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蒙
1983年12月,約翰·托馬斯·喬格拉斯出生在一個富裕之家,這個家庭有著參軍入伍的光榮傳統(tǒng)。他的祖父約翰·喬格拉斯上校在二戰(zhàn)中受過兩次傷,并曾供職于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父親蒂莫西·喬格拉斯在美軍服役三年,之后接受空軍委員會任命,供職于一家醫(yī)學院。
蒂莫西2001年以上校軍銜退役,之后在北達拉斯一家乳腺影像診所做放射科醫(yī)生。蒂莫西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場,妻子瑪莎也跟他一樣。這個個子不高、一頭黑發(fā)的女人有一張照片,照片上她站在喬治·W·布什總統(tǒng)圖書館門口,一臉驕傲的樣子,這張照片也是她臉書的背景照片。
因為蒂莫西的軍事調任頻繁,喬格拉斯一家在約翰小時候經常搬家。4歲那年,約翰就進小學讀書,當時全家人都住在英格蘭。4歲的約翰在班上算是個小不點,他當時病怏怏的,長了一個良性腫瘤,還得了脆骨癥,而或許正是這種身體上的虛弱將他推向了宗教。11歲那年,他的腿又受了傷,為此他不得不輟學在家養(yǎng)傷。孤寂和絕望,讓約翰在這段空閑時間里開始對宗教產生了向往,很快他開始接觸希臘正教。
作為喬格拉斯家族的男性繼承人,約翰在家里享有特殊地位。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尤其是他根本不適合入伍從軍。他的身體始終瘦弱不堪,他的性情根本沒法適應軍事紀律。在因腿傷休學回家后,他對搞學術和服從世俗規(guī)則都沒有太多興趣。約翰的父親不斷試圖糾正他的行為,但都事與愿違。
跟很多小孩子一樣,約翰正在經歷成長叛逆期。他抽煙、酗酒甚至吸毒。他憎恨父親因為吸毒懲罰他,也痛恨美國政府管制吸毒。高中畢業(yè)后,他最大的樂趣就是吸食各種致幻劑。約翰的平時考試成績很糟糕,但高考得分卻比兩個姐姐還高。最終他被錄取到得州中部的布林大學去學習哲學,然后掛了一堆科。
也就是在大學讀書期間,關于伊斯蘭文化的課程讓約翰著迷。2001年感恩節(jié)前幾天,約翰在學校附近的清真寺正式皈依伊斯蘭教。他還起了個阿拉伯語名字“葉海亞”。
來自西方國家的“圣戰(zhàn)”分子投身宗教極端運動的方式各種各樣,但他們都有些某些特征。說到葉海亞的人生軌跡,簡直仿如給他私人訂制的一般。這個出身美國中上流社會的男人,浪費了人生的機遇和自身的才能,深知自己無法在父母乃至美國社會認可的領域出類拔萃、一展身手。在葉海亞身上,正是童年的遭遇讓他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宗教極端分子往往都是理性思維的左腦人群。曾有大學教授研究發(fā)現(xiàn),極端分子中大部分都是大學工科學生,這群人有些共同的心理特征。葉海亞小時候自學編程,他的電腦用的是Linux系統(tǒng),而非大家常用的windows或是蘋果操作系統(tǒng)。多年后,他變成極端分子后,曾在網上分享自己的C++代碼,用一種很極客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強硬立場:
if(1+1+1!=1 && 1==1)return true;else die()
翻譯過來就是:
如果你相信三位一體(1+1+1),那你就不是真正的一神論者;如果你相信真神合一(1==1),那么你就真不賴。否則你就去死吧。
2003年,葉海亞在一個婚戀網站上遇到了自己后來的妻子塔妮亞。塔妮亞1983年生于倫敦一個孟加拉裔英國家庭。這兩個從未見過面的年輕人有著驚人相似的人生軌跡。和葉海亞一樣,塔妮亞也長過良性腫瘤,而且也極其叛逆。塔妮亞的父母忙著讓一家人盡快躋身英國中產階級,也就不自覺地忽視了女兒在宗教方面的追逐和訴求。
塔妮亞長相俊俏,是個十足的小辣妹。然而她叛逆的方式又很特別。當父母建議她去跟男孩子約會時,她會反嗆道:“穆斯林女孩不約會?!彼輥啺l(fā)誓,除非結婚,否則不會有陌生男人知道自己的真實相貌。塔妮亞的夢中情人是2001年效力于塔利班的美國人約翰·沃克·林德。長到十幾歲時,塔妮亞開始穿長袍,她甚至幻想在長袍下面藏個炸彈。19歲那年,她嫁給了葉海亞。
這兩位是因為對極端主義的共同狂熱而愛上了彼此?!熬W戀”一個月后,葉海亞便飛往倫敦,于2003年3月15日見到了塔妮亞。三天后,兩人秘密結婚,之后前往得克薩斯。兩人定居在大學火車站附近,享受著逃離家庭后的自由。
2003年年底,葉海亞和塔妮亞去大馬士革度蜜月,兩人暗中與當?shù)貥O端武裝分子往來。當敘利亞政府情報人員向街坊鄰里打探這兩口子的信息時,夫妻倆又跑到別的地方去。
他們經常吵架。在“伊斯蘭國”組織建立前的十年里,葉海亞控制著塔妮亞的人生。在先前的人生中,葉海亞從未在社交生活中獲得滿足感,而塔妮亞成了他的第一位學生。他竭力控制著塔妮亞,塔妮亞則拼命克制自己對葉海亞的質疑和憂慮。
塔妮亞有輕微的閱讀障礙,葉海亞閱讀宗教文本的天賦令她信服。在任何她不贊同的觀點上,葉海亞都能給她一個難以辯駁的答案。塔妮亞認定葉海亞是真主賜給她的禮物,她也坦然接受自己在塵世的角色:為葉海亞服務,死后可以升入天國。她認可奴隸制、天啟錄、一夫多妻制和殺戮。她期待能出現(xiàn)七個男孩,變成圣戰(zhàn)士,一統(tǒng)七大洲。
在離開敘利亞回到倫敦之前,葉海亞追隨著一個約旦人阿布·伊薩,此人據說在上世紀80年代曾前往阿富汗抗擊蘇聯(lián)軍隊。1993年4月3日,伊薩的追隨者向他宣誓效忠,并決心建立一個“被遺忘的哈里發(fā)帝國”。
阿布·伊薩自稱為“哈里發(fā)”,并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統(tǒng)治著阿富汗庫納爾省的一小塊地方。他在這個地區(qū)推行了很多“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如今正在做的舉措。阿布·伊薩當時統(tǒng)治的區(qū)域不過幾個小鎮(zhèn),當?shù)匕⒏缓谷硕记撇黄鸢⒉肌ひ了_和他的支持者。1996年本·拉丹來到阿富汗,阿布·伊薩發(fā)信要求拉丹臣服于他,不過據記錄拉丹并沒有理會阿布·伊薩。
葉海亞的妻子塔妮亞和他們的三個孩子
上世紀90年代末,塔利班接管了庫納爾省,阿布·伊薩和他的支持者退回倫敦,葉海亞和塔妮亞也回到了他們第一次見面的地方。這段時間,葉海亞獲得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輔導阿布·伊薩的兒子學習黑客技術和軍事戰(zhàn)術。不過最終葉海亞還是因為和阿布·伊薩在宗教上的分歧而分道揚鑣。
2004年9月,葉海亞和塔妮亞返回美國?;貒蠓蚱薅艘恢笨恐~海亞的父母供養(yǎng),夫婦倆短暫定居在加州托倫斯。葉海亞當時想找個阿訇的工作,然而他的極端主義傾向讓他根本找不到這樣的工作。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