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沖
昨天幫我媽在太古匯買了個包,她曬在朋友圈,結果,她的朋友幾乎都在莫名驚詫:花那么多錢,買一個裝東西的東西,至于嗎?我媽也心疼:雖然覺得你有孝心,但我也覺得沒必要。我笑,其實是很平常的事,只是在不同的人看來,有了不同的解讀。你看,如果我曬在我的朋友圈,就少有人意外,他們會評價,這個包包優(yōu)在哪,劣在哪,美在哪,丑在哪……我媽說,那是,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朋友圈嘛。
是的,就是這樣,你在哪里,朋友圈就在哪里。你怎么樣,朋友圈就怎么樣。
多年前看過一文章,大致是說,觀察一個人,不用觀察他所說的,也不用看他所做的,看他置身于什么圈子,親密好友的人品與智慧,是什么樣的水準,憑借這些,大致就可以分辨對方的品性與質地。
雅虎的創(chuàng)始人Tim Sanders曾說:“你的社交圈就是你的凈值?!?/p>
因為,我們總會努力地,修剪自己,調(diào)整自己,借鑒和模仿周圍人,將自己融入周圍的環(huán)境,以便和周圍人看起來沒什么不同。
所以,與自己聯(lián)系越緊密的人,往往就是我們的倒影。
舉個例子。林沖的朋友圈里,與之聯(lián)系最緊密的,有梁山好漢,有如花嬌妻。于是,他的性格之中,英勇、剛毅、優(yōu)柔并存。孫悟空的朋友圈,神仙充斥,妖獸橫行。于是,他就是一個神與獸的結合體。但是,當他與唐僧越來越近,其身上的擔當也越來越多,修行越來越深,成佛就慢慢發(fā)生了。
你是什么人,就會衍生出什么朋友,融入什么圈子,這些又反過來,鞏固你的社會地位和觀念見識。美國杰出的商業(yè)哲學家Jim Rohn曾經(jīng)提出著名的密友五次元理論:“與你親密交往的5個朋友,你的財富和智慧就是他們的平均值。”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鴻儒相處,學識漸高;與下作之人來往,會越來越?jīng)]品。
我一個朋友,今年8月時,曾在微信群里說,他正焦慮于為孩子選擇什么學校。一所離家近,但軟件與硬件都較差,一所離家遠,算是貴族學校,學費高昂,師資雄厚,他不知該如何選擇。后來有人對他說:你不要看眼前,你要看未來。你希望孩子未來是什么樣子,那就讓他去往那個環(huán)境。于是,他果斷選擇了后者。
現(xiàn)在呢,也是一樣的。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去往那樣的城市,做渴望的工作,結交有智有品的朋友,置身于優(yōu)質的人文環(huán)境。
因為,多年以后,你就會成為其中的人。
【素材運用】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朋友圈,也希望自己的朋友圈能夠助力自己成長。然而,生活中,不少人往往因交友不慎,或者選擇不太適合與自己交往,甚至品行低劣的人做朋友,最終,將自己的朋友圈變成一道深淵。自己一點點地陷入其中,卻再也爬不出來。因而,慎重交友,多結交有智有品的朋友,讓自己置身于優(yōu)質的人文環(huán)境,經(jīng)營好自己的朋友圈至關重要。
【速用名言】
1.同明相照,同類相求,云從龍,風從虎?!鳚h史學家 司馬遷
2.門內(nèi)有君子,門外君子至。
——明代作家 馮夢龍
【適用話題】交友;選擇;教養(yǎng);環(huán)境
(特約教師 劉泳美)
【同類素材庫】
法國大作家雨果非常愛賒賬,但他賒賬的時間不超過3天。為了在“3天內(nèi)”還上餐館里的賬,他想出了一套“循環(huán)借錢”的辦法:向好友甲借款還給餐館,如果3天內(nèi)不能還給甲,就向好友乙借款還給好友甲,如此循環(huán)下去。雨果說,賒賬,只要講信用,借來借去的,不光借來了朋友,也借出了自己的一份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