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差不多望穿雙眼時,“年”來了。真正的幸福和歡樂,也才算是開始了。到除夕,那一頓豐盛的“團(tuán)圓飯”,不僅要吃得飽飽,還要吃得久久,以象征“好運長久”。往往,剛放下筷子,堂屋里一盆“樹疙瘩火”,也燒得通紅通紅的了。全家人,甚或幾家人,都圍在一起,向火而坐,閑聊家常,守歲接年。閃閃跳跳的篝火,斷斷續(xù)續(xù)的話語,將寒冷的夜,驅(qū)攆在了屋外。聞著樹根發(fā)出的幽香,聽著窗外呼呼的風(fēng)聲,或沙沙的雪響,望著一團(tuán)人被火光映得通紅通紅的臉龐,心底里,不覺涌起了陣陣暖意,盈盈漾漾的,仿佛有著無限的祝語,在天地間,一遍遍地祈禱,回響。
時間不知過去了多久。村中的聲音,漸漸地沉寂下去了。夜更深了。新年,也更近了。本是要和大人們一起,守候迎接的,可我們總敵不過“瞌睡蟲”的誘惑。慢慢兒地,就迷迷糊糊的了。就靠在大人的腿腳邊,鼾鼾地睡著了。直到滿院子里,滿村子里,此起彼伏的“迎財神”“搶新水”的鞭炮聲,驟然而脆亮地轟響起來,才把我們從夢中,陡地驚醒。揉揉惺忪的睡眼,才知道,新的一年,已在我們的迷糊中,悄然地來到了。
現(xiàn)在想來,那時過年,最讓人舒愜的,除了豐盛的美食外,還是那種無拘無束的歡樂。初一起床,父母早將新衣、新褲準(zhǔn)備好了。歡呼一聲,高高興興地穿上。曬場里,已是人聲鼎沸,鼓樂喧嚷了?;螨垷?,或獅舞,有時甚至獅龍爭舞,攪弄得整個村子,都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到初二,就隨了父母,歡呼著,雀躍著,挨家挨戶地去拜年走親戚;或者,就等著親戚們來。我們一遍遍地磕頭作揖,叫著“姑爺娘娘表叔表嬸”,一遍遍地收“利是”錢。然后一片片地吃肉,一遍遍地聽他們談?wù)摷议L里短。逢年過節(jié),都是些吉祥的話語,讓人怎么聽,都有種濃濃融融的暖意。親戚多的,像我家,這種拜訪,有時可持續(xù)到正月十五。當(dāng)然,也就可以不做任何事,只揣著“炒貨”,走東家串西家。想什么時候吃飯,就什么時候吃;想什么時候睡覺,就什么時候睡。雖然現(xiàn)在,也有著這樣的自由,卻沒有那樣自在的心境了。
(摘自紅袖添香網(wǎng),有刪節(jié))
【賞析】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jié)日。作者用細(xì)膩的筆調(diào)描述了童年時過春節(jié)的種種記憶。吃“團(tuán)圓飯”、守歲、拜年、走親戚,文章中對春節(jié)活動的種種描寫讓我們備感親切,備感溫馨,讓我們恍然回到了童年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