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詩思,郭鵬翔
(1.貴州醫(yī)科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1;2.貴州省人民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2)
·病例報告·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2例報告及其治療進展
黃詩思1,郭鵬翔2
(1.貴州醫(yī)科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1;2.貴州省人民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2)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一種特殊類型,2015年我院血液科收治兩例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經(jīng)化療及對癥治療后,避免了早期死亡,獲得完全緩解。該病發(fā)病率較高,為提高對本病的進一步認識,現(xiàn)總結(jié)報到如下并探討APL的治療進展。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蝗趸?;ATRA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一種特殊類型,被FAB協(xié)作組定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3型,發(fā)病率約占AML的10%[1]。APL最常見的染色體改變是t(15;17)(q22;q12),染色體異常伴有特定基因的改變,即15號和17號染色體分別斷裂并發(fā)生易位,15號染色體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與17號染色體上RARA(維甲酸受體基因)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翻譯出的PML-RARA蛋白可以阻滯粒細胞分化和成熟,同時異常早幼粒細胞凋亡不足,導致骨髓中堆積大量的異常早幼粒細胞,這就是APL發(fā)病的主要機制[2-3]。
患者,女,67歲,因“頭痛6天”于2015年1月26日入院。6天前患者出現(xiàn)頭痛,無發(fā)熱、咳嗽、咳痰。外院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20.78×109/L,血紅蛋白110 g/L,血小板13×109/L,外周血可見原幼細胞85%。外院治療后無緩解就診于我院。入院查體:貧血貌,全身皮膚黏膜散在瘀斑、瘀點,全身淺表淋巴結(jié)未捫及,胸骨無壓痛。雙肺呼吸音粗,雙下肺可聞及散在粗濕啰音。胸部CT提示雙肺感染并雙側(cè)胸腔積液。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躍,粒系極度增生,以異常多顆粒早幼粒細胞為主,占94%。免疫組化染色:POX、CE染色陽性。PML/RARα(bcr3)融合基因陽性,F(xiàn)LT-ITD基因突變。染色體核型47,XX,+8,t(15;17)(q22;q21)[5],APL診斷明確。給予全反式維甲酸20 mg每日兩次口服,三氧化二砷10 mg/d×9 d,柔紅霉素10 mg/d×6 d,阿糖胞苷0.1 g/d×5 d聯(lián)合化療。治療期間患者出現(xiàn)嗜睡,語言障礙,右側(cè)對光反射遲鈍。頭顱CT提示左頂葉出血,顳頂枕區(qū)硬膜外血腫,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颊甙准毎唐趦?nèi)升高明顯,停用維甲酸,加用小劑量地塞米松防治維甲酸綜合征。降低顱內(nèi)壓,解除腦血管痙攣,神經(jīng)營養(yǎng)治療,降白細胞,水化、堿化尿液,護胃、護肝,輸注血小板支持治療。經(jīng)治療患者神志逐漸恢復,血常規(guī):白細胞4.68×109/L;紅細胞2.58×1012/L;血紅蛋白80.0 g/l;血小板190.0×109/L。頭顱CT為腦出血梗塞治療后改變。胸部CT示肺部炎癥吸收,雙側(cè)胸腔積液消失?;颊甙籽“Y狀及體征消失,骨穿提示完全緩解。
患者,男,41歲?;颊?周前出現(xiàn)乏力、納差、頭昏、頭痛,伴牙齦出血、黑便。3天前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達39.3℃,伴咳嗽、咳痰,于當?shù)蒯t(yī)院行胸部CT提示胸部感染,遂就診于我院急診。查體:貧血貌,全身皮膚見散在瘀斑、瘀點,全身淺表淋巴結(jié)未捫及。咽充血,牙齦滲血,胸骨下段壓痛,雙肺呼吸音粗,雙肺可聞及濕性啰音,脾大,于肋下5 cm可捫及。入院后復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112.65×109/L,血紅蛋白45.0 g/l,血小板8.0×109/L,幼稚細胞99%,中性粒細胞總數(shù)0.56×109/L。凝血機制:血纖維蛋白原量1.72 g/l。骨髓象報告:髓象增生明顯活躍,粒系極度增生,以異常多顆粒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占95.5%,紅系百分率極度減少,全片未見巨核細胞,血小板少見。檢測出PML/RARA(bcr1)融合基因陽性,F(xiàn)LT3-ITD基因發(fā)生突變。流式免疫分型報告示:異常細胞群體占骨髓有核細胞的77.5%,主要表達細胞標志CD13、CD33、CD117和MPO,部分細胞表達CD11b和CD64等。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診斷明確。給予羥基尿預處理降白細胞、調(diào)節(jié)免疫、堿化、水化血液、抑制尿酸合成,抑酸護胃,糾正酸堿平衡紊亂,成分輸血,對癥止血。為防止腫瘤溶解綜合征及分化綜合征,予三氧化二砷聯(lián)合小劑量柔紅霉素化療,白細胞降至50×109/L以下時,加用維甲酸,定期檢查血常規(guī)、心電圖及肝腎功能。患者病情危重,住院期間反復發(fā)熱,體溫達39.0℃,胸部CT提示雙肺滲出性病灶,雙側(cè)胸腔少量積液。先后給予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頭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羅培南、伊曲康唑抗感染治療。結(jié)核相關(guān)檢查均為陰性,肺部感染加重并見空洞,考慮真菌及結(jié)核感染可能,換用兩性霉素B脂質(zhì)體,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療。經(jīng)上述治療兩周后咳嗽、咳痰較前有所緩解,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復查血常規(guī)三系恢復正常,凝血功能正常,骨髓象示完全緩解。
以上兩例APL患者在入院時白細胞很高,均屬極高危組(10×109/L),全身皮膚黏膜可見散在的瘀斑、瘀點及以頭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顱內(nèi)出血和嚴重的感染病灶。經(jīng)ATRA、砷劑、柔紅霉素、阿糖胞苷聯(lián)合化療及相關(guān)對癥支持治療,均取得良好的療效,患者迅速獲CR。阿糖胞苷作為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主要作用于細胞S增值期的嘧啶類抗代謝藥物,通過抑制細胞DNA合成,干擾細胞的增殖。主要用于治療急性白血病,其中對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療效最好[4]。柔紅霉素是周期性非特異性化療藥,可抑制RNA和DNA的成,對RNA的抑制作用最強,對各種生長周期的腫瘤細胞都有殺滅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但對心臟毒性反應較大[5]。臨床上常聯(lián)合運用于APL的雙誘導化療中。
PML-RARA融合基因的形成不僅是M3發(fā)病的主要機制,也是全反式維甲酸及砷劑治療APL有效的分子基礎(chǔ)。也正是對這一基因的發(fā)現(xiàn)及認識,使得對APL的治療取得更進一步的成就。臨床治療策略多首選藥物誘導治療,常見藥物主要有ATO和ATRA,均通過作用于PML-RARA融合蛋白的PML部分。PML蛋白位于骨髓細胞核小體內(nèi),對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都有重要作用,在早幼粒細胞中,PML-RARA融合蛋白能阻礙正常分化基因表達,加大異常分化基因的表達。
三氧化二砷能誘導PML蛋白寡聚化,促使其與PML-rara分離,促使誘導的早幼粒細胞完成終末分化而成熟,這是治療疾病的重要基礎(chǔ)。三氧化二砷對APL細胞發(fā)揮劑量依賴的雙重效應,主要為誘導APL細胞凋亡和誘導分化的作用,小劑量砷劑作用于PML-RARA能誘導APL細胞分化,大劑量能誘導APL細胞凋亡。三氧化二砷和ATRA雙誘導治療可提高CR率(達90%~98%),降低維甲酸綜合征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并可較早獲得分子生物學緩解。近年來,對APL細胞生物學特性認識的不斷提高和治療方法改進,使治療效果和預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早期死亡率明顯下降,但在APL的誘導化療中高白細胞綜合征和維甲酸綜合征的防治,患者對藥物的耐藥性以及復發(fā)難治性APL,仍是研究的重點和難題。
[1] 江繼發(fā),李 哲,程 瑋.全反式維甲酸、三氧化二砷雙誘導聯(lián)合化療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療效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2(5):376-377.
[2] 謝琴芬,金 潔,黃 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白血病·淋巴瘤,2009,18(10):636-638.
[3] 謝曉恬.大劑量阿糖胞苷治療小兒急性白血病的現(xiàn)狀和進展[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2012,17(6):245-247.
[4] 楊昆鵬,侯金曉,劉亞波,等.三氧化二砷聯(lián)合柔紅霉素對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細胞凋亡和凝血作用的影響[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4,27(5):393-396.
[5] 鐘 灼,劉珍才,李建煒,等.亞砷酸聯(lián)合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6年臨床觀察[J],臨床血液病學雜志,2008,21(5):244-246.
本文編輯:吳 衛(wèi)
R733.71
B
ISSN.2095-8242.2017.07.13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