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標準化與產品保證研究院 周凱 鮑智文
裝備通用基礎產品是指構成裝備的具有獨立形式和單一功能的最基本單元或產品,包括通用零部件、電子元器件和原材料三大類,其質量性能直接決定了裝備系統(tǒng)的功能實現及性能高低。經過多年的研制、配套和國家技改建設支持,我國裝備通用基礎產品在技術水平、生產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基本滿足裝備研制的配套需求。但仍需清醒地認識到,裝備通用基礎產品在研制、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質量問題頻發(fā),部分問題已經影響到人員裝備安全,突出表現在產品成熟度、質量水平及其穩(wěn)定性較差;二是高端產品仍受材料、技術限制,且依賴進口,產業(yè)發(fā)展不夠均衡;三是由于分散管理,各自為政,導致基礎產品普遍缺乏權威的標準化、系列化、型譜化的產業(yè)化發(fā)展引領;四是新裝備研制大量采用自行研發(fā)基礎產品,而非技術成熟度高的貨架式采購產品,導致出現一系列研制效率問題,包括增加研制風險和重復投入成本,基礎產品技術攻關滯后于型號研制進度。
因此,急需通過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開展裝備通用基礎產品認證工作,以提高基礎產品的研制和管理水平。
民用產品認證一般分為強制性認證和自愿性認證。前者是通過國家立法或政府頒布的強制性指令等方式對一些涉及人身健康、環(huán)境保護、安全等產品實施強制性認證的制度,如歐盟的CE認證,美國的UL認證等。后者是經企業(yè)自愿申請,由國家認可的產品認證機構按照程序對產品進行型式試驗和工廠檢查,符合認證條件后頒發(fā)認證證書,如我國的節(jié)能產品認證、有機產品認證等。
20世紀20年代起,隨著技術進步和武器系統(tǒng)的日趨復雜,產品驗證和鑒定項目越來越多,對產品規(guī)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造成裝備采購周期和經費成本大幅增加。因此,美國海軍率先實行了產品認證制度,通過預先進行產品合格鑒定形成了海軍合格產品目錄,軍品采購時只需對目錄產品的批質量進行檢驗,從而節(jié)約了時間,降低了成本。這種做法后為國防部所接受,并最終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化。
原國防科工委于1986年成立了中國軍用電子元器件質量認證辦公室,以國家軍用標準為依據開展軍用電子元器件質量認證,按相關程序規(guī)則對軍用電子元器件制造廠的生產線進行認證,對產品或工藝/材料進行鑒定,將鑒定合格的產品列入合格產品目錄,將鑒定合格的工藝/材料及相關產品列入合格制造廠目錄,并對其合格資格進行持續(xù)的監(jiān)督。
軍用電子元器件質量認證工作開展30年來,已有十大類、320余條生產線、4000多個產品通過認證,促進了軍用電子元器件質量、可靠性與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重點工程和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的發(fā)展需求。
為了加強航空標準件研制、生產和使用管理,保證型號研制和生產質量,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對航空標準件的研制、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明確要求航空產品使用的標準件必須進行合格鑒定試驗,未通過合格鑒定的標準件禁止裝機。
國內外開展基礎產品認證、合格鑒定等工作的經驗,對提高裝備通用基礎產品的研制管理能力具有很高的借鑒意義,有必要充分借鑒美國基礎產品認證的程序、方法和管理體系,并結合自身裝備研制配套、基礎產品研制和采購的特點及裝備管理要求,開展裝備基礎產品認證工作。
一是促進產品質量水平穩(wěn)步提高。首先,通過組織專業(yè)測試機構對基礎產品實行集中測試,有利于統(tǒng)一標準,提高質量水平;其次,發(fā)揮軍代表一線監(jiān)督作用,可使監(jiān)督目錄的貫徹得到有效落實。另外,可對未進入合格產品目錄的潛在承制單位形成激勵,引導其自覺提升產品質量并達到認證要求。
二是促進標準貫徹實施,提升裝備標準化水平。基礎產品認證與標準化工作緊密相連,一方面標準是軍民基礎產品合格認證的基本依據,基礎產品認證必須按照相關的標準要求開展;另一方面基礎產品認證工作能對標準形成反饋,促使其不斷完善和改進,不斷提高科學性。
三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首先,可使總體單位快速、準確地采購合格產品,節(jié)省總體單位考察、試驗、談判等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和費用開支;其次,可實現信息公開,杜絕暗箱操作。另外,可以大幅減少產品重復鑒定試驗的項目和次數,降低采購成本。
四是促進軍民融合。公開準入標準,引導激勵優(yōu)勢民營企業(yè)參與基礎產品的研制工作,并與現有企業(yè)尤其是國有企業(yè)開展競爭,以促進基礎產品研制技術水平的提高。
當前,已具備開展裝備通用基礎產品認證的條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基本形成了基礎產品產業(yè)發(fā)展的自主配套能力。建設了專業(yè)門類較為齊全的通用零(部)件、原材料和元器件的基礎產品設計、制造及檢測能力,產業(yè)集群加快形成、行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形成了軍工企業(yè)專業(yè)生產為主、民用企業(yè)配套生產為輔的軍民融合發(fā)展的裝備基礎產品配套體系;基本實現了裝備基礎產品的國產化,滿足了基礎產品使用的一般需求。
二是系統(tǒng)確立了基礎產品認證的法規(guī)依據?!段淦餮b備質量管理條例》為基礎產品認證及其工作協調機制提供了制度保障;《裝備質量綜合提升工程》對開展基礎產品認證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三是逐步構建了基礎產品認證的標準體系。基礎產品研發(fā)、生產、使用的技術標準基本齊備。國軍標體系表中基礎產品類標準已接近8000項,包括產品性能規(guī)范和試驗驗證、鑒定程序等標準,能夠滿足基礎產品認證工作的需要。
四是重點建設了基礎產品認證的檢測能力。為適應裝備新技術和高性能發(fā)展要求,國家近年來不斷加大裝備驗證、試驗和質量檢測能力建設的投入,重點建設了一批技術水平先進、專業(yè)配置合理的第三方檢測評價機構。隨著實驗室認可制度的實施,目前越來越多的實驗室具備了承擔獨立鑒定工作的能力,基礎產品認證的檢測技術支撐體系基本完備。
貫徹推動國防與軍隊領域軍民融合發(fā)展決策部署,借鑒國外基礎產品認證的成熟經驗,按照軍委裝備發(fā)展部歸口管理、各軍兵種裝備部具體承辦、國防科技工業(yè)有關部門有效參與、產品強制認證和企業(yè)自愿參與相結合、認證資源保障軍民融合的原則,通過試點探索、深化研究、全面推行的工作步驟,建立健全基礎產品認證制度,研究制定基礎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形成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程序和合格鑒定試驗程序,強化基礎產品技術狀態(tài)和質量監(jiān)管,加強過程管理和實物質量控制,以期大幅提高基礎產品質量,提升采購綜合效益,構建穩(wěn)定的基礎產品供應渠道。
基礎產品認證組織機構主要包括軍委裝備發(fā)展部、專家委員會、軍兵種裝備部、主機廠所、質量體系認證機構、合格鑒定試驗機構、基礎產品承制單位。組織管理架構分為管理和技術2條線,其中,管理線構建軍委—軍兵種—總體廠所—基礎產品承制單位四級管理模式,技術線構建軍委—專家委員會—標準、測試、認證機構三級管理模式。
認證流程包括申請認證、現場審查、產品鑒定、結果上報和批準、頒發(fā)證書和獲證后監(jiān)督等。首先,承制單位向軍兵種裝備部提交產品合格鑒定申請及相關審查要求文件,再由軍兵種裝備部匯總形成部門審查計劃草案,上報軍委裝備發(fā)展部;其次,軍委裝備發(fā)展部審核下達認證工作計劃,由軍兵種裝備部組織開展申請認證產品鑒定試驗,并根據試驗報告提出產品名錄注冊意見,上報軍委裝備發(fā)展部審批;然后,專家委員會組織對測試報告進行審核,出具相關意見;最后,由軍委裝備發(fā)展部綜合評估軍兵種裝備部和專家委員意見,批復各軍兵種裝備部注冊意見,形成合格產品名錄并頒發(fā)證書。
在認證試點階段,選取目前使用廣泛、技術含量較高的通用零(部)件、電子元器件、材料及材料制品,完成產品認證所需開展的全部工作,并驗證工作模式,總結經驗。
在深化研究階段,組織各軍兵種、軍工集團研究確定需列入裝備基礎產品目錄實施認證的產品類別,以確定裝備基礎產品認證的范圍;梳理現有裝備基礎產品標準體系,明確已具備認證可行性的基礎產品規(guī)范,以及需進一步研究制定的基礎產品規(guī)范;調研分析我國現有檢測試驗室能力,確定認證范圍內的基礎產品鑒定試驗能力是否齊備,試驗容量是否能足夠支撐基礎產品認證工作;擬制裝備基礎產品認證管理規(guī)定、裝備基礎產品認證程序等相關法規(guī)制度。
在全面推行階段,總結試點經驗,出臺相關法規(guī),健全各類工作機構,確認一批強制認證產品,完善相應標準體系,認定相應標準符合性檢測機構,并全面開展基礎產品認證工作。
在推進裝備通用基礎產品認證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與原有的基礎產品研制、配套管理體制機制產生沖突的情況。因此,需開展深化研究和試點工作,研究、解決試點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并在理清頭緒、強化基礎后進行全面推廣。 ▲ (張巖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