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毓玲,周 林,許愛萍
石蠟對病理組織切片的影響
劉毓玲,周 林,許愛萍
石蠟切片;石蠟熔點;硬脂酸;蜂蠟
組織石蠟切片技術是病理科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術,從病理科接收到已固定大體標本,到一張病理切片制成,其間經(jīng)組織取材固定、脫水、包埋、切片、染色一系列步驟,由于試劑、手工操作、人為主觀性以及個人經(jīng)驗等因素,對最終的切片質量均有直接影響。而組織蠟塊制備的好壞,則直接影響切片質量。本文結合近10年日常工作實踐,分析探討石蠟對病理組織切片的影響。
1.1 材料 58~60 ℃切片石蠟、60~62 ℃切片石蠟(上海標本模型廠,每盒500 g);硬脂酸(國藥集團化學試劑公司,每瓶500 g);蜂蠟(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每瓶500 g);櫻花VIP5全自動組織脫水機,泰維TB-718D組織包埋機。
1.2 方法 按照《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病理學分冊》中《常規(guī)石蠟包埋組織切片(常規(guī)切片)的制備》進行組織處理。
夏季使用熔點為60~62 ℃的石蠟,春秋冬季使用熔點為58~60 ℃的石蠟;當季節(jié)交替時,適當添加硬脂酸、蜂蠟以調整石蠟硬度;保證浸蠟時間為3~5 h;控制浸蠟及包埋溫度比熔點高2 ℃,才能保證蠟塊質量,進而制得高質量切片。
石蠟作為組織包埋劑,在組織脫水的浸蠟步驟和組織包埋步驟中被運用,是病理切片技術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組織脫水、透明的處理,都是為了更好地讓石蠟浸入組織塊。石蠟的熔點、添加物、浸蠟時間以及溫度設置各條件不同,對切片質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3.1 石蠟熔點 石蠟熔點范圍大,可選擇的余地較多。低熔點石蠟適合在室溫偏低時包埋質軟組織,高熔點石蠟與之相反。如若遇到室溫偏高,低熔點石蠟所制蠟塊偏軟,切片時易發(fā)生卷片、黏連粘刀,無法連續(xù)切片,展片也很困難,所制切片皺褶多,而且很難制成薄片。如若遇到室溫偏低,高熔點石蠟所制蠟塊偏硬,切片易產生裂隙。包埋骨組織、富含肌纖維的組織,還易發(fā)生組織破碎,造成蠟塊殘缺或者崩裂,所制切片不完整,出現(xiàn)跳片,厚薄不均等現(xiàn)象[1]。因此一年四季溫度變化,對不同熔點的石蠟使用不能千篇一律,選用不同熔點種類的石蠟,是很有必要的。
3.2 添加物 在日常實際工作中,有時即使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選擇了不同熔點的石蠟,蠟塊質地還是達不到所需要求的,可適當添加硬脂酸、蜂蠟等進行石蠟軟硬度調節(jié)。
硬脂酸屬于脂肪族一元羧酸,為白色葉片細顆粒狀,是動植物油脂中一個重要的飽和脂肪酸,弱酸性,熔點為56~69 ℃??膳c石蠟液體混合,幫助石蠟滲透到組織內。按照硬脂酸 ∶石蠟為1 ∶9的比例混合使用,起到軟化作用??蓽p小組織收縮,不會變硬變脆。對組織切片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易于連續(xù)切片,保證切片完整無裂隙,厚度均一。且硬脂酸對組織內抗原不產生封閉現(xiàn)象,對后期的特染和免疫組化標記無影響[2]。
蜂蠟又稱蜜蠟,是由蜜蜂腹部的蠟腺分泌出來的灰黃色固體,主要是棕櫚酸蜂酯和蠟酸的混合物,熔點為62~66 ℃,可與石蠟液體混合。按照蜂蠟 ∶石蠟為1 ∶9的比例混合使用,起到硬化作用。增加石蠟韌性,提高蠟塊硬度,利于切片平展無皺褶。當有特殊薄切要求時,添加蜂蠟所制石蠟組織塊,可以制出良好的2 μm厚切片。
3.3 浸蠟時間 組織脫水機總的浸蠟時間應控制在3~5 h。時間太短,浸蠟時間不夠,組織發(fā)白、發(fā)軟,擠壓有明顯凹陷,切片有明顯空洞。時間超過6 h,組織收縮變硬[3],蠟塊易破碎,切片有粉末。
3.4 溫度設置 熔蠟的溫度一般設置為比熔點高2 ℃,使固體石蠟全部液化即可。浸蠟過程中,溫度過高,質密組織周圍變硬,中心浸蠟不佳,所制蠟塊切片難完整。而且由于酶類對溫度敏感性較強,溫度越高,對酶活性的破壞就越嚴重,后期做免疫組化染色抗原易丟失。包埋溫度要與浸蠟溫度相同或接近[4],否則易造成組織塊與周圍石蠟脫裂,無法制片。
病理蠟塊是病理科HE切片,免疫組化標記及分子診斷技術的原材料,作為病理技術工作者,必須對石蠟有一個全面了解,對于科室每一批購進的石蠟,都要根據(jù)其性狀,合理得當使用。這樣才能提高病理技術的穩(wěn)定性,更好地保證切片質量。
[1] 劉 亞, 陳 雪, 魏永敬, 等. 石蠟切片常規(guī)制片中預防“跳片”的體會[J].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5,31(4):468.
[2] 胡小安, 盧 靜, 張 潤, 等. 改良硬脂酸石蠟切片的免疫組化染色效果觀察[J]. 診斷病理學雜志, 2004,11(6):439.
[3] 趙 兵, 羅 波, 袁靜萍. 影響淋巴結HE制片因素的探討[J].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2,28(2):220-221.
[4] 祁珊珊, 辛 薇, 王永吉. 大鼠皮膚石蠟切片的制作技巧與質量控制[J].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5,31(11):1307-1308.
時間:2017-4-17 18:1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073.R.20170417.1819.029.html
湖北省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病理科,武漢 430050
劉毓玲,女,主管技師。E-mail: 12412990@qq.com 周 林,男,主治醫(yī)師,通訊作者。E-mail: 16191025@qq.com
R 329-33
B
1001-7399(2017)04-0462-02
10.13315/j.cnki.cjcep.2017.04.029
接受日期: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