的體式等。而由文體功能的分化而衍生,也是新文體產(chǎn)生的重要途徑。劉勰論及多種由此類方式產(chǎn)生的新文體,他對這些新文體進行了辨析,描述其衍生、發(fā)展過程,并專門提出了“別體”的概念。

        《議對》篇有云:“又對策者,應(yīng)詔而陳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獻說也,言中理準(zhǔn),譬射侯中的;二名雖殊,即議之別體也,古之造士,選事考言。漢文中年,始舉賢良,晁錯對策,蔚為舉首;及孝武益明,旁求俊乂,對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斯固選賢要術(shù)也?!盵1]902稱選拔官吏考試中用于回答皇帝問題的對策和射策是“議”的“別體”,它們產(chǎn)生很早,在漢武帝時已皆被應(yīng)用,二者的區(qū)別在于,前者直接針對皇帝的提問作答,后者則在多策中抽選一策做答。《議對》篇論“議”體云:“周爰咨謀,是謂為議。議之言宜,審事宜也?!盵1]882“夫動先擬議,明用稽疑,所以敬慎群務(wù),弛張治術(shù)?!盵1]897“議”體用于議論政事。對策和射策也用于議論政事,只不過皆被專門用于考試這一場合。這樣看來,對策和射策其實是從“議”體衍生而出,用于專門場合的兩種文體,使用范圍非常具體,分擔(dān)了“議”體的部分功能。則“別體”一詞,指那些由功用較廣的文體衍生而來、擔(dān)任原生文體部分功能的文體。

        像這樣承擔(dān)原生文體部分功能的衍生“別體”,在《文心雕龍》中還有一些,如“彈事”、“啟”、“封事”、“便宜”、“奏記”、“箋”等等。

        “彈事”一體,《奏啟》篇言:“若乃按劾之奏,所以明憲清國?!笾畯検?,迭相斟酌,惟新日用,而舊準(zhǔn)弗差?!盵1]863-868“彈事”就是專用于彈劾的奏文,它從奏文分化而出,承擔(dān)了彈劾這一專項功能?!蹲鄦ⅰ菲摗白唷斌w云:“陳政事,獻典儀,上急變,劾愆謬,總謂之奏?!盵1]852劉勰概括了奏文四方面的功用。自漢魏六朝流傳下來的奏文,確能與劉勰所言印證。有學(xué)者即據(jù)《文心雕龍》將漢魏六朝奏文按這四種內(nèi)容進行分類統(tǒng)計,并得出結(jié)論:“兩漢、三國、兩晉、宋、齊、北魏、北齊七朝的奏文用于‘劾愆謬’者都居第二位,次于‘陳政事’。而梁、陳的‘劾愆謬’奏文數(shù)量則超過或等于‘陳政事’,居第一位。由此可見,‘劾愆謬’作為奏文四種功能之一特點突出。故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總論奏文之后,又將‘按劾之奏’專門提取出來,予以重點介紹。李曰剛《文心雕龍斠詮》也曾指出,奏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陳事之奏’,一是‘按劾之奏’。正因為按劾功能之于奏文的重要性和突顯性,使得其具備了獨立成體的條件?!盵11]“彈事”作為“奏”的衍生文體,在西晉以后獨立。

        “啟”亦產(chǎn)生于上奏類公文不斷細化的過程中?!蹲鄦ⅰ氛摗皢ⅰ斌w云:“啟者,開也。高宗云:‘啟乃心,沃朕心?!∑淞x也。孝景諱啟,故兩漢無稱。至魏國箋記,始云啟聞。奏事之末,或云謹啟。自晉來盛啟,用兼表奏。陳政言事,既奏之異條;讓爵謝恩,亦表之別干?!盵1]873認為“啟”從表、奏中分離而出,承擔(dān)了表、奏的部分功能。就現(xiàn)存啟文來看,一般所言事務(wù)都不關(guān)國體之大,也就是說,“啟”的衍生,乃是出于言細小公務(wù)的需要。孫梅《四六叢話》論“啟”言:“若乃敬謹之忱,視表為不足?!盵12]因不關(guān)國體之大,其面目也就沒有表體莊重嚴肅。相應(yīng)地,如劉勰所言:“必斂飭入規(guī),促其音節(jié),辨要輕清,文而不侈,亦啟之大略也。”[1]873其篇幅也往往短小。將言細小公務(wù)這一職能從表、奏中剝離出來,代表著上奏類公文的進一步細化。啟體較表、奏稍顯隨意,數(shù)語道盡,創(chuàng)作及使用起來就更方便、自由一些。這一特性,是對一直以來面目莊重嚴肅的上奏類公文的稍稍解縛。但其文體功能還是相對欠明確的,故衍生、形成獨特文體特征的時間就比較漫長。

        顯見,奏文不斷衍生出新的類別。在漢前,奏文的主要行文對象是君主,隨著封建國家的強大,等級制度的漸趨森嚴,一些針對封建皇帝以外人物的上奏公文產(chǎn)生,如“公府奏記,而郡將奉箋”[1]936,上書三公之府用奏記,上書郡府用奏箋。又有一些上奏類公文則為滿足不同場合的需要而衍生,如《奏啟》篇還言及“封事”,上章封以皂囊以求機密;又言及“便宜”之體,乃為上“便于公,宜于民”[13]之事。上奏類公文不斷立體,細密繁生,如劉永濟《十四朝文學(xué)要略》所言:“文無類也,體增則類成。體無限也,時久而限廣。類可旁通,故轉(zhuǎn)注而轉(zhuǎn)新;體由孳乳,故迭傳而迭遠。”[14]

        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有言:“文愈盛,故類愈增;類愈增,故體愈眾;體愈眾,故辨當(dāng)愈嚴?!盵7]78隨著時代向前發(fā)展,各種文體參與創(chuàng)作的人越來越多,產(chǎn)生作品也越來越多,文體功能也會隨之拓展;或一些文體在產(chǎn)生之初,文體功能就非常寬泛。這些促使承擔(dān)原生文體部分功能的新文體不斷衍生,繼之也使文體辨析的難度加大?!段男牡颀垺穭?chuàng)“別體”一詞,論述了因文體功能的分化而衍生的新文體,這是劉勰辨體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同時需明了的是,這樣的辨體方式,會從理論上引導(dǎo)文體愈分愈細的傾向。

        綜而言之,《文心雕龍》的辨體批評已經(jīng)理論化、系統(tǒng)化,而利用文體功能來辨析文體,是劉勰辨體理論的重要角度和方面。他通過刻意規(guī)范文體功用,來辨析性質(zhì)相近的文體;通過辨析由文體功能的分化而衍生的新文體,來描述文體的發(fā)生、發(fā)展。這樣的辨體方式,一方面使人們能夠迅速地認識各種文體發(fā)展的主要線索,及與其他文體的區(qū)別;另一方面也能反映一些內(nèi)涵、外延寬泛,或功能復(fù)雜的文體不斷衍生分化的事實。但同時,也應(yīng)看到,劉勰不免對某些文體描述不夠客觀、全面,又不免分體過細。依據(jù)文體功能來辨體,和依據(jù)風(fēng)格、體式、題材等來辨體,在劉勰的辨體理論體系中同等重要,應(yīng)予以足夠重視,才能全面認識他的辨體觀。但也應(yīng)注意對劉勰從文體功能角度進行的辨體,辨證地看待,客觀地評價。

        [1]劉勰.文心雕龍義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傅剛.《昭明文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0.

        [3]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6:166.

        [4]王夢鷗.文心雕龍快讀[M].??冢汉D铣霭嫔纭⑷h(huán)出版社,2005:91.

        [5]蕭統(tǒng),李善.六臣注文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801.

        [6]劉勰,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8:388.

        [7]吳訥,徐師曾.文章辨體序說 文體明辨序說[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

        [8]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0:938.

        [9]王之績.鐵立文起[G]//王水照.歷代文話.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7:3691-3692.

        [10]王人恩.古代祭文精華[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9:22.

        [11]黃燕平.南朝公牘文研究[D].浙江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論文,2011:110.

        [12]孫梅.四六叢話[G]//王水照編.歷代文話.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7:4524.

        [13]蕭子顯.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2:808.

        [14]劉永濟.十四朝文學(xué)要略[M].北京:中華書局,2007:4.

        [責(zé)任編輯海林]

        StylisticFunction:OneImportantAspectofLiuxie’sDistinguishCriticismtoStyle

        Zhao Junling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Liuxi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distinguish criticism to style, Stylistic function was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his thoery.The important expression was that Liuxie was aware of stylistic interpenetration to similar styles.But at the same time,he normed their stylistic function sedulously to distinguish these similar styles.On the other hand,Liuxie payed attention to those new styles which differented from the other styles and beared partial function from them. Liuxie’s distinguish criticism to style is important,which make us comprehend those styles’s major areas quickly.On the other hand,he told us the fact that some complex styles differented constantly.But Liuxie’s cognization to some styles wasn’t comprehensive.

        Liuxie;Distinguish Criticism to Style;Stylistic Function;Stylistic Interpenetration;Differentiation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6.023

        趙俊玲(1981-),女,河南洛陽人,文學(xué)博士,鄭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文學(xué)與文獻研究。

        2017年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7FZW062)

        I0

        A

        1000-2359(2017)06-0132-06

        2016-10-22

        猜你喜歡
        功能
        拆解復(fù)雜功能
        鐘表(2023年5期)2023-10-27 04:20:44
        也談詩的“功能”
        中華詩詞(2022年6期)2022-12-31 06:41:24
        基層弄虛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深刻理解功能關(guān)系
        鉗把功能創(chuàng)新實踐應(yīng)用
        關(guān)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幾點思考
        基于PMC窗口功能實現(xiàn)設(shè)備同步刷刀功能
        懷孕了,凝血功能怎么變?
        媽媽寶寶(2017年2期)2017-02-21 01:21:24
        “簡直”和“幾乎”的表達功能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31例
        久久久久欧洲AV成人无码国产 | 麻豆最新国产av原创|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mv在线资源|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丰满久久久a| 蜜桃视频免费在线视频| 天堂丝袜美腿在线观看 | 国产真实老熟女无套内射|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ba| 国产黄色看三级三级三级| 日本一级特黄aa大片|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 日本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免青青草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91羞射短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av久久久精品影院色戒|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精品福利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av| 中国美女a级毛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国产三级黄色片子看曰逼大片 |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电影| 成人高清在线播放视频| 巨人精品福利官方导航| 欧美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富婆叫鸭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大少妇免费高潮特黄|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色另类| 国产噜噜亚洲av一二三区|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小说| 久久免费看的少妇一级特黄片|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丝袜视频| 久久黄色精品内射胖女人| 女同同性av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