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金·斯坦利·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1952年生于伊利諾伊州,幼年隨父母搬遷到南加州橘縣,在那里長大。他是當代美國最高產(chǎn)且最受好評的科幻作家之一,被《紐約時報》譽為“最偉大的在世科幻作家之一”,曾多次獲得雨果獎、星云獎和軌跡獎等重要獎項。
1974年,羅賓遜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文學學士學位,1975年獲得波士頓大學英語文學碩士學位,1982年又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英文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菲利普·迪克的長篇小說》研究了著名美國科幻小說家菲利普·迪克的長篇小說,從類型的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兩方面分析和批評作品,提出了很多創(chuàng)見,至今仍是研究該作家和作品的重要著作。這一研究分別于1984年和1989年兩次出版,并被翻譯為法語和德語出版。
羅賓遜具有深厚的英語文學研究背景和杰出的寫作能力。他的作品文學性強,語言優(yōu)美,敘事結(jié)構(gòu)精巧,具有豐富的細節(jié),還常常有自己人生的影子。他曾經(jīng)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寫作課,也曾受邀擔任號角工作坊的寫作老師。
羅賓遜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寫作,目前為止出版有18部長篇小說,也有豐富的短篇小說作品。其中篇小說《黑色空氣》于1984年獲得了世界奇幻獎,中篇小說《盲幾何學家》于1987年獲得了星云獎,《火星》三部曲的作品10次獲得各種獎項,長篇小說《2312》于2012年獲得了星云獎。
羅賓遜的長篇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火星》三部曲。這一三部曲被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稱為“描寫火星殖民最好的小說”,包括《紅火星》《綠火星》和《藍火星》,分別出版于1992年、1993年和1996年。小說通過許多人物的視角,描繪了人類移居火星后100多年的生活的歷史畫卷,具有巨量的知識要素、宏大的社會構(gòu)想和豐富的人物細節(jié),屬于比較“硬”的科幻。同時,小說又具有人文關(guān)懷,對人類社會的個體平等、科技與人類的關(guān)系、環(huán)境問題等進行深刻反思。
此外,羅賓遜還著有“橘縣三部曲”(也稱“三個加州三部曲”,有時譯為“海岸三部曲”)、“科學在首都三部曲”(在2015年以《綠色地球》為題整體出版,有時譯為“生態(tài)三部曲”),以及《2312》《米與鹽的年代》等長篇小說。2017年,他剛剛出版了最新長篇小說《紐約2140》。
羅賓遜最為關(guān)注生態(tài)環(huán)境、科技與人類的關(guān)系、社會平等等話題,對當代資本主義經(jīng)濟體系多有批判性反思。他的長篇作品風格和主題不拘一格,比如“科學在首都三部曲”關(guān)心與生態(tài)有關(guān)的政治決策,《米與鹽的年代》屬于架空歷史小說,新作《紐約2140》則討論全球變暖問題。
羅賓遜也是一位科幻批評家和科學傳播作者,從20世紀80年代起,幾乎每年都發(fā)表數(shù)篇文章,評論科幻文學作品和科學發(fā)展趨勢等。他也曾擔任數(shù)本小說和研究性文集的主編。
1999年,羅賓遜出版短篇小說集《火星人》,書中的小故事都發(fā)生在《火星》三部曲的宇宙中,可以與三部曲同時閱讀。本次選譯的《阿瑟·斯頓巴赫將曲線球帶到火星》即來自這個集子,講述一位美國科學家來到火星,與新朋友一起開創(chuàng)棒球運動的故事。故事采取第一人稱視角,敘事語言富有特色,具有豐富的科學想象細節(jié)。羅賓遜自己是一位棒球愛好者,這篇小說也帶有鮮明的個人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