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碩
(國家圖書館 北京 100081)
圖書出版新趨向與高校圖書館采訪工作探討
任明碩
(國家圖書館 北京 100081)
高校圖書館采訪要密切關注圖書出版的新趨向,加強館社雙方的信息溝通;正視目前圖書采訪中存在的問題;明確高校圖書館采訪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定位,更新采訪觀念,提高采訪人員的學術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建立深層次的館社合作機制。
圖書出版;圖書采訪;館社聯(lián)盟;學科建設
出版社與圖書館是緊密相關的兩個部門,前者是圖書的生產(chǎn)者,后者則是圖書的收藏者。圖書的質量,直接影響到館藏的數(shù)量和質量。出版業(yè)面臨的新問題以及出現(xiàn)的新趨向,圖書館應予以密切關注;圖書館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功能變化以及新需求,出版社也應充分了解。館社之間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互通渠道,這不僅會給雙方發(fā)展帶來契機,也會帶來互惠共贏。本文以出版社與高校圖書館采訪為研究對象,力圖為雙方找到密切的連接點,以期對高校圖書館采訪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1.1 圖書品種豐富,出版數(shù)量居高不下,而整體質量有待提高
我國目前有出版社580多家,近年來圖書品種數(shù)量一直居于高位。由于受到紙質書閱讀率偏低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紙質圖書銷售處于低迷狀態(tài),庫存數(shù)量累年攀升,出書增速是賣書的16倍[1]。根據(jù)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fā)布的2014年、2015年《新聞出版產(chǎn)業(yè)分析報告》,我國2014年圖書品種為44.84萬種,總印數(shù)81.85億冊;2015年圖書品種達到47.58萬種,較2014年增加6.11%,總印數(shù)86.62億冊。我國圖書出版品種和總印數(shù)均為世界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出版大國。但出版大國不等于出版強國,在年均品種居于高位而庫存飛漲的情況下,重印率并未大幅提升,如2014年新版圖書品種約25.6萬種,重印圖書約19.3萬種,新版圖書品種占年品種總量的57%;2015年新版圖書品種26.04萬種,重印品種21.54萬種,新版圖書占年品種總量的54.7%。如果剔除大中小學教材,每年重印的圖書品種就更少了。在每年淘汰的大量圖書中,有許多同質書、平庸書和垃圾書。鄔書林曾指出,我國“學術出版總體質量不高。中國44萬種圖書當中真正拿得出手的圖書只有8萬種左右,因為清華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每年在我國國內圖書采購量也就是6萬到8萬”[2]。出版業(yè)的這種狀況,給高校圖書館的采訪工作和館藏圖書質量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1.2 出版社與高校圖書館之間存在信息屏蔽
我國每年的圖書出版品種,是依據(jù)各出版社上報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的,實際上,各家出版社的圖書在出版后仍有一些并未進入市場流通。如自費出版,有的出版社除留下存檔和上繳的樣書外,基本是按作者需求數(shù)量印刷,雖然有些書沒有賣點,但仍有收藏價值。例如高等院校的資助出版多為學術著作,印數(shù)大約在幾十本到數(shù)百本之間,出版社除考慮上繳和作者樣書外,基本不留庫存,或增印少量,不作為贏利點,而這類圖書學術性強,是高校圖書館應該收藏的。但遺憾的是,有的出版社并不將此類圖書列入目錄,館配商和圖書館采訪者往往查詢不到該類書目信息,自然也就很難進入館藏。
如今網(wǎng)絡信息發(fā)達,許多出版社新出圖書信息不再上《社科新書目》、《科技新書目》等報刊,因為征訂要有費用,而訂數(shù)不理想,還有可能撤掉選題。近年來我國舉辦的各類書展和書市,一些出版社也往往處于被動型,因為書展多為展示形象,由各地出版集團統(tǒng)一組織,對于出版社來說,版權交易隨時隨地都可進行,不必再到書展;以往參加書市收取訂單可以訂貨,各家出版社都非常重視,現(xiàn)在媒體發(fā)達,信息暢通,訂貨渠道增多,書市的訂貨功能也在下降。因此,全國580多家出版社的最新出版信息,高校圖書館以及館配商如果未能及時掌握,就會遺漏一些有價值的圖書,何況在出書速度快、品種多的背景下,一些“短版書”信息傳播范圍小、時間短,很快就會淹沒在信息的大潮中。圖書館采訪人員或館配商如果對這些“消逝”或“屏蔽”的信息未能及時收集到,這類圖書也很難進入館藏。
1.3 圖書出版新趨向
日新月異的科技發(fā)展改變著許多傳統(tǒng)行業(yè),出版也不例外。例如按需出版就是一種新的出版理念,它不同于傳統(tǒng)出版考慮成本要求起印數(shù),或擔心市場預測不準而導致庫存積壓,而是基于數(shù)字技術,將數(shù)字化文件直接通過數(shù)碼印刷機印刷,完全是根據(jù)需要印制。這項出版技術對圖書館采訪和館藏有很大影響。近年來,小眾出版作為一種嶄新的出版模式也受到業(yè)界矚目。小眾出版是相對于大眾出版而言,大眾圖書是適合大多數(shù)人閱讀,而小眾則強調閱讀對象只是少數(shù)特定讀者,印刷量小,但因專業(yè)性強,一樣可以打造品牌。在國外,以小眾出版而聞名的出版社并不少見,如德國邁納出版社,定位在古典哲學和哲學經(jīng)典,不涉足大眾哲學讀物。我國小眾出版近年來發(fā)展迅速,如果小眾出版定位在學術,則學術含量高的小眾書正是高校圖書館所青睞的。此外,近年來數(shù)字出版方興未艾,年收入超過4 000億,增長速度達到30%。柳斌杰指出,要“加大數(shù)字出版產(chǎn)品的開發(fā)供給?!仨氁詢热輨?chuàng)新為重點,加大數(shù)字出版的投入,提升技術裝備水平,保護知識產(chǎn)權,調動一切力量開發(fā)數(shù)字出版產(chǎn)品,滿足社會多平臺、多載體的需要”[3]。有的圖書出版社甚至先出電子版,反響好,有市場,再出紙質版。圖書出版的這些新趨向,高校圖書館都應密切關注,研究如何應對這些變化,及時準確地捕捉出版信息,以利于提升圖書采訪水平和提高館藏質量。
2.1 高校圖書館常用采訪渠道
目前高校圖書館的采訪渠道,大致有以下幾種:(1)委托館配商代為采購。如目前國內實力強、影響大的北京人天和湖北三新。館配商主要以采訪數(shù)據(jù)形式推送,推送渠道以郵箱和QQ群為主。在推送書目主題分類中,包括國家級和省部級獲獎圖書書單、紙媒好書排行榜、網(wǎng)媒好書排行榜、電商暢銷書排行榜、知名人士或業(yè)內專家推薦書單、出版社專題書目等[4]。這比以前依據(jù)書目征訂要可靠,因為列入征訂書目的圖書后期變數(shù)比較大。(2)書市采購。全國每年都舉辦大型書市,既有綜合性的,也有專業(yè)性的,如古籍類、文藝類、科技類、教育類等,各家出版社往往將新書帶到書市,供館配商或圖書館采訪人員現(xiàn)場掃碼采購,但正如上文所言,在一些大型訂貨會上,往往有些出版社缺席,或者提供的書目信息不完整,給采購帶來影響。(3)零購。即采訪人員直接與出版社聯(lián)系,就相關主題的圖書進行補充采購,但高校圖書館零購經(jīng)費較少,又因受到人力、物力等因素制約,很難對接所有出版社,因而圖書采購的遺珠之憾也在所難免。
2.2 目前高校圖書館采訪存在的問題
2.2.1 依賴性強而主動性差
目前高校圖書館采訪大多外包給館配商,但這不等于不再關注圖書出版信息了,如果采訪人員對此缺乏了解,不能結合所在學校的學科專業(yè)制定計劃,就會出現(xiàn)圖書采訪被動的局面。館配商采購多為商業(yè)行為,缺乏學術眼光,不能根據(jù)高校圖書館的性質、任務以及學科特色制訂科學合理的采購計劃,有的甚至純粹為了贏利,故意將品牌大社的圖書減少,因為這些大社可能給館配商的利潤空間小,這樣,就會出現(xiàn)有些學術名家的著作竟然在高校圖書館見不到,有些代表學術前沿的專著竟無館藏,而一些價值不高的圖書卻占比較大的現(xiàn)象。這樣,就會“導致圖書館館藏中大眾化圖書增多,而各類學術性較強的專業(yè)圖書尤其是理工科類圖書比例嚴重偏低,使圖書館館藏結構受損。一段時間后,圖書館的藏書結構慢慢發(fā)生變化。長此以往,勢必對學校的教學、科研尤其是重點學科的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5]。筆者對某綜合類高校圖書館進行網(wǎng)絡檢索,發(fā)現(xiàn)許多經(jīng)典著作竟無館藏,如莫提默·艾德勒、查理·范多倫的閱讀學經(jīng)典之作《如何閱讀一本書》、伊懋可研究中國環(huán)境史的力作《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huán)境史》以及哈羅德·布魯姆研究西方經(jīng)典作家的《西方正典》等等,這不能不令人遺憾。
2.2.2 采訪觀念簡單化,缺乏嚴謹態(tài)度和責任心
圖書采訪是一項技術性工作,有一定的原則、方法和流程,而目前無論是針對館配商還是自主采訪,都與學科發(fā)展缺乏緊密聯(lián)系,這就出現(xiàn)了學科需要的進不來,不需要的卻大量采購。當然,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也有教學科研部門的責任,多年來,一些高校的教學科研人員很少介入圖書采訪,以為購書是圖書館的事,與自己的教學科研毫無關系。近年來,高校圖書館借閱率呈下降趨勢,高校的借閱主體如教學科研人員、學生很少關注館藏圖書的質量。采訪的圖書質量也未制訂一個合理的評價標準,形成了一個館藏質量評價盲區(qū)。
2.2.3 采訪人員的科研能力和業(yè)務素養(yǎng)有待提高
在高等院校,圖書館是處于二線的教輔單位,與一線的教學科研人員相比,圖書館人員的學歷、職稱相對較低,具有高級稱職和博士學位的很少,他們的科研能力和學術視野也會給圖書采訪帶來影響。尤其是面對全國幾百家出版社的幾十萬種圖書,要想結合高校特色進行采訪或指導館配商制定精細化購書目錄,就顯得非常困難。近年來,外文版圖書采購成為高校圖書館的一項重要任務,選購品種以及內容審定就成為首先要面臨的問題,但采訪人員如果外語不過關,對國外某學科發(fā)展缺乏了解,也不知道本校教學科研急需哪些國外文獻資料,采訪就很難做到有的放矢,只能把采訪任務外包,最后被動接收。
黨和國家對高校發(fā)展歷來非常重視,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fā)《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要求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這對我國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至關重要。縱觀世界發(fā)達國家的歷史,無論是科技創(chuàng)新還是國民素質的提升,幾乎都離不開大學的支撐。按照國家提出的“兩個一百年”的宏偉藍圖,高校更是負有重大的責任,而作為高校文獻資源中心的圖書館,自然也負有重要的使命。出版社作為圖書的生產(chǎn)者,國家強調要以社會效益為主,實現(xiàn)兩個效益的統(tǒng)一,并且對出版社也增加了社會效益考核的比重。這就在一定意義上為高校圖書館采訪工作與出版社建立良性互動奠定了基礎。針對當前出版趨勢、高校圖書館現(xiàn)狀以及未來發(fā)展的要求,高校圖書館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3.1 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定位要明確
與公共圖書館相比,高校圖書館有它的特殊性,其讀者對象是高校師生,因此,圖書采訪要緊緊圍繞高校教學科研工作進行。圖書館要在學校的領導下,定期召開專門會議,成立由相關學科專家組成的圖書采訪學術指導小組,制定與教學科研密切配合的采訪規(guī)劃,確保圖書的學術品位和文化品位。采訪人員要主動深入教學科研第一線,收集需求信息。圖書館要根據(jù)學校專業(yè)特色設置學科采訪員,若現(xiàn)有采訪人員專業(yè)水平不能勝任,也可從各院系聘請兼職學科采訪員,做到圖書采訪立足高校,立足學科,立足學術,確保與學校相關學科的經(jīng)典著作和精品力作不空缺。
3.2 更新采訪觀念,開啟新的采訪模式
圖書采訪部門要根據(jù)教學科研需求制定年度采訪計劃,然后再與館配商共同制定采訪細則,并在執(zhí)行過程中不斷跟蹤檢查,遇到問題及時提出解決辦法,避免簡單地把任務交給館配商。要密切關注重點圖書和印量少而學術價值高的圖書,及時采訪購進。所謂重點圖書,是指國家層面確定的項目成果,以哲學社會科學為例,包括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成果,國家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成果,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的著作,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成果等。這些項目都是由國家社科規(guī)劃辦等學術機構組織評審的,有很高的權威性,如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的成果,“代表當前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前沿水平,體現(xiàn)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的學術創(chuàng)造力”。采訪人員只有對這些成果進行前期關注,后期的采訪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同時,也要對有影響的圖書獎給予關注,如中國出版政府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國家圖書館文津獎等,要關注媒體推出的年度好書榜,以及出版社評出的好書榜(如商務印書館)。這些獲獎書、上榜書都是經(jīng)過嚴格程序評選出來的,圖書采訪員密切關注,重點選擇,及時制訂采訪計劃,盡力避免遺漏好書。
3.3 建立館社合作聯(lián)盟
高校圖書館應根據(jù)學校學科設置和專業(yè)特色,選擇一批與之相關的信譽好的出版社建立聯(lián)系,尤其要選擇品牌大社,以保證圖書的學術質量,如人文社科類選擇三聯(lián)書店、廣西師大出版社等,古籍類選擇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學術類選擇商務印書館、北京大學出版社等。要建立館社合作聯(lián)盟,加強出版信息與采訪需求溝通,保證出版社的品牌圖書與采訪特色相對接。同時,出版社在制訂中長期規(guī)劃時,也要考慮相關高校圖書館館藏的需求。要建立編輯常進圖書館、采訪員常去出版社的深層聯(lián)通機制,真正做到館社之間的信息暢通。此外,圖書館采訪出現(xiàn)的新趨勢,出版社也要密切關注,如近年來圖書館資源結構的變化,使館配電子書成為熱點。在國外大學圖書館,電子書的采購比例呈上升趨勢,如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采購電子書的經(jīng)費比例達到95%,美國95%的大學圖書館和76.3%公共圖書館都提供電子書服務[6],而目前我國一些出版社仍未對電子書出版引起高度重視,這對出版社發(fā)展和圖書館館藏結構調整都會帶來影響。圖書采訪還要關注最新出版動態(tài),例如中華書局修訂“二十四史”,不是最后集中整體推出,而是分期推出,采訪就要及時把已經(jīng)出版的幾種采買到。
3.4 提高采訪人員的學術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
目前,高等院校爭創(chuàng)“雙一流”對學科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勢學科推進也給圖書館提出了新任務,即圖書館如何為學校教學科研更好地服務,這也對采訪人員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圖書館要重視圖書采訪人才的培養(yǎng),采訪人員應努力使自己成為復合型人才,既具有圖書館學知識,還要具備圖書出版方面的知識,同時還要對學科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有深入了解,從學科的角度對圖書進行總體審查和選擇,這樣才能確保采訪圖書的質量。此外,采訪人員還要懂得數(shù)字出版,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對世界發(fā)達國家或地區(qū)的館配商和高校圖書館采訪的最新發(fā)展能有深入了解,學習其先進經(jīng)驗。在這方面,香港地區(qū)高等院校圖書館教學支持服務實踐的做法很有特色,圖書館的“學科館員是某個學科領域的文獻信息專家,熟悉某一學科或幾門學科知識,為特定的院系提供有針對性的對口服務,擔任圖書館與教學科研單位之間的信息導航員和聯(lián)絡員”[7]。這一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高校圖書館采訪要密切關注出版業(yè)的新變化、新趨向,對近年出版社圖書質量與數(shù)量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采訪工作要定位明確,強化為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的意識,根據(jù)學科需求和發(fā)展制定切實可行和具有前瞻性的采訪計劃。采訪工作要強化學科意識,設置學科館員崗位,把好采訪圖書的學術質量關。建立圖書館和出版社之間的合作聯(lián)盟,做好出版社圖書信息和圖書館需求信息的溝通。提升采訪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是做好采訪工作的關鍵。
[1] 劉彬,陳恒.第一出版大國的尷尬[N].光明日報,2013-04-18(16).
[2] 百道網(wǎng).鄔書林:中國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世界學術出版中心[EB/OL].(2016-06-16)[2017-05-01].http://www.bookdao.com/article/247640/ .
[3] 柳斌杰.中國出版業(yè)的擔當與作為[J ].現(xiàn)代出版,2017,(2):5-9.
[4] 祖迪.館配商采訪書目精細化探析——以專題書目推送為例[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5,(9):98-101.
[5] 周群.政府采購環(huán)境下圖書館配商的應對與發(fā)展[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5,(4):87-89.
[6] 李曉曄.館配電子書,出版社準備好了嗎?[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5,(4):1.
[7] 于愛群.香港高校圖書館教學支持服務實踐與啟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2):103-106.
ExplorationontheBookAcquisitionofUniversityLibrariesundertheNewTrendinBookPublishing
Ren Ming-shuo
Acquisi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new trend of book publishing,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ress and libraries; fac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book acquisi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make sure the book acquisi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serve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update acquisition idea, improve the academic level and specialty literacy of acquisition staff, establish the deep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press and libraries.KeywordsBook Publishing; Book Acquisition; Association of the Press and Librar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G253
A
10.13897/j.cnki.hbkjty.2017.0088
任明碩(1983-),女,國家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
2017-07-28 責任編輯:張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