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禮會
(中山火炬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中山528436)
漢語“處置式”語用功能英譯研究
喻禮會
(中山火炬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中山528436)
本文通過分析處置式的構成原理和語用功能,提出了相應的翻譯策略,即譯出處置的思考、選擇、決定、結果及量度,以及對于弱處置的省譯等,揭示了語用功能在翻譯活動中的影響作用。
處置式;語用功能;翻譯策略
“處置式”這個概念最早由中國的王力先生提出.他說:“凡用助動詞把目的位提到敘述詞的前面.以表示一種處置者,叫做處置式。”[1]王力先生進一步闡釋:“就形式上說,它是借用一個介詞性的動詞‘把’字將賓語提到動詞的前面;就意義上說,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表示一種有目的的行為,一種處置?!盵2]例如,“莫把杭州刺史欺”(白居易《戲醉客》),再如,“那個人便將手把武松頭發(fā)揪起來”(施耐庵《水滸傳》)。
魏培泉(1997年)把具有處置式形式和次動詞已虛化的處置式一律稱作處置式。他從語義基礎和句法環(huán)境兩方面考察了“以”“用”“持”“將”和“把”的虛化過程。如“因此故將寶玉所題用了”(《紅樓夢》)和“復以一弟子投河中”(《詩·邶風·谷風》)。
石毓智(2011)將“拿”納入了處置式的研究,“如果著眼于受事的位移,就會選擇‘拿’字連動式;如果只強調對受事的處置,則選擇‘把’字結構。”[4]向熹的研究表明處置介詞“拿”只在明清小說中看到。[5]在《紅樓夢》中有以“拿”字當處置介詞的用例,這種例子洪水英(2011)共發(fā)現(xiàn)11例。[6]例如,“拿他取笑兒”,“又拿我當個人,投奔了我來”,“一面說著,一面拿眼睛不住的覷著鳳姐兒”。
洪水英(2011)統(tǒng)計了《紅樓夢》中“趕著”處置式情況,共8例,皆為引出稱呼對象的例句,其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管”相似。[6]如:“趕著平兒叫‘姑娘’”、“一時林黛玉又趕著寶琴叫妹妹”、“他赤條精光,趕著秋菱踢打了兩下”。
結合以上對處置式的定義,從句式轉化運動的角度看,處置式是將“動詞+賓語”的動賓式變?yōu)椤百e語+動詞”的賓動式,但由于賓動式在語法里不合法,所以,又在“賓語”的前面加一個有動詞性沒有實際動作意義的動詞來幫助。
漢語處置式形式上的這種“前置賓語”的表征方式,除了語言發(fā)展的歷史原因以外,還能實現(xiàn)特定的交際功能。
1.表示對賓語眾多處置可能中選擇了一種處置或換了一種處置,即石毓智(2011)所說的“著眼于受事的位移”,[4]比如“他把包放在地上”而不是“他把包背在身上或拿在手里或放在車上或別處”。
2.可以解決有些賓語不能后置的表達問題,比如“第一次和爸爸打球,我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姚明(《我的世界我的夢》),不能說“我一點辦法都沒有他”;再如“人都在烤著了,還能拿他怎么辦?”(王小波《丈明與反諷》),不能說“還能怎么辦他”;“你們拿我當愚人待,什么事我不知?”(曹雪芹《紅樓夢》,下列省稱為“紅”),不能說“你們當愚人待我”。
3.可用于傳達一種處置意見,有指令功能。比如,“把他給我轟出境”和“把這車賣了吧”,都是為了突出賓語,同時也突出動作及其后果。“你把花郎的意思,唱個曲兒俺聽?!保ǖ诰懦觥っC苑,《牡丹亭》,湯顯祖)
4.在交際語用中,有周周旋功能,即在說出處置對象之后的暫停里,留出空間讓語言交際的雙方即說話者和聽話者都思考處置意見,然后才說出處置意見,有時候竟然不說出處置意見。比如,“我把你這個爛了嘴的”、“我把你這沒足厭的小蹄子!……”(《紅樓夢》)。
5.處置式不僅能表達對賓語的處置,還能表達處置的量度,能滿足動作的量化表達需要。比如,“我把房間打掃了三遍”、“我把他數(shù)落了一回”、“這事給了我一回教訓”。
6.表示賓語被處置的結果。比如,“我把她惹哭了”、“你得把話講清楚”、“百姓們把他的話兒傳得沸沸揚揚”。
翻譯活動涉及到文本的多層次上的意義、對作者意圖的詮釋、源語讀者與譯語讀者的接受效果、譯者的意圖等等要素,所以,針對不同的要素的實現(xiàn),翻譯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不同的翻譯理論。其中,語用學認為,話語的意義是由交際參與者操縱和傳達的,理解話語就是要理解說話人的意義。語用學關心的是應當如何闡釋語境下的話語,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按照這個觀點,譯者應當將翻譯過程視為交際過程,以成功地實現(xiàn)目的語讀者與原文及原作者的交際為翻譯目的,使譯文的語用效果等同于原文的語用效果,使目的語讀者獲得類似原語讀者的感受(Baker,2000;Nida,1993)。[7]
如上所述,對于漢語“處置”式的翻譯,可以按照語用學的理論,選擇譯文時,著眼于實現(xiàn)相應的交際目的與功能。
1.“處置”行為,包含有思考、選擇、決定、處理這些要素意義,如果交際目的是展示一個“處理”,則用makehave sbsth dodone式,表示對賓語眾多處置可能中選擇了一種處理。英語表征方式里,借助have之類形式動詞的幫助,就和漢語的“把”一樣,使得賓語提前,以展示一種思維過程,即“先把賓語即待處理對象提到腦中來,再思考一下怎么處理,然后得出一個處理選擇或處理決定”。如:
例1:原文:我們下午會把房間打掃打掃。
譯文:We’ll have the room cleaned this afternoon.
2.譯出處置的“結果”,用“動賓補”式,將處置的結果補足,如leave sb alone;或用一些可以表達結果的詞語如so that,lead to,result in......等。
例2:原文:我們把恐怖分子打得抱頭鼠竄。
譯文:We had the terrorists on the run.
例3:原文:晴雯冷笑道:“不知說了一句半句話,名兒姓兒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興的這樣?。t27回)
譯文:Our lady may have thrown her a word or two, without even knowing her name,and she’s already eaten up with pride.
例4:原文:姑娘那里,出去了一個香菱,就冷清了多少,把個云姑娘落了單。(紅70回)
譯文:Didn’t you notice how lonely Miss Baochai’s place seemed after Xiangling went home,leaving Miss Xiangyun all on her own.(紅70回)
例5:原文:話未說完,把個賈政氣的面如金紙。(紅33回)
譯文:Before he had finished Jiazheng was livid with fury.
例6:原文:把個寶琴唬的再不敢見他。(紅100回)
譯文:But Baoqin was so terrified that she kept out her way.
例7:原文:都穿上大褂,誰短撅撅的進來把誰踢出去。
譯文:You’re all to wear long gowns,anyone who shows up in a short jacket gets kicked out.
3.譯出處置的“量度”,用give sb a V-ing或者give sb a sth式,如give him a surprise,give him a beat,give the room a cleaning。
4.譯出處置的“選擇與決定”?!疤幹谩毙袨椋兴伎?、選擇、決定這些要素意義,如果交際目的是展示一個最終決定,則只要譯成decide。
例8:原文:只因他身上捐著個通判,前兒選了云南不知那一處,連家眷一齊去,把這香鋪也不在這里開了。(紅24回)
譯文:…h(huán)as bought the rank of an assistant sub-prefect and was recently appointed to a post somewhere in Yunnan. Since he is taking the whole family with him,he’s decided to close the shop.
5.譯出處置“猶豫與思考”,有時候處置式的交際功能在于可以先說出處置對象,留出空間讓語言交際的雙方即說話者和聽話者都有空間思考處置意見,之后講話者才說出處置意見,有時候竟然不說出處置意見。翻譯時注意保留此交際功能與目的。
例9:原文:尤氏因悄罵鳳姐道:“我把你這沒足厭的小蹄子……”(紅43回)
譯文:Mrs Yu abused lady Feng in a low tone of voice,“I’ll take you,you mean covetous creature,and……”
6.省譯弱處置。有些只是古文行文習慣,處置之意很弱,可以不譯處置之意,直接譯為動賓或系表,比如:
例10:原文:這如今得了這個病,把我那要強的心一分也沒了。(紅11回)
譯文:But now that I‘ve fallen ill,all my will power’s gone.
通過以上翻譯處理可見,漢語處置式的語用意義豐富,交際功能多樣,英語雖不能與漢語一一對等,但針對性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能實現(xiàn)同樣的交際功能。
[1]王力.中國現(xiàn)代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2]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0.
[3]魏培泉.論古代漢語中幾種處置式在發(fā)展中的分與合.
[4]石毓智.漢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5]向熹.簡明漢語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洪水英.試比較《紅樓夢》、《蜃樓志》中的處置式[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122-127.
[7]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ies: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喻禮會(1976-),女,中山火炬職業(yè)技術學院專任教師,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高職教育、英漢翻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