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宋儒范浚的經世思想及其學派歸屬

        2017-03-08 15:46:20金曉剛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2期
        關鍵詞:思想

        金曉剛

        (浙江大學歷史系,浙江杭州 310007)

        宋儒范浚的經世思想及其學派歸屬

        金曉剛

        (浙江大學歷史系,浙江杭州 310007)

        作為兩宋之際的浙東理學家,范浚富有卓絕的經世思想:在政治上,提出“格君心、主更化、慎朋黨”的政論;軍事方面,將戰(zhàn)爭視為備戰(zhàn)、作戰(zhàn)、善后的長期過程,并提出川蜀、荊襄、江淮三區(qū)聯防的思想;經濟上,主張“理財均輸,蠲賦惠民”。這些見解均契合當時內憂外患的局勢,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與實踐性。但這不等于說他屬于浙東事功學派,因為范浚是在心性之學的基礎上,才展開事功經世與“王霸義利”的討論,與陳亮、葉適的事功思想有別而屬于二程、朱熹、陸九淵一派的心性之學。

        范浚;經世思想;事功學派;心性之學

        兩宋之際,浙東學派逐漸興盛。在婺州蘭溪縣,被后世推為“婺學開宗”的范浚(1102 - 1150年)。范氏一生隱鄉(xiāng)講學,與當時的主流學派均無直接的師友淵源,但他在心性、經史方面頗有不少獨見,朱熹曾取其《心箴》入《孟子集注》,此后漸為人所知。作為理學家,范浚既有宇宙論、心性論、修養(yǎng)論的解析,其思想亦涵括經世務實的一面。然后世學者不明理學體用關系,僅觀察到范?!哆M策》呈現出的經世致用精神,便遽然將其歸為浙東事功學派。本文在仔細剝離范浚的經世之學后,對前人的誤判作了矯正、澄清,進而討論宋明思想學派劃屬的一般原則與路徑。

        范浚雖隱居草萊,卻時刻表現出憂國愛民的儒者襟懷。紹興(1131 - 1162年)年間,他撰寫了《進策》二十五篇,全面分析了南宋初期的政治、軍事形勢,涉及謀策、用人、改制、增錢、除盜等問題。雖然所撰未能進呈宋高宗御覽以付諸實踐,但其中處處顯現出“經世濟民”的旨歸。他的經世思想不只是傳統思想的延續(xù),也有其自己的獨到之處,值得深入發(fā)掘。

        一、“格君心、主更化、慎朋黨”的政治思想

        中國傳統政治以君主專制為主,對于這種“君即天下”的政治模式,儒家早已深刻認識到君王為天下之“根本”,于是以堯舜為參照,致力于君王成仁成圣的改造,并希冀他們通過行仁德達到治國平天下的政治遠圖,例如孟子說:“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盵1]范浚深受孔孟思想的影響,在政治觀方面也繼承發(fā)展了先秦漢唐的儒家思想。

        范浚的政治思想首先體現在規(guī)勸宋高宗廣開言路、深謀遠慮。作為君王,首先要博詢廣聞,兼聽眾人之言,“使無所閉抑而不通”①參見:范浚.香溪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5.下文凡出自該書的文獻都以①××標出(××代表頁碼).107。所以,范浚進言宋高宗頒發(fā)詔告,獎勵臣民上書,“敷求讜言,是將用天下之言以自治”①107。同時,范浚認為君主要有深謀遠慮之心,為子孫制定長遠之計。因為禍患常隱藏于微暗之中,不易察覺,如已防患于未然,“后雖不能盡去其所可憂,要亦不至漫漫而遂不可救”①111。在范浚的觀察中,當時天下禍患弊端眾多,如“民日益困,而斂日益繁;財日益乏,而兵日益聚;官日益多,而入仕之門日益廣;谷日益貴,而浮食之人日益眾”①111。而這些還只是禍患的萌芽,若不及早解決,則貽害長遠,后患無窮。

        《中庸》中的“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宗旨一直是儒家改革思想的原典依據。身為儒家的范浚,也時刻認同“久則弊,弊則變”的道理。南宋初年,社會問題積重甚多,“士大夫奔兢之風未息,州縣茍簡之政尚多,民庶逐末之俗愈甚”①113。對于這些癥結,范浚認為必須隨時更化,改革薦舉、考課、賦稅制度。當然,更化并非一味的趨新趨變,也包括繼承的一面,“夫作有利于時,制有便于物,可守也,祖宗之成憲是也。事有乖于數,法有玩于時,可改也”①113。

        范浚又深入考察了這些社會陋習的根源,指出奔競之風、冗官冗政以及棄本逐末分別是薦舉、考課、稅賦之法所產生的弊端。薦舉之法,原本是用來“明公道”,但薦舉范圍過廣,公道逐漸不明。考課之法,本是為了“黜幽陟明,揚淸激濁”①113,但行之日久,官吏懈怠敷衍,以致沈湎游樂。稅賦本應按戶等高低、財產多少征收,但由于豪強奸商投機贏利,致使百姓日漸窮瘺,最終“相與捐隴畝而舍本業(yè),規(guī)脫科斂”①113。這些弊端,都是國家的危害,卻遲遲未能解決。范浚對此痛心疾首,所以進策高宗必須及時改革更化。

        黨爭之禍歷來迭興不絕,敗壞政治士風。南宋初年,這一態(tài)勢愈加激烈。主王學的秦檜一黨與挺洛學的趙鼎一派互相爭斗,血雨腥風。范浚對此問題記憶猶新,如鯁在喉,所以在任官選才方面,他進言宋高宗慎察朋黨。

        范浚認為世人所謂的朋黨多指君子與小人之間的交斗。小人奸詐多才,為達目的而“嘯召挽引,多其援助”①131,從而取勝君子。但范浚指出,如果只是君子與小人相爭,尚屬尋常。若是君子之間“各自以其所親愛為黨者”,則禍患尤大,更值得警惕。因而無論是君子小人之爭、還是君子之間相攻,君主都應“慎察朋黨之邪正,使小人未眾而亟退,君子亟進而益多”①131,及早辨別誰是小人,誰是君子。在范浚眼中,能否避免黨爭,選用宰相十分重要。選相不慎,將貽患歷年,致弊寰海。為此,他又進一步提出了選相的標準,“大抵君子事上率以正,正則君所欽而憚;小人事上率以佞,佞則君所狎而安。欽而憚,則易以疏,狎而安,則易以昵”①112。依此標準,則可以明辨忠奸。在擇相之后,君主還應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任之久而不移,信之專而不貳,假之權而不疑”①112。

        二、統籌“備戰(zhàn)、作戰(zhàn)、善后”的軍事思想

        范浚雖身處江南,但心系邊關,“長日憑高目,傷春望遠心。邊方殺氣在,天北慘沉陰”①33,一詩流露出濃厚的憂國情懷。他還對當時的戰(zhàn)局作了高瞻遠矚的分析,顯現出精湛的軍事思想。

        范浚軍事思想的可貴之處,在于他將戰(zhàn)爭視為備戰(zhàn)、作戰(zhàn)、善后的長期過程,而非簡單的戰(zhàn)場廝殺。在備戰(zhàn)階段,他首先強調戰(zhàn)事的“廟謨”,即廟堂上君臣對戰(zhàn)況的籌算以及作戰(zhàn)方案的制定?!皬R謨”如何,很大程度決定戰(zhàn)爭的勝敗,“未戰(zhàn)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zhàn)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①117。君臣在廟堂上的議戰(zhàn),關系國家安危,戰(zhàn)爭勝敗,應保證機密萬無一失,不僅不能讓敵方窺識,“雖吾士卒,雖吾國人,不可使知之;非吾腹心之臣,非吾指授之將,不可使知之”①117。所以君主在商議軍機時,只可與心腹大臣獨斷進行,具體的作戰(zhàn)方案也唯有授命的將領才能知曉。在“廟謨”階段,還有一制勝之道即在于知己知彼,“夫決勝之策,在乎察將之才能,審敵之強弱,斷地之形勢,觀時之宜利。今廟堂之謀,能先審彼已,知必勝之道,則何患功之不速乎?”①118故而范浚在《進策》中,一連串地詰問宋高宗是否有心腹將帥,敵我雙方制定什么策略,固守何地、當選何將等問題,是“知彼知已,百戰(zhàn)不殆”思想的再現。

        軍事戰(zhàn)略既成,則應選良將作戰(zhàn)。將領的選擇直接關系到策略實行的效果。所以范浚進言宋高宗,在選將用人上應盡其才而用之。他雖然主張“正心誠意”、“存心養(yǎng)性”的修養(yǎng)工夫,但在用人方面頗能機動靈活。即使是仇人、盜賊,也可為我所用。因這些人性本善,只要感動他們的意氣、誠心,并加以引導,可以使之赴湯蹈火而不惜死,其效果,“往往得其用,十倍常人”①130。范浚的擇將方案顯然抓住了人“孰不欲自盡其才以見于世”的普遍心理。當然,完成廟謨與良將擇用,還不足以說明備戰(zhàn)階段的取勝,“茍得其人,不患功之不速,而患所以圖功者無其謀”①118。所以范浚又通過對歷代征伐事例的剖析,凸顯“遠圖之謀”在戰(zhàn)爭中的重要性。他進言高宗要審時度勢,心懷遠圖,“不計事勢,而欲以至德之功望今日,則過矣。然而功不可以速成者,事之勢;時不可不趨者,人之力。茍惟玩日棄時,而曰功不可以速成,則亦何功之有?”①118

        在具體的作戰(zhàn)階段,范浚又能實事求是,為交鋒實戰(zhàn)籌謀劃策。首先,他繼承了傳統“兵貴神速”、“出奇制勝”的思想。兩兵交戰(zhàn),貴速而不貴久。為了解決鈍兵、屈力、殫財的弱勢,應以“奇”制勝。具體的“奇”法,異彩紛呈,“或示羸而用其銳,或示怯而用其勇,或示緩而用其急,或示近而用其遠,或示之敗而致其怠,或示之退而致其追,或示以擊東而實攻其西,或示以擊左而實攻其右”①120。一切的關鍵,在于能否“獨得于心”,因地制宜,見機而發(fā)。他在《揆策》中,即運用曹操破袁紹、李愬襲吳元濟的案例,詳細闡發(fā)了搗敵之弱、避實擊虛的奇效策略。

        針對當時的宋金對峙局面,范浚又因時而論,提出“據守形勢,分區(qū)聯防”的兵論。南宋初年,面對金兵連連進攻,如何加強防御,確保政權安全,成為南宋君臣戰(zhàn)略謀劃的討論重心。范浚與當時許多士人均意識到川蜀、荊襄、江淮各防區(qū)應協同作戰(zhàn),發(fā)揮整體優(yōu)勢。南宋偏安東南,所處形勢與三國的吳蜀、東晉相似。因此,南宋人常借鑒、吸取這一時期的防御成敗教訓,認為“吳、荊、蜀連衡之勢,可全而不可虧,可合而不可散”[2]。范浚也以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為例,宣揚同心聯防思想的重要性。他認為吳、蜀均有“三江之阻,重險之固”的地利優(yōu)勢,但終不能勝曹魏的原因在于其心相異。而南宋遠勝吳、蜀的有利因素則是“今吳、蜀地皆我有,人無異心,勢無不合”①126。鑒于吳、蜀往來數月,道路梗阻,范浚強調應以襄陽為中心,吳、蜀為兩翼,互為犄角,同時派遣精兵良將戍守夷陵,重兵宿鎮(zhèn)武昌、夏口、豫章,以制上流而備不虞,則“籓翰固矣,然后中原為可圖”①128。對于當時有人提出以長江為天險而據守東南的議論,范浚不以為然。他認為東吳不能吞并曹魏,東晉未能攻滅前秦,正是“其謀陋而無復遠略,區(qū)區(qū)恃長江之險以為形勢而止耳”①126。所以南宋的軍事防守,應縱觀天下形勢,整體謀劃,而不只是據守一江一地的天險。這一分區(qū)設防、協同作戰(zhàn)的防御思想為后人所繼承。南宋晚期,面臨蒙古騎兵進攻,吳泳同樣提出:“上而巴蜀,中而荊襄,下而淮甸,連營相屬也。而使敵窺淮甸,則將上流之眾便可沿荊、鄂而東;敵犯蜀關,則率中權之師便可依均、房而北,此首尾俱至之勢?!盵3]川蜀、荊襄、江淮三大防區(qū)形成互為犄角之勢,的確為南宋邊疆安全與政權穩(wěn)固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戰(zhàn)事的告捷,固然振奮人心,但在范??磥?,還不足以說明戰(zhàn)爭的結束。善后工作處理是否得當,事關軍心穩(wěn)固與君臣團結。因而在戰(zhàn)后階段,很重要的是賞罰明信,一方面對軍士論功行賞,另一方面則要對歸降者隨才授任。尤其是后者,可收到兵不血刃的效果。范浚認為,身處金兵鐵蹄下的中原百姓,對南宋政權都有歸戴之心。然而,對這些歸正人,宋廷疑心過重,常棄之不用。范浚則認為只要讓他們悔過自新,使之效順,“命諸將擇來降及俘獲之人可用者,隨才授任,命以爵秩,一或有功,遂加優(yōu)賞”①130,并將此政策傳檄四方,自然能使未降者望風相告,最后相率俱降,這無疑又為勝算添加一助力。

        三、“理財均輸,蠲賦惠民”的經濟思想

        在范浚眼中,服牛乘馬、棺槨書契等物,雖是日用易知的淺事,然關系國計民生。秉著“備物制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①67的理念,他撰寫了《節(jié)費》、《議錢》、《平糴》、《實惠》四篇專論財政之文。

        其一,節(jié)費增錢,平抑谷價。北宋的冗官、冗費一直是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的重要根源。這一窘境,在南宋初年對金作戰(zhàn)軍費驟增的狀況下雪上加霜。范浚認為理財“莫先于節(jié)費”①143。而節(jié)費的最主要對象則是“兵資”與“官俸”。由于兵費“由漢至唐,征戰(zhàn)艱難,未嘗不省吏員以救弊”①143,所以節(jié)費的重點在于精簡機構。對于耗費巨資的和親賄幣,在他看來,純屬“運府庫之財,以填廬山之壑”,所以應“省冗官之大費以益募兵,省遣使之大費以賞戰(zhàn)士”①143,如此不必通過商業(yè)獲利,費用也庶幾足用了。

        在節(jié)流的同時,還應開源以增收入。對于物貴錢賤的局面,范浚認為是“東南播殖之利不加于舊,而西北之人寓食于東南者益眾”①144。所以欲使百物廉賤,則當平抑谷價,效仿李悝的平糴法、耿壽昌的常平法,將斂散之權重歸有司,使奸商豪民“欲索高價而不可得”①146。他在此基礎上又作了修正,“詔州縣各量所部土地廣狹,出谷多寡,參以往歲和糴斛數,制為定額,亦視上中下熟,而三分其收。每歲西成,亟行廣糴,必以時價償民,無得虧除;及來歲春夏,谷值騰躍,則少損時價而出之。亦視所收多寡,三分而出其二,復儲糶貲,以為當歲糴本,其一則以待軍興之須”①146。如此,由政府統一調度,遏制豪強的哄抬物價,既不害民,也可提供軍需。

        其二,蠲免賦役,予民實惠。范浚接續(xù)孔孟的貴民觀,主張以民為本。君主應撫恤百姓,予民實惠。當年唐太宗用心為民,頒布蠲賦,結果仍“欲惠民而實不至,……亦未免為浮文也”①148。范浚審讀了宋高宗于建炎元年(1127年)頒布的改元赦書,表現出朝廷除弊的決心,“凡逋租負錢倚閣折納之類,蠲除至多。又備言官吏削刻,良民受弊,往往破產,所以慰安天下甚厚”①148。范浚親眼看到赦令頒布后,民眾感激流涕。然兩三年后,他發(fā)現弊端仍未去除,百姓大失所望。所以范浚希望宋高宗能踐行赦詔所說,蠲除百姓逋負的賦稅,讓他們真正得到恩惠。

        范浚雖未入仕,無緣施政,但其抱懷仁愛惠民之心,積極踐行儒家的外王精神,的確是“非槁首山澤、銳于忘世者”[4]。從上述對范浚政治、軍事、經濟思想的解讀,可以看出,其所提出的政論見解均是針對當時的內憂外患局勢,為南宋執(zhí)政者提供抗金復國的時事對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與實踐性,同時也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四、范浚的學派歸屬

        范浚因撰有《上李丞相書》及《進策》二十五篇,被后世認為“甚有志于用世”[5]。然而正是《進策》呈現出的經世策略以及前人不斷的層累論說,導致“后人顧以其書多論時務議之”[6],僅據這些表層意象,便遽然視其為事功學派的典范。如清人錢維城即將范浚與陳亮、唐仲友歸為一派,“讀仲友之文,原本經術,浩浩乎其無涯,而皆可見之實用,其憤時之變,而慷慨欲有為于世,以洗俗尚之陋,蓋陳同甫、范香溪之流亞也”[7]。將具體事功行為代替內在的思想解讀,從而作為事功學派的判斷,無疑是研究浙東學派的嚴重誤區(qū)。其實,浙東事功學派與程朱理學的分歧并不在于要不要經國濟世,而在于在何種前提下展開經世事功??v觀朱熹一生,無時不掛念天下民瘼,其創(chuàng)建社倉、救賑災民等系列舉動,均是經世的體現,所以后人稱:“朱張遺學有經綸,不是清談誤世人。”[8]只是與事功派不同,程朱理學選擇的是在正心誠意的基礎上開展經制務世的路徑。所以考察范浚的學派歸屬,須從“道”論、道器關系、王霸義利等諸多層面縱深剖析。

        在對“道”的認識上,朱熹與浙東事功學派有著激烈的爭論①關于朱熹與浙東事功學派的爭論,可參見:陳國燦,吳錫標:陳亮的反理學思想和“朱陳之辯”[J].浙江學刊,2009(6):54-59.。朱熹認為“道”超越自然、社會而獨存,是“非人所能預”的“亙古亙今常在不滅之物?!标惲羷t認為,所謂“道”不是抽象和觀念性的“無形之物”,而是存在于天地萬物之中的內在本質和規(guī)律,“夫道,非出于形氣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間者也”②參見:陳亮.陳亮集[M].增訂本.鄧廣銘,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下文凡出自該書的文獻都以②××標出(××代表頁碼)。100??梢娫谟钪姹倔w論上,朱熹的“道”乃是先驗的客觀存在,屬形而上的范疇。而陳亮的“道”強調與物并生、不離萬物,屬形而下的概念。而范浚所認識的“道”與朱熹、陸九淵類似,乃是宇宙的本原,屬于先天而生。他認為人與萬物都由“道”產生,“道”充滿于天地之間,是陰陽氣化或萬物生生的根本。此外他還以“心”來解說“道”,“蓋是心之大,覆穹窿而載旁薄,包八荒而函萬殊,兼舉有無,一物莫之能外,其與天地流通,陰陽冥合者,曾莫見其形埓,是大體也”①159。在他看來,心是世間“大體”,能包舉宇宙、囊括萬物,“不古不今者,心之所同然也?!崆笾T心,萬理咸備,黙焉而可得?!雹?9。很明顯,范浚論心,已蘊含“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觀念,與陸九淵的心本論極為接近。范浚甚至還認為“心”是永恒不變的本體,“顧真我之為我,匪形生而氣孕。曾無象以獨立,繄常存而靡竟。歷千變與萬化,每自如而安定”①3。以“真我”代指“心”,明確表達“心”不是形生氣孕而成,而是具有恒性的本體。可見,在對“道”的認識上,范浚近于朱熹、陸九淵一派。

        對“道”詮釋的分歧,導致朱熹和事功派對“王道”與“霸道”問題也爭鋒相對。朱熹認為,“道”為堯、舜、湯、武等圣人施行于天下,由此形成以義理為中心的“王道”。而陳亮則以為,“道”既存在于萬事萬物之中,則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伏羲、神農用之以開天地,則曰皇道;黃帝、堯、舜用之以定人道之經,則曰帝道:禹、湯、文、武用之以治天下,則又曰王道也;王道衰,五霸迭出,以相雄長,則又曰霸道”②172。王道、霸道,只是形式上的差異,而無本質區(qū)別。在他眼中,尊王賤霸乃是一種主觀之見,屬于無視歷史發(fā)展的片面觀念。

        范浚在王霸問題上,基本傾向于“王道”,但他又與朱熹有所不同。他認為戰(zhàn)國時期的各國君主玩兵嗜殺,“功利是圖”①89,對百姓盤剝奪取,實在是“圖霸”之道。而唐太宗常存仁義之心,克念不忘,所行屬于王道。對于唐太宗發(fā)動玄武門之變一事,程朱理學猛烈斥責他殘殺手足,不念親情。范浚則為之辯解說:“是誠太宗之慚德也。然仁義,何常之有?背之則為小人,蹈之則為君子。使太宗自艾自克,處仁遷義,則一洗心易慮,猶可與也,況能力行乎?”①90在范??磥?,唐太宗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確有違道德,但其能悔過自新,并力行仁道,終是仁圣之君??梢姺犊K斫獾摹巴醢浴睒藴适牵壕魇欠褚悦駷楸?,施行仁義,這無疑比朱熹的王霸觀更為客觀。

        義理和利欲問題又是朱熹與事功學派的一大爭辯焦點。義利之辨一直是儒、法之間的重要分歧,也是儒家內部“內圣”與“外王”兩派的論爭焦點。大體說來,內圣派秉執(zhí)先義后利,外王派強調義利不分前后。北宋以二程為代表的洛學與王安石新學相抵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即在于,二程對王學所倡導的“重利”價值觀有極大擔憂,“如介甫之學,佗便只是去人主心術處加功……此學極有害。以介甫才辨,遽施之學者,誰能出其右?始則且以利而從其說,久而遂安其學。今天下之新法害事處,但只消一日除了便沒事。其學化革了人心,為害最甚”[9]。二程認為王安石新法的危害只是表層的,但他們相信王學“重利”的價值導向對世人有極大的誘惑,其危害遠遠大于佛教對人心的誘化。所以在重建秩序的問題上,二程傾向于改變社會的價值體系與行為規(guī)范,希望建立具有自我道德完善能力的社會,“治天下國家,必本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國家者,無之”[10]。作為后學,朱熹繼承了二程的義利觀,認為義理道德乃是展現個體內在精神的至善本質,而功利足以戕害這種至善之本質,所以強調“行義理,滅人欲”。而利欲與義理道德背道而馳,必須革除。所以對陳亮功利學說的盛行,朱熹表現出異常擔憂,驚呼:“陳同父學已行到江西,浙人信向已多。家家談王伯……可畏!可畏!”[11]

        而陳亮則堅持“義”和“利”乃是一個事物的兩個側面,彼此是合為一體的。義必須通過實際的利來體現。仁義并非空洞的抽象之物,而是體現于實實在在的功利之中,“非以空言動人也,人道固如耳”②272。同樣,“理”與“欲”也絕非水火不容,“才有人心,便有許多不凈潔”②352。在陳亮看來,程朱理學所反復強調的倫理價值,不能僅僅作為內在涵養(yǎng),必須體現于行為活動中。永嘉學派的葉適也同樣推崇義利并行,“仁人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此語初看極好,細看全疏闊。古人以利與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義光明。后世儒者行仲舒之論,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爾”[12]。在他看來,道德必須借功利來實現其價值,只有借功利之手,在現實世界中完成“公利”,才能顯現道德的自身價值。

        通過考察范浚的義利觀,可清晰看出其推崇的是先義后利。范浚認為“君子有心于濟世,無心于立功,功非君子之所當論也”①87,世人行為處事應率先追求“道義”與經世。只有“以義為利,夫惟義之所安,然后可以為利”①56。范浚還認為“利”并非僅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名利,還包括人心中的利心,“夫善利之念,間不容發(fā),一發(fā)之差,遂分舜、跖。學者可不戒且懼哉?利不必謂貨利,凡有利心,皆利也”①46。這一解釋,可謂直承二程思想。二程認為世間所說的“利”,“不獨財利之利,凡有利心,便不可。如作一事,須尋自家穩(wěn)便處,皆利心也。圣人以義為利,義安處便為利”[13]291。因而世人不必刻意尋求事物的效果,只要先求“義”,則“利”自然隨之而來。這也說明范浚與程朱一派的義利觀相符,而與陳亮、葉適的思想相別。

        而重讀范浚提出的治國方略,仍以正心誠意為根本。《進策》第一篇《策略》,明顯在規(guī)勸高宗以正心為本,“臣聞主道在先正心,正心所以自治也。心不正于中,則過事形于外。天下之人,因得而議之。故用人言以自治,其要莫切于正心”①107。范浚認為君主首先應該正其心,才能“聞正言,見正事,行正道”。他的進言上承《大學》“為人君止于仁”、“心正而后身修”與二程“格君心之非”[13]315的思想,也是他自己存心、盡心修養(yǎng)論的再現與貫徹。由此可見,無論是“道”論還是義利觀,范浚與永康、永嘉學派均有較大出入,而與程朱理學合轍,所以贏得朱熹的高度激賞,“初不知從何學,其學甚正。近世言浙學者多尚事功,浚獨有志圣賢之心學,無少外慕。”[5]卷首:朱熹《香溪范子小傳》也正基于此,全祖望認為范?!捌溲詿o不與伊洛合”[5],將他歸入伊洛之學。

        “經世”是儒學“外王”精神的具化與展開,也是所有儒家的共同愿景。對一些宋、明思想家是否屬于事功學派的判斷,經世思想或者表層的經世行為顯然不足以作為學派劃屬的考衡維度,其根本的評判尺度實是對形而上的本體論、心性論的討論。因為宋明理學度越漢唐儒學正在于其是有體有用之學,力圖融心性與事功為一,以矯漢唐儒學心性與事功二分之弊,正如王錕先生所說:“宋明學者,一般言心性義理必言事功,言事功必說心性義理;其言雖有輕重緩急先后次序之分,其效果亦有遠近高下之異,然其合心性與事功為一的目標是一致的。如果把心性之學與事功實學人為割裂,非此即彼,二元對立,就不能窺宋明學問的真相。”[14]99

        [1]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285.

        [2] 程公許.滄洲塵缶編:集部:卷14:1176冊:試閣職策[C] // 紀昀,永瑢.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56.

        [3] 吳泳.鶴林集:集部:卷33:1176冊:江淮兵策問[C] // 紀昀,永瑢.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20.

        [4] 胡應麟.范香溪先生文集序[C] // 范浚.范香溪先生文集:65冊 // 張元濟.四部叢刊續(xù)編.上海:上海書店,1985:卷首14.

        [5] 黃宗羲.宋元學案:卷45[M].全祖望,補修.北京:中華書局,1985:1439.

        [6] 朱一新.拙盦叢稿:佩弦齋文存:卷上[M].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25.

        [7] 錢維城.錢文敏公全集:茶山文鈔:卷8:1418冊:論說[C] // 紀寶成.清代詩文集匯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59.

        [8] 劉因.靜修先生文集:卷11[M].北京:中華書局,1985:222.

        [9] 程顥,程頤.河南程氏遺書:卷2:下[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52.

        [10] 程顥,程頤.暢潛道本[C] // 王孝魚,點校. 程顥,程頤.二程集:卷1.北京:中華書局,2004:1197.

        [11] 黎靖德.朱子語類:卷123[M.王星賢,點校.北京:中華書局, 1994: 2966.

        [12] 葉適.習學記言序目[C] // 劉公純,點校. 葉適.葉適集:卷3.北京:中華書局,1961: 674.

        [13] 朱熹,呂祖謙.近思錄[M].查洪德,注譯.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2008.

        [14] 王錕.呂祖謙的心學及對浙東學術的影響[J].中國哲學史,2013(4):99-105.

        The Study on Realistic Thoughts of Fan Jun in Song Dynasty and His Academic Faction

        JIN Xiaoga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China 310007)

        As a scholar of Neo-Confucianism in East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Dynasty,Fan Jun is rich in unsurpassed realistic thoughts. In the area of politics, he attaches the political comments that “great importance to improve the emperors” moral, advocate the reform and remind the emperors to be careful of the cliques. In the area of military,he saw the warfare as a long-term period of preparations, operations and rehabilitations, while putingt forward the idea of joint defense with three districts such as Chuanshu, Jingxiang and Jianghuai. In the area of economy, he advocates that national finance has to be rectified and the prices to be stable and the taxes to be reduced, which give people more benefit. These ideas are 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ituation domestically at that time, showing distinct contemporaneity and practicality. However, that does not mean Fan Jun belongs to practical school in the Eastern Zhejiang because he carries out his contribution of administrative affairs and “Hegemonism and Fame” discussion on the base of the idea of utilitarian school. Fan jun’s utilitarian school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practical school of Chen Liang and Ye Shi, still belonging to the idea of Mind of Er Cheng, Zhu Xi and Lu Jiuyuan.

        FanJun; Realistic Thoughts; Practical School; the Idea of Mind

        K245

        A

        1674-3555(2017)02-0072-07

        10.3875/j.issn.1674-3555.2017.02.011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編輯:朱青海)

        2016-04-06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0zd&131)

        金曉剛(1989- ),男,浙江蘭溪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思想史

        猜你喜歡
        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遞推思想及其應用
        中等數學(2018年3期)2018-08-01 06:42:02
        學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把握轉化三要素 有效滲透轉化思想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男人的av天堂狠狠操| 粉嫩虎白女毛片人体|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午夜福利a| 在线av野外国语对白| 牛仔裤人妻痴汉电车中文字幕| 亚洲最好看的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一区国产欧美|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精品日产一区2区三区| 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愉情理伦片高潮日本|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片在线看一区二区|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二区|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午夜一级韩国欧美日本国产| 极品美女销魂一区二区三|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旧版| 成人免费xxxxx在线视频| 免费福利视频二区三区| 一区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а√资源新版在线天堂|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麻豆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亚洲最新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亚洲www视频| 日本人妻系列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xxxxx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99| 免费看泡妞视频app| 亚洲AⅤ樱花无码| 精品乱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毛片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女人被做到高潮免费视频 | 色偷偷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