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強+++王碧瑩
2016年4月,筆者前往美國加州三所中學,深入課堂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了美國中學教室文化的一些特色??傮w上來看,這三所美國中學的教室是討論室、展覽室、自習室,也是教師的辦公室,充滿著精神與動力,充滿美的享受。
一、教室是一個討論室
在教室里往往有各式各樣的桌子,學生可以輕松搬移桌子拼湊到一起進行討論,有的教室多面墻上均有白板,適合從不同角度觀看,學生可以邊討論邊進行記錄、總結(jié),教師也可以實時了解學生討論的情況,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補充。由于每個教室的學生人數(shù)較少(約20人),課桌之間的空隙較大,學生可以在討論時自由走動,更便于交流(見圖1)。
二、教室是一個展覽室
這里陳列著各種“價值不菲”的收藏。有教師的,有學生的,更多的是學生的。學生的作品如手工作業(yè)、細胞模型、自制的課程筆記,展示的具體內(nèi)容也與學科有密切關系。美術(shù)教室的墻上粘貼著各畫派的介紹,科學教室則是各種動物、植物譜系以及元素周期表等,數(shù)學教室往往是各種公式、概念、圖示等等。學生的作業(yè)也以不同形式在教室中呈現(xiàn),有的是同一專題下的集中展示,有的是同一學生的所有作業(yè)展示,還有的是小組的作業(yè)呈現(xiàn)。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業(yè)被放在顯眼的位置,會更有成就感,自信心和融入感更強。
教室成為展覽室,一是因為美國中學多為學生走班制,一個教室一般只為一兩個學科上課所用,所以整個教室只要布置這一兩個學科的內(nèi)容即可;二是美國教室內(nèi)的墻體表面多為木制,布置方式可以更為多元化,也更便利(見圖2、圖3)。
三、教室是一個自習室
美國的教室也是一個工具與資料齊全的自習室。每個教室里有白板、黑板、電視、投影設備,我們所參觀的美國教室里還有30多臺筆記本電腦(見圖3),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打開電腦查閱資料;教室里有學生需要的所有教材,儼然一個小型的圖書館,學生即使沒有帶教材來上課也是完全可以的,甚至有的教師為了減輕學生書包的重量,直接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教材放在家里使用,在學校用教師準備的教材就可以了;在這里有削好的鉛筆、整潔的草稿紙、削鉛筆的電動轉(zhuǎn)刀、干凈的垃圾桶、洗手臺、紙巾,等等,即使一個學生什么都沒帶,這里也準備好了學習所需要的一切。當然,除了硬件設備之外,教室里還有詳盡的學習方法說明,如告訴學生STEM課程的步驟,告知學生考入大學的步驟等。
四、教室是教師的辦公室
教室也是教師的辦公室,意味著教師的個人辦公場所是對學生開放的,這就給教室文化增加了特定教師的個人元素。教師可以將自己家人的照片擺在教室里,可以將自己所喜歡球隊的球衣掛在墻上,可以將自己的座右銘貼在顯眼的位置……這讓學生更加了解教師,也使教師對教室更有主場親近感,更有裝飾教室的主動性。所以,每一個教室其實都有教師鮮明的個人特色,能反映出教師的某些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見圖4)。
五、教室是鼓舞精神與培養(yǎng)意識的地方
除了功能性的特點,美國教室文化建設更體現(xiàn)在精神上。在教室里隨處都可見鼓勵的標語以及積極的暗示,如“I love books(我愛讀書)”“Trying(嘗試)”“Responsibility(責任)”等,這種精神上的鼓舞和正能量的灌輸把動力和自信傳遞給學生,教室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發(fā)揮作用(見圖5)。
從教室中也可看出美國很注重對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并且規(guī)則很具體,小到洗手要用洗手液、上課期間出教室要登記,大到遵守法律、熱愛國家。其中規(guī)則的內(nèi)容、規(guī)則的表達方式、表現(xiàn)形式,都很值得借鑒。像學生有序排隊、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等細節(jié)方面的教育,也體現(xiàn)在教室文化中(見圖6)。
通過對加州三所學校的考察可以看出,教室環(huán)境設置或教室文化建設也是美國學校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發(fā)揮著浸潤學生心靈的作用。
(責任編輯 郭向和)