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鎮(zhèn)江市中考作文述評
丁國斌
名師簡介
丁國斌,中學高級教師,現(xiàn)為江蘇省鎮(zhèn)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語文教研員。
請以“又見 ,真好”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補充完整后的文題抄寫在答題卡“題目”后的橫線上;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或暗示)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由于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題權(quán)掌握在寫作者手中,這就使得選材的自由度大大增強,從而有利于考生寫出個性之文。
“又見 ,真好”,雖然只有寥寥四個字,但題目的前半部分“又見”二字提示考生本文理應描寫一個特定的情境(場景);題目的后半部分“真好”二字恰是對所見情境(場景)的評價或感受,“真好”也決定了文章所表達的主題情感理應是正面積極、健康向上的。這應當是所有考生初見這道作文題時的整體感受。
細細辨析這道作文題,考生還應有以下發(fā)現(xiàn):
“又”,表明不是第一次,以前曾經(jīng)見過,在寫作中要有必要的交代;“見”,既可以是現(xiàn)實中真切可見的,也可以是縈繞在腦海中的或夢境中的場景,可實可虛。
橫線部分,即考生所要填寫的內(nèi)容,從形式上看,既可以是獨字、詞語、短語,也可以是一個句子;從所“見”的對象來看,既可以是景、物、人、事,也可以是場面、情境、現(xiàn)象,還可以是一個神態(tài)、動作,甚至是一句標語、口號等。
“真好”是健康美好、積極向上的內(nèi)心感受,它是由“又見”這一行為引發(fā)的,因此,考生應重點圍繞“真好”的原因來寫?!坝忠姟钡膬?nèi)容與“真好”之間要有內(nèi)在必然的邏輯聯(lián)系,寫作時要做到不硬貼標簽、不做作。
一、審題不見“又”
從閱卷情況看,有些文章的確寫出了“真好”的情境或事情,但將“又”字丟在了一邊,通篇沒能交代此情此景、此人此物曾經(jīng)見過(哪怕是夢中),這樣,文章就變成了“見到 ,真好”。比如,有一定比例的考生寫的是“遇見某人,真好”,通篇寫某人對自己的熱情幫助或積極影響,這些作文雖然表達的情感確確實實是“真好”,但對題目中的“又”字視而不見,一字之差,其實就是擅自改動了題目,寫作內(nèi)容必然與本次作文的要求存在出入,自然不能得到好的分數(shù)。
二、立意難現(xiàn)“真”
閱卷中,教師們總體感覺本次作文考生上手容易,但出彩難。究其原因,還是作文立意難以較好地體現(xiàn)“真好”:絕大部分作文表現(xiàn)了“好”,但難以讓閱卷者感受到“真好”??忌P下所寫只要是“真的”“美的”“善的”,情感立意是“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就能冠以“好”字,但在“好”前加上“真”這一程度副詞,表達的情感一下子就變得強烈了許多,這種“真好”情感的抒發(fā)就理應是有鋪墊的、水到渠成的,而不是硬生生加上去的。這一點,很多考生恰恰忽略了。
三、選材視野窄
太多的考生選擇了“又見母愛(父愛),真好”這個題材,內(nèi)容幾乎都和“考試失利”相關(guān),老生常談,毫無新意。還有不少考生選擇了“又見故鄉(xiāng)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故鄉(xiāng)的山水,真好”這類題材來寫,當然,其中不乏優(yōu)秀作文,但大多數(shù)由于缺乏真切的感受,生搬硬套的痕跡較為明顯,讓人不得不懷疑是否每個人都有個農(nóng)村老家。我揣測,或許是受到考前復習資料或模擬試卷上一些現(xiàn)代文閱讀的影響,這些考生的頭腦中裝進了太多概念性的東西,因而在考場上一見到作文題,這些內(nèi)容自然地就“蹦”出來了。
四、描寫情境缺
本次作文中,考生在描寫生動方面明顯好于往年,他們越來越重視場景描繪和心理刻畫;同時,語言功底好的文章比例也高于往年。盡管如此,依然無法掩蓋較多考生的作文缺少情境(景)描寫這一事實。閱卷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許多考生雖然意識到本次作文題需要有一個特定的情境,寫作中離不開描寫,卻不知道該如何描寫,不少景物描寫與主題無關(guān)、與表現(xiàn)人物無關(guān),直接導致文章檔次下降。
一、寫對,更要寫準
同學們,中考作文在審題上雖然不會刻意為難大家,但還是有限制和要求的,切不可大意。一般來說,即便你的寫作能力較弱,但只要不犯粗枝大葉的毛病,“寫對”這一最基本的目標就能實現(xiàn)。比如,面對這道作文題,同學們只要不將題目中的“又”漏掉,所寫文章能做到結(jié)構(gòu)基本完整、語句基本通暢,評分時就能拿到“切入分”。
當然,對多數(shù)同學而言,“寫對”是遠遠不夠的,還得力求“寫準”,而要“寫準”,就得字斟句酌地審題。以“又見 ,真好”這道題為例,同學們在仔細體悟字詞的含義后,一定要認真思考在文章中如何凸顯“真好”之“真”這一程度副詞,這時,你就會自然地聯(lián)想到“對比”“襯托”一類的寫作手法在本次寫作中應當必不可少,這樣,就為“寫準”本次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一、二類卷的作文都必須合乎“寫準”的要求。
二、寫新,更要寫深
中考作文忌諱題材的“撞車”,因為這極易引起閱卷教師的審美疲勞,分數(shù)自然上不去。而要想避免“撞車”,同學們就必須在選材的“新”上下功夫。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新”,絕對不是大家都未見過或經(jīng)歷過的“奇”“特”的事情。
要想出“新”,方法有二:
一是寫“我”。因為“我”是獨一無二的,因而“我”所經(jīng)歷的事及其帶給“我”的真切感受也應該是獨一無二的。
二是思維的求“異”??吹健坝忠?,真好”這個題目,通常情況下,大家會想到以前所見定是美好的場景(情境),現(xiàn)在“又見”,方能發(fā)出“真好”之感慨。其實不然。如果以前所見對象不“美好”,而“又見”之后發(fā)現(xiàn)反差極大,比如寫一個人的前后變化或?qū)懸粋€地方的前后變化等,也可以由衷地發(fā)出“真好”的感慨。
同學們,如果你的寫作基礎(chǔ)較好,但因為切題的需要而不敢貿(mào)然選擇“新”的題材來寫,那么,就要在立意的“深”(也可說“新”)上下功夫了。比如,同是“又見父愛(母愛),真好”,本次考場作文中,不少考生只是將其放在“考試失利”這一背景下展現(xiàn),結(jié)果無論怎么寫,都有雷同之感。而有一位考生(當是農(nóng)村考生)將此題材放在“外出打工的父母過年回家團聚”這一特定場景下展現(xiàn),不僅表達的情感真切感人,而且揭示出的“留守兒童”這一社會問題也令人深思,立意之“深”可見一斑。
三、寫清,更要寫活
一般來說,閱卷教師給一篇中考作文評分的依據(jù)有“三看”:首先看“審題”,其次看“選材立意”,最后看“語言表達”。雖然“語言表達”放在最后,但其影響力不可小覷,因為語言表達如果不好,作文得分就不會高,這就如同一位廚師有好菜好料,卻做不出可口的菜肴,食客的評價也絕對不會高是同一個道理。而語言表達最主要的方面是表達是否清晰,所以,同學們首先要將內(nèi)容“寫清”。
“寫清”有兩個含義:一是“書寫要清楚”,你的字可以不漂亮,但不可以不清楚,要讓閱卷教師看清楚你所寫的每一個字,這也是對閱卷教師最起碼的尊重;二是“有話好好說”,無論寫什么內(nèi)容,都要想想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最后說什么,做到“言而有序”,讓人讀起來感到通暢或基本通暢。
“寫清”是基本要求,也是所有同學應該能夠做到的,但作文要得到好的分數(shù),還必須“寫活”,就是讓文章生動起來。中考作文,大多數(shù)同學都會選擇寫記敘文,要想讓記敘文生動,就必須在表達上“多描寫、少敘述”,并盡可能地“少抒情、少議論”。另外,適當改變一下結(jié)構(gòu)安排,比如運用倒敘手法,也可以使文章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