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福 周全寬 賀躍華
(1.榮縣氣象局,四川 榮縣 643100;2.榮縣農牧業(yè)局,四川 榮縣 643100)
榮縣栽桑養(yǎng)蠶的歷史悠久,清末《榮縣志》中即有記載。榮縣現有桑園2700hm2,養(yǎng)蠶4.2萬張,產繭1500t,蠶農繭款收入達到5000萬元,是廣大蠶農增收致富的一個好產業(yè)。榮縣從2014年開始與氣象部門合作,通過氣象預報與桑樹生產情況相結合,摸索各季蠶種最佳出庫時間,取得較好的生產效果,目前養(yǎng)蠶布局形成了“雙軌制”,大面積生產全年仍養(yǎng)春、夏、伏、秋和晚秋5批蠶,養(yǎng)蠶大戶和蠶業(yè)家庭農場則養(yǎng)8批蠶,8批次的養(yǎng)蠶布局是促進全縣蠶桑生產發(fā)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從清代末年至整個民國時期,榮縣蠶桑生產零星分散,蠶種也是自留土種,全年只養(yǎng)春季和秋季兩季蠶。解放后,從1955年開始,推廣一代雜交蠶種,1964年,增加一季夏蠶,全年養(yǎng)春、夏、秋三季蠶。1973年,又增加一季晚秋蠶,全縣正式養(yǎng)春蠶、夏蠶、秋蠶和晚秋蠶這四季蠶,并持續(xù)實行全年養(yǎng)四季蠶近三十年時間。1999年,開始引進兩廣二號,試養(yǎng)伏季蠶,并于2002年正式增加1批伏季蠶,榮縣年養(yǎng)蠶季數改為四季5批。2014年,榮縣轉變蠶桑生產發(fā)展方式,培育養(yǎng)蠶大戶和家庭蠶業(yè)農場,開展多批次養(yǎng)蠶試驗研究及示范工作,2014年和2015年,全年飼養(yǎng)9批蠶,雖然采取了一系列技術措施,如全面實行小蠶共育,大蠶省力化蠶臺育技術,紙板方格蔟自動上蔟技術等,但由于氣候條件等因素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2016年改為全年飼養(yǎng)8批蠶,與氣象部門合作,出庫時機把握恰當,8批蠶都取得了成功。2017年繼續(xù)養(yǎng)四季8批蠶,全部成功。
榮縣年平均氣溫17.5℃,大于或等于10℃的積溫5676.7℃,無霜期長達332d,日照時數為1239.9h,年平均降雨量為930.1mm。桑樹有效生長期為177d,在這段時間范圍內,榮縣降雨量占全年的80%,日照時數占全年的75%。3月下旬,氣溫上升到12℃以上,4月下旬,平均氣溫21℃以上并持續(xù)到6月上旬春蠶期結束。5月下旬至6月下旬養(yǎng)夏蠶階段,平均氣溫小于26.3℃。6月下旬至7月中旬,日平均氣溫27.3℃,最高氣溫在34℃以下,這段時間飼養(yǎng)伏蠶。8月中旬至9日中旬養(yǎng)秋蠶,溫度較高,但8月中下旬是小蠶階段,≥30℃的天數平均為14.1d,≥35℃的時間為2.3d,9月上旬氣溫下降,對秋蠶不會造成大的危害。晚秋蠶不會遇高溫,但有時會遇低溫,主要是在大蠶期末或上蔟階段。
榮縣氣象局和榮縣蠶桑站長期合作,榮縣氣象局一直提供氣象資料和氣象預報,幫助榮縣養(yǎng)蠶布局的成功變革。
3.1 2014年情況
2014年,榮縣開展全年飼養(yǎng)9批蠶的試驗,榮縣氣象局分別在9批蠶種出庫前夕,向蠶桑生產部門提供了較為準確的1個月時間中期氣象預報。根據氣象預報資料出庫,第1批試驗蠶于3月29日出庫,4月22日出庫第2批蠶(大面積上的春蠶),夏蠶、伏蠶和正秋蠶出庫時間適宜,第8批蠶8月16日出庫,第9批蠶于9月8日出庫,前8批蠶均取得了較好成效,最后第9批蠶出庫后,飼養(yǎng)后期實際天氣與氣象預報發(fā)生了偏差,榮縣遭遇了47年前曾出現的極端天氣:連續(xù)六日低溫,氣溫在13~18℃之間徘徊,而此時正處于5齡末期和上蔟期,桑葉質量差,營養(yǎng)不良,導致家蠶絲腺發(fā)育不良,造成這批蠶單張產量才11.6kg,而且蠶繭質量不好,價格也低,基本失敗。
3.2 2015年情況
2015年,2-3月氣溫較高,桑葉生長較快,榮縣仍然開展全年飼養(yǎng)9批蠶的試驗,氣象局仍然在每一季蠶種出庫前夕,給出一個月時間的天氣預報。汲取上年教訓,首季蠶種蠶種出庫時間略比2014年提前3d, 3月26日出庫,其后夏蠶、伏蠶、正秋蠶出庫時間也把握較好,質量和單產也不錯,第8批蠶出庫時間比上年延遲4d,全縣平均單產達37.7kg/張,第9批蠶于9月4日出庫,比上年提前4d,雖然后期仍然遇低溫,但低溫程度要好于2014年,同時蠶農準備充分,這一批蠶繭單產和質量比上一年有了大幅度提高。
3.3 2016年情況
2016年,榮縣全年安排飼養(yǎng)8批蠶,和前兩年一樣,氣象局在蠶種出庫前夕,提供1個月時間的天氣預報,蠶種出庫時間重新調整。第1批蠶種出庫時間仍安排在桑樹長出4~6片時,當時氣溫較高,雨水也多,第1批蠶3月27日出庫,獲得豐收。夏蠶、伏蠶和正秋蠶,出庫時間也把握得較好,蠶繭質量和單產也不錯。氣象預報10月初有1周18~23℃的偏低溫天氣,10月中下旬天氣較好,最后第8批蠶推遲至8月28日,全縣平均單產為35.3kg/張。當年全縣8批養(yǎng)蠶推廣量進一步擴大,蠶農效益十分顯著,全縣新增蠶桑收入5萬元的農戶121戶,新增蠶桑收入超10萬元的農戶有3戶,榮縣一年飼養(yǎng)8批蠶取得完全成功。
3.4 2017年情況
2017年,榮縣全年繼續(xù)安排飼養(yǎng)8批蠶,縣氣象局在蠶種出庫前夕,仍然提供1個月時間的天氣預報,為榮縣蠶種出庫時機決策提供依據。去冬今春氣溫一直較高,且一直干旱少雨,桑園中土壤含水率低,只有少數蠶農抽水灌溉桑園,桑樹發(fā)芽開葉時間雖要早一些,但桑樹生長緩慢,氣象預報4-5月降水偏少,第1批蠶出庫時間延遲到4月1日,蠶品種為871×872、芳·繡×白·春,從收繭情況看,單產為每張44.3kg。第2批蠶4月28日出庫,單產42.7kg/張。第3批蠶5月21日出庫,單產為每張42.1kg,第4批蠶6月14日出庫,單產為每張39.8Kg。8月底,榮縣氣象局預測:今年有很大可能出現“小陽春”氣候,即10月中旬到11月初,氣溫比正常年份偏高2~4℃。據此第8批蠶推遲至9月8日才出庫,從收繭結果來看,這一季蠶,蠶繭質量好、單產高、價格也高,平均單產達48.4kg/張,本批蠶如河口鎮(zhèn)桂花村16社的胡高躍,養(yǎng)蠶4.5張,產繭243kg,售繭收入1.2萬元,河口鎮(zhèn)曹家3社的龍萬根,養(yǎng)蠶3張,產164kg,售繭收入8364元。
表1 榮縣多批養(yǎng)蠶蠶種出庫時間與單產統計表
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批別出庫時間(月、日)單產(kg/張)批別出庫時間(月、日)單產(kg/張)批別出庫時間(月、日)單產(kg/張)批別出庫時間(月、日)單產(kg/張)67 537 467 1337 167 1937 267 2237 077 2838 577 3038 278 839 278 1041 188 1638 088 2037 788 2835 389 848 499 811 699 431 4
家蠶是變溫動物,氣象條件對家蠶的生長發(fā)育影響極大,尤其是溫度、濕度、光照,氣流的影響相對較小。要使生產上使用的蠶種充分發(fā)揮其高產、優(yōu)質的特性,適宜的氣象條件就是必備條件之一。在廣大的蠶區(qū),蠶農調節(jié)氣象條件的手段有限,氣象條件的影響不僅表現在蠶期,更表現在上蔟期間。如何把握每季蠶種出庫時間,從而調控該季家蠶飼養(yǎng)的上蔟時間,使蠶期和上蔟期間都在一個好的或相對較好的自然氣候條件下,趨利避害,再加上蠶室中和蔟室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就很有可能為家蠶創(chuàng)造一個十分適宜的氣象環(huán)境條件,輔助其他相應的技術措施,就會奪取優(yōu)質高產高效益。榮縣氣象部門作為負責天氣情況記錄,分析并根據歷年氣象資料而作出天氣預報的專業(yè)機構,長期把氣象服務于國民經濟,服務于農業(yè)生產作為工作的主要目標,和榮縣蠶桑站長期合作,雙方合作默契,相互支持,對榮縣蠶桑生產的持續(xù)、穩(wěn)定、協調發(fā)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