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玨
人到中年,關于養(yǎng)老的話題開始時時被提及:某君在海南置產,說要做候鳥,晨起吹著海風,落日漫步沙灘,人生愜意,夫復何求!又某君家有豪宅,住個三五對夫婦綽綽有余,于是幻想老了搞個“群居”,相互既有照應,請個阿姨伺候平攤生活費用也更劃算……儼然一幅幅美麗藍圖。
再說有個發(fā)小,男生,久疏問候,最近突然現(xiàn)形,膚色黝黑黝黑的,說是在某地拉了座山頭,租期三十年,過起了“采菊東籬下”的光景。又熱情相邀,說是須得人多才好玩,于是,一幫男女同學半推半就,還果真逶迤著去了。
發(fā)小的山,離上海也不遠,驅車三個小時便到,周邊山清水秀的,煞是養(yǎng)眼。山腰處一排平房,門口的大石板上曬著筍干,嫩生生的;兩邊是菜地,種著各種菜蔬:卷心菜、韭菜、小青菜一畦畦碧綠碧綠,十分茁壯。發(fā)小招呼大家上山,說漫山都是野莓,酸甜酸甜的,好吃著呢。說是“山”,其實也不高,十多分鐘的漫步便到了山頂。上千平米的農舍,可謂壯觀。數(shù)千只散養(yǎng)的雞,散漫地隨處可見。羊也不是圈養(yǎng),山坡上隨意地吃著草,懶洋洋地曬著日光浴。羊圈里兩只前一日剛出生的小羊,在努力地吃奶。所有女性都無暇顧及這些,早就一哄而散去摘路邊草叢里的野莓了,用餐巾紙小心翼翼地托著,也不洗,當場就吃,直呼過癮!
下得山來,大家在平房里喝茶。都說發(fā)小不容易,設計院的安穩(wěn)交椅不坐,偏到這里來“務農”!發(fā)小笑說也是費了很大的周折,夫人那關首先過不了,勸解了好久才同意來暫住。待到真的打定主意,又被巨大的工程量給唬住了。帶著工程隊,用了半年多的時間,慢慢地開墾出平地,再建起住房,挖魚塘、種蔬菜、養(yǎng)雞鴨……這一切,真真是看著美麗其實很“骨感”,對于一個城市人來說,沒有堅定的毅力是根本辦不成的。
支撐他的力量又是什么呢?發(fā)小講,是對未來的一種期盼。原話是這樣的:我這個人,沒有其他特長,只是一生平和待人,所以朋友特別多。我怕寂寞,不希望老了只有夫妻兩人默默相對,而是期盼著每天都有朋友相伴,或者下棋,或者聊天,或者釣魚,或者喝個小酒,都是無比快意。所以,先讓我做個“開墾者”吧,在這里等待大家,一起慢慢變老。
發(fā)小指著平房說:這個,目前還只是“半成品”,只放置些農具,應付日常的生活而已。二期的圖紙已經有了,到了年底,得了閑,準備好好裝修,做成雙排的客房,可以招待來往的朋友。山里沒有什么稀奇的東西,都是些自家種自家養(yǎng)的,很“綠色”。如此健康人生,延年益壽是肯定的了。
回程,大家一路沉默,確乎都在想著心事。我覺得,發(fā)小不是陶淵明,既不需要“避世”,亦不會守著青山文思泉涌。他的愿景很樸實:與朋友們相約養(yǎng)老,在“飛鳥相與還”的鄉(xiāng)間。但這樣樸素的愿望,要實現(xiàn)卻是不易的。身居都市的我們,缺乏的或許就是一點點勇氣——往前跨一步的勇氣。殊不知,擁抱我們的美麗田園,其實就在前面不遠之處。
好吧,鄉(xiāng)間養(yǎng)老,咱們說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