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霜
(青海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西寧 810008)
論宋祁詩中的“霜”意象
劉 霜
(青海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西寧 810008)
“霜”是自然界的一種特殊事物,也是古代詩歌的常見意象之一。其含義豐富多樣但多蕭索。著者發(fā)現(xiàn)宋祁在詩中多使用“霜”意象,并試從這一現(xiàn)象入手,分析其原因。使用心理研究法,對宋祁詩歌原文和《宋祁年譜》、《宋史》、筆記小說等相關材料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這與宋祁自小多病失親、成年后仕途坎坷經(jīng)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同時也與他和兄長宋庠之間復雜糾結的兄弟情義暗合。
宋祁;“霜”意象;多病失親;仕途坎坷;兄弟情義
“霜”是自然界的一種特殊事物,是空氣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發(fā)熱量(溫度在0。C以下)而凝華在其上的結晶。也是古代詩歌的常見意象之一。霜至則秋來,萬物蕭瑟,故《釋名》解釋其本義:“喪也,其氣慘毒,物皆喪也?!盵1]69李昉.太平御覽[M].北京:中華書局,1960:69. 文學史上,人們常將“紅杏尚書”宋祁與“太平宰相”晏殊相提并論,因為此二人,年齡差距僅差八歲,幾乎處于同一時期;性情又極為相似,都好豪奢宴飲、以放曠自喜;為學態(tài)度上皆主張苦學,又不自貴其文。可以說,元獻、景文文學創(chuàng)作極為類似,并多以“怡性情、娛僚賓”為主旨,筆調(diào)清婉雅麗,多夸詠良辰美景,吟誦閑適生活。有趣的是,如此相似二人,卻在使用“霜”這一特殊意象時,有著極大的不同,晏殊詩歌僅使用“霜”意象一次,然宋祁詩歌卻多達七十余次。文章論者試從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與心理情感出發(fā),分析宋祁詩歌多使用“霜”意象的原因。
宋祁自少多病,其《祈福醮文》言:“臣稟生岸愚,少小多病?!薄洞宏滩◇w少悰退臥北齋有寄》也有:“少有負薪疾,早成憔悴姿”[2]2378宋祁.宋祁詩[M]//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傅璇琮,等.全宋詩:第四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2378. 之句。納蘭容若曾有詞云:“自古多情原多病。”一個人身體情況或多或少總會影響到人的心理狀況,而自小體弱多病,至少會使人在心理上對大自然物候的變化異常敏感。特別是秋冬寒冷季節(jié)及風雨天氣的到來,總會令多病的宋祁在他人還未察覺時,已經(jīng)感受到了體弱的痛苦。因此,心靈的敏感及體弱的痛苦,令無論是少年時代還是成年后的宋祁都極為關注秋冬季節(jié),令其在詩歌中總是有意無意抒寫秋冬之日,而“霜”作為秋天的典型景物之一,自然而然頻繁出現(xiàn)在宋祁詩歌中。
《淮南子》云:“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盵1]69《詩經(jīng)》也云:“九月素霜?!盵1]69宋祁詩歌中的《殘秋霽景》《霜宇》等詩歌都是描繪秋景的典型詩歌,《殘秋霽景》中的“霜旻初畢雨,日氣上熹微”[3]2376、《霜宇》中的“霜宇澹秋光,崢嶸歇歲芳”[3]2418、《了凈天竺寺》中的“曉原霜重俊鷹肥,一襲歸風路不迷”[3]2492,都是以“霜”這一特有景物,突出秋日的季節(jié)特征。對于敏感傷痛,常年病痛的宋祁而言,秋冬日的季節(jié)特征更顯現(xiàn)于寒冷之上,而這也與“霜”意象本屬特征“白色”和詩人的志趣特征“峻潔”相契合?!段褰?jīng)通義》曰:“寒氣凝以為霜,霜從地升也?!盵1]69秋日轉(zhuǎn)涼,“霜降”之后,則令人倍感冰涼寒冷。宋祁詩歌如《和三司晏尚書秋飲》《和晏公園丘詩》《驚鳥》等皆以“霜”意象來襯托寒冷之感。在《和三司晏尚書秋飲》中的“霜繁天白雁行單,灌莽梢梢矗早寒”[3]2557,宋祁就描寫了一幅“繁霜滿天,孤雁單飛,灌叢樹木葉落盡,獨枝矗立”的晚秋之景。古代詩歌中“霜”“月”并舉,更能突出寒冷之感。宋祁極喜用此法,《和晏公園丘詩》“七萃禁戈攢月冷,萬侯朝壁照霜空”[3]2435、《驚鳥》“遠夢回時路已迷,三更霜月倚樓西”,前者“月冷”與“霜空”相對,各顯荒寒,后者“霜月”合成一種物象,使全詩更具一種夜間寒意凜然,詩人孤單寂寞的感覺。
本來身體孱弱,令人嘆惋,可悲的是宋祁還命運多舛,“十有多歲,慈母見損。年甫及冠,又失父蔭?!盵2]551兩宋生母鐘氏早逝,其父另續(xù)朱氏。后,宋父病逝于江州司里參軍任上。早年失孤的遭遇不僅讓宋庠、宋祁兩兄弟的生活陷入貧寒的境地,也加重了弟弟宋祁敏感的心理。父親死后,宋庠、宋祁兄弟一起隨朱氏移居安陸外祖父家,依附朱氏就學于安陸。宋王得臣《塵史》載:“宋元憲,繼母乃吾里朱氏也,與仲氏景文以未第,因依外門,就學安陸。”[3]王得臣.麈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 由此看出,宋氏兩兄弟與朱氏關系還算親厚。然生身母親的早逝,對于宋祁而言,總是一個無法企及的傷痛。至弱冠之年,宋祁還未曾立家立業(yè),慈父卻已見背。宋祁與父親感情深厚,父“聞誦諸經(jīng)及梁《昭明文選》,以教授諸子”。“甫冠而孤,未堪多難。”[2]551《授待制謝兩府啟》所云:“枯薄早孤,學勤晚就。”在少年時多病的身體無疑已成為宋祁敏感傷痛心理形成的誘因。而失去雙親之痛,更加催化了宋祁敏感傷痛心理的形成,令總銜怙恃之憂的宋祁對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更為關注。于是,有霜之日的秋冬蕭蕭之景成為宋祁詩歌的??停纭端统V蓐惿虒W士》中的“紅梨秋老石渠霜,并欲蕭蕭伴祖觴”、《送屯田張員外》中的“飛霜逐凋節(jié),歲月忽已闌”[3]2345、《西齋秋晚》中的“霜華零暮節(jié),日氣淡長穹”[3]2421等詩歌中的“霜”意象都是突出秋至的蕭瑟之感。至于《塞垣》中的“鏖霜奔金戟,攢月駛飛鋌”[3]2338、《古意》“淮南苦憀粟,九月繁霜飛”[3]2345、《木芙蓉》“情知邊地霜風惡,不肯將花剩半秋”[3]2571等詩歌中的“霜”意象已不僅僅是表現(xiàn)蕭條之景,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秋冬之時的殺伐之感,苦寒之氣,突出的是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
古往今來,在詩歌里,“霜”不僅有上文所言的自然特征,還往往與嘆老早衰相聯(lián)系?!墩f文》曰:“皚,霜雪之白者。”[1]69霜乃白色,古人常以“霜”指白色,古人常將“霜”與“鬢”“發(fā)”等連用,指鬢發(fā)斑白,年事已高。宋祁內(nèi)心敏感,身體孱弱,常謂年事已高之事。如其《贈文雅大士》中的“高臘含髭霜,棲閑寄寶坊”[3]2377,《贈通教大士善升》中的“香浮經(jīng)葉暗,霜點含髭斑”[3]2537。又因“霜降日”一年一次,可以用來計算時間,于是“霜”又用來喻指歲月年華。宋祁體弱,比人易衰,更懼老病,于是其詩歌常有意無意感嘆時光飛逝,歲月易老。其贈友詩《喜連君錫過郡》,“皋壤星霜宴,纓瓖塵垢多”[3]2534句中的“星霜”就是年老的代稱,宋祁感慨年華不再,并敬告友人保重身體。其詩歌《玩晚菊》中的“自嫌霜白鬢,將插重裴徊”[3]2376、《夏日舊疢間發(fā)》中的“霜挫顛毛禿,云添眼膜昏”[3]2538、《有懷謝炳宗先輩》中的“凄霜刮野轉(zhuǎn)蓬干,永憶江湖旅鬢殘”[3]2499、《秋塘敗荷》中的“秋后漸稀霜后少,白頭黃葉兩相憐”[3]2575等,無一不是“霜”意象表達年老體衰、留戀往昔、嘆息白頭的之感。此外,古人認為霜由露凝結而成,蔡邕《月令章句》就云:“露凝為霜?!盵1]70《楚辭》曰:“秋既戒之以白露,冬又申之以嚴霜?!盵1]70其二者皆在早上太陽出現(xiàn)后消失,都具有極易消逝的特點,因而常連用,來表短促之意。宋祁因境遇、身體及心理狀況,常有病老之憂,死亡之懼。而這種懼死又不多見,常表現(xiàn)在挽詩里,借友人之死表達對生命短暫易逝的哀傷。其詩《素簡魯文公挽詞四首》中的“不圖霜露疾,奄忽喪元龜”[3]2387、《哀故文節(jié)公》中的“霜露才嬰疾,龍蛇已喪賢”[3]2390,就是宋祁用“霜露”來表達作者對友人忽然逝去的震驚與悲傷。
宋祁一生,雖仕途不乏有得意之時,但更多的卻是失意蹇澀,沉浮顛沛,并不似后人所想的“紅杏尚書”那般身居高位,令人稱羨。
宋祁的政治軍事才能一直都被低估與忽視,他的《上三冗三費疏》《上仁宗論河北根本在鎮(zhèn)、定》《論文帝不能用廉頗》《減邊兵議》等多篇軍事文章辭采飛揚、文思獨到、政治見解深刻。在宋祁的政治觀念里,他認為兵、財是國家事物中最重要的部分,治軍必須解決糧食問題,保證軍隊擁有充足的兵糧。而這些的先決條件是國庫豐足,運轉(zhuǎn)良好。而當時北宋朝廷因早年宋太祖趙匡胤的一系列的政治軍事政策,早露積貧積弱之頹勢,加之陜西用兵,朝廷軍用資金捉襟見肘,宋祁遂上奏宋仁宗《上三冗三費疏》。在這篇文章中,宋祁揭示了三冗(官冗、兵冗、僧冗)、三費(道場齋醮、京城寺觀、使相節(jié)度之費)的弊病。而其論切中時弊、指人心,集中體現(xiàn)了宋祁非同小可的政治軍事才華??梢哉f,比之后來青史留名的范仲淹、王安石,宋祁的政治軍事才能絲毫不差。宋祁的為官才能亦可稱道,近十年歷任數(shù)州父母官,清廉自持,深受百姓愛戴?!渡凼下勔姾箐洝份d:“不幸訃至成都,士民哭于其祠者數(shù)千人?!鄙鄄?邵氏聞見后錄:卷一九[M].北京:中華書局,1983:147. 更值得敬佩的是,宋祁一生為官,正直率真。他曾奉詔修撰《恭謝太廟記》與《藉田記》,直言“皇太后謁太廟使不可為后世法”,迫使頗有效法武則天野心的章獻太后取消了修撰《恭謝太廟記》一事。按其才華,本應入住兩府,官至宰輔。然其四入翰林,非但未入兩府,且仕途坎坷,數(shù)遭貶謫。慶歷元年(1041年),宋祁被貶壽州,后徙陳州?;实v元年,宋祁又因張貴妃事落職,被貶知州?;实v三年(1051年),出知毫州,此后宋祁調(diào)成德軍、定州、成都府、鄭州等州郡,經(jīng)歷近十年的州郡仕官生涯。
宋祁總為世人所不理解,宋仁宗提名宋祁知益州,宰相陳執(zhí)中就認為“益俗奢侈,宋喜宴游,恐非所宜?!奔蔚v元年(1056年),宋祁從益州還朝,尋除三司使。左司諫吳及謂宋祁在定州不治,縱容家人貸公使錢術千緡,在蜀奢侈過度。隨后,御史中丞包拯亦上諫其“多游宴”,遂知鄭州?!稏|軒筆錄》載:“嘉祐中,禁林諸公皆入二府。是時,包孝肅公拯為三司使,宋景文公祁守鄭州,二公風力名次最著人望,而不見用。京師諺語曰:‘拔隊為參政,成群作樞副。虧他包省公,悶殺宋尚書。’”[4]魏泰. 歷代史料筆記叢刊.東軒筆錄:卷十[M].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113. 用這種仕途的艱澀與失意,加劇了心靈的傷痛感悟,并反過來加劇了他對坎坷的仕途的悲觀。宋祁不得不借以詩歌來抒發(fā)感懷,表達仕途的失意。宋祁詩歌本已多充斥著惡劣自然環(huán)境的詩句,而“霜”意象不僅是惡劣自然環(huán)境的象征,也是惡劣政治環(huán)境的象征。賈島的《二南密旨》云“飄風、苦雨、霜雹、波濤,此比國令,又比佞臣也?!盵5]113賈島.二南密旨[M].北京:中華書局,1985:11. 京房《易傳》曰:“興兵妄誅,厥災不霜;圣賢遭害,其霜附木不下也?!庇谑撬纹钤姼柚械?“霜蓬根易動,籠鳥翅難開(《答京西提刑張司封次韻》)”[3]2400、“遒妍賦筆悲秋罷,寂寞衣囊被謗。勁節(jié)肯凋霜外葉,驚湍需畏岸前堆(《喜屯日凌員外至》)”[3]2464、“霜摧過江枳,鐘鉉避風禽。薄宦真蓬累,歸期問稿砧(《早濟江步》)”[3]2523中的“霜”意象都成為宋祁仕途坎坷,人生失意在詩作中的一種表達。宋祁不但不被同僚所理解,更令他傷感的是君主亦對他有所偏見。當有人向宋仁宗推薦宋祁可大用,宋仁宗不但云:“小者每上殿則廷臣更無一人是者”,并將其與兄長進行比較,褒長而貶幼。這種人生境遇讓宋祁無處訴說,于是“出守非嚴助,何年召郄萌。風催向陽藿,霜變度江橙(《感事寄子明中丞》)”[3]2535、“池鮫得雨鱗先動,霜隼乘風翅始開(《省判李度支碩相過敘別兼述感懷》)”[3]2471、“裂繻前誓風霜苦,早晚懷黃識漢侯(《思歸》)”[3]2490等都成為詩人懷才不遇,慘遭貶謫,寄望君主賞識的吶喊。
宋祁九歷州郡,常年奔波于回朝與“去國”之間,晚年更是經(jīng)歷近十年的外任,加之宋祁交友廣泛,其詩歌遂常年描繪羈旅行役,表達對仕途、旅途的恐懼與擔憂。前文所提,“霜”具有太陽出來后就消失的無影無蹤的特征,因此被看作是清晨的典型物象。古人奔波行路,為了能夠天黑之前住宿,人們多早行,可說是踏霜而行。而外出做官、升遷貶謫、赴試趕考是大部分文人墨客共同的經(jīng)歷,于是 “霜珂響征馬,星脂滑行輪”(《送行》)[3]2345是游子征人在外的共有感受之一。所以宋祁的贈別酬答之作,如《答郭仲微以予見注見慶之作》《答燕侍郎謝與端明李學士見過之什》之類皆用“霜”來表現(xiàn)“曉”“晨”的時間特征,“霜”還被用來襯托旅途的艱辛,一方面表達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與擔憂之情,另一方面表達對仕途浮沉、朝堂斗爭的畏懼與驚恐?!端偷钤簭埧罹〇|》中的“霜柏輕寒驚曙烏,使臺東道亞風”,[3]2505《送樞直梅學士守并州》中的“旆羽凌霜曉,袍花犯雪春”[3]2526皆為此類。另外,古代自然環(huán)境惡劣,路途遙遠,生死不知,而因背井離鄉(xiāng)的征途又常常給人帶來凄涼之感,故鄉(xiāng)之思。在征途,在異鄉(xiāng),秋冬的沿途所見之“霜”往往讓詩人懷有思鄉(xiāng)之愁。宋祁詩《和夏推官奉太夫人就養(yǎng)仲氏次韻》中的“霧舍嵩塵薄,霜程鞏樹疏。循陔傳詠切,匪夕佇歸歟”[3]2423,又以“霜程”烘托常年貶謫在外的宋祁詩人渴望回鄉(xiāng)的期盼。
宋祁一生,早年雙親過逝,家貧困頓?!恩媸贰份d:“宋元憲……與仲氏景文以未第……居貧。冬至,召同仁飲。元憲謂客曰:‘至節(jié),無以為具,獨有先人劍鞘上裹銀得一兩,粗以辦節(jié)?!盵4]28與其兄宋庠相依為命,宋庠身為兄長,時常照顧體弱的弟弟,以致二人感情極為深厚,在二人大量的應和詩中可見一斑。他二人時常追憶往昔,相互關懷。慶歷元年(1041年),外放的宋祁看著滿頭白發(fā)的自己,想到的是遠在他鄉(xiāng)且長自己兩歲的宋庠,遂寫下“軒冕問關路,風波蹭蹬身。兄今又過二,何術耐蕭辰”的詩句遙寄宋庠。宋庠《元憲集》也多有如《晚登東樓懷子京鎮(zhèn)陽二首》之詩。宋祁極其尊重宋庠,故其臨終一刻,留下遺囑,將兩名幼子托付給兄長宋庠,曰:“若等兄弟十四人,惟二儒兒未仕,以此托付莒公(宋庠)。”并云:“莒公在,若等不孤也?!倍酥H厚,故《宋史》有稱:“君子以為陳之家法,宋之友愛,有宋以來不多見也,嗚呼賢哉!”[6]11脫脫等.宋史:卷二百八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7:9599. 宋祁詩中常寫“霜”一意象,與宋庠之間的關系,亦有關聯(lián)。古人有九九重陽登高之說,而古代詩歌中,登高往往意味著避禍、祛病、求長壽,而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之后,九九重陽登高也包含著文人極目遠眺,思念親人的內(nèi)涵。“霜降日”為九月初四,與重陽日九月初九相距不遠,“霜”于是成為重陽日的典型物象之一。宋祁重陽詩歌往往與“霜”相聯(lián)系,如《九日食糕》“飆館輕霜拂曉袍,糗資花飲斗分曹”[3]2576、《重陽不見菊》中的“心知不作匆匆意,故欲凌寒報早霜”[3]2576,“霜”與“糕”“菊”共同營造出“九日”的特殊氛圍。而其詩歌如《閏九月九日登高有感》中的“隔霜云葉繞天愁,閏節(jié)重來讀舊游”[3]2498等則是以登高之題抒發(fā)對兄長宋庠的思念及憶昔念往的感慨。
但宋祁與兄長宋庠之間的情感并不是如此簡單的深厚,而包含著各種糾結矛盾的情感因素。初入仕途,即天圣二年( 1024年),宋庠宋祁同舉進士,“禮部奏祁為第一,庠第三。章獻太后不欲以弟先兄,乃擢庠第一,而置祁第十。”此事傳到民間,百姓雖以“二狀元”稱二宋,但史書記載第一與第十相差何止千萬,且二人此后仕途截然不同。宋祁素來恃才傲物,縱使通情達理,曉暢人論,但終究是意難平。此事令宋祁對宋庠的感情除了親厚之外,多了一份糾結。其后宋祁一生,除因張貴妃事及其子與張彥方游事遭貶外,每每失意,皆與兄長宋庠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在朝堂之上,旁人以“大小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故大宋身居要位,與政敵不免角斗過招,敗下陣來往往也累及宋祁。慶歷元年,呂夷簡以朋黨之名污宋庠,連及宋祁,祁先后被貶壽州、陳州。這是宋祁仕途生涯的第一次貶謫,此后宋祁大小貶謫連連不斷。若單如此也可。可惜宋祁與宋庠實則能夠一損俱損,卻不能一榮俱榮,反而要因各種原因因兄長而受到壓制。前文所提,因年幼于庠,狀元之位花落宋庠。且祁為人奢放疏通,而庠清約持重。故世人多重庠而輕祁。嘉祐元年(1056年),宋祁從益州還朝,尋除三司使。右司諫吳極言其不治,包拯則上諫曰:“祁多游宴,且其兄方執(zhí)政,不可任三司?!睉c歷五年,宰輔章得象向宋仁宗推薦宋祁接替因范仲淹離朝,而空出的參知政事一位,然宋仁宗沒有接受,據(jù)《曲洧舊聞》記載:“紹陵曰:‘大者可,小者每上殿則廷臣更無一人是者?!讯旃笙?,景文競以翰長終?!盵7]朱弁. 歷代史料筆記叢刊.曲洧舊聞[M].李裕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2:90. 可以說,終其一生,宋祁四入翰林卻始終不能入二府,雖與其風流豪肆的性格不無關系,但每每被人抬出兄長以為壓制,并與之相提并論,那么想必宋祁心中也會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嘆惋!宋祁死后,史書評其二人:“庠明練故實,文藻雖不逮祁,孤風雅操,過祁遠矣?!盵8]其實,若論政壇貢獻,宋祁激進辛辣的政策主張,比宋庠的一味圓滑處事有意義的多,可以說“遠過其兄?!比粡摹端问贰妨兴纹钊胨吴詡?,對兩宋二人的評價,可知當時世人貶祁、尊庠差別有多大。而一方面宋庠對宋祁照顧頗多,無論是處于何時何地的宋祁都在內(nèi)心倚仗宋庠,且宋祁熟讀儒家經(jīng)典,為人剛正耿直,理智上宋祁不能有所怨言,然宋祁一生浮浮沉沉,宋庠的存在卻是宋祁最終不能充分施展才能的根本原因,所以縱使二宋情感再深,祁未必不會心存芥蒂,且宋祁對宋庠的感情越深,愈讓宋祁對其具有更為復雜化的感情,于是宋祁在詩歌中便有意無意用到“霜”這一特殊物象。
“霜”意象含義是復雜且矛盾。一方面,有“霜”之日,萬物蕭條,但另一方面,“霜降”后卻萬物成熟,又有豐年喜慶之感,宋祁《慈圣閣秋橙結實上召宗臣同觀》詩就云“舜日晨烘霧,堯云夕護霜。”[3]2515一方面,“霜”代表著秋日的殺伐之氣,有逆臣奸邪之寓。但另一方面,人們又常常在詩歌中給“霜”以懲治邪惡的功能,宋祁的《獻外臺王御史》“濫陪坐諾已三年,始望霜威鉗弩前”[3]2446,即有此意。一方面,霜降之時,芳草凋落,但還有一些植物卻凌霜挺立,文人有時就用“霜”反襯“梅”“松”等植物不屈不饒的精神,以此表現(xiàn)人的氣節(jié)。故其《書齋前柏八株森植翠茂》中的“休夸冒霜雪,僅得守門閭”[3]2551、《西壁畫松》中的“數(shù)株森立寫堅,霜骨鱗膚千萬年”[3]2569等詩句都是詩人托物寓志的體現(xiàn)。內(nèi)心敏感、時懷傷痛的宋祁,總在有意無意間注意到秋冬蕭蕭的“霜”意象,而“霜”意象這種矛盾的特性恰好與宋祁內(nèi)心矛盾糾結的感情吻合,成為宋祁詩歌的常用意象。
[1] 李昉.太平御覽[M].北京:中華書局,1960.
[2] 宋祁.宋祁詩[M]//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傅璇琮,等.全宋詩:第四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2378.
[3] 王得臣.麈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 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卷一九[M].北京:中華書局,1983.
[5] 魏泰. 歷代史料筆記叢刊·東軒筆錄:卷十[M].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
[6] 賈島.二南密旨[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 脫脫等.宋史:卷二百八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7:9599.
[8] 朱弁. 歷代史料筆記叢刊·曲洧舊聞[M].李裕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2.
[責任編輯:劉躍平]
On the Frost Image in Song Qi’s Poems
LIU Shua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8, China)
As a special thing in nature,fros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mages adopted in ancient Chinese poetry, which has a special meaning. With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it also makes a study of the original text of Song Qi’s poems and two books A Chronicle ofSongQi’sLifeandHistoryoftheSongDynasty, as well as some notes-based novels. Then it concludes that the main cause lies in such facts as he was weak and lost his parents in his childhood, his official career was uneven in his adulthood, and he had a complex relationship with Song Xiang, his elder brother.
Song Qi; “frost image”; sickness and loss of parents; uneven official career; brotherhood
2017-01-14
劉 霜(1990— ),女,湖南武崗人,青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明清文學。
I207.22
A
2096-2371(2017)01-00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