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民,馮偉明,田瑞鈞,吳穎儀
(佛山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廣東 佛山 528145)
火龍果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孢目炭疽菌屬(Colletotrichum)的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病害,感病初期莖組織病變產(chǎn)生大量紅褐色病斑,后期病斑擴大相互愈合形成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狀連片病斑,逐漸變?yōu)辄S色或褐色,病斑中間顏色較深,邊緣呈半透明的蠟質(zhì)層突起,產(chǎn)生水漬狀暈圈,整個病斑突起于表皮[1-4]。
火龍果(Hylocereus undulatus)因其果實肉質(zhì)鮮滑可口,具有保健、養(yǎng)生功效而深受市民喜愛[5-7]。在我國引進初期,由于有較厚的蠟質(zhì)層,病害較少[5]。而近年來在南方地區(qū)的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迅速推廣,連片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經(jīng)濟效益顯著。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營養(yǎng)需求規(guī)律針對性不強、栽培管理措施不到位,導致近幾年火龍果病害迅速蔓延,包括腐爛?。?]、莖腐?。?0]、炭疽?。?,3-4]、軟腐病、瘡痂病、潰瘍?。?1-12]等多種病害,再加上肉質(zhì)莖具有較厚的蠟質(zhì)層給防治工作帶來較大困難,造成種植戶較大經(jīng)濟損失。針對這種情況,為研制對火龍果炭疽病有較好防治效果的藥劑,解決火龍果在田間生產(chǎn)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我們于2016年開始對火龍果炭疽病進行藥效試驗。
試驗在佛山市三水區(qū)南山鎮(zhèn)佛山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火龍果果園進行。試驗地處于廣東中部(23°32′N,112°51′E),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qū),雨熱同季,年平均雨量為1 681.2 mm,年平均氣溫22.5℃,平均相對濕度70%,平均日照時數(shù)5.6 h[13]。土壤為粘質(zhì)壤土,呈弱堿性,試驗地塊地勢平整,通風透光性良好。
供試藥劑:50%咪鮮胺可濕性粉劑(拜耳作物科學公司);70%噁霉靈可溶粉劑(京博農(nóng)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先正達(蘇州)作物保護有限公司〕;250 g/L嘧菌酯懸浮劑〔先正達(蘇州)作物保護有限公司〕;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有效活菌≥2億/mL微生物菌劑(韓國生物株式會社);3.0%氨基寡糖素水劑(北京三浦百草綠色植物制劑有限公司);45%石硫合劑結(jié)晶(湖北太極生化有限公司);波爾多液(自配,CuSO4∶CaO∶H2O為1∶1∶100)。
供試品種為4年生紅皮紅肉型火龍果,以水泥柱為支撐的柱式栽培,柱高1.5 m,每柱2 m×2.5 m。
本次試驗共選擇5個化學殺菌劑、2個生物殺菌劑、2個無機殺菌劑,其中處理Ⅰ為50%咪鮮胺可濕性粉劑1 500倍、處理Ⅱ為70%霉靈可溶粉劑2 000倍、處理Ⅲ為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處理Ⅳ為250 g/L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處理Ⅴ為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 200倍、處理Ⅵ為有效活菌≥2億/mL微生物菌劑600倍、處理Ⅶ為3.0%氨基寡糖素水劑600倍、處理Ⅷ為45%石硫合劑結(jié)晶300倍,上述8種試驗藥劑分別以廠家推薦濃度為標準作為各處理的施藥濃度,處理Ⅸ為波爾多液CuSO4∶CaO∶H2O按1∶1∶100配比,以清水作對照,低距離均勻?qū)驶瘕埞l噴霧,以藥液噴濕均勻覆蓋肉質(zhì)莖又沒有藥液滴落為標準,不漏噴,不重噴。選擇適宜的天氣進行藥前火龍果病情指數(shù)調(diào)查,調(diào)查完成后即開始進行第1次噴藥,以后每隔10 d噴施1 次,連續(xù)噴3次。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重復2株,選擇長勢、大小一致的火龍果樹,隨機區(qū)組排列。
安全性調(diào)查:每次施藥后連續(xù)觀察試驗植株是否產(chǎn)生藥害,并作好記錄。
防效調(diào)查:按東、西、南、北、中5個方位掛牌標記1條當年生肉質(zhì)莖,調(diào)查每處理標記莖段的病害情況。第1次噴藥前調(diào)查病情指數(shù),并分別于第1、2、3次噴藥后10 d按試驗確定的病害分級標準調(diào)查肉質(zhì)莖的病情指數(shù),計算防治效果,比較不同藥劑處理后的火龍果炭疽病防治效果差異顯著性情況。
病害分級標準:0級,肉質(zhì)莖無病斑;1級,肉質(zhì)莖病斑數(shù)1~10個/10 cm;2級,肉質(zhì)莖病斑數(shù)11~20個/10 cm;3級,肉質(zhì)莖病斑數(shù)21~30個/10 cm;4級,肉質(zhì)莖病斑數(shù)31~40個/10 cm;5級,肉質(zhì)莖病斑數(shù)>40個/10 cm。
調(diào)查結(jié)果用SPSS 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鄧肯氏新復極差檢驗法(DMRT法)檢驗不同處理間火龍果炭疽病防治效果的差異顯著性。
通過每次噴藥后對火龍果植株生長情況的連續(xù)觀察,所有處理的火龍果肉質(zhì)莖均未出現(xiàn)藥害,對火龍果果樹安全。但是由于最后1次施藥時間接近火龍果的花期,施藥時有部分花蕾出現(xiàn),45%石硫合劑結(jié)晶和波爾多液處理的試驗小區(qū)出現(xiàn)了火龍果花蕾長出后又脫落現(xiàn)象,減少了火龍果初次花的花量,進而對第1批次火龍果的產(chǎn)量造成比較大的影響,第2批花后無明顯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幾種藥劑在試驗濃度下對火龍果炭疽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第1次施藥后10 d各供試藥劑的防治效果從高到低分別為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71.46%、50%咪鮮胺可濕性粉劑1 500倍 57.08% 、CuSO4∶CaO∶H2O 為 1∶1∶100的波爾多液42.70%、70%霉靈可溶粉劑2 000倍28.54%、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 200倍28.54%、有效活菌≥2億/mL微生物菌劑600倍28.54%、3.0%氨基寡糖素水劑600倍28.54%、250 g/L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14.16%、45%石硫合劑結(jié)晶300倍14.16%,其中經(jīng)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處理的試驗小區(qū)防治效果最好,與處理Ⅳ、處理Ⅷ差異顯著。第2次施藥后10 d各供試藥劑的防治效果從高到低分別為50%咪鮮胺可濕性粉劑1 500倍83.38%、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83.38%、CuSO4∶CaO∶H2O為1∶1∶100的波爾多液66.63%、70%霉靈可溶粉劑2 000倍50.00%、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 200倍33.38%、有效活菌≥2億/mL微生物菌劑600倍33.38%、3.0%氨基寡糖素水劑600倍33.38%、250 g/L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16.63%、45%石硫合劑結(jié)晶300倍16.63%,其中經(jīng)50%咪鮮胺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處理的試驗小區(qū)防治效果最好,除與處理Ⅸ無顯著差異外與其他處理均達到極顯著差異,各處理的防治效果較第1次施藥后10 d都有一定的提高。第3次施藥后10 d各供試藥劑的防治效果從高到低分別為50%咪鮮胺可濕性粉劑1 500倍77.83%、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77.75%、CuSO4∶CaO∶H2O為1∶1∶100的波爾多液66.67%、70%霉靈可溶粉劑2 000倍55.58%、3.0%氨基寡糖素水劑600倍55.58%、45%石硫合劑結(jié)晶300倍55.58%、有效活菌≥2億/mL微生物菌劑600倍44.50%、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 1 200倍33.33%、250 g/L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22.17%,此時,雖然經(jīng)過50%咪鮮胺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處理的試驗小區(qū)防治效果較第2次施藥后10 d的防治效果有所下降但依然最好,除處理Ⅸ外與其他處理均達到極顯著差異。
從表1可以看出,各處理在第2次施藥后10 d防治效果較第1次藥后的防治效果都有一定的提升,說明所有試驗藥劑在連續(xù)使用2次防治火龍果炭疽病都有一定的效果。連續(xù)3次施藥后較第1次藥后的防治效果提升比較明顯,但是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 200倍液處理的試驗小區(qū)較第2次施藥后10 d的防治效果有所下降,這可能與第2次施藥后10 d調(diào)查時因剛下過雨,火龍果肉質(zhì)莖上的雨水末完全蒸發(fā),對照試驗小區(qū)的病斑增長較多較大調(diào)查時容易發(fā)現(xiàn),而各藥劑處理的病斑增長較少較小部分被雨水覆蓋忽略,導致第2次施藥后10 d的防治效果偏高。其中石硫合劑第3次施藥后的防治效果較第2次的防治效果提升明顯,而CuSO4∶CaO∶H2O為1∶1∶100的波爾多液在防治效果上提升較早而且防治效果稍高,這可能是部分未完全與CuSO4反應CaO顆粒更容易附著在火龍果肉質(zhì)莖上有關(guān)。
表1 不同殺菌劑對火龍果炭疽病的田間防治效果
火龍果炭疽病是目前火龍果樹上的幾大病害之一,給火龍果生產(chǎn)帶來極大危害,其防治也是生產(chǎn)上的重點。通過對火龍果炭疽病的田間藥效試驗結(jié)果看出,在供試的9種殺菌劑中,防效最好的是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50%咪鮮胺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3次施藥后防治效果達到77%以上,其次是CuSO4∶CaO∶H2O為1∶1∶100的波爾多液,雖然開始施藥時防治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通過3次施藥后,其防效達到66.67%,與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50%咪鮮胺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處理的試驗小區(qū)在防治效果上無顯著差異,與多數(shù)此次試驗所用的其他藥劑處理的試驗小區(qū)在防效上有顯著差異,防效最差的是250 g/L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3次施藥后最終防效只有22.17%。因此在生產(chǎn)上建議采用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50%咪鮮胺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交替使用,在非火龍果開花結(jié)果期,可以使用CuSO4∶CaO∶H2O為1∶1∶100的波爾多液和石硫合劑進行定期清園防治處理。
石硫合劑是一種無機硫制劑,主要成分為多硫化鈣,具有較強的堿性,為強腐蝕性殺蟲和殺菌、殺螨劑,石硫合劑藥液噴灑到植物表面后發(fā)生化學變化,形成硫磺沉淀,釋放出少量硫化氰,從而發(fā)揮滅菌、殺蟲和保護植物的功能[14];波爾多液是一種無機銅制劑,主要成分為堿式硫酸銅〔CuSO4·3Cu(OH)2〕,波爾多液藥液噴灑到植物表面后能黏附在植物體表,形成一層保護膜,不易被雨水沖刷掉,其有效成分堿式硫酸銅逐漸釋放出銅離子殺菌,可有效地阻止孢子芽,從而防止病菌侵染,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15-16]。在本次試驗中,3、4月份正處雨季,土壤潮濕很多蝸牛都爬到火龍果的肉質(zhì)莖上啃食新生長的嫩芽、嫩莖,蝸牛為害火龍果樹一方面造成火龍果的營養(yǎng)生長點生長受阻,另一方面即使在中部啃食,蝸??惺巢课辉谝院笠矔l(fā)展為灰色的傷口,使原本有限的可供火龍果光合作用的表面積大大減少,影響整個植株的生長及后面的開花結(jié)果。使用波爾多液處理的試驗小區(qū)與其他試驗小區(qū)相比,蝸牛減少量可以達到95%以上,這可能與波爾多液中的 CuSO4[17]、CaO[18]或 CuSO4·3Cu(OH)2有關(guān)。但由于火龍果的花對石硫合劑、波爾多液較為敏感,因此在火龍果的生產(chǎn)上應該慎用,特別在生殖生長階段應該停止使用,冬季清園時可適量噴施。
[1]鄭偉,王彬,彭麗娟,等. 火龍果炭疽病病原鑒定與ITS序列分析[J]. 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14,27(5):1970-1973.
[2]韋茜,蔡永強,陳家龍,等. 火龍果炭疽病藥效篩選試驗[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35(10):2999-3000.
[3]朱迎迎,李敏,高兆銀,等. 火龍果炭疽病病原菌的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J]. 南方農(nóng)業(yè)學報,2016,47(1):59-66.
[4]陳圓,嚴婉榮,趙志祥,等,海南省火龍果炭疽菌病病原鑒定及有效藥劑篩選[J].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7,36(2);638-643.
[5]李興華. 21世紀保健食品一火龍果[J]. 云南農(nóng)業(yè),2001(7):14.
[6]Normala H,Mardhiah H. Deter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ntioxidative activity in red dragon fruit(Hylocereus undatus)and green kiwi fruit(Actinidia deliciosa)[J]. Ame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10,7(11):1432-1438.
[7]Yen-Ming Wong,Lee-Fong Siow. Effects of heat,pH,antioxidant,agitation and light on betacyanin stability using red-fleshed dragon fruit(Hylocereus polyrhizus)juice and concentrate as models[J]. J Food Sci Technol ,2015,52(5):3086–3092.
[8]鄭偉,蔡永強,戴良英. 火龍果病蟲害的研究進展[J]. 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07,35(6):135-142.
[9]劉月廉,周娟,趙志慧,等. 廣東省火龍果腐爛病病原鑒定[J].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1,30(5):585-588.
[10]梁秋玲,韋健,李孝云,等. 火龍果莖腐病病原鑒定及室內(nèi)藥劑毒力測定[J]. 中國南方果樹,2011,40(1):9-12.
[11]袁誠林,張偉鋒,袁紅旭. 粵西地區(qū)火龍果病害調(diào)查初報及防治措施[J]. 中國南方果樹,2004,33(2):49-50.
[12]魏雅麗,張曉琳,林慶光,等. 一種火龍果病原真菌的分離鑒定與殺菌劑篩選[J]. 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3(1):45-50.
[13]羅云,炎利軍,朱建軍. 佛山近三十年氣候及災害性天氣變化特征//創(chuàng)新驅(qū)動發(fā)展 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C]. S13熱帶海洋氣象,2007.
[14]葛文華,趙玉娟,金昌豹,等. 石硫合劑實用新技術(shù)[J]. 陜西林業(yè)科技,2015(3):140-142.
[15]冷翔鵬,孫欣,房經(jīng)貴,等. 波爾多液作用機理及其在果樹生產(chǎn)上的應用與相應藥害研究進展[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2,40(2):97-99.
[16]劉賀祥,張連翔,張建林. 波爾多液的配制方法及使用[J]. 防護林科技,2013(1):96-102.
[17]關(guān)偉,張文忠,張金珠,等. 桃園蝸牛驅(qū)避防治試驗初探[J]. 北京農(nóng)學院學報,2011,26(4):18-20.
[18]陳艷麗,章金明,林文彩,等. 生石灰?guī)ξ伵5淖韪粜Ч囼灒跩]. 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5,56(10):160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