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香,林 芳
(集美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建廈門 361021)
美國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的成長過程與指導策略
——兼評《如何在語言中生存:研究生學習指導》
劉立香,林 芳
(集美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建廈門 361021)
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面臨著語言學習、學術能力培養(yǎng)和就業(yè)等各種壓力,在美國語言學研究生的培養(yǎng)注重研究生的批判思維、自主判斷能力和嚴謹的學術態(tài)度,強調團隊合作和頭腦風暴,這種討論式的培養(yǎng)方法值得借鑒。Monica Macaulay教授2011年出版的專著《如何在語言中生存:研究生學習指導》(Surviving Linguistics: A Guide for Graduate Students)對美國研究生從入學到就業(yè)的整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指導,并在經驗基礎上提出解決研究生學習困惑的方法和技巧,從學習心理、學習方法、處事態(tài)度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一一指導。作者還在書中介紹了論文寫作技巧,如分解任務、做好每日計劃、聽取寫作伙伴的批評和建議等。書中的指導經驗值得中國的語言學研究生學習和借鑒,同時,可以從宏觀上觀察美國研究生的成長過程,對國內的研究生教育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學習指導;研究生教育
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作為高層次的外語人才,其培養(yǎng)目標、課程建設和培養(yǎng)質量在國內都是熱門話題。其中,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是比較成熟的外語類專業(yè)之一,在國內研究成果也比較多,中國知網僅以“英語專業(yè)研究生”為主題的文章就多達1165篇,其中以“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為主題模糊檢索的文章有898篇。對于英語專業(yè)研究生的培養(yǎng),主要有以下幾個關注點:研究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培養(yǎng)、[1]研究生教育改革、[2]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調查、[3]課程教學改革、[4]如何做研究、[5]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6]研究生課程體系的建設、[7]學術型研究生的定位與培養(yǎng)模式、[8]研究能力現(xiàn)狀調研等。[9]
可見,國內目前對于研究生的培養(yǎng)研究主要分為幾大塊:研究生的培養(yǎng)規(guī)劃、過程和結果,對于課程體系的建設和改革的研究多以個案為主,針對具體專業(yè)討論;對于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和結果的分析,則主要關注研究生培養(yǎng)結果與市場之間的銜接問題;而對于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的研究,如研究生的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多為假設式的論證,缺乏經驗指導;也有為數不多的學者對研究生的學習策略進行研究。另外,對研究生學習指導的資料不多,章宜華[8]提出:“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是西方一流學校研究生培養(yǎng)的有效方法,特點是教師講得少,學生講得多,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或獨立思考;此外,還讓學生直接參與導師的課題研究,通過參與學習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論證問題、解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這兩點看似很簡單,國內許多教師都很熟悉,也有很多類似研究,但實施起來就困難,起碼在外國語言學專業(yè)是這樣。”
如何對研究生的學習進行科學指導,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是眾多研究生院面臨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借鑒國外先進的研究生培養(yǎng)經驗是必要的。《如何在語言中生存:研究生學習指導》這本書介紹了美國研究生院對研究生的培養(yǎng)過程和要求,對語言學研究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多寶貴建議,值得借鑒。
該書的作者是Monica Macaulay,[10]現(xiàn)為美國威斯康星拜迪遜大學的語言學教授,主要研究北美的土著語言,目前任瀕危語言基金會主席,對于語言學研究生的學習方法做過系統(tǒng)的研究。本書是第二版,書中的建議主要來自作者的授課經歷,從中可以看出美國的研究生指導過程及研究生的成長過程。
本書的讀者對象主要是碩士、博士研究生,有些章節(jié)特別是第九章在學術工作方面更適合于博士生,而比如第八章關于論文寫作的內容就很容易應用于寫碩士論文。大四的本科生也能夠在第一章中找到與他們的近期目標直接相關的內容。全書共有九章,主要內容如下所述。
第一章描述了研究生入學前的準備工作,并給出了寶貴的建議:語言學研究生的本科專業(yè)不限于英語,可以多元化;申請讀研之前可以去拜訪所想就讀的院系領導、導師和在讀研究生;入學后要克服“冒充者綜合癥”,與導師、同學多交流溝通,研究生導師、同學都是寶貴的資源。
第二章提供了一些語言學領域的背景知識,從語言學寫作類型到此領域的學習方式。寫作類型主要有學期論文、研討會報告、評論、碩士論文、前期論文、開題報告、論文計劃、文獻綜述、會議論文、摘要會議、論文、書評、學術商榷、期刊論文、專著等。作者還提出研究生可以采用與導師、同學合作研究的方法,利用“頭腦風暴”取得進步。對于語言學的研究方法,作者強調在語言學的入門課程中,第一個原則便是,“描述,不要規(guī)定”,這指的是語言學家對描述、分析和解釋語言數據很感興趣,而不是去規(guī)定一個說話的正確方法。作者還提供了一些語言學的資源網址和書目,讓學生對研究領域有充分的了解。
第三章和第四章專門介紹了語言學論文寫作的核心技巧。對于如何選題,作者給出了幾點有益的建議:閱讀舊的學術期刊,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即舊論點+新的理論框架、新的數據、新的受試或數據設計?;蛲ㄟ^閱讀對文章進行評論,尋找矛盾之處,也可以從一系列數據中尋找論題,或者通過與同學或導師進行問題頭腦風暴,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論文所涉及的領域是什么(句法學,形態(tài)學,語音學,……)?基本的研究問題和話題是什么?研究的理論是什么?研究的語言是什么?數據是否已經收集了,如沒有,收集數據會有哪些步驟?是否有前人對此話題進行研究?如果有,是誰在何時、何地進行的研究?前人對此話題的看法是什么?他們對此做過哪些分析?前人所做的研究是否和你用的是相同的還是不同的理論體系?在以前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要研究的問題中是否還包含其它的小問題?
背景調查也是選題開始的重要步驟,要閱讀有關選題的相關資料,梳理前人的觀點及其研究過程等。作者根據自己的經驗指出,瀏覽專著后的參考書目,如果有些著作的名字在許多專著的“參考書目”欄中重復出現(xiàn),這就表示該著作是你所研究課題中的主要研究文獻。作者同時也給出了一些參考書目。
選題定下來之后,就要進行研究設計,作者列出了科學的步驟:選擇問題、研究問題、提出假設、清楚實驗步驟、測試假設、組織數據、下結論、結論討論。其中結論討論部分,作者專門指出,論證的步驟包括陳述具體觀點(你的論點是否與別人的論點相互矛盾?)、確保數據能支撐論點(在此步驟中,你也可以引用其他作者的語言、數據等等。)、簡潔闡明論據如何與論點相關。保證不要重復論據,論點也要固定。在此,作者也提出了幾個研究生寫作需要避免的錯誤:不要混淆做論證與進行爭論這兩種概念;不要一味列出數據,而不解釋這些數據為什么支撐你的論點;不要與假想的對手進行爭論;不要回避問題,盡量避免使用“我認為”“好像是”“似乎是”“也許是”“可能”等等。學會論證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作者寫道:通過閱讀大量的語言學專著,觀察作者如何為其論點進行論證,可以幫助研究生學會論證。
同時在寫作過程中,研究生要學會尊重他人的作品,用英文寫作還要注意不能有性別歧視。作者強調不能抄襲,但可以對原作進行適當的改寫,在改寫中,必須標出原作者,而且不能模仿原作的結構,對原詞的引用也用引號標注出來。
第四章介紹了一些寫語言學論文的技巧:如何組織論文,如何寫定量研究,如何舉例等等。組織論文可以借鑒同你研究相似的論文,標注章節(jié),章節(jié)部分的小標題應謹慎選取,要表現(xiàn)研究問題的內容。對于非定量研究論文,寫引言部分,要清楚地提出問題和解決辦法,包括文章的總體脈絡。寫總結部分時,要避免重復前文的原話,避免在結論中加入新的信息。
而對于如何寫定量研究論文,作者給出了以下步驟:(1)研究設計,仔細考慮每個步驟;(2)測試,是進行更大實驗的第一步,可以用來找出實驗設計的缺陷;(3)實驗或調查;(4)分析數據(5)寫成。定量研究論文不同于非定量研究論文,引言部分不公布結果,不用介紹論文的總體脈絡,但是要包含相關文獻的綜述;方法論內容都是關于實驗的過程,描述需要非常細致;結果部分展示數據之前,應當先討論得出數據的方法;討論要清晰地闡述你的結論肯定還是推翻了你的假設,討論研究中的不足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給予正面的肯定,至少你要說這樣的缺點可以指導今后的實驗。
作者還在第四章結尾部分舉例說明了語言學畢業(yè)生寫作中十個反復出現(xiàn)的問題:過度冗詞、閃爍其詞、描述發(fā)現(xiàn)歷程、用簡寫形式、引用教科書、用逗號過度、亂用指示和指示物、事后添加、句子與例句分離、用假設。
第五章討論了一些有助于寫作的技能。首先,要找個舒適的工作地點;其次,學會組織論文結構,可以借助寫作小組或者導師的幫助;然后,寫論文開頭,可先寫提綱,寫出所能想到的東西,按照邏輯順序整理,再不斷完善提綱,開始一小段一小段地寫作。用“一只鳥接著一只鳥”的辦法,分解任務,一次完成一個小部分。作者還給出了一個好的學術寫作習慣,就是建立草稿團或者寫作伙伴團體,把草稿拿給他們看,征求評論,接受批評,認真對待來自朋友、導師、期刊編輯等的評論,不斷修改。
第六章作者建議研究生要參加學術會議,關注研究的最新進展。作者個人建議參加一些小的會議,這樣的話壓力可能會小一點。提交摘要之前,最好論文已經寫成。摘要須清楚地陳述問題,然后再清晰明了地就解決方法提出假設,列出能表明觀點的數據。摘要內容要盡量清晰地展示你的學術貢獻。必須對存在的問題提供一個解決方案,對你的數據進行描述。一旦摘要完成,在提交前一定要找?guī)讉€人讀讀。摘要和論文一樣,需要打幾遍草稿。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你的同事和你的導師給評閱一下。最后要準時發(fā)送,很多會議不接受遲來的文章。提交摘要還要注意以下三點:不能提交已經出版的或是準備要出版的論文摘要;避免把相同的摘要提交到不同的會議;大多數會議只允許每個人交一篇摘要。接到會議通知后,就要準備講稿,講稿必須包含足夠的信息使演講通俗易懂,講稿需要與演講的順序保持一致。講稿要包括個人信息、例子(及使用的縮略詞)、任務、數據以及表格。可將主要觀點提煉出來做標題。在講稿中要包含所有的或大部分的參考書目。演講時,最好隨身帶著紙和筆,以便你可以記下人們的問題和評論。同時要注意禮儀,你要做演講的整個會議,你都應該參加。到你演講時才來,演講完就走,這對其他演講者來說很沒禮貌。
第七章是資助和發(fā)表你的研究成果,包括申請項目、發(fā)表期刊文章、發(fā)表會議論文、書評。作者列出了七大項目申請的致命錯誤:理論的缺陷、在理論和實驗之間無清晰關系、方法論上的缺陷和模糊性、和過去的和相關的研究沒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對這個領域的重要性的缺乏、數據分析不恰當或都不清晰、建議太多或者建議太少。在發(fā)表期刊文章過程中,也有不少注意事項,如投稿前要花時間修改論文、選擇合適的期刊、留意所投刊物的投稿須知、切勿一稿多投等。
第八、九章介紹了研究生學業(yè)的最后階段:如何寫畢業(yè)論文和找工作。畢業(yè)論文寫作要合理安排時間,做周計劃甚至每日計劃,與導師保持定期聯(lián)系,論文答辯可以提前排練,以緩解緊張情緒。準備答辯時,要組織好自己的語言,準備一份簡練專業(yè)的講義,或者是做幻燈片展示,記住論文的內容,準備一切可能被提到的問題。
在第九章求職過程中,作者專門就簡歷制作提出了幾點建議,應聘工作越來越看重科研、教學和服務這三個方面,因此要盡量豐富地展現(xiàn)自己的經歷。但是作者提醒,在北美找工作,不要把你的照片放在簡歷上,簡歷中也不要包含你的生日﹑婚姻狀況﹑生活情況(例如你的出生﹑生長地﹑上高中的地方)。簡歷中不能包含個人信息。實際上,美國法律嚴禁雇主詢問員工的個人生活狀況,因此,建議你不要主動透漏那些信息。
最后,作者指出一共有兩條經驗,首先,沒有固定的經驗模式,對于在特定的場合該做哪些事以及怎樣做這樣的問題,不同的人可能給你不同的建議,這就需要你自己判斷了。再一點是,一定要不斷的詢問詢問再詢問。成功的關鍵是獲取你想要的信息。一旦掌握了上述所說,你便能應對任何事情了。
本書涉及了研究生學習的全過程,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書中的建議也是作者自己的學術體驗和教學經驗積累。研究生的學習不僅包括知識的獲得,還有學術習慣的培養(yǎng)和學術精神的修煉,有了一份執(zhí)著嚴謹的治學精神和認真探索的態(tài)度,加上深厚的知識積累和寬闊的學術視野,以及寫作的技巧,相信青年學者會更健康地成長。
北美的學術環(huán)境與我國的學術環(huán)境有所不同,但是在治學理念上是相通的,研究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判斷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都是近年來熱門討論的話題,書中給出的與導師定期聯(lián)系、建立寫作伙伴、草稿團、頭腦風暴、開展合作研究等團體式的研究方式給我們以啟迪,這種啟發(fā)式、討論式的研究活動可以激發(fā)研究生的學習熱情,活躍思維,開闊眼界。另外,作者所給出的做好每日計劃、把任務化整為零式的寫作方法,也能夠讓人學會自主學習,培養(yǎng)研究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書中的好建議不一一列舉,對語言學研究有興趣的碩士生、博士生都可以從中找到適合的建議。
本書的譯者為曲阜師范大學的副教授徐欣博士和王斌博士,徐欣是英語專業(yè),王斌是中文專業(yè),兩人的合作珠聯(lián)璧合,成就了這本書的翻譯,翻譯語言忠實、通順,雖然是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的學習指導書,但書中所提供的寶貴意見受眾很廣,各個層次的研究生都可以從中受益。
[1]許麗芹,杜華良.培養(yǎng)研究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教學體系研究[J].南昌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2002(3):49-61.
[2]孟建鋼,陳穎.對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再思考[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9):55-58.
[3]羅暉.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調查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7):62-66.
[4]劉金明.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學術寫作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0): 88-90.
[5]張國耀.外語學科研究生如何做研究——以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翻譯方向為例[J].貴陽學院學報 ,2011(4):78-80.
[6]龍啟艷.新時期新設碩士點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以廣東商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為例[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 2012(3):80-81.
[7]李寧.英語語言文學研究生課程體系的建設——以河北聯(lián)合大學外國語學院為例[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3):144-147.
[8]章宜華.知識經濟背景下學術型研究生的定位與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以外國語言文學專業(yè)為例[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4(5):104-108.
[9]王雪梅.外語類院校英語專業(yè)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現(xiàn)狀調研[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2):18-24.
[10]Monica Macaulay.如何在語言中生存:研究生學習指導(Surviving Linguistics: A Guide for Graduate Students.)[M].王斌,徐欣譯.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魯海菊]
The Growth and Guidance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America—A Review of Surviving Linguistics: A Guide for Graduate Students
LIU Li-xiang, LIN Fang
(College of Forign Language, Jimei University, Fujian Xiamen 361021 ,China)
Graduates majoring in Linguistics often face the challenges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 cultivation of academic ability and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In the U.S. graduate education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critical thinking, making independent judgments and cultivating a sincere attitude towards academic studies. Meanwhile, it encourages group work, brain storming. This kind of academic discussion is worth spreading. Surviving Linguistics: A Guide for Graduate Students, published in 2011,is a book written by professor Monica Macaulay. The author summarized her own experiences in teaching graduate students and shared some of her precious suggestions catering to the need of graduate students who are often troubled psychologically and methodologically. She also shared some valuable writing skills with us, such as dividing the whole writing task into manageable pieces, making daily plans, talking with your writing partner and revising your writing. These experiences cast a light on the cultivation of American graduate educ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might be used in the Chinese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Linguistics; Learning guidance; Graduate education
G643
A
1008-9128(2017)01-0106-03
10.13963/j.cnki.hhuxb.2017.01.030
2016-07-22
教育部青年項目:基于語料庫的譯文多維評估體系——以《四書》英譯本為例(15YJC740111),集美大學:翻譯過程的實證研究(Q201307);集美大學能源與動力自動化研究所潘金龍基金:雙語詞典詞目詞價值理論構建與差值翻譯研究(ZC2014015);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項目:計算機輔助翻譯教育與學生翻譯能力培養(yǎng)(H201453)
劉立香(1981-),女,山東無棣人,碩士生導師,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譯研究、雙語詞典、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